擁抱你的逆思維 3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心理學家 Adam Grant 曾分享過一個關於消防員的故事,並透過這個事件和學生及讀者進行了逆思維的討論。


在1990 - 1995 這五年之間,在美國有23名野火滅火員在試圖離開火場跑上邊坡時不幸喪命。1994年時也有一場大火,沿著克羅拉多州的峽谷不斷地延燒,當時有許多的救災人員到場救災。


因為突然來襲的強風,導致他們需要先往高處逃生,一群人於是開始沿著岩石面往上方跑,但一共有14名協助救災的荒野滅火員及消防員卻在離安全處約兩百呎的位置不幸罹難。


當時被發現的遇難者當中,有人仍握著消防救援工具,也有消防員仍背著自己的裝備包。事後根據調查,若當時能減少這群人身上所揹的工具以及背包,他們大約能有效地加快15-20%的移動速度;換句話說如果當下能拋下身上的所有裝備才跑向安全處,多數的救難人員應該有更高的機率能夠存活。


當時美國國家森林居也出面表示贊同,在當時那樣險峻的情況下,消防員們若能先丟掉身負的工具等,更有機會可以跑贏大火,成功抵達山頂避難。


或許一開撤離時,救難人員們在是在非常緊急的情況下而開始往高處的方向跑,並沒有意識到自己仍扛著無比沈重的裝備。後續一名幸運生還的救難人員在法庭上證實:「大約往上坡跑了三百哩,我那時才意識到,我的鋸子還扛在肩上!」


雖然他隨後便立刻當機立斷放下重達二十五磅的鏈鋸,但自己這個舉動仍浪費了不少逃生的時間。這名消防員回憶起當時的狀況:「我不理性地開始尋找一個地方,可以把它放下來又不會燒壞……我記得心想:『真不敢相信我要放下我的鏈鋸。』」



消防救難英雄帶著裝備,似乎是十分合理的一件事情;救援和撤離時也揹著這件事情看上去並沒有什麼問題,但是遭遇到緊急事故時,即使放棄裝備也許能提高自己存活的機率,為什麼仍會有許多荒野滅火員及消防員緊抓著背包及器具不放呢?


Grant 教授希望能夠過這樣一件悲傷的故事讓我們去反思,在不同的情境時,我們都是運用什麼樣的模式去做出決定和選擇?




在《Think Again》一書裡 Grant 提到,人們本能的會自動用熟悉和習慣的方式回應,尤其是在沉受重大壓力時。


在一般的情況下,人們經常都是自動化的做出選擇和行動,也習慣用熟悉的方式去做回應。尤其當我們在承受龐大壓力時,通常更容易選擇直覺性的去應對,而非反其道而行或是快速的嘗試其他可能性。



逆向思維的概論想提供的並非是一種全新的處理方式,而是鼓勵人們去思考,不管是熟悉的事物或是在壓力之下的隨機應變,這樣的行為若經過重新思考過後所能帶來的解決之道。



若今天你在逃命,常理來說多數人會先捨棄過重的物品,在機上的廣播中也常聽到,若遇到緊急事故需撤離時,請旅客勿攜帶隨身物品。

可是對消防人員及救難人員來說,錘子、斧頭、掛繩、鉅子等如同他們的救命工具,是不可或缺的重要物品。

不管是在救援工作中或是任何一項專業養成的訓練裡,他們一直以來都被教育著裝備的重要性,也都不曾在任務期間卸下這些工具。



Karl Weick 是一名組織心理學家,他指出:「丟掉工具產生與存在有關的危機。少了我的工具,那麼我是誰?」



某方面來說,救難裝備等同於消防人身份的一部分,有其一定的價值意義存在。

我們都無法徒手滅火,然而這些裝備也許都在重要的危急時刻協助了每一次的救援。

卸下工具不僅僅只是拋下物品而已,是否同樣影響了救難人員本身對於工作身份的認同?或是需要拋棄慣有的行為模式與直覺



大多數的我們或許不曾面臨這樣生死攸關的時刻,我們生命中的抉擇也不一定會影響性命;也並非像上敘的救難人員所遭遇的如此危急。

但在每一天裡,我們究竟有多少慣性地思考,或有哪一些習以為常的想法和習慣,其實不斷的阻止我們前進或突破呢?

是否有哪些認知上的習慣,就像鐮刀和斧頭那樣的工具,一直背負在身上,卻從不曾質疑過它們所能帶來的重量?




Grant 教授曾開玩笑地說到:「當我們的衣物過時了,我們會汰舊換新;當廚房趕不上流行,我們會重新裝潢。我們會嘲笑別人還在使用Windows 95,然而我們卻對自己在一九九五年就形成的看法緊抓不放。」



其實重新思考的價值在於我們擁有了又再一次的機會去審視每一件事和自己的每一個決定。

讓我們一起擁抱逆思維,開拓更多的可能吧。



如果今天你是消防員,你會做出什麼樣的選擇呢?




參考資料:

https://adamgrant.net/book/think-again/

https://podcasts.apple.com/jm/podcast/adam-grant-think-again/id942777522?i=1000507702458

https://www.cite.com.tw/publisher/authors/17057

https://www.books.com.tw/products/0010928119

https://adamgrant.net/about/biography/


  • 2024年六月中,初夏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心月 ☾的沙龍
4會員
80內容數
心月 ☾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5/04/17
之前我們討論過 Psychomotor(心理動作) ,今天則是要來談談心理動作和皮拉提斯運動的關聯性。美國心理學家 Edwin A Fleishman 最知名的研究著作之一就是探討人們的知覺運動表現和個體差異及分類。他同時也是組織心理學界的專家,針對工作分析與工作技巧等,提出了許多描述和理論。
2025/04/17
之前我們討論過 Psychomotor(心理動作) ,今天則是要來談談心理動作和皮拉提斯運動的關聯性。美國心理學家 Edwin A Fleishman 最知名的研究著作之一就是探討人們的知覺運動表現和個體差異及分類。他同時也是組織心理學界的專家,針對工作分析與工作技巧等,提出了許多描述和理論。
2025/04/09
你知道一個人平均的日常會做出多少動作嗎? 你有想過你每一個動作背後的動機和目的嗎? 你認為我們的動作和心理是否有任何關聯呢?   (圖片出處:https://knilt.arcc.albany.edu/images/f/f5/Cognitive%2C_Affective%2C_Psychom
2025/04/09
你知道一個人平均的日常會做出多少動作嗎? 你有想過你每一個動作背後的動機和目的嗎? 你認為我們的動作和心理是否有任何關聯呢?   (圖片出處:https://knilt.arcc.albany.edu/images/f/f5/Cognitive%2C_Affective%2C_Psychom
2025/02/21
近幾十年來,醫學研究和科學家都透過許多實驗及研究證實,壓力會對人們的整體生活健康造成影響。 除了是肥胖、免疫力低下的原因之一,同時也會增加人們罹患心血管疾病的風險。 2023年美國心理學會一份調查發現,新冠疫情爆發以來,尤其是對35歲至44歲的民眾來說,壓力造成了更大的問題。 這個年齡層的
2025/02/21
近幾十年來,醫學研究和科學家都透過許多實驗及研究證實,壓力會對人們的整體生活健康造成影響。 除了是肥胖、免疫力低下的原因之一,同時也會增加人們罹患心血管疾病的風險。 2023年美國心理學會一份調查發現,新冠疫情爆發以來,尤其是對35歲至44歲的民眾來說,壓力造成了更大的問題。 這個年齡層的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2025 vocus 推出最受矚目的活動之一——《開箱你的美好生活》,我們跟著創作者一起「開箱」各種故事、景點、餐廳、超值好物⋯⋯甚至那些讓人會心一笑的生活小廢物;這次活動不僅送出了許多獎勵,也反映了「內容有價」——創作不只是分享、紀錄,也能用各種不同形式變現、帶來實際收入。
Thumbnail
2025 vocus 推出最受矚目的活動之一——《開箱你的美好生活》,我們跟著創作者一起「開箱」各種故事、景點、餐廳、超值好物⋯⋯甚至那些讓人會心一笑的生活小廢物;這次活動不僅送出了許多獎勵,也反映了「內容有價」——創作不只是分享、紀錄,也能用各種不同形式變現、帶來實際收入。
Thumbnail
嗨!歡迎來到 vocus vocus 方格子是台灣最大的內容創作與知識變現平台,並且計畫持續拓展東南亞等等國際市場。我們致力於打造讓創作者能夠自由發表、累積影響力並獲得實質收益的創作生態圈!「創作至上」是我們的核心價值,我們致力於透過平台功能與服務,賦予創作者更多的可能。 vocus 平台匯聚了
Thumbnail
嗨!歡迎來到 vocus vocus 方格子是台灣最大的內容創作與知識變現平台,並且計畫持續拓展東南亞等等國際市場。我們致力於打造讓創作者能夠自由發表、累積影響力並獲得實質收益的創作生態圈!「創作至上」是我們的核心價值,我們致力於透過平台功能與服務,賦予創作者更多的可能。 vocus 平台匯聚了
Thumbnail
不過代價是,我也因此失去「投入」帶來的收穫,亦先預設了個案或家屬是怎麼樣的人,也把自己放在「受害者」的角色,預設案家的一切都會傷害我,因此我要著裝上陣去應對。
Thumbnail
不過代價是,我也因此失去「投入」帶來的收穫,亦先預設了個案或家屬是怎麼樣的人,也把自己放在「受害者」的角色,預設案家的一切都會傷害我,因此我要著裝上陣去應對。
Thumbnail
探討當代人缺乏自然體驗的生活方式所帶來的問題,特別是對於人與環境、自我連結的影響。同時,提出了人智學治療成癮的原則和方法。透過與個案建立連結、探索生命史、重新尋找生命的意義等進行治療。藉由瞭解七年發展階段史及透過自身經驗來穩定自我和獲得自由,使讀者更深刻了解身體經驗的重要性和成癮心理學的人智學解釋。
Thumbnail
探討當代人缺乏自然體驗的生活方式所帶來的問題,特別是對於人與環境、自我連結的影響。同時,提出了人智學治療成癮的原則和方法。透過與個案建立連結、探索生命史、重新尋找生命的意義等進行治療。藉由瞭解七年發展階段史及透過自身經驗來穩定自我和獲得自由,使讀者更深刻了解身體經驗的重要性和成癮心理學的人智學解釋。
Thumbnail
“假如生活中遇到一些不如意事情,一定要檢查自己的狀態。” 有時候可能是自己的習性沒有改,沒有調整,所以類似的事件會不斷的循環。
Thumbnail
“假如生活中遇到一些不如意事情,一定要檢查自己的狀態。” 有時候可能是自己的習性沒有改,沒有調整,所以類似的事件會不斷的循環。
Thumbnail
身心科工作多年,經歷三位親友意外離世。不要問為什麼,不要責怪自己;可以問什麼,學到什麼,追尋平靜與祝福,正視心理生病,尊重與祝福靈魂的選擇。
Thumbnail
身心科工作多年,經歷三位親友意外離世。不要問為什麼,不要責怪自己;可以問什麼,學到什麼,追尋平靜與祝福,正視心理生病,尊重與祝福靈魂的選擇。
Thumbnail
(續上篇) 📍聽聽別人故事,想想哲學自身 我的另一個體悟是,對於一件事情,不能只就某個人的行為,即輕易斷言、急於歸類貼標籤說他就是如何如何。根據哲學家海德格提出的【horizon 視域】, 我們不能忽視的是,他腳下所踩的土壤、背景、環境; 我們不能怠忽的是,他每一個行動背後,形構的時間
Thumbnail
(續上篇) 📍聽聽別人故事,想想哲學自身 我的另一個體悟是,對於一件事情,不能只就某個人的行為,即輕易斷言、急於歸類貼標籤說他就是如何如何。根據哲學家海德格提出的【horizon 視域】, 我們不能忽視的是,他腳下所踩的土壤、背景、環境; 我們不能怠忽的是,他每一個行動背後,形構的時間
Thumbnail
當我們看到別人面臨困境時,我們可能希望幫助他們,但有時候他們並不願意接受幫助。這篇文章探討了幫助他人的困難之處,並提出了獨特的觀點。
Thumbnail
當我們看到別人面臨困境時,我們可能希望幫助他們,但有時候他們並不願意接受幫助。這篇文章探討了幫助他人的困難之處,並提出了獨特的觀點。
Thumbnail
作者的話: 其實正要看到問題時會選擇避開的人非常多,這是保護自己的本能。 選擇面對創傷的人真的是非常非常非常非常非常的勇敢。
Thumbnail
作者的話: 其實正要看到問題時會選擇避開的人非常多,這是保護自己的本能。 選擇面對創傷的人真的是非常非常非常非常非常的勇敢。
Thumbnail
  最近發現自己有許多執念,執著的希望事情按照自己預想的發生,想吃特定的東西、做事有自己的一套流程、想改變別人的壞習慣......想控制生活中的一切,這些念頭不干擾其他人的話,其實沒什麼好壞之分,可當事情發展不如我預想時,對我的情緒造成很大的打擊,花費我大量精神關注事件發展,面對未知讓我沉浸在焦慮中
Thumbnail
  最近發現自己有許多執念,執著的希望事情按照自己預想的發生,想吃特定的東西、做事有自己的一套流程、想改變別人的壞習慣......想控制生活中的一切,這些念頭不干擾其他人的話,其實沒什麼好壞之分,可當事情發展不如我預想時,對我的情緒造成很大的打擊,花費我大量精神關注事件發展,面對未知讓我沉浸在焦慮中
Thumbnail
延續上兩篇那些傷向我們訴說的事、我們如何思考傷,在這一篇將接續談面對心理與身體的創傷時,我們可能會經歷的過程與感受;希望能為傷帶來些微光或者麻藥,讓我們在腦海中想像傷的時候,能感覺到路徑與減緩想像的疼痛。
Thumbnail
延續上兩篇那些傷向我們訴說的事、我們如何思考傷,在這一篇將接續談面對心理與身體的創傷時,我們可能會經歷的過程與感受;希望能為傷帶來些微光或者麻藥,讓我們在腦海中想像傷的時候,能感覺到路徑與減緩想像的疼痛。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