運用 ACT 拿回人生主控權

閱讀時間約 8 分鐘
acceptance and commitment therapy, concept art, surreal art, a style of Wes Anderson, Midjourney
人生走到一個階段,是不是大多數人多少會遇到撞牆期?!跟減肥一樣,減重到一個程度總會卡關。
我在過去接近8年與夥伴們連續創建品牌,發現自己不時變成一個觀察者的角度;因為運作方向上不一定如自己所意,在其他人更積極於引導走向時,自己其實會潛意識迴避。
我喜歡走在前端做有獨創性的事物,或支持別人有創造性的提案,但在多人參與時,我有時傾向變得安靜,習慣性的分析式思考,可以看到每個人不同的意見角度,卻不擅長引導他人順著我的方案走。不知道大家會不會有這樣的狀況,自己有強烈的主張與偏好,但團隊合作時卻不知不覺隱藏起來,更多的合作敘事走向便離自己越來越遠。
經過一段時間與人生方向、價值觀交集的衝突,在經歷了人生更大的卡關後,會去尋找解決方案。只是有時候人生面對的難題,用不同方式回來提醒自己,到底走在什麼樣子的道路上?如果每一次的變動事件都會產生恐懼與焦慮,我不禁思考如何可以擺脫這樣的循環?!
然後我就去尋找有什麼工具可以協助我呢?
這一篇我想介紹的ACT,中文是接納與承諾療法,在這過程中,推了我一把。
那什麼是ACT呢?

ACT (Acceptance and Commitment Therapy) 接納與承諾療法

當我接觸到 ACT (Acceptance and Commitment Therapy) 這個心理諮商療法,發現其實不是被很多專業治療圈外的人分享,閱讀到一位紐約科技圈創業者的文章,在過去也運用這個療法協助許多創業者探索個人價值,我便更深入的研讀了內容也參與教練課程。
先看看ChatGPT對ACT的解釋說明:
ACT的理論基礎是認知行為療法(Cognitive Behavioral Therapy)和心理學的基礎理論,特別是功能主義和認知障礙理論。ACT中最重要的元素之一是接受,即學習接受痛苦和不良情緒,而不是避免或抵抗它們。這種接受可以幫助人們減少情緒困擾和焦慮,並更好地應對生活中的挑戰。
最初我是被其中關鍵詞吸引到,因為在我曾面臨極度低潮焦慮的困境,探索自己到底出了什麼問題時,發現我必須穿越的課題便是:接納(Acceptance)、承諾(Commitment)、與行動(ACT)。
這幾個詞彙很接近一般人的生活與互動問題,可以出現在各種生活面向,但有沒有覺察與真正執行是很細微的差異。
譬如說我很害怕在有許多人的場合中需要公開說話,所以在有這樣的情況下若非必要,就不發表個人意見 - 我意識到公開發言是我所恐懼的事情,因而迴避。
但是傾向迴避並不代表我內心沒有意見。
透過自我覺察的練習,我意識與接納自己恐懼而迴避的樣貌。但同時,在試圖探索內心想要表達的價值觀時,被這樣的恐懼形式所限制,並不會讓我更接近自己的理想,甚至限制了自己的行動。

ACT 矩陣

ACT 諮商治療時建立在認知行為基礎上, 那麼 ACT 矩陣便是一個簡化後的工具,幫助我們檢視習慣性迴避在生活中出現時,可以如何使用。
若最終期望生活中佔領自己最多時間的行動,能夠與自己相符合的價值觀有所結合,那去找到我們的行為驅動來源便極為重要,如果我們的行動建立在焦慮與恐懼,不知所措時便試圖迴避、逃避,那永遠不可能更趨近自己的理想生活,透過這個工具,我們可以試著做出不一樣的選擇。
以下圖這個空白矩陣來看,兩條垂直線分隔出四區象限空間,兩端交錯各別是反思提示。
  • 偏向/靠近 <----> 遠離 (Toward vs. Away)
  • 內在經驗 <----> 外部行為 (Inner vs. Outer)
上面的每個問題,都是為了協助探索這兩個向量的交叉點。
  • 什麼人事物是我關心在乎的?(由內向外)
  • 當我靠近偏向我關心的事情時,它會是什麼樣子?(由外向內)
  • 哪些困難的想法感受會阻礙我?(內向-外向)
  • 當我迴避困難的想法和感受時會是什麼樣子?(由外向內)
要理解 "偏向/靠近 "和 "遠離 " (toward and away)之間的區別,可以用一些生物實驗的例子來理解:
家裡的貓咪很喜歡吃罐頭,每次打開了新罐頭時,貓咪就會快跑過來準備要好好享受。偶爾有小朋友會來家裡,每次一看到貓咪就大喊叫並且抓牠起來抱,貓咪每次都感到很緊張恐懼,於是就會去躲起來。
在這時候我打開罐頭,貓咪要去吃罐頭的路上,有小朋友成為路障,於是貓咪就會趨向先迴避或找地方躲起來,等待小朋友沒有什麼大動作或不注意時,再找機會去吃罐頭。
同樣地,當我們的行為越來越多地涉及到迴避行為時,就會產生焦慮、恐懼。
為了察覺我們在做出迴避行為,需要知道我們傾向於迴避的人事物是什麼,以及當我們因迴避所驅動的行為是什麼樣子。為了去打破焦慮與迴避的循環,做出真正的改變,我們需要知道,如果我們沒有忙於迴避或控制經歷的某些部分,我們希望朝什麼方向發展。
辨識內與外交叉點,有助於我們區分內部發生的想法、感覺和身體感覺,和外部世界的行為、行動,引發積極的行動是傾向符合我們真正價值觀的。
這樣的區分在ACT中很重要,因為ACT框架裡,我們的想法、感覺受到個人學習、歷史經驗和情境背景的影響,因此我們的內在經驗 - 包括傾向於避免的思想和感覺,是較難改變或控制的。
然而,我們對自己的外部行為有更大的控制力,這正是ACT最終要調整的,透過區分我們的內在經驗和外在行為,我們開始把心打開走向重要事物的可能性,就算路途上可能會出現許多困難,但最終的動能是會讓我們願意穿越過去。

ACT矩陣的效用

ACT 矩陣的練習效用在於:簡單納入了ACT的核心過程,透過下面這些關鍵,回到當下覺察與行動。
  • 價值觀 Values - 透過寫下對你自己來說重要的事項,你可以在生活中採取行動,朝這個方向努力。
  • 認知脫鉤 Defusion - 透過寫下你的想法或思考,注意到這些只是想法,而不是不容質疑的事實或道理。
  • 接受Acceptance - 透過探索內在經驗,寫下不舒適或痛苦的記憶,你提高對它們的意識,讓感覺、情緒或任何浮出的經驗進入流動,不抗拒,但也不被其支配。
  • 覺察當下Present Moment Awareness - 透過接受當下,有意識的連結外在行動或內在經驗,你會被提醒,穿越過這些思想和感覺,最終是為了什麼個人價值而服務。
  • 承諾的行動Commited Action - 透過反思具體的傾向和迴避動作,對於陷入迴避行為時提高意識,並且開始做出選擇,無論你的內部經驗中出現什麼,你都可以作為主導者,導演接下來的敘事。
  • 自我為脈落Self-as Context:這種方式有點像是觀察者視角,注意到你正在注意和反思所經歷的一切。這個作為背後的超意識,不會被自己思想、感覺、記憶或行為所定義。
上面各項最終組成一個彈性且靈活的心理(Psychological Flexibility),也就是ACT的關鍵。
「心理靈活性是指以符合我們價值觀的方式,適應性地應對生活中挑戰的能力。技術上來說,心理靈活性被定義為 "作為一個有意識的人,更充分地接觸當下的能力,並根據情況的需要,改變或堅持行為,以達到有價值的目的"」 摘錄自VALUE IN THERAPY (JENNA LEJEUNE & JASON B. LUOMA)
愛因斯坦說:像瘋子一樣是一直重複做同樣的事情,但期望得到不同的結果。回到文初提到卡關的情境,若未能跳脫出自己覺得卡住的狀態,是否是因為不靈活與僵化的心理框架了自己?!如果想探索個人價值觀與改變生活與行動力,不妨試試使用ACT矩陣。
因為這個工具用簡單的方式整合了ACT所有循證過程,當然使用方式也有不同的流程,自己練習或跟隨引導,都會是不錯的嘗試。

原發表文於下方連結網站,若希望獲得舉辦相關工作坊,或相關內容資訊,可於網站文末填入個人訊息或訂閱電子報。
avatar-img
2會員
5內容數
這裡的文章與認識自己、實踐個人使命有關。從「每個人有天生被設定賦予的角色任務」前提出發, 了解自己的使用手冊,最大化個人生存使命,從看不到的心靈鍛鍊成長,進而用各種不同方式探索、尋找屬於每個人自己在這個物質社會成長的角色設計。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Justine C.C.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要進行的一系列與認識自己、實踐個人使命有關。 每個人有很多層次的面向可以挖掘,但這可以是一個起點,就像很多大師說的,你必須先了解自己生下來的使用手冊,當你熟悉操作方式,就可以比較運用自如的使用它,然後再去和世界宇宙互動,或許就不會那麼多阻礙。 人腦可以鍛鍊,因此不斷學習是重要的。 像鍛鍊肌肉一樣
要進行的一系列與認識自己、實踐個人使命有關。 每個人有很多層次的面向可以挖掘,但這可以是一個起點,就像很多大師說的,你必須先了解自己生下來的使用手冊,當你熟悉操作方式,就可以比較運用自如的使用它,然後再去和世界宇宙互動,或許就不會那麼多阻礙。 人腦可以鍛鍊,因此不斷學習是重要的。 像鍛鍊肌肉一樣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在命理諮商的晤談中,面對生命大小創傷,我經常邀請當事者覺察接納自已,那是一條邁向療癒與改變的通道。透過接納自己的不完美,連結內在渴望而成為行動力。你會發現,自己的生命體驗正往另個脈絡發展,這就是改變的力量,同時也改寫命運。
Thumbnail
思考框架 那些被社會定義為成功樣貌的人,就是因為那些外界不斷給予的正面回饋, 為他們的思考潛意識建立起成功人該有的框架,最後,他們就會在普世的框架中看不見自己的選擇。 框架形成的三階段 自我標籤化 嘗試將自己塑造成符合外界期待的形象,忙著成為別人想要的樣子,卻失去了看到自己的原有成長可能性。
Thumbnail
根據認知行為治療的理論,任何困擾或問題,其實都是由人們自己賦予某個事件的意義,雖然已發生的事情無法改變,但我們對這件事情的認知與想法,仍是可以改變的。換句話說,是一種將患者的負面消極思維轉換成正面積極思維,進一步修正其行為的治療方式。很多人認為此療法承繼了斯多葛派的思想。
Thumbnail
你常常覺得人生沒有選擇嗎?常常都是覺得被迫的嗎? 都是因為別人這樣、環境那樣, 所以自己只能有這樣的結果? 最近才終於慢慢理解了受害者模式, 以前身邊的人常常有這種模式, 從小到大我也不知道這是一種模式, 即使大學學過類似的心理學, 可我身在其中, 自己運用的淋漓盡致, 還渾然不覺
今天在讀諮商理論中的其中的章節:阿德勒心理治療。Adler採用現象學取向,現象學指的是個人的主觀經驗,也就是人們知覺到外在世界的獨特方式,與對經驗的詮釋,對於主觀的現實包含個人的知覺、想法、感受、價值觀、信念、執念與結論等,但往往我們所認為真實的經驗並不一定是真實的,有時候要了解一個人得先進入這個人
Thumbnail
  建立健康的界線,才能真實的尊重每個人的個別差異,並透過練習接納自己去更深入的自我,透過認識自己去理解生命的差異以及和諧之道。
Thumbnail
本文分享了對於自我的理解和選擇的思考,強調了內在的渴望和價值的重要性。作者分享了通過覺察自己的渴望,可以從被動變成主動,從受害者轉變為具有力量的人。同時提供了參加共學活動的資訊。
Thumbnail
當面對與期望不符的事情時,我們常常會採取抗拒的態度,卻忽略了接受的重要性。本文探討了為什麼接受是一種更加積極的態度,並提供了作者對於接受的見解和自我關懷的三個步驟。這篇文章對於了解接受的概念,以及為什麼接受是一個重要的心態轉變提供了深入的思考。
Thumbnail
這篇文章探討了面對恐懼的困難,過去因逃避習慣,現在在面對時感到痛苦並想逃。作者認為逃避只會減少轉換的時間,但也是一個生存模式。他描述了內心的狀態和麵對自我的挑戰,並提到了接納自己是一生的功課。這篇文章充滿了自我覺察和成長的內容。
Thumbnail
行動和想法是組成我們身份的重要組成部分。我們的行動方式能夠拉近或推離我們身邊的人和事物,就像是我們人格風格的大聲公一樣。這篇文章探討了行動和想法之間的關係,並提出了一些思考的觀點。
Thumbnail
在命理諮商的晤談中,面對生命大小創傷,我經常邀請當事者覺察接納自已,那是一條邁向療癒與改變的通道。透過接納自己的不完美,連結內在渴望而成為行動力。你會發現,自己的生命體驗正往另個脈絡發展,這就是改變的力量,同時也改寫命運。
Thumbnail
思考框架 那些被社會定義為成功樣貌的人,就是因為那些外界不斷給予的正面回饋, 為他們的思考潛意識建立起成功人該有的框架,最後,他們就會在普世的框架中看不見自己的選擇。 框架形成的三階段 自我標籤化 嘗試將自己塑造成符合外界期待的形象,忙著成為別人想要的樣子,卻失去了看到自己的原有成長可能性。
Thumbnail
根據認知行為治療的理論,任何困擾或問題,其實都是由人們自己賦予某個事件的意義,雖然已發生的事情無法改變,但我們對這件事情的認知與想法,仍是可以改變的。換句話說,是一種將患者的負面消極思維轉換成正面積極思維,進一步修正其行為的治療方式。很多人認為此療法承繼了斯多葛派的思想。
Thumbnail
你常常覺得人生沒有選擇嗎?常常都是覺得被迫的嗎? 都是因為別人這樣、環境那樣, 所以自己只能有這樣的結果? 最近才終於慢慢理解了受害者模式, 以前身邊的人常常有這種模式, 從小到大我也不知道這是一種模式, 即使大學學過類似的心理學, 可我身在其中, 自己運用的淋漓盡致, 還渾然不覺
今天在讀諮商理論中的其中的章節:阿德勒心理治療。Adler採用現象學取向,現象學指的是個人的主觀經驗,也就是人們知覺到外在世界的獨特方式,與對經驗的詮釋,對於主觀的現實包含個人的知覺、想法、感受、價值觀、信念、執念與結論等,但往往我們所認為真實的經驗並不一定是真實的,有時候要了解一個人得先進入這個人
Thumbnail
  建立健康的界線,才能真實的尊重每個人的個別差異,並透過練習接納自己去更深入的自我,透過認識自己去理解生命的差異以及和諧之道。
Thumbnail
本文分享了對於自我的理解和選擇的思考,強調了內在的渴望和價值的重要性。作者分享了通過覺察自己的渴望,可以從被動變成主動,從受害者轉變為具有力量的人。同時提供了參加共學活動的資訊。
Thumbnail
當面對與期望不符的事情時,我們常常會採取抗拒的態度,卻忽略了接受的重要性。本文探討了為什麼接受是一種更加積極的態度,並提供了作者對於接受的見解和自我關懷的三個步驟。這篇文章對於了解接受的概念,以及為什麼接受是一個重要的心態轉變提供了深入的思考。
Thumbnail
這篇文章探討了面對恐懼的困難,過去因逃避習慣,現在在面對時感到痛苦並想逃。作者認為逃避只會減少轉換的時間,但也是一個生存模式。他描述了內心的狀態和麵對自我的挑戰,並提到了接納自己是一生的功課。這篇文章充滿了自我覺察和成長的內容。
Thumbnail
行動和想法是組成我們身份的重要組成部分。我們的行動方式能夠拉近或推離我們身邊的人和事物,就像是我們人格風格的大聲公一樣。這篇文章探討了行動和想法之間的關係,並提出了一些思考的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