孩子的怒吼:你們都對我不公平!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在家庭裡只要有兩個孩子,就一定會遇到的課題
那就是「公平」
「公平」對大家來說,永遠都很難有一個最佳解
父母親總認為在食物的分配上、在陪伴的時間分配上、在買玩具的分配上...等
自認為已經做到公平了......
可是對孩子來說,永遠沒有公平的那一天
大的覺得父母偏心,小的也覺得父母偏心
即便你再怎麼解釋都沒有用!
這是一種看事件的角度,得出的觀點
不同的看事件,一定會有不一樣的角度,就會有不一樣的觀點
即使你在用你認為的公平來解釋
也是在你站在父母親的角度來檢視事件的觀點
在NLP(神經語言程式學)裡,有一個很重要的四大核心架構
那就是ROSB
R:Rapport,建立關係
O:Outcome,從正向意圖去設定目標
S:Sensory Acuity,從你的感官系統去感知整體是否平衡
B:Behavioral Flexibility,彈性的行為
從S的角度來看
你會發現你的感官系統,跟孩子的感官系統感知事件的整體平衡一定會有所不同
所以,你要做的不是解釋,或是很理智的拆解其中的公平
孩子已經有情緒了....他們是很難接受這些論述的!
所以,首先你要學習的是先呼應孩子不理性的情緒
這就是NLP的R(建立關係)
讓孩子的情緒先被呼應,就像廣播電台一樣,你要學會調到孩子情緒的頻率
你才會接受到孩子情緒電台裡頭的內心聲音
接著,O(從正向意圖去設定目標)
孩子的內心聲音被聽見了,你才能了解孩子真正要的是什麼?
你才能從孩子要的是什麼,去跟孩子做溝通
要記得,孩子要的多半是無形的
如果是有形的,比如說玩具、手機...這些都是表面,並不是他內心真正要的
那什麼是內心真正想要的呢?
通常他們內心想要的不外乎覺得自己是被重視的、被愛的
從中感受到自己是有存在感的,是有價值的
如果我們可以透過同理、傾聽,去讓他感受到是被愛的、被重視的
是有存在感的、是有價值的
情緒就會穩定下來了....
然後,S(從他的感官系統去感知整體是否平衡)
因為情緒穩定下來了,大腦皮質層才會有作用
情緒尚未穩定下來之前,他的大腦是被杏仁和劫持的
所以這時候啟發他的大腦,也可以讓他的大腦學習思考,學習創造力的想像
讓他能夠裡性的去模擬你公平的詮釋畫面
讓他也能夠理解你要表達的公平了
最後,B(彈性的行為)
這並不是最後才操作,這是在任何一個環節上
你的觀察力,能夠感受到他現在是適合講理的?還是需要同理他的情緒?
你必須隨時保有彈性的想法和選擇
這也有助於孩子在你身上學到的身教
讓他不會是一個不知變通、執著的人
在你的身教下,長大後也會習慣用大腦去思考,而不是用情緒去意氣用事喔~
這就是NLP改變他人的四大核心
希望能給各位用心的父母親一些教養溝通的上的參考架構
#親子溝通 #心理學 #NLP #腦神經科學 #徐承庚
想認識更多有關NLP心理學、自我成長、親子關係
請立刻加入我的LINE官方帳號
LINE ID :@nlplife
【報名NLP專業執行師證照班】
【報名NLP高階執行師證照班】
即將進入廣告,捲動後可繼續閱讀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國際NLP訓練師|親子溝通培訓師|台灣職協常務委員|榮獲2024年亞洲十大名師 培育超過百位MDRT業務、10位達成COT、5位達成TOT 授課三大項:NLP保險會員班、NLP專業暨高階執行師證照班、親子溝通初中高階證照班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1990年的時候,你幾歲了? 以承庚老師的年紀來說,當時是8歲的年紀 正在唸小學二年級的年紀 當時的日子每天都只想著趕快放學 卻完全不知道當時發生了台股史上最大跌幅的慘況歷史 時間回溯到1987年,台股指數當時才1063點 當時吹起了一股全民炒股的運動 大街小巷都在茶餘飯後討論投資股票怎麼賺錢 直
天啊~我最討厭下雨天了! 以前在做保險業務陌生開發,最怕的就是下雨天 因為要冒著輪胎打滑的風險出門 站在騎樓下陌開,路人被雨淋都夠狼狽了,沒心情理你 而且可能還會被店家趕...... 當時,我就在想...如果像梅雨季 有資歷的業務還有客戶家可以去坐坐 那新人豈不是很慘? 於是,我沒有
#親子溝通 #心理學 #NLP #薩提爾 #徐承庚 哈囉大家好,歡迎來到徐承庚,NLP豐盛你的人生 今天的影片內容,我們來聊聊高敏感兒 帶大家認識一下什麼是高敏感兒? 如果你的家中有高敏感兒的話,你該怎麼跟高敏感兒做有效的溝通? 然後,我會以薩提爾的四種應對姿態,來分析這會對高敏感兒造成什麼樣的影響
有想像力的人,才有實踐夢想的創造力兒子因為圖書館的一本描述火箭發射的故事書 愛上了一切有關火箭的事物 包含也介紹了世界首富伊隆・馬斯克正在研發新型態的火箭 雖然以四歲的孩童而言,航太知識連大人都很難理解 只能盡自己所知的一切,帶給孩子無限的想像力 很多人說 學齡前的孩童常處在現實與想
好多頂尖業務的銷售傳奇故事 你有沒有發現到每一位傳奇的成交秘訣都不一樣! 那是因為他們的受眾...其實跟你也不一樣! 一開始,菜鳥業務模仿單位的高績效業務,這是很正常的事 有趣的是,有的人複製成功,有的人則複製失敗 問題出在哪裡呢? 關鍵就在於你的受眾跟那位高績效業務的受眾不一樣 受
當客戶東挑西挑的時候,該怎麼辦? 是不是覺得很頭痛呢? 我還記得我以前在當業務的時候 是很菜的時候,遇到這樣的客戶 我就傻乎乎地頻頻給出客戶要的各種方案 花了好大的功夫....最後客戶一句再看看...... 說真的,火都來了! 所以,請記得不要這麼容易跟著客戶的要求,隨風起舞! 這樣
1990年的時候,你幾歲了? 以承庚老師的年紀來說,當時是8歲的年紀 正在唸小學二年級的年紀 當時的日子每天都只想著趕快放學 卻完全不知道當時發生了台股史上最大跌幅的慘況歷史 時間回溯到1987年,台股指數當時才1063點 當時吹起了一股全民炒股的運動 大街小巷都在茶餘飯後討論投資股票怎麼賺錢 直
天啊~我最討厭下雨天了! 以前在做保險業務陌生開發,最怕的就是下雨天 因為要冒著輪胎打滑的風險出門 站在騎樓下陌開,路人被雨淋都夠狼狽了,沒心情理你 而且可能還會被店家趕...... 當時,我就在想...如果像梅雨季 有資歷的業務還有客戶家可以去坐坐 那新人豈不是很慘? 於是,我沒有
#親子溝通 #心理學 #NLP #薩提爾 #徐承庚 哈囉大家好,歡迎來到徐承庚,NLP豐盛你的人生 今天的影片內容,我們來聊聊高敏感兒 帶大家認識一下什麼是高敏感兒? 如果你的家中有高敏感兒的話,你該怎麼跟高敏感兒做有效的溝通? 然後,我會以薩提爾的四種應對姿態,來分析這會對高敏感兒造成什麼樣的影響
有想像力的人,才有實踐夢想的創造力兒子因為圖書館的一本描述火箭發射的故事書 愛上了一切有關火箭的事物 包含也介紹了世界首富伊隆・馬斯克正在研發新型態的火箭 雖然以四歲的孩童而言,航太知識連大人都很難理解 只能盡自己所知的一切,帶給孩子無限的想像力 很多人說 學齡前的孩童常處在現實與想
好多頂尖業務的銷售傳奇故事 你有沒有發現到每一位傳奇的成交秘訣都不一樣! 那是因為他們的受眾...其實跟你也不一樣! 一開始,菜鳥業務模仿單位的高績效業務,這是很正常的事 有趣的是,有的人複製成功,有的人則複製失敗 問題出在哪裡呢? 關鍵就在於你的受眾跟那位高績效業務的受眾不一樣 受
當客戶東挑西挑的時候,該怎麼辦? 是不是覺得很頭痛呢? 我還記得我以前在當業務的時候 是很菜的時候,遇到這樣的客戶 我就傻乎乎地頻頻給出客戶要的各種方案 花了好大的功夫....最後客戶一句再看看...... 說真的,火都來了! 所以,請記得不要這麼容易跟著客戶的要求,隨風起舞! 這樣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woody,是一名料理創作者,非常努力地在嘗試將複雜的料理簡單化,讓大家也可以體驗到料理的樂趣而我也非常享受料理的過程,今天想跟大家聊聊,除了料理本身,料理創作背後的成本。
Thumbnail
哈囉~很久沒跟各位自我介紹一下了~ 大家好~我是爺恩 我是一名圖文插畫家,有追蹤我一段時間的應該有發現爺恩這個品牌經營了好像.....快五年了(汗)時間過得真快!隨著時間過去,創作這件事好像變得更忙碌了,也很開心跟很多厲害的創作者以及廠商互相合作幫忙,還有最重要的是大家的支持與陪伴🥹。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許多家長總是急欲「解決」孩子的問題,卻鮮少想過是否可以轉換思考角度,或是對孩子的行為有多一些好奇與理解。 捫心自問,其實很多時候並不真的是為了孩子著想,而是想要透過矯正孩子的行為來掩飾自己內心的不安,比如別的孩子可以做到,為什麼我的孩子就不行?抑或是孩子一定要在某個時刻做什麼事情才能讓自己
Thumbnail
在高度競爭的全球化社會,學好課題分離越來越重要。課題分離的概念源自Alfred Adler,在《被討厭的勇氣》出版後廣為人知。阿德勒指出:「所有人際關係中的紛爭,差不多都是因為一腳踩進人家的課題裡,或是自己的課題遭到干涉所引起的。」例如,做父母的總想替孩子的未來多想一點,卻忘了聽聽孩子的心聲。
Thumbnail
多數的家長表示在「情緒自我調節」練習中,發現自己不了解自己深層的需求是什麼? 這教養上會有個阻礙,當家長不了解自己的內在需求,也就很難看懂孩子行為情緒下可能的內在需求?因此,就不容易找出對應孩子內在需求的方法。
Thumbnail
家庭系統出現狀況,以理解尊重支持取代嘮叨控制,資深校園心理師給父母、老師的實戰書。書中提出解方,贏回尊重需要大人需要表現出努力和真誠,從而重新建立青少年對大人的信任。
Thumbnail
多久沒有好好跟孩子說說話了?你與孩子的關係融洽嗎? 你真得懂你的孩子嗎?
Thumbnail
當愛遇上責任,教育的路上充滿了矛盾與挑戰,怎樣在關愛與責備之間找到那個平衡點,既保護孩子安全又促進其自主性呢? 一起來探索教養之道,發現如何在愛與自由中為孩子繪製安全的底線。 閱讀全文,解鎖親子教育中的微妙平衡術。 責備與關愛:如何在教育中找到平衡 在親子教育中,「責備」這個詞往往帶有負
Thumbnail
孩子的世界,充滿了情緒與事實的糾纏,父母如何成為他們情感與現實間的明燈? 從認識情緒到表達事實,探索如何透過耐心引導,幫助孩子清楚分辨內心的情緒與外在的事實的不同,培養出他們的情緒智力。 閱讀全文,成為孩子成長路上的堅實後盾。 父母如何引導孩子清晰表達:情感與事實的分離 在父母眼中,孩子
Thumbnail
每當孩子任性摔東西、哭鬧不休,您是否感到束手無策?這其實是他們用身體語言在向我們發出的求助訊號。 讓我們學會成為孩子情緒的翻譯官,耐心傾聽和解讀他們真正的需求。從認識到引導,我們不僅能幫助孩子建立健康的情緒表達方式,更能為他們日後的人際溝通技巧奠定基礎。 閱讀全文,探索如何逐步引導孩子用言語代替
Thumbnail
在育兒的過程中,父母和社會經常以成人的標準來衡量孩子的「優劣」,這種觀點認為孩子的行為和表現,應該符合某些既定的標準和期望。 然而這種觀念忽略了一個重要的事實,對孩子來說,他們的行為不過是自我的直接表達,無關乎成人定義的「好壞」。因為孩子的天性和成長階段,使他們的行為更為直接與率真,只是在大人
Thumbnail
在與孩子相處的過程中,其實無論是孩子或是家長,彼此都正在經歷一場學習之旅。 而在教養的過程中,我們時常會看到一個狀況: 許多人直覺認為應建立一套獎懲分明的機制,才能夠形塑孩子的正向性格,但在對孩子進行懲罰後,卻發現他開始對你感到害怕,不僅見到你就緊張,甚至開始迴避你。親子之間好像生疏了。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woody,是一名料理創作者,非常努力地在嘗試將複雜的料理簡單化,讓大家也可以體驗到料理的樂趣而我也非常享受料理的過程,今天想跟大家聊聊,除了料理本身,料理創作背後的成本。
Thumbnail
哈囉~很久沒跟各位自我介紹一下了~ 大家好~我是爺恩 我是一名圖文插畫家,有追蹤我一段時間的應該有發現爺恩這個品牌經營了好像.....快五年了(汗)時間過得真快!隨著時間過去,創作這件事好像變得更忙碌了,也很開心跟很多厲害的創作者以及廠商互相合作幫忙,還有最重要的是大家的支持與陪伴🥹。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許多家長總是急欲「解決」孩子的問題,卻鮮少想過是否可以轉換思考角度,或是對孩子的行為有多一些好奇與理解。 捫心自問,其實很多時候並不真的是為了孩子著想,而是想要透過矯正孩子的行為來掩飾自己內心的不安,比如別的孩子可以做到,為什麼我的孩子就不行?抑或是孩子一定要在某個時刻做什麼事情才能讓自己
Thumbnail
在高度競爭的全球化社會,學好課題分離越來越重要。課題分離的概念源自Alfred Adler,在《被討厭的勇氣》出版後廣為人知。阿德勒指出:「所有人際關係中的紛爭,差不多都是因為一腳踩進人家的課題裡,或是自己的課題遭到干涉所引起的。」例如,做父母的總想替孩子的未來多想一點,卻忘了聽聽孩子的心聲。
Thumbnail
多數的家長表示在「情緒自我調節」練習中,發現自己不了解自己深層的需求是什麼? 這教養上會有個阻礙,當家長不了解自己的內在需求,也就很難看懂孩子行為情緒下可能的內在需求?因此,就不容易找出對應孩子內在需求的方法。
Thumbnail
家庭系統出現狀況,以理解尊重支持取代嘮叨控制,資深校園心理師給父母、老師的實戰書。書中提出解方,贏回尊重需要大人需要表現出努力和真誠,從而重新建立青少年對大人的信任。
Thumbnail
多久沒有好好跟孩子說說話了?你與孩子的關係融洽嗎? 你真得懂你的孩子嗎?
Thumbnail
當愛遇上責任,教育的路上充滿了矛盾與挑戰,怎樣在關愛與責備之間找到那個平衡點,既保護孩子安全又促進其自主性呢? 一起來探索教養之道,發現如何在愛與自由中為孩子繪製安全的底線。 閱讀全文,解鎖親子教育中的微妙平衡術。 責備與關愛:如何在教育中找到平衡 在親子教育中,「責備」這個詞往往帶有負
Thumbnail
孩子的世界,充滿了情緒與事實的糾纏,父母如何成為他們情感與現實間的明燈? 從認識情緒到表達事實,探索如何透過耐心引導,幫助孩子清楚分辨內心的情緒與外在的事實的不同,培養出他們的情緒智力。 閱讀全文,成為孩子成長路上的堅實後盾。 父母如何引導孩子清晰表達:情感與事實的分離 在父母眼中,孩子
Thumbnail
每當孩子任性摔東西、哭鬧不休,您是否感到束手無策?這其實是他們用身體語言在向我們發出的求助訊號。 讓我們學會成為孩子情緒的翻譯官,耐心傾聽和解讀他們真正的需求。從認識到引導,我們不僅能幫助孩子建立健康的情緒表達方式,更能為他們日後的人際溝通技巧奠定基礎。 閱讀全文,探索如何逐步引導孩子用言語代替
Thumbnail
在育兒的過程中,父母和社會經常以成人的標準來衡量孩子的「優劣」,這種觀點認為孩子的行為和表現,應該符合某些既定的標準和期望。 然而這種觀念忽略了一個重要的事實,對孩子來說,他們的行為不過是自我的直接表達,無關乎成人定義的「好壞」。因為孩子的天性和成長階段,使他們的行為更為直接與率真,只是在大人
Thumbnail
在與孩子相處的過程中,其實無論是孩子或是家長,彼此都正在經歷一場學習之旅。 而在教養的過程中,我們時常會看到一個狀況: 許多人直覺認為應建立一套獎懲分明的機制,才能夠形塑孩子的正向性格,但在對孩子進行懲罰後,卻發現他開始對你感到害怕,不僅見到你就緊張,甚至開始迴避你。親子之間好像生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