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中所有的開心與痛苦,往往都來自於人與人的關係本身。」——《一隅有花 Withering Calendar》
最近早晚溫差大,兩小相繼感冒了。
自從學習敘事治療之後,我漸漸卸下很多當媽媽角色的「應該」。以前總覺得孩子嘛!我需要多照顧他們,常常提醒他們要加衣服,或是吃飯的量該吃多少,但現在回頭整理,其實很多不過都是我自己的焦慮,以及我「覺得」他們需要。
敘事哲學觀中的「相信每個人都是自己生命的專家」給了我很大的幫助,我慢慢透過學習開始分辨,哪些是真的他們的需要,哪些又是我自以為他們有需要。因此經過長時間的學習與思辨,我放下焦慮,選擇拉長時間軸去看,我更想陪伴孩子長出來的能力究竟是什麼。
我希望他們是能自我照顧的,我知道我無法照顧他們一輩子,不管將來我在不在他們身邊,我都期盼他們照顧好自己。畢竟有了照顧自己的能力,才有過得幸福的可能。
前陣子Q寶因為打羽球、打球完水又喝太少,導致大便大不出來肚子痛。我老是接到老師打給我的電話,說他在學校很不舒服,要我去學校接他回家休息。一開始我因為心疼,都會急著去接他,但每次回來的SOP皆是去看醫生,醫生開軟便的藥,他回家吃完、大便後,又是一尾活龍。不管醫生或我再怎麼耳提面命,要他多喝水,這件事依然重複發生。
約莫到第五次的時候,我生氣了,因為我覺得這件事是他自己可以做到的,也不困難,更是他該負起的責任。因此我告訴他,下次老師若再因他肚子痛打給我,我不會再去學校接他了。我幫他準備酵素在書包,請他肚子痛就吃酵素、多喝水,在學校趴著休息,等下課我再去接他。
如果我每次都選擇提供照顧與方便,他就永遠不需要學會照顧自己,因為他知道不管如何,我都會照顧他。唯有我設下界線,並放手讓他練習,他才有長大的可能。果然當我這樣說完,我就再也沒接到老師打給我的電話。
現在的我,面臨孩子生病,我只會詢問他們需不需要看醫生?如果需要,我會協助帶他們去醫院,但由他們自己跟醫生說他們怎麼了。拿了藥回家後,也是他們自己要記得吃,我僅一開始會幫忙看看倒藥水的量是否正確,如此而已。
父母放手,孩子才有機會長大,不需要太擔心或害怕他們犯錯,這些都只是過程,我們也是這樣長大的,不是嗎?而且更重要的是,他們越快長出自我照顧的能力,我才能繼續在家耍廢啊不然XD,我難道要幫他擦屁股到18歲嗎?無微不至的萬能媽媽不是我的渴望,整天躺床、上網發發廢文,孩子自己把事情做到好的廢物媽媽才是啊(握拳)。
<喜歡我的文字,歡迎到以下地方找我互動聊天喔!
您的任何互動都是我創作的原動力~>
有心理學者研究指出,決定一個人幸福感的原因有50%跟家族基因有關、10%跟環境有關、剩下的40%則是掌握在自己手中,是可以透過練習來提升幸福感的。如果你也想活得更幸福,歡迎來<幸福魔法團體>共學,一起練習相信孩子是自己生命的專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