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2-26|閱讀時間 ‧ 約 13 分鐘

書評│我要對你行使寬恕的正義──《沒有寬恕,就沒有未來》

「我終於了解到,真正的正義不是懲罰,而是修復,不一定是恢復到先前的狀態,而是恢復到事物本應該具有的樣貌。在我信仰的希伯來和基督教的教義中,上帝是充滿慈悲和愛心的。上帝尋求的不是懲罰、毀滅或把我們置於死地。祂總是不懈地努力著,幫助和撫慰我們、讓我們恢復與和解、讓我們重新獲得我們生就應有的豐富而充實的生活。現在,對殺害我女兒的兇手,我就要行使這樣的正義。」(頁230)
「寬恕不只是利他,也是利己的最佳方式。使你失去人性的東西必然使我也失去人性。寬恕使我們更加堅韌,在經歷種種剝奪人性的行徑後,還能夠生存下來並保持自己的人性。」(頁94)

▋真相與和解委員會之誕生

1994年南非終結了長達46年的種族隔離政策,實行全民普選。過去在種族隔離制度底下,黑人無法參政、無法在「白人區」工作、教育資源稀缺、醫療資源匱乏、居住環境髒亂、沒有遷徙自由。換言之,政府的種種政策皆是為了讓既得利益者(多為白人)享有更多的特權。面對政府不公的政策,黑人社群開始反抗,但帶來的是軍警系統的強力鎮壓。酷刑、槍殺、監禁、性侵、濫捕的情況日益嚴重,種族間的對立白熱化,使暴力的循環變得一發不可收拾。
最終,雖然政權和平轉移了,但人心和平了嗎?
屠圖主教領導的「真相與和解委員會」(以下簡稱「委員會」),目標是拒絕「報復式正義」與「全民遺忘」兩種帶來更大惡果的解決方式,轉身尋求「修復式正義」的超越力量,將基督信仰與非洲傳統的修復精神、社群連結,注入在轉型正義的調查工作中。
當受害者訴說創傷記憶,而符合申請資格的加害者願意公開承認罪行,經委員會認定及法官判決後即可獲得大赦,使真相與寬恕得以並存在加害者與受害者的關係上(當然,受害者是否決定要寬恕取決於個人)。然而,隨之而來的問題是,一筆勾銷罪行真的符合正義嗎?這是否會造成受害者二度傷害?寬恕是否等於放棄了正義?若加害者說謊怎麼辦?
屠圖主教在此書探討了寬恕與正義的本質,並透過許多故事一一試著回應人性中最深處的問題。

▋委員會的第三條路:修復式正義
◆紐倫堡大審與全民遺忘的不可行
首先遇到的問題即是,為何委員會不執行像二戰結束後國際對德國納粹進行的「紐倫堡大審」,追究加害者的刑事責任?屠圖主教認為,很現實的原因有三:
一、大審判的訴訟成本過高,很多人根本等不到加害者被繩之以法的那天。
二、由於刑事法庭要求的證據極嚴格,在加害者銷毀證據與謊話連篇的情形下根本無從獲得真相。
三、法官多為白人,會帶著既有的偏見審判案件,而黑人已普遍不信任司法系統。
另一方面,不追究前朝政府的「全民遺忘」路線乃是更可惡的作法。因為體制的罪惡已經深透所有人,刻意不面對而逃避真正的問題,無法使國家帶來嶄新的未來。正如屠圖主教所言,
「過去的一切不是消失、沉寂了,而是頑固存在著,叫人難堪。除非我們能徹底地解決一切,堅定地直視它的核心,否則它就會不斷回過頭來糾纏我們,甚至挾持我們;因為這正是它奇特的本質。」(頁90)
◆修復式正義的可能
綜上所述,為了要讓政權和平轉移,避免黑人與白人彼此報復的情形發生,委員會便以「修復式正義」為核心,期盼雙贏的局面:加害者能負起責任坦承罪行,並用真相換取大赦的機會;而受害者透過訴說傷痛、寬恕加害者得到釋放,且日後獲得適當的賠償。
政治的現實來看,委員會避免了流血衝突、訴訟的複雜程序,亦以大赦作為好處吸引加害者坦承罪刑。真相浮出檯面,受害者的家屬終於知道到底發生什麼事。從靈性的現實來看,委員會讓雙方得以「自由」。亦即,加害者毋須抱著恥辱、恐懼、內疚度過他的一生,而有重返社會的可能性;受害者也透過行使寬恕,釋放內心的苦毒與冤屈,改變加害者與受害者的權力關係,並找回自己被剝奪的人性尊嚴。
然而,這不就是讓加害者逃避責任嗎?正義在大赦的情況下還能彰顯嗎?寬恕不是軟弱者無能為力的表現嗎?委員會的操作難道不是一群社會宗教菁英過於烏托邦的想像嗎?說到底,憑什麼、為什麼、又什麼是寬恕?

▋委員會的信仰基礎:基督宗教與「吾布恩度」精神
儘管在政治上的現實不得不作出妥協(以大赦為條件換取真相),但靈性乃是委員會運作的基礎與目標。
「我們都認為,我們被賦予的任務本質上是宗教與靈性的,而最終支持我們完成工作的,也是靈性上的力量。」(頁143)
◆上帝不放棄任何罪人
從基督教神學的觀點來看,上帝不放棄每一個罪人,祂的愛超越一切世俗的判準。耶穌的受死與復活,為了就是要特別愛罪人,引領他們悔改,走向真實的生命。因此,加害者也有改變的可能。我們要傳揚這福音,使彼此不再落入暴力的深淵,且追求寬恕與和解帶來的新生。另外,沒有人是純粹的惡魔。若不是上帝的恩典,或許在同樣的處境與權力位置下,我們也會做出一樣可惡的事情。當越了解我們生而為人的軟弱與人性,便會產出真正的憐憫之心。
◆我與他人緊緊相連
在非洲人的世界觀,有一個叫「吾布恩度」(ubuntu)的精神,即自我的人性與他人的人性緊緊相連。自我是屬於一個更大的整體,我們會因他人的喜樂同歡笑,因他人的悲傷同哀哭。「吾布恩度」重視社群的和諧、分享,拒絕惡性競爭、暴力、憤怒。
基督宗教與「吾布恩度」的結合,使得寬恕有了靈性的基礎,委員會在運用相關語言時也能喚起廣大民眾的共鳴,拓展社會和解新的想像空間。
然而,但正義呢?寬恕不就拒絕了真正的正義嗎?

▋探討寬恕與正義
我們現在才要開始回答上述的眾多問題。
◆正義即本應具有的樣貌
我們往往認為,法律對罪犯的制裁乃是伸張正義,但這種應報正義目的僅在於處罰,且它「主張受到不公對待的是事態,而不是個人,因此對於真正的受害者或加害者幾乎完全不予以考慮。」因此,屠圖主教主張,「正義的核心焦點是修補裂痕、恢復平衡、復原破裂的關係,讓受害者與加害者取得和解」(頁118)。這打破了對正義的既定印象。正如開頭引言的受害者家屬之告白所述,正義「不一定是恢復到先前的狀態,而是恢復到事物本應該具有的樣貌」。
◆沒有正義,就沒有饒恕
克羅埃西亞籍神學家沃弗(Miroslav Volf)在其經典的著作一書中論到,饒恕不是正義的替代品,也不減損正義的價值;相反地,「饒恕的每件作為都在推崇正義……它使注意力集中到本身違反公平之處,就是在放棄求償上」。因此,饒恕只有在正義的架構底下才能建立,「沒有正義,就沒有饒恕」[1]。再者,由於嚴格的復原性正義(restorative justice,即回到犯罪前的初始狀態)永遠無法達成,且追求此正義常會帶來扭曲與更深的不公,因此饒恕就成為必須。
饒恕正是基督在十字架上展現的精神。基督的十字架代表他張開雙臂,透過捨己之愛不讓他者持續成為敵人,廢除了一切冤仇:
「基督正是透過受害者來成為真正的審判者:藉著甘心樂意去擁抱侵害者,他同時審判了加害者最初的罪行和許多受害者作惡的回應……它改變了受害者與加害者之間的關係,而冤仇本身就只能使雙方角色對換,對冤仇則是無能為力,則是維持雙方關係不變。」[2]
◆完全正義的世界乃是愛的世界
沃弗在後續的篇章持續談到,
「如果你什麼都不要,就只要正義而已,你所得到的不免還是不公。如果你想不帶任何不公的正義,你就得想要愛。一個完全正義的世界乃是愛的世界。」[3]
當然,在這個不完美的世界,我們仍需要「不公平的正義」來為受害者發聲。然而,若真正的正義精神在於恢復本應具有的樣貌,則「正義的追求必須要在愛的情境之下」。「你追求的若是正義,最終勢必在追求擁抱」[4]。
◆小結:寬恕是積極、冒險之顛覆行動
經上述探討,我們可以做出以下小結。
第一,正義的核心不是報復,而是修補裂痕,即恢復事物本應有的樣貌。
第二,寬恕推崇正義,因為它指出本身的不公之處,又拒絕以報復的方式達致正義。
第三,寬恕與正義並不是對立的觀念,反而是愛的一體兩面。
因此,在十字架上的受苦、擁抱、捨己、復合、審判,讓寬恕不再是軟弱者舒緩情緒的麻醉劑,而是真實活出信仰、改變兩造關係、實現正義的積極、顛覆之冒險行動。

▋委員會的限制與典範
◆理想與現實的差距
誠然,委員會努力撐出一個空間,讓加害者與受害者得以重新找回他們的人性。然而,這樣的運作模式仍有許多的限制。
一、當加害者供出真相也已經得到大赦,受害者往往等了很久也等不到政府的賠償。
二、委員會雖舉辦多場公開聽證會,但僅僅是叫受害者與加害者用口述的方式做見證,實際的案件調查幾乎無能為力。這導致聽證會淪為一種故事陳述的「收集者」,而非真相的「調查者」。
三、出席聽證會的受害者僅是符合條件者的十分之一,且大多是有明顯加害與受害關係的案件。然而,這往往忽視體制對於大多數人的系統性、日常性暴力。
四、出席聽證會的受害者在訴說創傷後沒有獲得後續長期的心理諮商,進而造成二度傷害,而這需要NGO與公民社會的強大網絡來接住。
◆典範的呈現
然而,委員會有從種種限制下做出了不得了的事情。從政治面向來看,委員會避免了從獨裁政權轉向民主政權可能發生的流血衝突,且向世界宣告國家和解是有可能的,而加害者與受害者也從各自的位置中獲得解放。從信仰面向來看,這種高度儀式化、強調靈性的聽證會,無疑讓世人預嚐上帝國的公義、平安與喜樂。
「要實現真正的寬恕,就要面對過去,了解所有的問題,使未來成為可能。」(頁363)對上帝國的盼望闖入了現在,讓我們重新面對與詮釋過去的歷史,並帶來國家的新生。
沒有寬恕,就沒有未來。屠圖主教帶領的真相與和解委員會,邀請人們行使「寬恕的正義」,為世人上了極為寶貴的一課。

▋反思台灣的轉型正義
◆台灣是否有足夠的靈性/精神基礎推動轉型正義?
我們從南非的經驗可以看到,基督信仰(國民 8成以上是基督徒)與「吾布恩度」精神扮演著強力的價值主導。然而,台灣除了基督徒人口稀少,也較難從民間信仰汲取有關和解的強力宗教論述。再者,宗教界並沒有關懷公共事物的傳統,更別提要為台灣的轉型正義動員足夠的力量。
因此,要如何跨越教派、跨越宗教地尋求共善(common good),找到醫治社會的共同靈性/精神基礎,是值得去省思的課題。
◆我們現在連加害者是誰都不知道
儘管促進轉型正義委員會日前公布「林宅血案」的調查報告,但仍有許多疑點未被解開。如果連如此大的案子都沒辦法找出兇手,更何況是許多被消失、被自殺的案件?
要和解,一定要有兩方。台灣的問題是只有受害者,沒有加害者。當真相像一團迷霧的同時,談和解與寬恕無疑是糟蹋受害者。事實上,
寬恕與和解不是假裝沒事,對事實視而不見;不是互拍肩搭肩,對錯誤視而不見。真正的和解會掀開令人厭惡的一面:虐待,痛苦,墮落和真相。有時它甚至讓情況惡化。要實現真正的和解,就得冒險。但終究是值得的,因為面對真相才得以撫平創傷。虛假的和解只能帶來虛假的復原。(頁353)

▋結語:創造人類是值得冒險的 謝謝屠圖主教帶來如此精采動人的故事,在閱讀的過程中,時而感動、時而憤慨、時而盼望。邀請大家來讀這本書,在社會和解的道路上一起努力。 引用以下這段作為本文的結尾: 「上帝的確有時會後悔把我們造出來,但是我想更多的時候,上帝看到的事那些在罪惡、酷刑、侮辱和苦難的暗夜中閃著光亮的人,是那些勇於寬恕、具有崇高精神和寬宏大度的人。他們驅散了陰霾,帶來了清新的空氣,讓世界變得更美好。人們再次充滿希望,絕望、陰鬱、氣憤、惱怒和仇恨最終將敗下陣來。新的世界即將展現,敵人變成朋友,冷血的罪犯找回人性。這不是不負責任的胡思亂想。這樣的事已經發生,而且還在進行中,惡夢有望過去,亂麻終將解開。那時,上帝就會有數不清的忠實部屬以及出色的好幫手……上帝也一定覺得,把我們創造出來,這個冒險還是值得的。」(頁232-233) ─ [1]沃弗(Miroslav Volf),《擁抱神學》(台北:校園,2007),頁209-210。 [2]沃弗(Miroslav Volf),《擁抱神學》,頁216。 [3]沃弗(Miroslav Volf),《擁抱神學》,頁354。 [4]沃弗(Miroslav Volf),《擁抱神學》,頁355。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