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種「自己對別人錯」的性格長年難以根治,隨著時間漸漸變成其他種形式。
很容易在對話中提高自己、貶低別人,即使可以自我欺騙自己說的客觀來說都是合適的,但也不能否認背後的起因多少是源於那種求勝心。
有自己明顯意識到的幾次情況,或許自己沒意識到的情況多到不行。
工作上的同事在台上報告完努力研究的成果後,我在眾多同事在場下的反射性的發言像是這樣:「其實這個東西可以直接來問我(們某些人),就可以不用花那麼多時間想。」
幾乎是在說完的當下我就意識到不妥,倒不是說我這段話在理論上有什麼錯誤之處,大概就跟我在國中時研究Excel的公式效果時我爸說「那種東西不用現在花時間研究,以後出社會一下就可以學會了」有一點類似(但還是不太一樣)。
在感性上,我講的話就相當於評斷對方所做的事情沒有價值,事實上當然不是如此。
縱使我表達的方式自認為幽默風趣,或是確實是有意義的建議,但這些或許都有更好的處理方式(例如事後私下說),在當下那個時刻脫口而出那句話的真正理由,大概就是那種想證明自己正確的渴望。
而這種不妥也不只是會傷害到別人的不妥,對整體團隊也不妥,如果一個人的分享要接受你這樣的批評,那對方大概就很難再有動力和你分享了。(這個想法好像是我能夠意識到自己有問題的原因,下一點會提到)
雖然事後有私下去道歉,但受了傷的感覺是不會被道歉彌補的。
就算對方跟我的類型相近(對他人的批評較為無感),因此沒有感到受傷,也可能是在場的其他人受到傷害或暗示,降低他們未來願意分享的渴望。
原本我還想再舉另一次工作上的例子,但想想細談也沒必要,概念就跟上面一樣,對不起。
另外一個情況是在玩桌遊的時候,以前很常有機會看別人玩(現在很少),然後偶爾會發現他們有地方玩錯了,基於跟上面同樣的邏輯,我反射性地會說出他們玩錯了。
這種行為在桌遊圈裡算是有不少人討厭,並不是玩家不在意規則玩錯玩對,大部分的人當然會在意要玩對。
問題是你提出這句話的時機。(這裡底下的「你」並不是特指我,不過也可以當作在說我,雖然我自認沒有這樣想)
例如你自己在遊戲中的話,你很有可能是在當前規則會對你不利的時候,才會聯想到規則有沒有可能玩錯。
而如果規則對你有利的情況,即使你的桌遊經驗能夠讓你感覺到那規則可能有問題,你說出口的機率也會低一些。
而如果你根本不在遊戲中呢?那問題就變成--
「好了現在我們知道我們玩錯了,所以又要怎樣呢?」
玩桌遊是在獲得樂趣、體驗,在競爭求勝,規則正確固然有助於這個目標,但不是在玩到一半的時候。
因為前面玩家們已經按照某個規則玩下來了,很多時候當下即刻修改規則會產生不公平的問題。
所以又不能改,但即使不改,當下因為錯誤規則而受損的玩家也會覺得對自己不公平。
於是這場遊戲的體驗就被破壞了,改規則就不公平,繼續原本的規則又怪怪的。
在這樣的情境下,原本教學遊戲的人就變成背鍋的人,即使其他人沒有覺得是原本教學者的錯,但教學者還是有可能會覺得是自己的錯,也可能說他的錯只是教錯規則,但破壞了這場遊戲體驗的人是你。
有人就曾近乎生氣的對我說「你要不然就在教學的時候就提出來」(不然就不要在遊戲過程中才提出來)。
在某些情況下,規則保持一致比規則正確還要更重要一些。
「不然等我問你規則問題時你再回答」、「不然等我們遇到有問題的狀況你再說」
坦白說這真的是一種很難克制的反射行為,你就很難看著別人用錯誤的規則玩遊戲。
雖然隨著時間過去、經驗累積,好像也漸漸能接受這樣的情境。
自己開遊戲的情況,有些時候可以在玩到一半時更正規則(如果不過於影響前面的遊戲的話);有時則適合一路玩錯到底,知道玩錯下次再更正就好。
這種事情不只是在玩桌遊上才會出現,現實生活中其實也充滿這種情況。
我的心得是這樣一句話:
「指出情況(通常會有人因此背鍋)的錯誤時,你的表達方式不能讓對方覺得「你行你上」。」
很多時候別人所做的事情都是花費了不少努力,而你指出錯誤的方式彷彿讓對方的努力毫無價值,久而久之別人就不會想努力了,而這並不是你希望的結果。
讀規則跟教學都很費心力,而且很多重度策略遊戲本來就很容易玩錯。
工作上也是,很多時候我們只能看到別人最終產出的結果,沒有看見他考慮了多少事情、迴避了多少可能的錯誤,做了多少努力,你只看見結果錯了一個字就大肆批評的話,講得好像對方是如此的不細心才犯出這種錯誤。
如果對方心態夠大度的可能也就笑笑吧,你行你上。
作為校稿者的道德觀(?),就是尊重寫作者,縱使我有再多的建議,也可能寫作者有他的考慮、他的選擇。
換個極端一點的角度來說,最終結果好壞,也是寫作者在背負,作為校稿者要把界線拿捏好,表達清楚你的觀點,也不要說什麼「不照我的建議改就是爛東西」的鬼話,照你建議改又真的會很好嗎?真的沒有問題嗎?最後出問題背負的人會是你嗎?
你只能盡力去表達、解釋,然後尊重對方的選擇。
要是你真的難以接受,大不了你不要校了。
其實這個心態也不只是校稿跟寫作者之間,我覺得也適用於工作跟老闆之間(O),誰最終為結果負責,就要尊重他的選擇。
而話題又切回前面提到的,對別人的評斷會導致別人不願意和你分享。
可能是在閱讀許多教育、兩性議題時感受到的,個人經驗或許也有,有些話我就是不會想跟我媽說。
父母想要探究孩子的想法、孩子的隱私;情侶之前偷看對方的手機訊息等等。
而看到自己不認同的東西,就批判、剝奪。
我的結論是:
「如果你要別人對你誠實,你就得完全不帶批判。」
如果孩子和你分享他的生活經驗,卻要讓你批判他做得不對,那他下次就不會想和你分享了。
雖然如果孩子真的在做很錯誤的事情的時候,又該怎麼辦呢?
很難拿捏。
但如果你總是在探究對方的隱私,那久而久之他就會藏的更深,直到你無法再探究他為止。
有次有個朋友偷偷地要看我跟「他喜歡的對象」的對話紀錄,偷偷的意思是我原本並不知道,但巧合下知道了。
(我想他應該不會介意我說這件事情)
我當下嚴肅地,就像第一段當年的便利商店店員那樣,跟他說建議他不要這麼做。
我說,我不能阻止你這麼做(因為就算這次沒有做,如果真的想做也還是有可能有下次機會),但如果你要和人建立關係,不要去看別人不願意給你看的東西。
其實我也不確定我有沒有講得這麼明白。
我總是會自以為的覺得,我當下的行為或許也是一種榜樣吧。
雖然什麼是別人不願意給你看的東西呢?
或許別人大概也不想讓我知道他家住哪裡吧,這樣想的話小時候的我也是在探究別人的隱私。
要說怎麼判斷,真的要歸納的話,大概就是只要不是他想讓大家都知道的東西,也不是他主動讓你知道的東西,就要自動預設是對方不願意給你看的東西吧。
有些人的FB是寫給朋友看的,沒想到陌生人會去人肉私訊。
如果你真的碰巧看到了別人不願意給你看的東西,不要以此當作話題,除非你們已經足夠熟了。
而如果你想知道別人沒有願意給你看的東西,就直接問對方的意願。
又有另一種情況是社會上常見的犯罪事件,有些人分享東西讓你知道,是在一定的目的之下的,例如求職履歷,如果你不是在那個目的下使用這些資訊也是不妥的。
有時新聞會看到,有公司裡的人看到應徵者的履歷後,透過連絡方式私下騷擾對方。
或是如果一個人去心理諮商吐露他的秘密也是,他的目的是諮商,如果心理師濫用這些資訊做其他事情也是在犯罪。
或是想認識工讀生,從員工資料裡去看對方的聯絡方式(姑且不論為什麼你有這種權限),私下聯絡對方也是不妥的(甚至一樣是違法的?)。
在這種情況下,如果你真的很想認識對方,你最好是當面跟她說,當面跟她要聯絡方式。
甚至這樣做可能都不妥,你最好是下班後在外面才和她搭話。(真不知道我這種直覺從哪來的)
再更極端的說,有時候你最好根本不要這麼做,不管你有多麼渴望認識對方。
好吧我其實也是混合著自己的經驗在談,之前也有請工讀生來上班過,有些人確實在外貌和才華上都會讓我想多認識一些,但……別人只是來打工的準大學生,你們之間的權力關係會讓對方很難直接拒絕你的要求,在這種情況下,就算你真的獲得了資訊,也未必是對方真的願意給你的,她很可能只是受迫於權力關係。
如果真的要去要聯絡方式的話,可能是在對方離職後,再當面在公開場合向她詢問。
(坦白說我不這麼做可能還有一個很大的理由,大概是我自己也覺得我不是個好人,不適合心智尚未成熟的人與我過度深交。就算對方真的對我有好感,我覺得結果也是在傷害對方。)
但是話又說來,我是如此充滿性別刻板印象,如果是覺得男生很有趣值得認識,我有可能不會顧慮得那麼多,所以這種顧慮或許是建立在我認為「女性比較容易受迫於權力關係而無法誠實」的情況下。
不是說男性不會遇到這種困境,只是機率相對低?
文章寫到這也快結束了,最後想講的一件事是,如果你在乎的人明確跟你說,叫你不要再對他做什麼事情,那你要尊重他,不要再對他那麼做。
你會有很多理由可以說服你自己,你這麼做是可以接受的,甚至你還能說服自己,這麼做是對對方好的,對方叫你不要做只是他沒有想通而已。
你會有好得誇張的理由能夠讓你去做,但你這樣是錯的。
你如果不尊重他的意願,那你實際上就是不在乎他。
如果你真的逼不得已,像是父母有時不得不插手避免孩子犯嚴重的錯誤一樣(就算孩子叫你不要管他),你還是要對此感到抱歉,並且再次跟對方溝通清楚。
所以最後這段我就不再說什麼了,我一開始想到要說的,但想想確實不能說。
擅長思考的人有種缺陷,他們太容易說服他們自己去做一些自己想做(但錯誤)的事情,那些事情為什麼是錯誤的可能需要思考得更長遠、更清楚才會明白,旁人會告訴他那麼做是錯的,但旁人的說服力太弱了。
但是很多時候,別人沒辦法說服你,不代表別人是錯的,你是對的,可能只代表別人沒有足夠的說服力,或是懶得說服你。
也許你思考得足夠透徹的話,最終就會歸結到大多數教條式的道德觀。
有些人能輕易掌握正確的道德觀,只是不知道自己為什麼正確而已。
但他相信他是正確的,也因此做出正確的選擇。
關於一個理性主義者如何說服自己犯傻,有本小說裡描寫得很多,也很有趣,同人作品《哈利波特與理性之道》,閱讀這個故事不需要看過原作,頂多大概知道主角是哈利波特,故事發生在魔法的世界就可以了。
發出這篇文章後又看見一些新聞,又多了些新的想寫的內容(聯想到自己原來也有這種道德觀)。
動畫、電影裡常有種劇情,沒有力量就不足以保護重要的人。
但我有時更會迴避力量、權力,因為很多時候沒有力量才不會傷害到重要的人。
這樣的信念大概也基於懶惰、不願自我成長之類的,總之我對於功成名就的渴望相當低。
往往比較在乎自己所做的事情有沒有價值、有沒有意義,而不在乎「自己」在這之中所獲取的價值。
具體舉例子的話,就跟上面講的沒什麼關係(X)。
例如我在關係中不會去拍裸照、性愛光碟(那你可能就猜得到我看到什麼新聞),我唯一能威脅到對方的只有我的文筆,跟我微薄的記憶(好吧聊天記錄可能也算),而這其實沒什麼可信度,可能造成的傷害也不如圖像影音那麼大,希望也不至於讓對方感到威脅。
這裡的重點是我完全沒有想傷害對方,但很多時候即使你完全沒有這樣想,別人也還是會有所擔憂。
因為別人也會懷疑你是否哪天又會改變,甚至誇張一點的說,交往時信誓旦旦,分手後挾怨報復的情況我們都見多了。
如果對方會有這種擔憂,她就無法誠實。
我偶爾就會想,如果哪天我因為在關係中曾經做過什麼事情而上了法庭,我會認錯嗎?在腦海中不斷模擬那個情境。
我可以把我經歷的事情、感受說出來,但這樣真的是對對方好的嗎?(還是說只是在傷害她)
還是其實我應該綜合判斷事情的影響程度,就算對方真的有說出些讓我感覺不真實的話,我也要相信那就是對方的感受,而不去辯駁,也不多做解釋。
就算讓你自己多受了點罪,那也或許是你應得的?
雖然無關但仍是有關,如果今天我功成名就了,對方是不是就更不願意指出我的錯誤了呢?
還是我會不會因為要受的損失太大,就又換了個腦袋呢?
我盡量讓自己不要擁有太多,期望自己能夠因此做出更正確的選擇。
雖然講成這個樣子,但我理性上認為,某些部分我們都沒有錯,不要為此背負,不要因此傷害自己。
縱使我相信對方其實也是這樣想的,也還是會擔憂這些事對對方造成傷害。
如果要說是有人的錯的話,那就算是我的錯吧。
反射性的猜測有時也會傷人。
有些事情很少發生,但同樣的錯誤也犯過很多次了。
一種反射性的猜測、好奇,這種好奇對我個人而言是理論上的,雖然也受情感驅動。
例如:
國中時看著學弟在回家的路上跑跑停停,不禁好奇他為什麼要跑跑停停,如果有著急的事情為何不一路跑回去呢?
然後就去問對方了。
對方的解釋確實也滿合理的:「因為跑久會累啊。」
為何當時我沒有想到這個可能性呢?可能是因為我看對方跑跑停停的頻率過高,跑很短就停了。
以我個人對跑步消耗體力的想像,認為只跑這樣就停下來不會是因為累了。
但實際上誰知道呢?每個人的體力都不同,也許對於對方而言,這就是他合理的體能狀態。
再例如:(沒錯我打算舉一些無關緊要的例子來幫助讀者理解這種性格)
搭公車看到一位阿嬤上車,她在上車時大聲地報出了「公車的號碼」,那個語氣並不是在詢問他人,只是單純地把公車號碼大聲地唸出來。
也許這對於她而言是一時不慎的無心之舉,但我當下馬上就反射性地想到了一個論點。
也許這是她的人生經歷帶給她的策略。
也許她年紀大了,容易不小心看錯車、搭錯車,要如何降低自己搭錯車的機率呢?
又不想每次上車時都問別人的話呢?
就可以想到這個策略了,只要在上車時大聲唸出自己想搭的公車號碼,就可以立刻從眾人的反應中得知自己有沒有上錯車。
如果上對了,別人聽到這個號碼也不會有什麼奇特的反應,也不會覺得被麻煩到,也不必答覆自己。
上述這些想法全部是我自己的猜想,可能與事實一點關係都沒有。
再例如:
同樣是公車上的例子,車上座位很多,有個女生上車後就站在前門附近。
司機開口跟她說,建議她坐下來,旁邊就有一個座位,這樣比較安全,就對話上來說是有一點期望、要求的成分。
然而女生不為所動。
假設今天是我站在那裡,我都很有可能會服從司機的建議。
所以問題是,為什麼女生不為所動呢?
關於這個問題,其實有很多種可能的猜測,而其中一種猜測跟我之後要講的東西有關。
可能她月經來了,覺得坐下會不舒服。
有這樣的猜測倒也沒什麼關係,不過……如果直接去問對方是不是這樣就是另一回事了。
當然我沒有真的去問,但這種類型的錯誤犯過幾次。
往往是在一段感情結束的時候。
在我的經驗裡,感情的結束往往沒有答案,或許本來就沒有答案。
有些人突然就不聯絡了,突然就分手了,要個解釋、要個理由都是很困難的。
就像前面說的,不在乎你的人也懶得理你。
當然對方也未必是不在乎你,只是沒辦法和你解釋這些。
可能她本來就不擅長解釋,可能她當下沒有心力,也許她也很受傷。
對於絕大多數人而言,這些事情都遠比誠實、真相重要。
然而我呢?我是那個會去猜測的人,我很多時刻都覺得自己的推理真的是太有可能了。
然後就會和對方說出我的猜測。
但有些猜測是這樣的,事後想想就會明白的:
如果你猜對了,對方也沒辦法向你坦白。
而如果你猜錯了,這些話語就是在傷害對方,傷害你們之間的關係。
我舉個虛構的例子(真的虛構嗎,可能我也曾經猜過這種事情),例如猜測對方只是無聊才找你玩玩而已,她玩夠了、滿足了,就覺得這段關係不適合在繼續下去了。
如果你猜對了,對方還是不會想承認,她也許認為承認這件事對你的傷害更大,或擔心承認這件事情會激怒你,反而對她有負面的影響。
也有可能她自己並不這麼以為,她有套自圓其說的邏輯,可以說服她自己並沒有和你玩玩而已,而這套邏輯她懶得跟你解釋,不愛了又何須解釋。
而如果你猜錯了,她確實有不得明說的理由才和你分手,才不和你聯絡,那這樣的猜測在對方聽來也是種傷害。
或者是你猜她劈腿了也類似。
(當然我做的猜測通常滿複雜的,不是這麼俗套的。但我也不方便說出來,畢竟我猜的有可能是對的,而如果是對的說出來也是在傷害對方。)
很多時候做出這種猜測的時候,事後都會想想,何必說出來呢。
不管對方到底是不是你所猜測的這樣,說出來對事情又有什麼幫助呢,對對方,對自己,對這段關係,都沒有好處吧。
除了滿足你那猜測的渴望、好奇心,以及受感情驅使的你反射地想要個答案,要個回應。
或許這能讓對方知道你理解她,但她可能也並不希望你理解她。
往往就在這樣的過程中把對方越推越遠,直到連朋友都做不成。
要總結成什麼呢?相信對方並不想解釋吧,不管什麼原因,她不想跟你說。
沒有小說、偶像劇那種奇蹟般的情節,彷彿只要你猜到了,你們的關係就會奇蹟般的復合。
而你有再多猜測,再多合理到不行的解釋,還是把那些想法都收藏起來吧,或許你最多可以和她說:「我有一些猜測,但我想說出來對妳我都沒有意義,就這樣吧,謝謝妳。」
而如果她想聽聽你的猜測(通常對方並不會想聽),就把那些最友善的、最不傷人的猜測說出來吧。
妳家人不希望我們在一起嗎?
我的某些缺點讓妳覺得我們不適合在一起嗎?
妳患了絕症嗎?(小說裡會有的情節)
而那些負面到傷人的猜測就收起來吧。你可以保有你的猜測,不必信以為真,就算對方說她真的可以聽你說這些不堪入目的話語,你也還是收起來吧。
如果對方真的有勇氣接受你這些荒唐傷人的猜測,那她大概也有勇氣跟你解釋她到底為什麼離開你。
而這件事情沒有發生,所以她只是沒有預期你會說出些什麼,你能夠多傷害她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