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術療遇|生長——分析解讀VS藝療精神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2023-57

2023-57

「看見你有閃閃發光的部分;
看見你的每一個部分。」

線條們像水舞一般,彼此左右交叉搖擺。

金色三角形像小小的碎塊,一個個想飛出去的小小夢想?

一圈圈的咖啡色圓弧,好像一圈圈的支持。要記得踏實紮根啊。

/

今天繼續練習寫短文就好😂(手機打字慢)。

閱讀他人的能量繪畫解析,內心好奇之餘,也感受看看自己不同的創作方式?

單純跟著直覺畫,其實滿開心的。就讓頭腦放鬆放空,讓心引導手去快速創作,過程 只要注意好好呼吸就好~內在的意象會自動浮現。(有部分也是由於我已經習慣畫畫多年了,對於每個當下內心想要什麼顏色已經很熟悉,不用思考)

接著自由書寫,探索我的迷惘與矛盾:請他人用通靈或心理學等能力去「分析、解讀」自己的創作,到底是為什麼?我需要嗎?

1️⃣創作(當下)需要保留「不知道」的空間,才能揮灑創意。

2️⃣我想讓自己的頭腦「 放下對知道的執著」,否則執著會變成想要「掌控」自己的創作。

比如說,分析一次就會想分析第二次,就這樣一直延伸⋯就像有人「依賴」牌卡解讀,往外求會分散力量。對我而言,那就違背了藝術療癒的精神(透過藝術連結自我)。

那如果是自己學會分析創作呢?無論是走榮格取向或直覺取向⋯我都還是不喜歡分析自我;不喜歡就是不喜歡,即使我知道分析不等於批判、分析可以提昇覺察整合⋯但我就是不喜歡。

大概對我而言,目前最重要的是透過創作「溫柔地靠近自己、同時允許潛意識仍有防衛」。即使專業的分析也可以兼顧尊重⋯即使自我解讀可以帶著溫柔⋯但對我而言就是不一樣。

3️⃣承上,我就是想要靠自己,不想要別人分析我(不安全感、重視隱私)

一個人最核心的內在,是非常私密⋯誰有資格去打開你最私密的心靈空間?這與對方是不是善意無關,而是那個親密度 不一樣。人與人必須有個健康的界線;每個人都要找到自己當下舒服的界線。

你只會在最親密信賴的人面前,坦露更深的內在;而有些部分,你永遠不會與他人坦露。

4️⃣承上,為什麼自己不分析自己的畫?那關乎 #創作的核心意圖。

有時我會寫作品獨白,有時我不想寫;有時我會感受一下作品的訊息,有時我不想感覺。

比如我寫「一圈圈咖啡色提醒紮根」,寫出來當然有覺得更具體,但有寫跟沒寫其實也沒差多少,因為咖啡色對我的象徵本來就很清楚。

萬一真的認真要分析,那麼 認真魔人就會啟動,比如具體看看最近生活要如何設定目標計劃並檢討⋯或是回溯更內在卡住之處或生命渴望⋯那就不是我的創作意圖啊!?😅

我只想要每天花個十分鐘自由且放鬆 的創作~讓內在流動,自然帶動自發的動力~

簡而言之,每個人運用藝術創作的方式都不同,每個派別都有其優點。不妨多多探索,然後釐清自己適合的就好囉!

創作:2023/9/4
書寫:2023/9/5

--
🏳️‍🌈夜希的談心空間🏳️‍🌈
|牌卡諮詢|藝術療遇|催眠|
|雙性戀真人書|
https://linktr.ee/live_enlight


藝術連結內在與外在世界,協助遇見自己,啟動自我療癒。夜希從2013年開始接觸表達藝術,2021年完成直觀式歷程繪畫專訓,開始分享創作札記。創作沒有真正完成的一刻;它會跟著生命旅程而發展,融入日常生活的靈感與煩惱,直到最後時刻我們才會知道:到此一遊,留下什麼,帶走什麼。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不要放棄,先休息充電, 然後再好好感覺與整理。」 如果頭腦想「知道」,反而會阻礙靈感之流。 創作對每個人而言,有不同的目的與期待。 在持續的創作中,繼續探索與認識自己,認識自己的心想要什麼?
所謂豐盛與愛,都還是需要回到與自己身心連結的深度,也可以說是與自己親密的程度(和自己談戀愛~)。 說到底,我覺得還是一種「 #願意」。即使當下很不舒服、或不知道怎麼辦,但 #是否依然願意不離不棄地陪伴自己?耐心陪自己渡過情緒、探索內在、思考如何解決問題?
你是否曾感受到,有口不能言? 有情緒卻無法碰觸到? 內在好像要死去般、喪失活力... 渴望再次活起來? 那就是藝術療癒對我生命的意義。
這次的畫畫運用榮格取向「積極想像」,從塗鴉帶出內在意象,然後處理衝突的元素、允許他們對話。 融入正念精神,重視「歷程的流動」勝過理性的解析,保持對潛意識訊息的敞開與接納。
或許心單純就是渴望自由流動。 凝固在畫布上的已經是過去的自己了, 無需執著了。 從今而後,都只需要看著真正渴望的方向即可。
當我 #盡量去看見自己的扭曲與壓抑, 並透過藝術去轉化, 才比較能接受 —— 這些陰影並沒有真的不好...。 即使他比較難被他人(和自我)所接受, 但他就存在於此; 他也需要被看見與承認。
「不要放棄,先休息充電, 然後再好好感覺與整理。」 如果頭腦想「知道」,反而會阻礙靈感之流。 創作對每個人而言,有不同的目的與期待。 在持續的創作中,繼續探索與認識自己,認識自己的心想要什麼?
所謂豐盛與愛,都還是需要回到與自己身心連結的深度,也可以說是與自己親密的程度(和自己談戀愛~)。 說到底,我覺得還是一種「 #願意」。即使當下很不舒服、或不知道怎麼辦,但 #是否依然願意不離不棄地陪伴自己?耐心陪自己渡過情緒、探索內在、思考如何解決問題?
你是否曾感受到,有口不能言? 有情緒卻無法碰觸到? 內在好像要死去般、喪失活力... 渴望再次活起來? 那就是藝術療癒對我生命的意義。
這次的畫畫運用榮格取向「積極想像」,從塗鴉帶出內在意象,然後處理衝突的元素、允許他們對話。 融入正念精神,重視「歷程的流動」勝過理性的解析,保持對潛意識訊息的敞開與接納。
或許心單純就是渴望自由流動。 凝固在畫布上的已經是過去的自己了, 無需執著了。 從今而後,都只需要看著真正渴望的方向即可。
當我 #盡量去看見自己的扭曲與壓抑, 並透過藝術去轉化, 才比較能接受 —— 這些陰影並沒有真的不好...。 即使他比較難被他人(和自我)所接受, 但他就存在於此; 他也需要被看見與承認。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 大家現在出門買東西還會帶錢包嗎 鴨鴨發現自己好像快一個禮拜沒帶錢包出門 還是可以天天買滿買好回家(? 因此為了記錄手機消費跟各種紅利優惠 鴨鴨都會特別注意銀行的App好不好用! 像是介面設計就是會很在意的地方 很多銀行通常會為了要滿足不同客群 會推出很多App讓使用者下載 每次
Thumbnail
我心中本書的三大金句 1. 所有的創作都是一種愛的表現。 2. 每一個領域,以及每一條人生道路都可能存在著藝術表現。 3. 把注意力完全放在創作上,以為與世隔絕是獲得清晰藝術視野最好的方法,是你可能會犯的最大錯誤之一。事實正好相反,好奇心與開放的態度或許是你最有力的工具。
Thumbnail
喜歡創作畫畫和手工藝的過程,手中的天然石成為心靈引導者,創作過程中感受內在連接和情緒釋放,無論畫畫或手工藝都是生命中重要部分,創作讓感受到生命美好和意義,每次的創作都是心靈的冒險和對生命的讚歌。分享蠟線創作作品和使用的線材,黃銅線材的特性和擺攤情況,歡迎追蹤和合作。
Thumbnail
水彩畫帶來愉悅,但也可能帶來挫折感,這篇文章講述了作者透過水彩畫得到的心靈療癒與感悟。文章中提到的活動和主題包括禪繞畫推廣師、染紙創意畫等。作者分享了在活動中所獲得的正能量和感動,以及對失智長者的關懷和感恩。文章情感豐富,觸及人心。
Thumbnail
曾經有人跟我說,這世界就是各種關係的組成:與自己的關係、與他人的關係、與自然的關係....,在各種關係裡,我們或進或退,有時候付出得太多,有時卻又給得不夠,有時候很滿意自己,有時又對自己生氣。但是,這些都沒有關係的。因為,過程裡,我們都在慢慢地練習,練習愛與被愛,練習接納不完美,但可以完整的自己。
Thumbnail
創作認知 是指創作者在創作過程中對自身創作行為的理解與反思。這包含兩個層面: 自我認知 創作者對於自身能力、風格、優缺點的認識。過去,我曾經受到他人作品的影響,試圖模仿別人對服飾的唯美描寫。然而,我現在深知每個人都擁有獨特的個性,就如同每朵花各自綻放。因此,我不再試圖追求別人的風格,而是專注於
Thumbnail
在第二、三集我開始運用《情緒光影卡》找出自己靈魂渴望的願望,分別抽到了「互補.矛盾」以及「豐盛.放縱」; 這兩張牌卡分別讓我覺察到,天生個性設定以及過往社工時期的經驗,是如何影響我這兩年的個人狀態及金錢頻率; 而今天這集則是要繼續分享最後一張靈魂渴望的願望牌卡,讓我們繼續看下去吧~
Thumbnail
這篇文章探討了畫畫的意義,我分享了近來自己在繪畫過程中的感受和想法,以及在創作過程中的體悟和成長。並介紹了一幅特別喜愛的作品《Unwavering Lisianthus · 等待的洋桔梗》。
Thumbnail
做藝術個人的自我認識非常重要。本文探討了過去被不同觀念影響而產生的矛盾心理,並提出了將這些觀念融合在一起的想法。藉由誠實面對自己的慾望,找到真正想要的答案。
Thumbnail
舒心自在的溫感生活,從自我覺察開始。 當生活慢下來,一切的美好都將開始蔓延。 「如果精神是水,靈魂就是湖泊,而人格便是水上的漣漪。」 想享藍圖致力推廣「從生活中自我療癒」的種種練習, 體現生活處處有療癒的漫慢生活。 由內探索內心框架(內觀), 到外練習身心靈合一(三摩地),想享藍圖陪你為自己做點事。
Thumbnail
在創作這件事情上,由於自己是絕對存在....
Thumbnail
/ 大家現在出門買東西還會帶錢包嗎 鴨鴨發現自己好像快一個禮拜沒帶錢包出門 還是可以天天買滿買好回家(? 因此為了記錄手機消費跟各種紅利優惠 鴨鴨都會特別注意銀行的App好不好用! 像是介面設計就是會很在意的地方 很多銀行通常會為了要滿足不同客群 會推出很多App讓使用者下載 每次
Thumbnail
我心中本書的三大金句 1. 所有的創作都是一種愛的表現。 2. 每一個領域,以及每一條人生道路都可能存在著藝術表現。 3. 把注意力完全放在創作上,以為與世隔絕是獲得清晰藝術視野最好的方法,是你可能會犯的最大錯誤之一。事實正好相反,好奇心與開放的態度或許是你最有力的工具。
Thumbnail
喜歡創作畫畫和手工藝的過程,手中的天然石成為心靈引導者,創作過程中感受內在連接和情緒釋放,無論畫畫或手工藝都是生命中重要部分,創作讓感受到生命美好和意義,每次的創作都是心靈的冒險和對生命的讚歌。分享蠟線創作作品和使用的線材,黃銅線材的特性和擺攤情況,歡迎追蹤和合作。
Thumbnail
水彩畫帶來愉悅,但也可能帶來挫折感,這篇文章講述了作者透過水彩畫得到的心靈療癒與感悟。文章中提到的活動和主題包括禪繞畫推廣師、染紙創意畫等。作者分享了在活動中所獲得的正能量和感動,以及對失智長者的關懷和感恩。文章情感豐富,觸及人心。
Thumbnail
曾經有人跟我說,這世界就是各種關係的組成:與自己的關係、與他人的關係、與自然的關係....,在各種關係裡,我們或進或退,有時候付出得太多,有時卻又給得不夠,有時候很滿意自己,有時又對自己生氣。但是,這些都沒有關係的。因為,過程裡,我們都在慢慢地練習,練習愛與被愛,練習接納不完美,但可以完整的自己。
Thumbnail
創作認知 是指創作者在創作過程中對自身創作行為的理解與反思。這包含兩個層面: 自我認知 創作者對於自身能力、風格、優缺點的認識。過去,我曾經受到他人作品的影響,試圖模仿別人對服飾的唯美描寫。然而,我現在深知每個人都擁有獨特的個性,就如同每朵花各自綻放。因此,我不再試圖追求別人的風格,而是專注於
Thumbnail
在第二、三集我開始運用《情緒光影卡》找出自己靈魂渴望的願望,分別抽到了「互補.矛盾」以及「豐盛.放縱」; 這兩張牌卡分別讓我覺察到,天生個性設定以及過往社工時期的經驗,是如何影響我這兩年的個人狀態及金錢頻率; 而今天這集則是要繼續分享最後一張靈魂渴望的願望牌卡,讓我們繼續看下去吧~
Thumbnail
這篇文章探討了畫畫的意義,我分享了近來自己在繪畫過程中的感受和想法,以及在創作過程中的體悟和成長。並介紹了一幅特別喜愛的作品《Unwavering Lisianthus · 等待的洋桔梗》。
Thumbnail
做藝術個人的自我認識非常重要。本文探討了過去被不同觀念影響而產生的矛盾心理,並提出了將這些觀念融合在一起的想法。藉由誠實面對自己的慾望,找到真正想要的答案。
Thumbnail
舒心自在的溫感生活,從自我覺察開始。 當生活慢下來,一切的美好都將開始蔓延。 「如果精神是水,靈魂就是湖泊,而人格便是水上的漣漪。」 想享藍圖致力推廣「從生活中自我療癒」的種種練習, 體現生活處處有療癒的漫慢生活。 由內探索內心框架(內觀), 到外練習身心靈合一(三摩地),想享藍圖陪你為自己做點事。
Thumbnail
在創作這件事情上,由於自己是絕對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