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和工作中經常需要等待,例如,當你等紅綠燈的時候,可能會感到不耐煩;去全聯超市結帳時,看到排隊人龍也會讓人感到不安;而在和家人或重要的人一起等待時,我們可能會不自覺地拿出手機並不停地滑動;此外,電腦開機或啟動軟體的過程緩慢,同樣會引起心煩;去醫院看到人潮排隊繳費及領藥的場景,也容易讓人感到不安。
你或許會問,為什麼自己會變得如此焦慮呢?你的時間管理有效嗎?會不會愈管愈糟糕。當你拼命做時間管理想要完成更多事項,恨不得一天超過24小時,但是效率愈好,完成更多待辦事項,反而會有更多新的事項將這些時間填滿。
《窮查理的普通常識》這本書,作者查理・蒙格在書中提到,我們應該以相反的角度思考,不要先思考事情要如何成功,而是先思考可能導致失敗的原因有哪些,然後避免它們。最近歐陽立中老師的歐陽Talk書秀第五季,他介紹了《人生4千個禮拜》這本書,閱讀後,這是一本反時間管理的書。其中有三個觀點值得你參考。
接受人生有限性與選擇:
在2021年的美國達人秀的節目中,有一位來自俄亥俄州、30歲的女性歌手取藝名叫夜鳥。她的夢想是成為一位歌手,但她已經跟乳腺癌奮鬥了4年。然而,在舞台上演唱的《It’s Okay》令人驚艷,她的歌聲像天使般的美妙清澈。她向觀眾展現了樂觀的態度並且鼓舞人心,她說:「你不能等到生活不再艱難,才決定開始快樂。」連平常很嚴格的製作人西蒙·高維爾都送她金色按鈕,讓她不需經過評審投票而得以直接進入半準決賽。這段視頻,我看了三次,眼淚也情不自禁的流了三次。然而,遺憾的是,她在2022年2月19日離開這個世界。
人生是有限的,現代人平均約為80歲。有些人的生命短暫,而有些人可以活到120歲。就如同書名,人生平均只有4千個禮拜,我們應該如何運用這些時間?即使是高效率的人,也無法做到所有事情。面對各種選擇,重要的是學會放棄一些事情,集中精力在最重要的事情上,並為自己的選擇負責任。
你一定聽過放石頭放進玻璃罐的故事,先放大石頭,再放小石頭,最後再倒進沙子和水,乍看之下,一切都井然有序。然而,作者卻以令人意外的角度提出:「一般人並不是分不清楚事情的重要性,而是因為重要的事情太多了,多到已經無法應付,多到瓶子已經裝不下。」
這時候,你可以提早到公司,思考今天上半天最重要的3件事是什麼;午休時段,再思考下半天最重要3件事是什麼。你必須接受時間是有限的,所以要用減法,專注做最重要的事。你不要讓行程或工作擠得滿檔,畢竟過度忙碌是創意發想的最大殺手。
時間壓力與焦慮:
現代人普遍面臨焦慮和時間壓力,無論科技進步與生產力提升,工作負擔似乎總是無法減少,反而讓人感到更加忙碌和無所適從。
讀書時希望有人可以為你提煉重點,只需花10分鐘就能了解一本書的內容。看電影也希望有人幫你濃縮精華,像谷阿莫用5分鐘帶你看一部電影,甚至還想以2倍速觀看。線上課程的老師也已經架構好滿滿的乾貨內容,你只需付費即可,有沒有完課那再說。美食也可以透過foodpanda送到你的手中。
當你努力在有限的時間內擠入更多事情,希望每天的效益愈來愈好時,卻意外地帶來更多事情。你是否曾經思考過你對時間的運用是否正確?過去花費的時間,是否曾讓你感到後悔或想要做出改變的衝動?透過這樣的反思,甚至能更深刻體悟到人生的意義。
所以,如果能夠調整心態,找到適合自己放慢腳步的方式去配合它,生活就會充滿意義和喜悅。
專注和深度體驗:
在工作和生活中,會希望能夠同時處理多個任務。或許你會一邊撰寫文件,同時也在講電話。又或者在吃飯時,同時也在滑手機或看電視。這種同時進行多個事項的方式,造成我們的注意力被分散,而失去了力量的集中。
書籍《一行禪師談生命真正的快樂》中提到,正念就是將百分之百的注意力投注在當下。透過正念,我們能夠更加清楚認識眼前的人和事。如果心不在焉,你就無法真正理解對方的處境,而對方也會感到被忽略,缺乏理解和關愛,進而感受到痛苦。而這份痛苦可能反過來影響到你自己,使你更加痛苦。
作者提倡在生活中尋求專注和深度體驗,不是盲目追求便利與速度,而是用心對待每個當下的經歷。所以,當我們握著小孩的手時,應該將百分之百的心思放在這個握手的瞬間。當我們擁抱另一半時,也應該全心全意地投入其中,讓我們的注意力完全專注在擁抱的過程。這樣的正念方式,能夠讓我們在每個瞬間中都感受到真正的連結和幸福。
小結:
從接受人生的有限性與選擇、去配合時間的限制,以及專注在當下的體驗來看,時間管理的壓力和焦慮可以得到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