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學家 Adam Grant 曾分享過一個關於消防員的故事,並透過這個事件和學生及讀者進行了逆思維的討論。
在1990 - 1995 這五年之間,在美國有23名野火滅火員在試圖離開火場跑上邊坡時不幸喪命。1994年時也有一場大火,沿著克羅拉多州的峽谷不斷地延燒,當時有許多的救災人員到場救災。
因為突然來襲的強風,導致他們需要先往高處逃生,一群人於是開始沿著岩石面往上方跑,但一共有14名協助救災的荒野滅火員及消防員卻在離安全處約兩百呎的位置不幸罹難。
當時被發現的遇難者當中,有人仍握著消防救援工具,也有消防員仍背著自己的裝備包。事後根據調查,若當時能減少這群人身上所揹的工具以及背包,他們大約能有效地加快15-20%的移動速度;換句話說如果當下能拋下身上的所有裝備才跑向安全處,多數的救難人員應該有更高的機率能夠存活。
當時美國國家森林居也出面表示贊同,在當時那樣險峻的情況下,消防員們若能先丟掉身負的工具等,更有機會可以跑贏大火,成功抵達山頂避難。
或許一開撤離時,救難人員們在是在非常緊急的情況下而開始往高處的方向跑,並沒有意識到自己仍扛著無比沈重的裝備。後續一名幸運生還的救難人員在法庭上證實:「大約往上坡跑了三百哩,我那時才意識到,我的鋸子還扛在肩上!」
雖然他隨後便立刻當機立斷放下重達二十五磅的鏈鋸,但自己這個舉動仍浪費了不少逃生的時間。這名消防員回憶起當時的狀況:「我不理性地開始尋找一個地方,可以把它放下來又不會燒壞……我記得心想:『真不敢相信我要放下我的鏈鋸。』」
消防救難英雄帶著裝備,似乎是十分合理的一件事情;救援和撤離時也揹著這件事情看上去並沒有什麼問題,但是遭遇到緊急事故時,即使放棄裝備也許能提高自己存活的機率,為什麼仍會有許多荒野滅火員及消防員緊抓著背包及器具不放呢?
Grant 教授希望能夠過這樣一件悲傷的故事讓我們去反思,在不同的情境時,我們都是運用什麼樣的模式去做出決定和選擇?
在《Think Again》一書裡 Grant 提到,人們本能的會自動用熟悉和習慣的方式回應,尤其是在沉受重大壓力時。
在一般的情況下,人們經常都是自動化的做出選擇和行動,也習慣用熟悉的方式去做回應。尤其當我們在承受龐大壓力時,通常更容易選擇直覺性的去應對,而非反其道而行或是快速的嘗試其他可能性。
逆向思維的概論想提供的並非是一種全新的處理方式,而是鼓勵人們去思考,不管是熟悉的事物或是在壓力之下的隨機應變,這樣的行為若經過重新思考過後所能帶來的解決之道。
若今天你在逃命,常理來說多數人會先捨棄過重的物品,在機上的廣播中也常聽到,若遇到緊急事故需撤離時,請旅客勿攜帶隨身物品。
可是對消防人員及救難人員來說,錘子、斧頭、掛繩、鉅子等如同他們的救命工具,是不可或缺的重要物品。
不管是在救援工作中或是任何一項專業養成的訓練裡,他們一直以來都被教育著裝備的重要性,也都不曾在任務期間卸下這些工具。
Karl Weick 是一名組織心理學家,他指出:「丟掉工具產生與存在有關的危機。少了我的工具,那麼我是誰?」
某方面來說,救難裝備等同於消防人身份的一部分,有其一定的價值意義存在。
我們都無法徒手滅火,然而這些裝備也許都在重要的危急時刻協助了每一次的救援。
卸下工具不僅僅只是拋下物品而已,是否同樣影響了救難人員本身對於工作身份的認同?或是需要拋棄慣有的行為模式與直覺?
大多數的我們或許不曾面臨這樣生死攸關的時刻,我們生命中的抉擇也不一定會影響性命;也並非像上敘的救難人員所遭遇的如此危急。
但在每一天裡,我們究竟有多少慣性地思考,或有哪一些習以為常的想法和習慣,其實不斷的阻止我們前進或突破呢?
是否有哪些認知上的習慣,就像鐮刀和斧頭那樣的工具,一直背負在身上,卻從不曾質疑過它們所能帶來的重量?
Grant 教授曾開玩笑地說到:「當我們的衣物過時了,我們會汰舊換新;當廚房趕不上流行,我們會重新裝潢。我們會嘲笑別人還在使用Windows 95,然而我們卻對自己在一九九五年就形成的看法緊抓不放。」
其實重新思考的價值在於我們擁有了又再一次的機會去審視每一件事和自己的每一個決定。
讓我們一起擁抱逆思維,開拓更多的可能吧。
如果今天你是消防員,你會做出什麼樣的選擇呢?
參考資料:
https://adamgrant.net/book/think-again/
https://podcasts.apple.com/jm/podcast/adam-grant-think-again/id942777522?i=1000507702458
https://www.cite.com.tw/publisher/authors/17057
https://www.books.com.tw/products/0010928119
https://adamgrant.net/about/biograph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