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誰有《縱樂的困惑》?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1 分鐘
raw-image

主編《哈佛中國史》的加拿大史學家卜正民(Timothy Brook1951-),從研究明代入手,後來再擴至中國與世界史的關係。

前者的主題作品《縱樂的困惑:明代的商業與文化》(聯經出版),獲得2000年美國李文森圖書獎─中國研究最佳著作獎。

後者的主題作品《維梅爾的帽子:揭開十七世紀全球貿易的序幕》(遠流出版),從荷蘭畫家作品入手,談四百年前的世界航海文明交流與交易。臺灣的地位與功能,也出現在書中。

《縱樂的困惑》的時代背景明朝,正處世界大航海時代。交通的便捷,觸發文明與商業的繁榮。中國的明太祖在元朝異族統治之後,卻想要回到寡國小民好管理的美好年代。

不過,為了管理方便,這倒是促成了全中國的水陸跟陸路交通,都變得無比便捷。

交通的血管,促成商業心臟的強大。大家有錢了,就官員跟讀書人還是領死薪水。所以,大家困惑了:以前是士農工商,現在有錢最大。

卜正民用,冬春夏秋四季把書分成大四塊來探討明代的發展,從瓦匠、商人、官員、妓女、織工、書商和土匪的角度,來看社會與文化。

白銀銅錢淹腳目之後,多數人追求的是社會地位的提高,而不是求取功名或學問道德高地。放到今天,就是,線下炫富,線上追求流量。

明朝用嚴刑峻罰來恐嚇老百姓,大家當然上有政策下有對策。然後,連官員也有應對之道來面對政府的要求,還有腐敗的誘惑。

所以,今天讀這本書的意義在哪裡呢?

對一般讀者而言,這本書引經據典把歷史故事說好說清晰,實在迷人

對管理階層來說,它提醒你說,所有變化都有「漸」的過程,要注意。

創意工作者應該,從書的內容跟筆法確信,應該繼續注意多元化吸收。

對我來說,就是繼續對台灣許多歷史主題書籍封面設計的陳腐,唾棄。

raw-image


大眾閱讀跟小眾閱讀在這裡交會,看文學看社會看心理看歷史更要看,李想世界。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萬物皆可細讀,萬物都可探微。王文興一直在提醒我們。
美國人類學家羅伊•理查德•格林克的曾祖父、祖父、父親都是精神科醫師,他不是。但是,他太太是。他彙集家族四代人的研究成果所寫的《誰都不正常:文化、偏見與精神疾病的汙名》,展現了人們在與精神疾病「汙名化」鬥爭的曲折過程。同時,也提醒了我們要怎麼去面對「正常」,這個魔咒。
從字面上面來說,劍型的人--攻擊,盾型的人--防守。但是,一直攻擊或一直防守,其實都,有病。但是,我們很容易就不花腦袋,聽憑直覺來操縱。遇到問題,就會直接出劍或取盾。
除了歷史記載之外,就跟他所寫過的《耶路撒冷三千年》和《青年史達林》一樣,作者參考了大量的日記跟書信,讓羅曼諾夫王朝在1613年至1918年二十位沙皇與女皇的故事,讓人深覺人物多很立體。
這裡所謂的中年之路,所謂的人格第二次成型,其實都不用等到一般認定的中年45歲才發生。關鍵在於,你自己內在的邏輯因為他者,因為社會,因為生活遇到巨大變動,讓你赫然發現,世界除了你以為的狀態之外,還有別的狀態。
《動物農莊》和《一九八四》的作者喬治˙歐威爾,今年誕生120週年。他的一生和作品,都在提醒我們,人必須保持清醒。歐威爾是怎麼開始清醒的呢?他是八歲被揍醒的。
萬物皆可細讀,萬物都可探微。王文興一直在提醒我們。
美國人類學家羅伊•理查德•格林克的曾祖父、祖父、父親都是精神科醫師,他不是。但是,他太太是。他彙集家族四代人的研究成果所寫的《誰都不正常:文化、偏見與精神疾病的汙名》,展現了人們在與精神疾病「汙名化」鬥爭的曲折過程。同時,也提醒了我們要怎麼去面對「正常」,這個魔咒。
從字面上面來說,劍型的人--攻擊,盾型的人--防守。但是,一直攻擊或一直防守,其實都,有病。但是,我們很容易就不花腦袋,聽憑直覺來操縱。遇到問題,就會直接出劍或取盾。
除了歷史記載之外,就跟他所寫過的《耶路撒冷三千年》和《青年史達林》一樣,作者參考了大量的日記跟書信,讓羅曼諾夫王朝在1613年至1918年二十位沙皇與女皇的故事,讓人深覺人物多很立體。
這裡所謂的中年之路,所謂的人格第二次成型,其實都不用等到一般認定的中年45歲才發生。關鍵在於,你自己內在的邏輯因為他者,因為社會,因為生活遇到巨大變動,讓你赫然發現,世界除了你以為的狀態之外,還有別的狀態。
《動物農莊》和《一九八四》的作者喬治˙歐威爾,今年誕生120週年。他的一生和作品,都在提醒我們,人必須保持清醒。歐威爾是怎麼開始清醒的呢?他是八歲被揍醒的。
本篇參與的主題活動
今晚,就來和訂閱制讀者分享新書楔子的三分之一。原本想要把楔子整個貼上來,卻發現楔子就有六千多字,所以決定還是放三分之一就好。其實現在看這些,都覺得和自己判若兩人,有的地方連自己都不敢看下去——原來高瑞希,過去活得這麼不開心。 前天訂閱制讀者表達課第二期開班,因為感冒無法帶課,所以事先錄製了講解
歡迎來到方格新手村第一站!參加方格主題活動,發表任何一篇貼文、文章加上指定標籤, 就有機會得到免費禮券,或是讓 vocus 把你的創作推薦給全站會員! 現在就完成新手村任務,讓更多人認識你!
今晚,就來和訂閱制讀者分享新書楔子的三分之一。原本想要把楔子整個貼上來,卻發現楔子就有六千多字,所以決定還是放三分之一就好。其實現在看這些,都覺得和自己判若兩人,有的地方連自己都不敢看下去——原來高瑞希,過去活得這麼不開心。 前天訂閱制讀者表達課第二期開班,因為感冒無法帶課,所以事先錄製了講解
歡迎來到方格新手村第一站!參加方格主題活動,發表任何一篇貼文、文章加上指定標籤, 就有機會得到免費禮券,或是讓 vocus 把你的創作推薦給全站會員! 現在就完成新手村任務,讓更多人認識你!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在看了明朝與清朝的簡史史料後,覺得這兩個以儒家思想統治的王朝,在文化上有很大的偏頗和盲點,與前代唐朝與宋朝的巔峰文明,有很大的落差。 @清朝文化固守儒家的形式與禮法,但是大量文字獄箝制思想,使得清朝文人的思考僵化,應變能力薄弱,康雍乾的大興文字獄,幾乎把清朝文人搞笨搞宅了;清朝末年工業文明及
Thumbnail
早上,在公園散步。 邊散步邊胡思亂想。 突然想起很久以前讀過的一篇文章“深慮論”。 正好今天到公園散步,帶著手機。 就用手機,上網查一下,很容易就查到這篇文章。 現在有手機,查詢資料真方便。 這篇文章作者是明代的方孝孺,是他早年的文章。 在明太祖洪武七年(西元1374年)寫的。
Thumbnail
《脈絡》這本書首次表露了吳軍的觀點和獨特見解,涵蓋歷史、現在和未來,並提出了對現實判斷的檢驗方式。本文分析了他對歷史觀的看法,以及對唐太宗立儲君事件的評論,強調歷史研究的重要性在於通過過去的經驗檢驗現實的判斷,並強調用歷史作為理解現實的訓練數據。
Thumbnail
《華夏文化與多元轉型:明史》和《首崇滿洲的多民族帝國:清史》兩本出版啦!這兩個迷人的朝代既是諸多民間戲曲、小說、電影和戲劇的根源,也是學界和政治論爭的焦點,兩本書將讓大家對這些事情的好奇願望一次滿足,遍覽論爭眉角。
Thumbnail
相比目前繁體書上常見的「瘋狂的中世紀」、「黑暗的中世紀」等介紹,本書採取一種樸實但又不失趣味的方式爬梳中世紀的發展。作者丹・瓊斯非常擅於「比喻」,將中世紀發生的事情進行現代化的說明。
這篇文章涵蓋的部分是明代隆慶朝和萬曆朝五十餘年之儒學發展,尤其是後者作為明代最長的統治期,這段半個世紀的歲月不只政治、經濟和國際局勢的發展相當劇烈,延續十五世紀前半的朱王兩派平分天下,這段時期經歷了陽明心學的鼎盛時期,逐漸沒落,朱王合流的趨勢形成等轉變。 一、陽明學的鼎盛時期:
Thumbnail
小時侯...看了改變我一生的一本書「馬可波羅歷險記」。故事講述到他曾隨父親和叔叔通過絲綢之路到過大元、擔任大蒙古國的揚州地方長官三年。回到威尼斯後,馬可·波羅的故事寫成了遊記、讓歐洲、亞洲人得以了解中亞、中國以及歐洲的文化差異,對東西方的交流發展有很大的貢獻...
Thumbnail
古文輝由21世紀,第一次穿越,到了明朝1560年4月1日。 在(嘉靖39年)1560年待了幾天,古文輝剛開始進行改變歷史的第一步:教沈周氏種地瓜,卻沒想到就碰上海盜來襲....... 大航海時代,歐洲各國海盜頻繁出沒於世界各海域,當時由於明初朱元璋放棄澎湖,澎湖居民只能
Thumbnail
這本書是一本關於中國形成的大歷史速寫,藉由文化,疆域,職貢來看待政治中心的形成,來闡述到底中國是如何產生。作者杜正勝希望藉此理清讀者的思緒。
Thumbnail
@在看了明朝與清朝的簡史史料後,覺得這兩個以儒家思想統治的王朝,在文化上有很大的偏頗和盲點,與前代唐朝與宋朝的巔峰文明,有很大的落差。 @清朝文化固守儒家的形式與禮法,但是大量文字獄箝制思想,使得清朝文人的思考僵化,應變能力薄弱,康雍乾的大興文字獄,幾乎把清朝文人搞笨搞宅了;清朝末年工業文明及
Thumbnail
早上,在公園散步。 邊散步邊胡思亂想。 突然想起很久以前讀過的一篇文章“深慮論”。 正好今天到公園散步,帶著手機。 就用手機,上網查一下,很容易就查到這篇文章。 現在有手機,查詢資料真方便。 這篇文章作者是明代的方孝孺,是他早年的文章。 在明太祖洪武七年(西元1374年)寫的。
Thumbnail
《脈絡》這本書首次表露了吳軍的觀點和獨特見解,涵蓋歷史、現在和未來,並提出了對現實判斷的檢驗方式。本文分析了他對歷史觀的看法,以及對唐太宗立儲君事件的評論,強調歷史研究的重要性在於通過過去的經驗檢驗現實的判斷,並強調用歷史作為理解現實的訓練數據。
Thumbnail
《華夏文化與多元轉型:明史》和《首崇滿洲的多民族帝國:清史》兩本出版啦!這兩個迷人的朝代既是諸多民間戲曲、小說、電影和戲劇的根源,也是學界和政治論爭的焦點,兩本書將讓大家對這些事情的好奇願望一次滿足,遍覽論爭眉角。
Thumbnail
相比目前繁體書上常見的「瘋狂的中世紀」、「黑暗的中世紀」等介紹,本書採取一種樸實但又不失趣味的方式爬梳中世紀的發展。作者丹・瓊斯非常擅於「比喻」,將中世紀發生的事情進行現代化的說明。
這篇文章涵蓋的部分是明代隆慶朝和萬曆朝五十餘年之儒學發展,尤其是後者作為明代最長的統治期,這段半個世紀的歲月不只政治、經濟和國際局勢的發展相當劇烈,延續十五世紀前半的朱王兩派平分天下,這段時期經歷了陽明心學的鼎盛時期,逐漸沒落,朱王合流的趨勢形成等轉變。 一、陽明學的鼎盛時期:
Thumbnail
小時侯...看了改變我一生的一本書「馬可波羅歷險記」。故事講述到他曾隨父親和叔叔通過絲綢之路到過大元、擔任大蒙古國的揚州地方長官三年。回到威尼斯後,馬可·波羅的故事寫成了遊記、讓歐洲、亞洲人得以了解中亞、中國以及歐洲的文化差異,對東西方的交流發展有很大的貢獻...
Thumbnail
古文輝由21世紀,第一次穿越,到了明朝1560年4月1日。 在(嘉靖39年)1560年待了幾天,古文輝剛開始進行改變歷史的第一步:教沈周氏種地瓜,卻沒想到就碰上海盜來襲....... 大航海時代,歐洲各國海盜頻繁出沒於世界各海域,當時由於明初朱元璋放棄澎湖,澎湖居民只能
Thumbnail
這本書是一本關於中國形成的大歷史速寫,藉由文化,疆域,職貢來看待政治中心的形成,來闡述到底中國是如何產生。作者杜正勝希望藉此理清讀者的思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