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3 八、九年級生怎麼了?安靜離職未完,職場再掀起「安靜藏私」風潮!

閱讀時間約 1 分鐘

來源:https://www.managertoday.com.tw/articles/view/65956?utm_medium=message&utm_source=line?utm_source=copyshare

©經理人

文中提到

有58%的員工表示

自己有讓同仁獲益的知識,但他們沒有分享

在這群人當中

Z世代就佔了其中的77%

26% 承認不分享資訊的人表示

這是因為他們沒有被要求分享資訊

而 23% 的人表示,

是因為沒有給他們發揮的管道或時機

這些狀況在疫情爆發

遠距工作崛起的時候

又更加明顯


看到這篇

就想起不久前一位老師說的當兵景況

在入伍訓的時候

只要有長官有公差需求

不管會不會

先舉手說「會」再說

因爲可以不用出操

但是下部隊之後

長官不管問什麼

都會說「我不會」

才不會又要出操又要做額外的業務

這是人之本性-趨利

當主管的一定不想看到這種情形

就個人經驗

可以做三件事

第一:盤點

要盤點什麼呢?

當然是自己的部屬

進入公司一定都有建基本資料

當主管的務必將資料看過

並建立「人物誌」

但是基本資料準嗎?

可能有些人會藏私

所以會建議把投履歷表一起納入

再來是將他們受過的訓記起來

並找機會

讓他們可以發揮學到的知識


第二:觀察

有些人可能會藏拙

尤其是比較以自我為導向的

不想能者多勞的

這就需要靠主管平時的觀察了

子曰:「聽其言而觀其行」

有些能力會不自覺的展現

也可以透過一些團隊合作的案子或活動

來觀察他們的行為展現


第三:福利

這邊指的是

有激勵效果的福利

可以帶來「正增強」的

像前面那位老師說的當兵狀況

他在不同階段的正增強選項也是不同的

在入伍時-出操跟出公差,他選出公差

在部隊時-出操跟出公差,他確選出操

所以

時間、狀況不同

心態、需求也不同

在前面說的觀察

也可以查察他們的需求(心理的?物資的?…)

在你能提供的能力範圍內

給予適切、有感的福利

部屬應該會比較願意分享他的知識與能力




avatar-img
27會員
106內容數
學而有用,學以致用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原本看到這篇主題 有點無感 但是看到文中所提的下面三點 第一個槓桿:突破職位限制 第二個槓桿:多重技能傍身 第三個槓桿:理解行業 跟我過去在擔任幕僚的時候 確有很高度的共鳴 要做到這三點說難不難 只要保持三種態度 第一:開放 第二:學習 第三:熱忱
個人在擔任教官期間 常跟軍官班講一個觀念 部隊組織的組成成分 軍官- -養分 士官- -骨幹 士兵- -枝葉 切換到業界的組成成分 養分- -主管 骨幹- -職員 枝葉- -績效 不管是軍官、主管 都會面臨到空降新單位的情況 今天我想用園藝的概念來聊聊 第一是提供養分 第二是修剪殘枝 第三是形塑未來
文中提到 在1980年代以前 很多公司將全才主義奉為信條 但是 當發生了幾次金融風暴後 專家型的經理人越來越被重視 但是 升為管理者後 除了管理工作 還要繼續原有的專業領域產出 這種情況下的管理模式就很重要了 個人過往領導經驗 第一:識人適所 第二:抓大放小 第三:賦予權責
文中提到許多換句話說的技巧 名詞的跑者跟動詞的跑步 名詞的當我的小幫手跟動詞的幫我個忙 名詞的宅男跟動詞的喜歡待在家 名詞的失敗者跟動詞的失敗了 運用的方式及時機都很重要 前兩項是名詞比較適合 後兩項確是動詞比較恰當 在溝通時除了用字遣詞之外 還有三點可以幫助你 第一個是看 第二個是聽 第三個是感覺
文中提到 優秀的競速滑輪溜冰高手-丹·詹森 雖然非常優秀 但總會有些狀況影響他獲勝 在1994年的奧運上 他改變了自己的心態 從對未來期待獲勝的落差- -負面 改為對過去總總收穫的感恩- -正面 也因此最後完成近乎完美的比賽 想改變要多練習 第一:心態 第二:模擬 第三:放下
文中提到 股神巴菲特(Warrent Buffett)的知名合夥人查理.蒙格(Charles Munger)的諺語 「只用一種方法來解決所有問題——— 就像拿著鐵鎚的人,把世界看成釘子」 個人過往學習歷程及工作經驗中 也學到不少好用的工具 並將其分為三類 分析類、發想類、流程類
原本看到這篇主題 有點無感 但是看到文中所提的下面三點 第一個槓桿:突破職位限制 第二個槓桿:多重技能傍身 第三個槓桿:理解行業 跟我過去在擔任幕僚的時候 確有很高度的共鳴 要做到這三點說難不難 只要保持三種態度 第一:開放 第二:學習 第三:熱忱
個人在擔任教官期間 常跟軍官班講一個觀念 部隊組織的組成成分 軍官- -養分 士官- -骨幹 士兵- -枝葉 切換到業界的組成成分 養分- -主管 骨幹- -職員 枝葉- -績效 不管是軍官、主管 都會面臨到空降新單位的情況 今天我想用園藝的概念來聊聊 第一是提供養分 第二是修剪殘枝 第三是形塑未來
文中提到 在1980年代以前 很多公司將全才主義奉為信條 但是 當發生了幾次金融風暴後 專家型的經理人越來越被重視 但是 升為管理者後 除了管理工作 還要繼續原有的專業領域產出 這種情況下的管理模式就很重要了 個人過往領導經驗 第一:識人適所 第二:抓大放小 第三:賦予權責
文中提到許多換句話說的技巧 名詞的跑者跟動詞的跑步 名詞的當我的小幫手跟動詞的幫我個忙 名詞的宅男跟動詞的喜歡待在家 名詞的失敗者跟動詞的失敗了 運用的方式及時機都很重要 前兩項是名詞比較適合 後兩項確是動詞比較恰當 在溝通時除了用字遣詞之外 還有三點可以幫助你 第一個是看 第二個是聽 第三個是感覺
文中提到 優秀的競速滑輪溜冰高手-丹·詹森 雖然非常優秀 但總會有些狀況影響他獲勝 在1994年的奧運上 他改變了自己的心態 從對未來期待獲勝的落差- -負面 改為對過去總總收穫的感恩- -正面 也因此最後完成近乎完美的比賽 想改變要多練習 第一:心態 第二:模擬 第三:放下
文中提到 股神巴菲特(Warrent Buffett)的知名合夥人查理.蒙格(Charles Munger)的諺語 「只用一種方法來解決所有問題——— 就像拿著鐵鎚的人,把世界看成釘子」 個人過往學習歷程及工作經驗中 也學到不少好用的工具 並將其分為三類 分析類、發想類、流程類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去教召感受到的世代差異:😌聊天習慣 30幾歲召員:休息時間對到眼神就要開聊,但不是很會聊天,會用令人不舒服的問卷調查聊法刺探隱私。幾歲?做什麼工作?結婚了沒?生小孩了沒?為什麼不生? 一連串問下來,每一題問完也不延伸話題,還以為他們是我過年時遇到的遠房親戚。
Thumbnail
以下是關於台灣安靜離職現象的觀察: 文化背景:台灣的職場文化傳統上強調勤奮和奉獻,但新一代員工更注重工作生活平衡,導致了這種現象的出現。 世代差異:主要是年輕一代(如千禧一代和Z世代)更傾向於採取這種態度,他們對工作的期望與前幾代人有所不同。 產業差異:在一些傳統產業中,這種現象可能不太明顯或
Thumbnail
這篇文章探討從專員升遷為主管後的挑戰和心態轉變。作者分享自己在升遷後發現主管不必知道所有答案,但需懂得尋找資源協助解決問題。文章進一步介紹了六種「以退為進」的溝通策略,從「私底下討論」、「之後回覆」到「讓我們測試看看」,幫助在面對不同情境時有效處理問題,避免當場僵局並尋求更佳解決方案。
Thumbnail
在職場中,有許多不同類型的同事,有些人充滿熱情,有些人則安於現狀。 當積極的職場新人面對消極前輩,透過本文分享的策略建立基礎,打造優勢!
Thumbnail
在職場上,作者建議不要主動分享任何不想被同事討論的私事。因為即使是單純分享,別人也可能會有不同解讀。所以最安全的做法是保持沉默,不透露不想被討論的事項。當然,如果是想讓同事知道的,那就分享,適當經營人際也很重要。總之,在職場上要明智選擇該分享和不該分享的,維護自己的隱私和地位。
Thumbnail
其實當然都知道,現在社會強調多元共融、也強調要表達自己的權益,但職場畢竟還是職場,是一個封閉的小社會,還有各個企業屬於自己的職場文化。 但在這個世代所培育出來的年輕人,早已不是過去那種的苦幹實幹型,懂得強調自己的聲音及主張,不僅企業在因應不同聲音,同時也在調整新的相處模式。但,有些基礎的職場素養,
Thumbnail
從工作模式、飲食模式再到看清一些人事物。 我想疫情的到來是必然要發生的。沒有這件事,不會有後面接二連三的事發生。
我是一個小小的上班族,不曉得各位是否都會遇到一些奇奇怪怪的上司或是下屬呢? 在從事資工這部分已經有小幾年了,也遇到了許多奇怪的人,在任何職場上工作久了可能有一部份人會出現職場怠惰,可能有些人會覺得這職場課程我會了不用去了,或者是這部分工作我會了而不去認真對待,最可怕的是職場怠惰影響到帶新人的部分,
Thumbnail
還記得剛出社會時的你嗎?總是帶著學生思維,認為只要努力認真,就一定能出人頭地。然而,職場的世界可沒有這麼簡單。除了專業能力外,更重要的是情商。聰明的職場人,懂得避開一些禁忌,才能在職場上生存得更好。今天,就讓我來分享4大職場禁忌,以及如何高情商應對種難題。
Thumbnail
去教召感受到的世代差異:😌聊天習慣 30幾歲召員:休息時間對到眼神就要開聊,但不是很會聊天,會用令人不舒服的問卷調查聊法刺探隱私。幾歲?做什麼工作?結婚了沒?生小孩了沒?為什麼不生? 一連串問下來,每一題問完也不延伸話題,還以為他們是我過年時遇到的遠房親戚。
Thumbnail
以下是關於台灣安靜離職現象的觀察: 文化背景:台灣的職場文化傳統上強調勤奮和奉獻,但新一代員工更注重工作生活平衡,導致了這種現象的出現。 世代差異:主要是年輕一代(如千禧一代和Z世代)更傾向於採取這種態度,他們對工作的期望與前幾代人有所不同。 產業差異:在一些傳統產業中,這種現象可能不太明顯或
Thumbnail
這篇文章探討從專員升遷為主管後的挑戰和心態轉變。作者分享自己在升遷後發現主管不必知道所有答案,但需懂得尋找資源協助解決問題。文章進一步介紹了六種「以退為進」的溝通策略,從「私底下討論」、「之後回覆」到「讓我們測試看看」,幫助在面對不同情境時有效處理問題,避免當場僵局並尋求更佳解決方案。
Thumbnail
在職場中,有許多不同類型的同事,有些人充滿熱情,有些人則安於現狀。 當積極的職場新人面對消極前輩,透過本文分享的策略建立基礎,打造優勢!
Thumbnail
在職場上,作者建議不要主動分享任何不想被同事討論的私事。因為即使是單純分享,別人也可能會有不同解讀。所以最安全的做法是保持沉默,不透露不想被討論的事項。當然,如果是想讓同事知道的,那就分享,適當經營人際也很重要。總之,在職場上要明智選擇該分享和不該分享的,維護自己的隱私和地位。
Thumbnail
其實當然都知道,現在社會強調多元共融、也強調要表達自己的權益,但職場畢竟還是職場,是一個封閉的小社會,還有各個企業屬於自己的職場文化。 但在這個世代所培育出來的年輕人,早已不是過去那種的苦幹實幹型,懂得強調自己的聲音及主張,不僅企業在因應不同聲音,同時也在調整新的相處模式。但,有些基礎的職場素養,
Thumbnail
從工作模式、飲食模式再到看清一些人事物。 我想疫情的到來是必然要發生的。沒有這件事,不會有後面接二連三的事發生。
我是一個小小的上班族,不曉得各位是否都會遇到一些奇奇怪怪的上司或是下屬呢? 在從事資工這部分已經有小幾年了,也遇到了許多奇怪的人,在任何職場上工作久了可能有一部份人會出現職場怠惰,可能有些人會覺得這職場課程我會了不用去了,或者是這部分工作我會了而不去認真對待,最可怕的是職場怠惰影響到帶新人的部分,
Thumbnail
還記得剛出社會時的你嗎?總是帶著學生思維,認為只要努力認真,就一定能出人頭地。然而,職場的世界可沒有這麼簡單。除了專業能力外,更重要的是情商。聰明的職場人,懂得避開一些禁忌,才能在職場上生存得更好。今天,就讓我來分享4大職場禁忌,以及如何高情商應對種難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