潛意識指的是於常態中無法變成的意識。例:內心深處被壓抑且沒有辦法意識到的欲望,即爲冰山理論。
理論上來說,潛意識掌控著一個人的體驗與認知,包含過去的記憶與現在正在進行中的事件。
潛意識能把意識重複的指令,轉化成習慣與本能反應;但不一定會指出正確的方向。
這就與「我想要」與「我需要」的有很大的區別同理,一般人都會往「我想要的方向發展」,而不是往「我需要的方向前進」
「習性」與「習慣」同樣都是經常發生。前者是指與生俱來深刻入骨的天性;後者習慣則是後天培養而成的表面現象。這兩者始終密不可分,並且會互相影響。
在榮格的濳意識原型裡談到了陰影,陰影代表心理相關的情結與壓抑,也是尋求向外部的投射,一種能讓我們的身心達到更平衡的目的。
如:一段情感關係開始轉變得更親密時,陰影就會出現。這些負面感可能是害怕與恐懼,又或者是焦慮與情緒,再衍伸觸及到其他用任何形式開始的新關係。
科學家發現在關係的相處中,人腦中會分泌多種能讓人感到快樂、安全和成就感的物質,這些物質統稱為「快樂激素」。
這也是為什麼人喜歡關係與關係的互動,因爲在相處過程中,同時也能得到心理層面上的優化。
相對的,當人與人之間的相處越密切,濳意識原型中的陰影所投射出的負面感,也會讓「快樂激素」開始失衡。
在生活中,周遭的人、事、物突然讓自己感到挫折時,總是ㄧ股腦的想對誰傾訴發洩。殊不知這小小的解愁動作,都是關係陰影中所造成的殘影。
生活周遭所發生的那些不滿與憤怒,也正因爲傾訴這個動作,間接地轉移流動並分散範圍;且正在影響著傾聽的人的心緒感受。
絕大部份人都不是很樂意傾聽這些抱怨,畢竟負能量轉移是ㄧ件極爲惱人的事。很多時候;礙於種種的人情因素,還是必須要接受這些觸發心緒陰影的來源。
不停循環的陰影迴圈,就這樣連續且自發性地造成了關係問題,最終也可能成為與家人失和;或在任何程度的關係交往上引發衝突挫敗。
當內心開始發想那些疑慮及不安時,能做到平衡心緒才能真正的對治陰影。不把這些抑遏的陰影內在,強制轉移到其他人身上。
凡事用輕鬆的心情看待,那些奇妙的事它就越容易發生;反倒越去執著,事情就越發阻礙。
充滿苦與抱怨是人生,會感傷不平是理所當然。那把一天24小時大部份的時間都用在發牢騷上,宇宙是不說謊,吸引力法則理當滿願一段苦海人生。
與其如此,不如每天挪出一些製造煩惱的時間,學習用心描繪出更多美好的事物,讓周遭更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