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於 2023/07/17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活動記實】7/12《解離女孩》新書分享會(主講:吳立健、許乃文)

    昨晚許多讀者到了金石堂信義店,聆聽諮商心理師吳立健、臨床心理師許乃文分享新書《解離女孩》的內容,也有不少讀者路過但不想錯過,來不及報名就直接進場參加。 

    許多讀者前來參加

    許多讀者前來參加

    活動在吳立健諮商心理師和許乃文臨床心理師之間的交叉提問、分享進行,《解離女孩》的作者吳立健因為在診間比較有機會遇到解離症(DID)的個案,透過小說的方式將心得寫成書。他首先強調本書是虛構的,書中的某些場景如酒吧對話,亦不是諮商工作者的現實情景。真實狀況是,心理師出了診療室,即使和督導討論個案案情,都不會說出個案的姓名,更不會在酒吧談論個案的會談內容。會用這樣的場景純粹是為了豐富小說內容。

    兩位心理師對談

    個案需要的不是驅魔,而是要癒合內在分裂自我

    解離是什麼?凡身心靈和此時此刻沒辦法連結時,譬如自己在做白日夢,都算是一種解離。許乃文臨床心理師說,若感覺某個人彷彿有個保護罩似地無法接近時,或是突然忘記曾經發生的事,都可能是解離狀況。在更嚴重的情況,內心出現很強烈情緒,常常有很多parts在對話,進而影響了主人格,就可以說是解離症(DID)了。

    解離症很難診斷,因為常伴有共病或是子診斷,有時也可能會誤診為躁鬱症,治療者需要與個案有一定時間的相處,才會診斷得出來。但是,患者在診間看診時間通常很短暫,頂多十分鐘,因此醫生會很難發現有解離症狀。有的患者家人會覺得解離個案感覺不太正常,帶去宮廟處理,如果能更因此康復當然是很好的,但許乃文心理師分享,有的個案去宮廟後,反而受到更大的傷害,因為有的宮廟會用很粗暴的方式幫個案做驅魔儀式,但此時個案需要的不是驅魔,而是要癒合內在分裂自我。

    吳立健諮商心理師

    立健心理師寫書的初衷之一,是在治療室中,個案的parts雖有攻擊性,但不見得真的會攻擊別人,尤其不會像電影演得那麼可怕。立健心理師也曾遇到有4-5歲的part,年紀還很小,也很可愛,此時他會用娃娃音來對待,還是要讓主人格知道part是要來幫他的。總之,立健心理師會永遠用正向的言語回應個案。乃文心理師問立健心理師,會知道個案之前曾經找過別的諮商師嗎?立健心理師回答是肯定的,因為個案很容易覺得不被理解,就想換心理師,也自嘲自己應該不會是他的最後一個心理師。

    許乃文臨床心理師

    讓過去的小孩觸及成人安全經驗,parts就會感到舒緩,進而整合其他parts

    立健心理師也分享,大人常常對某件事可能覺得「還好吧!」,但對兒童來說,會產生非常大的傷害,比方說,有些大人會在小孩做錯事時,把小孩關在廁所,當小孩在黑漆漆的廁所時,他們不會預期何時會被放出來,覺得世界快要毀掉,造成很大的創傷,延續到長大。乃文心理師則補充說明,以科學角度來看,人的前額葉發展完成約在20歲左右。「前額葉皮質」位於大腦前方,掌管理性、思考、情緒、欲望等最具人性的部分,也是人類大腦比其他動物發達的部位。當5歲小孩在腦功能還沒有完全發展,又無法有足夠多的經驗判斷消化這些事,當下就會無法承受震憾,產生極大的創傷。又如,孩子在學校受到排擠,告訴父母,父母卻忽略地回應只要成績好就不會被排擠時,孩子會感覺得不到幫助,因而想要獨立,不想去求助任何人。華人世界會感覺這樣獨立好像很好,卻忽略到那可能是很大的創傷來源,尤其成長過程若是又接受到不同的創傷時,就會演變成複雜性創傷。

    創傷治療使用EMDR的原因是,這個方式會讓個案一腳踏在過去的創傷記憶,一腳踏在現在,再接受眼動雙側刺激,這樣讓過去的小孩觸及成人安全經驗,parts就會感到舒緩,進而整合其他parts。立健心理師也提醒讀者,若是看完《解離女孩》喚起了過去不舒服的感受,不能獨自在家施作EMDR,請尋求專業心理師幫忙。

    趙士尊/攝

    拿書大合照

    左:吳立健 右:許乃文

    吳立健簽書

    兩位講者和心靈工坊同仁合照 左起:徐嘉俊、許乃文、吳立健、劉怡聲、許人禾

    解離女孩:思雅和她的密友們

    博客來

    金石堂

    誠品

    讀冊生活


    #活動

    永樂座活動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

    作者的相關文章

    心靈工坊文化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你可能也想看

    發表回應

    成為會員 後即可發表留言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