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點與情緒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1 分鐘
raw-image

情緒之所以難解困擾,
在於情緒當中夾雜了對人事物的認知,對自己的認知,
所謂觀感,就是觀點伴隨著感受,
有什麼樣的觀點,就會有相應的情緒與感受,
彼此交錯層疊,相互影響;

情緒是真實的,卻未必是事實,
情緒裡隱藏著既定的主觀意識、習慣的行為模式、潛意識甚至是無意識的信念與態度,時刻影響自己,
情緒呈現了內在最真實的樣子,卻未必是事件或問題的全貌;

想要瞭解情緒,得先瞭解自己,
瞭解自己是如何看待與對待自己,
如何理解與詮釋過去的經驗,
如何定義經驗當中的自己。

你相信什麼,選擇了什麼,
就衍生出相應的情緒與感受,
不經思索而下的反應,往往來自慣性;

練習暫停,暫停之後再做出回應,是有意識地回應,
反思你想要什麼樣的結果,你的回應是否朝著結果的方向發展;

放掉應該、必須、一定要的想法與念頭,放鬆自己,沒有什麼是一成不變的,沒有什麼是應該、必須、一定要的,
如果有,那可能是某些膠著的觀點與信念,使你拒絕其它選擇與可能性,而轉化那些限制,將有助於情緒的引導與流動。

avatar-img
26會員
822內容數
<<提供卡巴拉天使療癒、基礎靈魂藍圖解讀、心靈對談分享>> 認識自己是一輩子的事,愛自己是一輩子的學習,這個空間分享我認識自己的過程,除了見證自己的生命經驗,也但願啟發所有接觸者心中的內在之光。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Sanuya心靈內在空間 的其他內容
對自己好奇,是認識自己很重要的關鍵, 好奇自己的想法怎麼來的, 好奇自己為什麼會有這種感受, 好奇自己為什麼這麼做, 好奇自己為什麼在意, 當你好奇自己越多,不斷地探索,你就越靠近自己,認出自己原本的樣子, 而那,正是接納自己的開始; 不帶批判地,只是單純地好奇, 你可能發現自己不是你以為的那個樣
喜歡自己,是你的事, 是關於你如何照顧自己,滿足自己, 至於別人是否喜歡你,是別人的事, 別把別人的攬在身上,當作自己的責任; 別人是否喜歡你,與你的價值無關, 你只需要專注自己,清楚自己的責任與界線, 其餘的,不是你的事,也毋關你的事。
盡情地享受人生, 是享受每個當下擁有的過程, 可能是對某個人事物的連結或是緣份, 當失去時,我們可能感到惋惜、悲傷、難過、不捨, 但你並不因此就失去自己, 你依然是自身生命的主人, 依然獨立而完整; 你擁有過,也珍惜過, 放下對過往的執著與依附, 你將帶著從經驗中收獲的愛與祝福, 繼續起身前行,體
對自己完整的接納,就是賦予自己最完整的價值, 是即使不完美,仍然願意愛自己, 是即便生命充滿未知,仍然渴望活一回。
對外在感到困難, 其實是與自己關係的困難, 你怎麼看待自己,你覺得別人怎麼看待你, 你,才是問題的核心; 當你覺得自己不夠好, 你可能也會覺得別人不喜歡你, 因此你害怕被拒絕、被忽視、被孤立, 所以你害怕說出口,害怕表達自己的想法,害怕表現出不樂意, 就怕關係更困難,問題更棘手,無處安放自己。
想得到愛,想要有價值, 不是向外尋找被愛與被認可, 那終究無法滿足你內在的不安和恐懼; 不要繞遠路,不要尋找替代方案,不要緊抓不放, 勇於面對,面對自己,面對恐懼,面對你害怕面對的, 面對了,才知道問題在哪裡,根源又是什麼, 才不再花更多力氣去尋找、去掩蓋、去對抗、去逃避; 人生可以很簡單,卻總
對自己好奇,是認識自己很重要的關鍵, 好奇自己的想法怎麼來的, 好奇自己為什麼會有這種感受, 好奇自己為什麼這麼做, 好奇自己為什麼在意, 當你好奇自己越多,不斷地探索,你就越靠近自己,認出自己原本的樣子, 而那,正是接納自己的開始; 不帶批判地,只是單純地好奇, 你可能發現自己不是你以為的那個樣
喜歡自己,是你的事, 是關於你如何照顧自己,滿足自己, 至於別人是否喜歡你,是別人的事, 別把別人的攬在身上,當作自己的責任; 別人是否喜歡你,與你的價值無關, 你只需要專注自己,清楚自己的責任與界線, 其餘的,不是你的事,也毋關你的事。
盡情地享受人生, 是享受每個當下擁有的過程, 可能是對某個人事物的連結或是緣份, 當失去時,我們可能感到惋惜、悲傷、難過、不捨, 但你並不因此就失去自己, 你依然是自身生命的主人, 依然獨立而完整; 你擁有過,也珍惜過, 放下對過往的執著與依附, 你將帶著從經驗中收獲的愛與祝福, 繼續起身前行,體
對自己完整的接納,就是賦予自己最完整的價值, 是即使不完美,仍然願意愛自己, 是即便生命充滿未知,仍然渴望活一回。
對外在感到困難, 其實是與自己關係的困難, 你怎麼看待自己,你覺得別人怎麼看待你, 你,才是問題的核心; 當你覺得自己不夠好, 你可能也會覺得別人不喜歡你, 因此你害怕被拒絕、被忽視、被孤立, 所以你害怕說出口,害怕表達自己的想法,害怕表現出不樂意, 就怕關係更困難,問題更棘手,無處安放自己。
想得到愛,想要有價值, 不是向外尋找被愛與被認可, 那終究無法滿足你內在的不安和恐懼; 不要繞遠路,不要尋找替代方案,不要緊抓不放, 勇於面對,面對自己,面對恐懼,面對你害怕面對的, 面對了,才知道問題在哪裡,根源又是什麼, 才不再花更多力氣去尋找、去掩蓋、去對抗、去逃避; 人生可以很簡單,卻總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現代社會跟以前不同了,人人都有一支手機,只要打開就可以獲得各種資訊。過去想要辦卡或是開戶就要跑一趟銀行,然而如今科技快速發展之下,金融App無聲無息地進到你生活中。但同樣的,每一家銀行都有自己的App時,我們又該如何選擇呢?(本文係由國泰世華銀行邀約) 今天我會用不同角度帶大家看這款國泰世華CUB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情緒是我們日常生活中不可避免的一部分。它們會影響我們的行為和決策,有時會導致負面結果。但這些情緒並非無法掌控。本文將探討情緒、認知和信念之間的關係,並提供如何通過改變思維方式來改善心理健康的具體建議。 認知與信念的關係 認知 由 想法 和 信念 組成,而 信念 是由我們的想法和內心的圖像共同構建
Thumbnail
本文章指出在面對情緒時,需辨認過去、現在與未來影響下的情緒,並理解情緒反應背後的心理狀態。透過分析個人與朋友之間的互動,揭示當情緒無法適時表達時的心理遊戲與負面影響,為讀者提供情緒管理的思考工具。
Thumbnail
心理學有一個詞叫「rumination」(縈思),在這裡指人類像反芻食物一樣,不斷地在腦中重播負面事件,沉溺於負面情緒之中。每個人或多或少都有縈思的傾向,尤其是負面事件剛發生的時候。但這樣的人並不一定是心理韌性不夠強。我認為的其中一個可能是,我們只是太過認真看待世界,輕易就將自己毫無保留交付出去。
Thumbnail
為什麼要區分情緒和想法? 在我們的生活中,情緒和想法經常混淆不清。這種混淆會讓我們無法真正理解和處理自己的內心感受,導致心理壓力增加,影響生活質量。保持內心的健康與平衡至關重要,唯有當我們清楚地區分情緒和想法,才能真正理解自己的內心,進而提升自我覺察,過上更加充實和有意義的生活。 如何區分情
Thumbnail
本文主要講述情緒的層次,由信念、詮釋以及行動三部分構成。在生活中遭遇的不同因素會影響到我們的情緒,以及我們的行動會回頭加深我們的信念,我們要小心這陷阱。
Thumbnail
生活裡本就存在著大大小小的煩心事,在人與人的互動間,一不小心可能就觸碰到他人的情緒開關。 我們都不是對方,也無法時刻覺察到對方所處的情緒狀態。當自己知道情緒上來時,適時的告知對方,提出需求,讓彼此暫時離開當下所處的環境。除了能避免因為情緒當下說出傷害彼此的話,也能避免自己做出錯誤的決定。 當你清
情緒是我們內心的反應,理解並接納這些情緒,才能更好地應對生活中的各種挑戰。相反,如果我們拒絕接收這些情緒,它們就會反覆出現,提醒我們看見並理解它們的重要性。 所謂「負面」情緒,其實是洞察心靈的珍貴鑰匙。不要給那些不舒服的感覺貼上負面的標籤,而是將它們視為無形心靈的訊息。每一個情緒,無論好壞,都是在
Thumbnail
負面情緒既然是生活中不可避免的一部分,那麼,我們用什麼心態和方式來面對和經歷它們,就很重要了 1. 接受自己的情緒,無論它們是正面還是負面的,都是自然的反應,如果試圖否定或抑制它們,將可能會導致更大的問題,承認並接受情緒是情緒智商的一部分,任何情緒都應該要被理解,而不是直接否定它們 2. 試著理
Thumbnail
在生活中,情緒與思維方式對人們的行為和目標達成有著深遠的影響。本文探討瞭如何分析情緒、不同的情緒反應和錯誤的思維方式,並提供了走出情緒迷宮的方法。透過正確的思考方式,我們能夠更健康地面對生活的挑戰。
Thumbnail
現代社會跟以前不同了,人人都有一支手機,只要打開就可以獲得各種資訊。過去想要辦卡或是開戶就要跑一趟銀行,然而如今科技快速發展之下,金融App無聲無息地進到你生活中。但同樣的,每一家銀行都有自己的App時,我們又該如何選擇呢?(本文係由國泰世華銀行邀約) 今天我會用不同角度帶大家看這款國泰世華CUB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情緒是我們日常生活中不可避免的一部分。它們會影響我們的行為和決策,有時會導致負面結果。但這些情緒並非無法掌控。本文將探討情緒、認知和信念之間的關係,並提供如何通過改變思維方式來改善心理健康的具體建議。 認知與信念的關係 認知 由 想法 和 信念 組成,而 信念 是由我們的想法和內心的圖像共同構建
Thumbnail
本文章指出在面對情緒時,需辨認過去、現在與未來影響下的情緒,並理解情緒反應背後的心理狀態。透過分析個人與朋友之間的互動,揭示當情緒無法適時表達時的心理遊戲與負面影響,為讀者提供情緒管理的思考工具。
Thumbnail
心理學有一個詞叫「rumination」(縈思),在這裡指人類像反芻食物一樣,不斷地在腦中重播負面事件,沉溺於負面情緒之中。每個人或多或少都有縈思的傾向,尤其是負面事件剛發生的時候。但這樣的人並不一定是心理韌性不夠強。我認為的其中一個可能是,我們只是太過認真看待世界,輕易就將自己毫無保留交付出去。
Thumbnail
為什麼要區分情緒和想法? 在我們的生活中,情緒和想法經常混淆不清。這種混淆會讓我們無法真正理解和處理自己的內心感受,導致心理壓力增加,影響生活質量。保持內心的健康與平衡至關重要,唯有當我們清楚地區分情緒和想法,才能真正理解自己的內心,進而提升自我覺察,過上更加充實和有意義的生活。 如何區分情
Thumbnail
本文主要講述情緒的層次,由信念、詮釋以及行動三部分構成。在生活中遭遇的不同因素會影響到我們的情緒,以及我們的行動會回頭加深我們的信念,我們要小心這陷阱。
Thumbnail
生活裡本就存在著大大小小的煩心事,在人與人的互動間,一不小心可能就觸碰到他人的情緒開關。 我們都不是對方,也無法時刻覺察到對方所處的情緒狀態。當自己知道情緒上來時,適時的告知對方,提出需求,讓彼此暫時離開當下所處的環境。除了能避免因為情緒當下說出傷害彼此的話,也能避免自己做出錯誤的決定。 當你清
情緒是我們內心的反應,理解並接納這些情緒,才能更好地應對生活中的各種挑戰。相反,如果我們拒絕接收這些情緒,它們就會反覆出現,提醒我們看見並理解它們的重要性。 所謂「負面」情緒,其實是洞察心靈的珍貴鑰匙。不要給那些不舒服的感覺貼上負面的標籤,而是將它們視為無形心靈的訊息。每一個情緒,無論好壞,都是在
Thumbnail
負面情緒既然是生活中不可避免的一部分,那麼,我們用什麼心態和方式來面對和經歷它們,就很重要了 1. 接受自己的情緒,無論它們是正面還是負面的,都是自然的反應,如果試圖否定或抑制它們,將可能會導致更大的問題,承認並接受情緒是情緒智商的一部分,任何情緒都應該要被理解,而不是直接否定它們 2. 試著理
Thumbnail
在生活中,情緒與思維方式對人們的行為和目標達成有著深遠的影響。本文探討瞭如何分析情緒、不同的情緒反應和錯誤的思維方式,並提供了走出情緒迷宮的方法。透過正確的思考方式,我們能夠更健康地面對生活的挑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