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接受一個採訪,整理了一下思緒,意外發現了「品牌」之於接班二代身份的重要性。事實是,對於公司,接班二代幾乎不太可能跟創一代有著相同的感情,那種從0到1的複雜情感,接班二代說懂,那是騙人的。如果支持創一代持續撐過每個挑戰的,是這種把企業看成自己小孩的情感,那對於沒有相同情感的接班二代來說就很危險。接班二代勢必要找到一個類似的信念讓自己在面對困境的時候撐得下去,有著強烈願景的「品牌」就是一個選項。接班二代不用把公司當作自己的小孩,但是我們可以去擘劃「它能成為的樣子」,努力去實現心中的畫面,就能成為支撐接班二代面對困境時的關鍵動力。利用一點篇幅來聊聊這個新的感悟~
顯而易見,創一代與接班二代對於公司在情感層面上有著不同的經歷和深度,他們將時間、金錢和心血投入到一個從無到有的創業項目中,大家常說,一手創立的企業對於創一代而言就像另一個孩子,心情是複雜的,會希望孩子長成自己想要的樣子、期待孩子的成長超出自己的期待,也可以為了孩子沒夜加班煩惱,而到了該傳承的時刻,更有一種不捨放手的感情(很多接班失敗也是這個環節沒處理好)。
但對於接班二代,無法從相同的角度去經歷這樣的情感連結,不是我們不懂創一代的辛苦,而是我們無法一樣將企業看成「孩子」(它甚至不是我的兄弟或姊妹)。這樣的情感斷層往往造成一、二代的溝通衝突,一代容易認為二代不夠投入,二代則認為一代過於感情用事,無法做出理性決策。
如何彌補心理上的距離感,似乎是很少人提到的情感挑戰。
我的想法是,接班二代對於企業不需要擁有跟創一代相同的「親情感」,但極為重要的,是要建立起對於企業的ownership。簡單來說,把業務看成是自己的事業,而非「父母的公司」,是經營自己的東西,而不是幫忙達成業績。
如果抱持著「幫忙」的心態,潛意識中還是會有事不關己的態度,當遇到瓶頸或衝突,我會選擇退讓而不是堅持,「幫忙」代表著如果我覺得自己幫不上忙,或是創一代覺得我越幫越忙,那麼我們永遠可以離開這個位置,找個人來填補。
只有當心態從「幫忙」轉變為具有ownership的「主導」,我們才能在不具有創一代對於企業的情感支持下,一樣把企業看成是自己的事業。
該怎麼做呢? 我認為有個明確的品牌目的是很強的助力~
一個品牌不僅僅是一個標誌或是一個名稱,它是一個承載著公司文化、價值觀和使命的綜合體。當我們決定接下接班這個責任時,也同時接手了這些核心元素,但同時我們也得到塑造它的權力。
除了「幫忙」,你有希望公司成為的模樣嗎? 你有什麼想達成的願景嗎? 有沒有什麼事情是能讓你付出努力、願意拼命追逐? 那個能讓我們付出努力的 「目的」或「理念」就是支撐我們在面對困難時,也能繼續咬牙前進的品牌目的(purpose)。
當然嘍,品牌目的要是接班二代真心想達成的目標,而不是隨意胡謅的精美口號,只有當我們真心想實現一個願景,它才可能在我們經歷商業低潮或挫折時,提供夠強的心理支柱。當每次又陷入為什麼要回來接班這個問題時,總是可以找到一個明確的答案。
而這正是讓接班二代擺脫「幫忙」心態,取得ownership的關鍵要素。
有些人說創一代從0到1很辛苦,有些人覺得接班二代扛下上一代的責任包袱很辛苦,但很少人說,接班二代很幸運地擁有上一代留下的資源,更有獨特的機會去重新定義一間企業,將企業打造成更符合自己價值觀的樣貌、將企業打造成自己喜歡的樣子。
問題反而應該問問我們自己,我們敢不敢
我們可以選擇保留過去的優點,同時加入自己的元素,也可以完全捨棄,重闢新戰場,無論是哪一種,都必須在心中有個擘劃的願景藍圖,一步步實現。
發現了嗎? 寫到了最後,已經變成在講「自己」的事情,而不是「幫忙」創一代。
文末想丟個延伸思考的問題給大家,你或妳認為-
「還有什麼能轉換「幫忙」心態呢? 除了取得ownership之外,有沒有其他建議呢?」
無論是對於本文的【幫忙與ownership】議題深有同感,或持有不同意見,或覺得接班好鬧,都歡迎分享你/妳的意見與看法唷。
【接班G.G了】~其中GG代表著Generation Gap,是二代接班躲也躲不了的代溝課題,舉凡觀念、趨勢、管理、人才、制度等方方面面在日常工作上的隔代差異,都是我希望在專題中能記錄及討論分享的面向。
如果你/妳也正在接班這條船上還沒跳船,歡迎你/妳一起加入這場長期抗戰。一起把Generation Gap玩成一場Good Game,把接班G.G了做到接班G.G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