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5%跟5%的問題(3)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8 分鐘

教會內外如何融合?這的確是大問題,我們要顧好主內的兄弟姊妹,但也要拯救外面的靈魂。

但是只能選一邊嗎?當然不是這樣,只是你要區分清楚,人能不能得救在乎上帝的旨意,我們的角色不可能辦到所有的事情,也因此我們更要有效利用自己的能力,但你如果努力的方向錯了,那真的是空空徒勞。

我要強調一點,台灣的傳統文化並非基督教文化,但台灣的海洋文化性格又讓台灣吸收非常多文化,這造成兩個特點:


  1. 很多台灣的基督徒,其實腦袋裡的神學價值觀念還是偏向台灣傳統宗教,所以需要大量的神學造就課程才有可能導正。
  2. 台灣的非基督徒,其實很可能已經內化許多基督教文化的價值觀(例如「現代的」自由民主人權概念,其實全是基督教價值觀,用其他宗教價值觀是無法真確理解的),跟基督徒的距離沒各位想像的遙遠。


正因為如此,如果教會在宣教事工上面無法傳遞好的神學態度,一來你找不到願意認真認識上帝的信徒(這些人會覺得教會怎麼這麼糟糕),二來你會把教會裡真正認識上帝的信徒趕走(這些人會覺得教會逐漸墮落)。

有趣的是,長久以來教會一直提出各種振興方案,從國外,尤其是「邪教特別多的韓國」學了很多有的沒的,請問那一次有用?別說有用,實際上是更糟糕,但你說有的教會用了有用?拜託,我一直在強調,新興教派只要不擇手段騙人進來就好,所以可以快速成長,但長老教會可不是,你說若這是包袱,那我真要大笑了,因為這原本就是不同狀態的教會要面對的不同問題,而那些新興手法,我真的敢跟各位預言,只會曇花一現,因為這種宣教方式不是那種可以建構「家庭傳承」的方式,也就是說,就算騙到第一代基督徒,等他們的第二代長大,大概就是這種教會的極限,再來要往下,而且會跌得很快(除非他們想出新花招延長一點時間),你幹麻沒事去學這種煙火技倆。

說個題外話,有趣的人可以自己研究一下,日本有世界上最多的新興宗教,韓國則有最多邪教,這都不是沒有原因的,很多部份值得台灣自己反省檢討,因為這跟當地原始的宗教價值觀有關連。

總之,我們不可能找到一套宣稱可以用於所有情境的策略,因為現在完全是多元的社會。

多元面貌

是這樣的,教會要面對的是會已經跟過去不一樣了,以往教會是地域劃分,小鄉村一個就好,市區的話就分區域,反正大家都是就近聚會,教會與地緣關係有緊密連結,裡面的組成有強烈的區域或家族親屬關係。

但在都市化的現代,除了偏鄉以外,我們可以到達的聚會地點選擇變多了,但也因此區域、血緣的成份降低,更多是職業、學歷、階級或興趣的結合(甚至是教會建築美觀與否、停車方不方便、聚會型態何不合胃口,此外還有很多家長在乎的,就是主日學的運作狀況,甚至愛餐供應有無之類都會是考量)。

這會讓教會組成被簡化(或說純化),因此或許可以找到更多同質性的人,更「合一」,但也更「排外」。

這些狀況都不是能簡單說成好事壞事的,因為性質相近的人的確相處更自在,也更能集中精神處理外展服務而免於內耗,但相反的就是太過均質化反倒會趨於保守(別以為看起來開放熱鬧就不保守,實際上彈性往往很低),而且很容易更加純化(越極端)。

這就是現在教會遇到的問題,長老教會在偏鄉很多據點的直接問題會是少子化、高齡化與人口外流,老實說這不是單靠教會就可以克服的先天障礙,但就算是偏鄉,依然有大量未信主的人可以爭取,這些人需要的是什麼?別忘記鄉村依然保有組成多元的特性,因為主要還是依照地域選擇聚會場所。

都會的問題則完全不同,都會區面對的是新興教會採用議題取向的方式拉人,這種方式的確比較容易迅速成長,但我也提醒過,正常教會組成應該反應社會人口分布,年輕人很多的教會看來很有活力沒錯,但這是不正常教會,而種教會未來要面對的轉型困難會與傳統長老教會不同。

而且長老教會還有內部組成有多少是屬於傳統組成比例的問題,越古老的教會越要注意。今天你開拓新堂或許可以用那些新引年輕人的手段衝一下人數,但老教會可不適合玩這種花招。

而原本聚會組成也是問題,很現實的是教會的確有「有錢」跟「沒錢」的差異,取決於當初建立教會的區域是商業區、工業區、文教區……因此舊會友與新招數之間能不能契合,這可不是隨便丟一句「我有異象,所以接下來我們要……」可以帶過的。

現在有多少牧者來到教會,直接就是想要用自己想做的事情壓過會眾?長老教會可不是個人教會啊!

教會屬性

是的,教會屬性本身也是影響因素,長老教會的教會真正負責人是會眾,是會員合會,不是牧師,走的是民主機制,不是個人教會可以隨牧師意思要怎樣就怎樣。

當然,這同樣是好壞不能直接論斷的狀況,至少大家對於頑固高層(由長老組成的小會)的抱怨我可是不管在哪裡都聽過,要改革的確很難,但一些個人教會牧師獨斷胡搞導致教會出事的不也是聽到爛(很多還直接涉及犯罪勒),比起來長老教會的保險機制健全多了。

如果你是長老教會的牧師,那就該對這套機制有更深的體認,因為長老教會機制基本上就是台灣人最早接觸的民主體制,培養好幾代的台灣人,最好是你說要壓過去就壓過去的,因為這幾年我已經聽過太多牧師宣稱自己領受異像,然後就想要整個翻過去的。

我只想說,我怎麼領受到的跟你不一樣勒?那你還要來硬的嗎?

也因此,有些牧者開始學一些異端教派說要高舉牧者,其實就是想要對抗整個機制,想要偶像化阿!

倒不是說尊榮牧者不好,其實大家都很尊重牧師,但我也想請問一下,大家覺得被偶像化是好是嗎?你要尊榮到哪種程度?不可質疑嗎?你確定你要變成這樣?

或者說,你覺得長老教會能接受這樣的型態?台灣民主運動基本上長老教會都是火車頭,所以你覺得長老教會的信徒喜歡當那種順民嗎?都不會思考嗎?

當然,這跟神學教育有關,偏差的模式當然就是想要壟斷詮釋權的作法,這正是異端甚至邪教的判別方式之一阿!

神學院

說到神學院……話說在前頭,我自己其實很想去念,只是不是當傳道人,而是聖經研究,但我也聽過無數的人把教會問題推到神學院頭上……

老實說我不清楚狀況,畢竟我沒在裡面唸過書,所以不能判斷到底是開玩笑還是認真的,但真的聽過太多人有意見,只能說,或許該思考一下是否真有什麼問題,只是這部份我真的不清楚,就不隨便發表意見了。

但不管管怎麼說,神學院都是教會組織的起點,一定要顧好,至於那種覺得不需要神學院的奇怪教派,那種准邪教大家還是離遠一點。

我還是再強調一點,耶穌的時代,追隨他的那些人全是猶太人。當時的猶太人,那怕是乞丐,總之一定有受過嚴格的神學訓練,因為以色列就是這樣生存的,所以如果誤把耶穌教導的對象當成一張白紙,那你誤會可大著,何況台灣的文化背景完全不是基督教文化,需要導正的觀念可多著,因此神學教育絕對是最重要的一件事情,若誤以為耶穌只是找幾個不識字漁夫當門徒視為台灣可以比照辦理,那你絕對會搞砸,因為耶穌的門徒可是出生在猶太教環境裡面的人。

我們可以簡單的看見新約聖經裡有關猶太人與外邦人價值觀的衝突,別以為那些只是單純的陳述,我們該思考的是我們的處境跟當時有哪些異同,這樣才知道我們可以如何因應。

而可以保證的是,「重塑價值觀」絕對是神學教育的重點,這也是第二代第三代長老教會基督徒與「外面的人」一個很明顯的不同之處,如果我們要把台灣剩下未信主的人拉進來教會,你第一個就是要思考這兩邊如何共存,而不是在神學上退讓,因為那就叫做「異教化」。

非結論

寫一堆,其實也只是抒發己見而已,其實有很多人都在為上帝國努力奮鬥當中,只是有些時候好像變成互相拉扯,我要表白一點,我自己是在靈恩派活動當中「理解我早就會說方言」,而我家兩個小鬼也是在參加幸福小組之後受洗的(但表示是被盧到很煩才受洗)。因為萬事互相效力,雖然我對這些活動有許多批評,但也完全不反對「腦袋清楚」的人去接觸,因為那些東西雖然的確問題很多,卻不是完全沒道理,很多地方也的確反應傳統教會忽略的地方(只是不該用錯誤的方法處理),如果你能有邏輯的去整理,其實是能學到東西的。

但不要被牽著鼻子走阿!

對了,補充一下,別看見我說要用理性邏輯面對就抓狂鬼叫你們有聖靈的感動,很抱歉,要不是聖靈感動,我也不會寫這些文章,OK!而且我還有邏輯。

raw-image



avatar-img
197會員
936內容數
大家好,我是子藝(momoge),新書歸途2:駱沙利南2024台北書展同步上市喔!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教會的確有各種問題,或者說,沒有才奇怪,覺得教會不該有問題還真是一種奇怪的問題……重點是,我們如何面對問題跟處理問題。我不是說解決,是說處理,請注意,因為人的問題,通常在解決的時候就會有新的問題,問題是會隨著社會、世代有變化的,覺得有一招可以永久解決那絕對是在騙你,當然,你要跟我說禱告、倚靠上帝……
前兩天看一場線上直播,是幾位教會牧師在反省年輕人流失的問題,這種反省當然是好的,但很可惜的,這幾位牧師提到的問題,正好是我前一陣子分析狀況,就是有些地方他們搞錯重點。 其中一位牧師提到的東西正是我覺得最反感的部份,也就是「外面還一堆人等著我們去拉進教會,何必在乎裡面的人」…… 只能說,這位牧師還
因為現在有太多教會被幸福小組污染了,我想要改正也沒那麼簡單,何況誰會聽我的阿!我也只是網路上說說而已。 當然,最好是把教材換掉,福氣教會那套教材的內容根本就是胡說八道,是有害的教材,根本就不該用。 不過這樣還叫幸福小組嗎……好像不算,實際上最好就是廢掉幸福小組啦! 當然,如果教會這樣運作好像也
我們談過幸福小組的拉人效果,的確就增加「新人」來說,這招還真有些效果,但也只有這種效果,但它不容易把人留下來,又容易把舊人趕走,實際上只是新興教會快速膨脹的手段而已,不是永續經營之道,但這都還只是以一個社團或公司層面在看待管理問題而已,與上帝的教會本質無關,再來我們看看它能否真正領人歸主。 領人歸
幸福小組剛開始流行的時候,辦過一次大型宣傳活動,當年教會很多人報名參加,在高雄巨蛋上了幾天的課。 我也有參加。 雖然一開始聽到幸福小組的運作方式我就覺得很有問題,但既然牧師很有興趣,身為教會的一份子,想說不然去看看也好,反正我這個人超愛上課的。 上完之後更確定幸福小組不是好東西……或者至少要說
是這樣的,我做了一個夢,通常我不會做這種夢,沒有什麼故事情節的夢,而是反覆跳出質疑的話語,好像是催我說出答案一樣,但我實在沒辦法馬上回答,於是就醒過來了……  然後再也睡不著。 在夢中,有聲音問我:「禱告的時候,你求的是上帝幫你達成目標還是上帝告訴你如何達成目標?」 實際上更複雜一點,還包含更
教會的確有各種問題,或者說,沒有才奇怪,覺得教會不該有問題還真是一種奇怪的問題……重點是,我們如何面對問題跟處理問題。我不是說解決,是說處理,請注意,因為人的問題,通常在解決的時候就會有新的問題,問題是會隨著社會、世代有變化的,覺得有一招可以永久解決那絕對是在騙你,當然,你要跟我說禱告、倚靠上帝……
前兩天看一場線上直播,是幾位教會牧師在反省年輕人流失的問題,這種反省當然是好的,但很可惜的,這幾位牧師提到的問題,正好是我前一陣子分析狀況,就是有些地方他們搞錯重點。 其中一位牧師提到的東西正是我覺得最反感的部份,也就是「外面還一堆人等著我們去拉進教會,何必在乎裡面的人」…… 只能說,這位牧師還
因為現在有太多教會被幸福小組污染了,我想要改正也沒那麼簡單,何況誰會聽我的阿!我也只是網路上說說而已。 當然,最好是把教材換掉,福氣教會那套教材的內容根本就是胡說八道,是有害的教材,根本就不該用。 不過這樣還叫幸福小組嗎……好像不算,實際上最好就是廢掉幸福小組啦! 當然,如果教會這樣運作好像也
我們談過幸福小組的拉人效果,的確就增加「新人」來說,這招還真有些效果,但也只有這種效果,但它不容易把人留下來,又容易把舊人趕走,實際上只是新興教會快速膨脹的手段而已,不是永續經營之道,但這都還只是以一個社團或公司層面在看待管理問題而已,與上帝的教會本質無關,再來我們看看它能否真正領人歸主。 領人歸
幸福小組剛開始流行的時候,辦過一次大型宣傳活動,當年教會很多人報名參加,在高雄巨蛋上了幾天的課。 我也有參加。 雖然一開始聽到幸福小組的運作方式我就覺得很有問題,但既然牧師很有興趣,身為教會的一份子,想說不然去看看也好,反正我這個人超愛上課的。 上完之後更確定幸福小組不是好東西……或者至少要說
是這樣的,我做了一個夢,通常我不會做這種夢,沒有什麼故事情節的夢,而是反覆跳出質疑的話語,好像是催我說出答案一樣,但我實在沒辦法馬上回答,於是就醒過來了……  然後再也睡不著。 在夢中,有聲音問我:「禱告的時候,你求的是上帝幫你達成目標還是上帝告訴你如何達成目標?」 實際上更複雜一點,還包含更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台灣是多元族群文化--常被台派拿來當作否定自身為華人的擋箭牌。他們會開始切香腸:台灣文化中有中華、南島、日本文化等等,所以台灣文化都外來的?真正中立理性的論述方式,應該是將兩者視為對等:『台灣文化和中華文化有相似相異的地方』,只有從這個視角出發,才有可能看出台灣文化更廣更深的發展性。
Thumbnail
今日世界中,大家最熟悉的基督教宗派分別可能是這三個:天主教、東正教還有新教。天主教和東正教於1054年分裂,新教諸派則在十六世紀宗教改革時與天主教分道揚鑣。不過,基督教的宗派歧異,遠不止這三家。有好幾家甚至在一千多年前的羅馬帝國時代,就已經能與未分裂的「天主/東正教」分庭抗禮。 我們回到公元495
Thumbnail
臺灣的宗教密度高,宗教自由受憲法保障,信仰自由因受外部勢力影響而受限;香港在國安法實施後,宗教自由逐漸消失;淪陷區強拆十字架,宗教自由受到嚴重限制。
本文討論了宗教在社區中的重要性,以及其式微帶來的影響。
Thumbnail
有關社團的部分,大學還有隱藏的部分也就是有些人會有點排斥的教會團契的部分,我本身就是教會裡面的人, 所以,是很習慣的,那在這邊如果有不同宗教或者對教會非常好奇的,可以在這一集介紹,有些聽眾會反應說在台灣最討厭遇到三種狀況, 第一種是一直問你要不要加保保險的推銷員,第二種就是你要不
Thumbnail
教會的組織架構,是為了達成教會所要達成的積極目標 。「傳統主義者」認為既成的教會組織無需改變。「強調靈恩者」,則認為「組織」是不屬靈的,凡事禱告求解即可。但是,如果視教會為一個「生命共同體」,則教會在不斷成長的過程,肯定必須作出功能性調整,也就是説教會的組織是可以彈性改變的。
我有位曾任全球最大基督教慈善基金會台灣區會長的教授老友, 前兩周, 我們討論宗教文化哲學議題, 他寫到: 歐美有個比例的所謂「天主教」和「基督教」徒,都是把週日的彌撒和主日聚會當成「社交場所」,「教會團體」和政黨與社會團體也相異不大。回首中古世紀歐洲天主教的歷史,也是讓人懷疑誰是「老大」?天父還是
Thumbnail
在過去的民俗學或社會學研究中都將宗教當作是一個民族或一個社會精神層次的表現,進而歸納出屬於那個民族的基本特質。台灣社會也如同世界上其他多數社會一樣,是一個宗教信仰豐盛的社會,同時人們的日常生活也常為這些宗教信仰所影響。
Thumbnail
事實上平信徒來自各行各業,不少人其實都在各自的領域擁有傑出的才華和能力。韓國豐盛教會的最大「翻轉」,就是「主客異位」;將平信徒才華開掘出來,並把他們建造為「燦爛的服事者」,他們會自動從觀眾席走下來,在教會運動場擔當主角。豐盛教會正是如此展開的,這也是豐盛教會「存在的意義」。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台灣是多元族群文化--常被台派拿來當作否定自身為華人的擋箭牌。他們會開始切香腸:台灣文化中有中華、南島、日本文化等等,所以台灣文化都外來的?真正中立理性的論述方式,應該是將兩者視為對等:『台灣文化和中華文化有相似相異的地方』,只有從這個視角出發,才有可能看出台灣文化更廣更深的發展性。
Thumbnail
今日世界中,大家最熟悉的基督教宗派分別可能是這三個:天主教、東正教還有新教。天主教和東正教於1054年分裂,新教諸派則在十六世紀宗教改革時與天主教分道揚鑣。不過,基督教的宗派歧異,遠不止這三家。有好幾家甚至在一千多年前的羅馬帝國時代,就已經能與未分裂的「天主/東正教」分庭抗禮。 我們回到公元495
Thumbnail
臺灣的宗教密度高,宗教自由受憲法保障,信仰自由因受外部勢力影響而受限;香港在國安法實施後,宗教自由逐漸消失;淪陷區強拆十字架,宗教自由受到嚴重限制。
本文討論了宗教在社區中的重要性,以及其式微帶來的影響。
Thumbnail
有關社團的部分,大學還有隱藏的部分也就是有些人會有點排斥的教會團契的部分,我本身就是教會裡面的人, 所以,是很習慣的,那在這邊如果有不同宗教或者對教會非常好奇的,可以在這一集介紹,有些聽眾會反應說在台灣最討厭遇到三種狀況, 第一種是一直問你要不要加保保險的推銷員,第二種就是你要不
Thumbnail
教會的組織架構,是為了達成教會所要達成的積極目標 。「傳統主義者」認為既成的教會組織無需改變。「強調靈恩者」,則認為「組織」是不屬靈的,凡事禱告求解即可。但是,如果視教會為一個「生命共同體」,則教會在不斷成長的過程,肯定必須作出功能性調整,也就是説教會的組織是可以彈性改變的。
我有位曾任全球最大基督教慈善基金會台灣區會長的教授老友, 前兩周, 我們討論宗教文化哲學議題, 他寫到: 歐美有個比例的所謂「天主教」和「基督教」徒,都是把週日的彌撒和主日聚會當成「社交場所」,「教會團體」和政黨與社會團體也相異不大。回首中古世紀歐洲天主教的歷史,也是讓人懷疑誰是「老大」?天父還是
Thumbnail
在過去的民俗學或社會學研究中都將宗教當作是一個民族或一個社會精神層次的表現,進而歸納出屬於那個民族的基本特質。台灣社會也如同世界上其他多數社會一樣,是一個宗教信仰豐盛的社會,同時人們的日常生活也常為這些宗教信仰所影響。
Thumbnail
事實上平信徒來自各行各業,不少人其實都在各自的領域擁有傑出的才華和能力。韓國豐盛教會的最大「翻轉」,就是「主客異位」;將平信徒才華開掘出來,並把他們建造為「燦爛的服事者」,他們會自動從觀眾席走下來,在教會運動場擔當主角。豐盛教會正是如此展開的,這也是豐盛教會「存在的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