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突破人生盲點?試著像「科學家」般思考!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讀 亞當.格蘭特《逆思維》


你有沒有看過,比醫護人員更關心病患的清潔工?

你覺得為什麼她會有這份用心呢?


raw-image


《逆思維》自去年出版以來,就頻受許多大師級作家的援引與分享,一個個舉例都令人印象深刻且堪稱經典。

例如,根本沒有「溫水煮青蛙」那麼回事,青蛙才不會乖乖被煮到熟!🐸果斷且堅定的企業家,在下最佳決策時,其實像謹慎科學家般留有餘裕,而非一往無前;書中最經典的案例肯定是這個:在迅速延燒的森林大火中想順利脫逃,放一把「逃生火🔥」,反倒能創造一線生機……

光是這些足以刺激你多想兩分鐘的例子,就值得你一讀! 


「逆思維」提醒我們重新思考--「再想一下」,打破那些可能在不自知時釀災的「認知惰性」,無論面對課業、人際關係、職場專業等,許多你以為「本該如此」的事,其實都有重新提出來思索「如何更好」的價值。

書中將不同的思考模式以不同職業代表:

  • 💚政客-宣揚自己是對的,爭取他人認同
  • 💚傳教士-捍衛既有觀點,固守神聖信念
  • 💚檢察官-致力找理由,證明對方是錯的
  • 💚科學家-保有積極的開放心態、測試假設


任何人都可能掉入前三種思維模式陷阱,畢竟,比起坦承錯誤的不適感,「檢討他人、堅持己見」可要容易多了!


為什麼我們該像個「科學家」般思考?

理想的科學家特質,應具備下列3項:

1.自信的謙遜✨

  比起證明自己是對的,發現問題加以解決、獲得自我提升更為重要

2.適度的懷疑✨

  質疑目前的決定,跳脫已知事實

3.豐沛的好奇心✨

  重新想像未來計畫、更新知識


不過,即使是科學家,仍然需要小心如同「護目鏡」般的信念,偶爾要試著戴戴看其他副眼鏡,提醒自己跳脫,並避免囿於同溫層(群體極化);

可以試著這麼做:

1⃣ 如太空人般「宏觀」看重集體效益(概觀效應)

2⃣ 反事實思考-為已發生的事提出不同結果&假設

3⃣ 加強與異己合作,找出共通點,一起學習


很需要注意的是,「重新思考」與熟知的良好特性-「恆毅力」常有「相悖」的狀況,越有恆毅力,恐怕會越堅持既定模式,亦須慎防「過度自信」的危害,以免錯過重新思考的機會。

書中每個不同的例子都能引發更多想法,重新思考許多我們沿襲已久的「假設」,(恐龍外表究竟是鱗片、羽毛?冥王星居然不是行星?)每段關係或事情也值得定期重新思考--最終,仍要回到你自身,找到動機,發生改變。


特別想跟你分享的是,我非常喜歡《逆思維》末章的這句話:

每種職業中,都有人成為自己工作的積極建築師。

當癌症患者歷經痛苦的療程之後,甘蒂絲.沃克總會在第一時間陪伴他們與家屬,不僅保護其脆弱的免疫系統,亦承接他們脆弱的情緒;她盡己所能,用幽默予以陪伴、帶來歡笑,更動牆上的畫、布置環境,試圖刺激昏迷患者,致力讓「化療中心」成為「希望之家」。

你可能很難想像,這麼盡心陪伴著患者的甘蒂絲.沃克,並非醫護人員、也非社工,她是醫院裡負責癌症中心的「清潔工」。

當人家問她,為何要多做這些職責以外的事?

她的回應非常打動我:

「這不是我工作的一部分,不過,是『我』的一部分。」✨


你,有自己的身分認同嗎?

現在的工作、眼前做的事,是你真心喜歡的嗎?

作者在終章以甘蒂絲的案例,提醒著我們身分認同、生活模式等都該是「開放式系統」;不要受限於我們非得是誰、該做什麼事,對瑣碎日常提出質疑,開啟重新思考的能力。

而對甘蒂絲的故事特別有感,是因作者提到:

「在二十歲時最確定職業計畫的學生,經常是到了三十歲時最後悔的那一些人。他們在這一路上並未充分地重新思考。」

太可怕了吧!

回想大學時代,那正是迷茫著懷疑未來該怎麼走、又急切地想得到認可的年紀,對於當時目標很篤定的人,其實是有些羨慕的呢。  

我的走法是磕磕絆絆、遇到阻礙就轉彎的那種,目前是倉管人員,卻也不限於如此,仍然可以是樂於學習、熱愛閱讀寫作的人,即使創意顯有不足,至少總在做喜歡的事~

謝謝親愛家人的包容💟


這本書對我來說頗不容易讀,但學到新思維,真的很令人雀躍~想跟分享好書給我的 皇冠文化集團 編輯晴方說……「超級感謝妳!💗」

謝謝妳讓我有機會好好讀這本書,這是我一直想看、但又抱著逃避心理的~以前稍微翻過、就感覺有點超出能力,總算緩慢地啃完,應該會再重複看好幾次,很多地方都需細細咀嚼、並且時時提醒自己--重新思考!


謝謝讀完本篇的你們,盼也親自去讀這本書,就算理論部分比較難懂,光看穿插的例子就能刺激腦袋好好動起來~ 

也謝謝挑戰完這本書的自己🥰

raw-image



延伸書單:

【與其相信「努力就會成功」不如鍛鍊「偵錯神經」】

-那些你好難控制的明知故犯《思考的藝術》


【建構屬於你的思考邏輯,理解自己與世界】

-讀 郝旭烈《#贏在邏輯思考力》


avatar-img
14會員
142內容數
讀到好書是種幸福,這裡有中外文學、心靈成長、優質講座精華、資優教育、習慣養成、斷捨離等,各種令生活豐富愉快的小事。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倉編小祺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羊咩老師《上一堂人生國文課》 你曾在課堂上受到觸動而熱淚盈眶嗎? 
-讀 Vito 大叔《倒數60天職場生存日記》 
-羊咩老師《上一堂人生國文課》 你曾在課堂上受到觸動而熱淚盈眶嗎? 
-讀 Vito 大叔《倒數60天職場生存日記》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現代社會跟以前不同了,人人都有一支手機,只要打開就可以獲得各種資訊。過去想要辦卡或是開戶就要跑一趟銀行,然而如今科技快速發展之下,金融App無聲無息地進到你生活中。但同樣的,每一家銀行都有自己的App時,我們又該如何選擇呢?(本文係由國泰世華銀行邀約) 今天我會用不同角度帶大家看這款國泰世華CUB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在每一天裡,我們究竟有多少慣性地思考,或有哪一些習以為常的想法和習慣,其實不斷的阻止我們前進或突破呢? 是否有哪些認知上的習慣,就像鐮刀和斧頭那樣的工具,一直背負在身上,卻從不曾質疑過它們所能帶來的重量?
1. 盲目自信: - 剛開始做實驗時,博士生常常會有一種「我的實驗設計一定有道理」的心態。這種心態讓他們在未得到預期結果時,會認為只是某個設定出了問題,只要加班加點,各種嘗試,一定可以突破。實際上,這種盲目的自信會導致博士生在錯誤的方向上浪費大量時間和精力,最終結果可能並不理想。 2.
1. 追求成為厲害的科學家,而忽略持續研究的動力: - 許多學生的目標是成為厲害的科學家,但更重要的是成為能長期堅持的科學家。科學研究需要長時間的投入,因此應該關注自己能否持續堅持下去。僅僅追求名望和成就,往往會讓你在遇到困難時失去動力和方向。 2. 缺乏長期的目標和動力來源:
Thumbnail
          倪匡的科幻小說<規律>,描寫了一個優秀的科學家,發現自己生活的軌跡和昆蟲幾乎一模一樣時,無法接受而自殺。           開車回家的路上,我思考著是多麼自傲的人格,才會無法接受自己個昆蟲活出相同的軌跡?若是純粹的知識和科學的熱情學者,不是應該兩眼發亮,興奮的說:「什麼,竟然
1.感受「非科學家心態」 你認為一個人性格的產生,是天生的基因註定,還是後天的人為、環境等因素所致呢?
本書介紹了逆思維的四種思考模式,提出了科學家模式的優勢以及多人之下的影響。透過本書,讀者可以學習如何以科學家的態度面對凡事,以及避免陷入二分法的思考方式。
Thumbnail
為何人會放不下舊有觀念與信念,是因為人在思考或者是談話的時候,常會淪入三種不同職業的心態:「傳教士」、「檢察官」以及「政客」,以保護我們的信念,就像內心住著一個獨裁者,不容許出現任何質疑的聲音。所以這時候我們需要第四種模式「科學家思考」幫助人們去「重新思考」,打破自身的僵固思維。
Thumbnail
《逆思維》是一本值得閱讀的書,主要探討如何成為一名思考的科學家,透過重新思考、提醒自己認知的盲點,找出新的解決方法來解決正面臨的問題。
Thumbnail
現代社會跟以前不同了,人人都有一支手機,只要打開就可以獲得各種資訊。過去想要辦卡或是開戶就要跑一趟銀行,然而如今科技快速發展之下,金融App無聲無息地進到你生活中。但同樣的,每一家銀行都有自己的App時,我們又該如何選擇呢?(本文係由國泰世華銀行邀約) 今天我會用不同角度帶大家看這款國泰世華CUB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在每一天裡,我們究竟有多少慣性地思考,或有哪一些習以為常的想法和習慣,其實不斷的阻止我們前進或突破呢? 是否有哪些認知上的習慣,就像鐮刀和斧頭那樣的工具,一直背負在身上,卻從不曾質疑過它們所能帶來的重量?
1. 盲目自信: - 剛開始做實驗時,博士生常常會有一種「我的實驗設計一定有道理」的心態。這種心態讓他們在未得到預期結果時,會認為只是某個設定出了問題,只要加班加點,各種嘗試,一定可以突破。實際上,這種盲目的自信會導致博士生在錯誤的方向上浪費大量時間和精力,最終結果可能並不理想。 2.
1. 追求成為厲害的科學家,而忽略持續研究的動力: - 許多學生的目標是成為厲害的科學家,但更重要的是成為能長期堅持的科學家。科學研究需要長時間的投入,因此應該關注自己能否持續堅持下去。僅僅追求名望和成就,往往會讓你在遇到困難時失去動力和方向。 2. 缺乏長期的目標和動力來源:
Thumbnail
          倪匡的科幻小說<規律>,描寫了一個優秀的科學家,發現自己生活的軌跡和昆蟲幾乎一模一樣時,無法接受而自殺。           開車回家的路上,我思考著是多麼自傲的人格,才會無法接受自己個昆蟲活出相同的軌跡?若是純粹的知識和科學的熱情學者,不是應該兩眼發亮,興奮的說:「什麼,竟然
1.感受「非科學家心態」 你認為一個人性格的產生,是天生的基因註定,還是後天的人為、環境等因素所致呢?
本書介紹了逆思維的四種思考模式,提出了科學家模式的優勢以及多人之下的影響。透過本書,讀者可以學習如何以科學家的態度面對凡事,以及避免陷入二分法的思考方式。
Thumbnail
為何人會放不下舊有觀念與信念,是因為人在思考或者是談話的時候,常會淪入三種不同職業的心態:「傳教士」、「檢察官」以及「政客」,以保護我們的信念,就像內心住著一個獨裁者,不容許出現任何質疑的聲音。所以這時候我們需要第四種模式「科學家思考」幫助人們去「重新思考」,打破自身的僵固思維。
Thumbnail
《逆思維》是一本值得閱讀的書,主要探討如何成為一名思考的科學家,透過重新思考、提醒自己認知的盲點,找出新的解決方法來解決正面臨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