覺察妳/你的自我批判,停止苛責自己!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每天練習,友善對待自己。(圖源取自Unsplash)

每天練習,友善對待自己。(圖源取自Unsplash)


有憂鬱傾向或憂鬱症的朋友們,很容易自我批判、自我攻擊,覺得自己狀況不佳造成他人困擾,感到內疚自責。


像我常常忙完一天工作,回家後明明應該休息,但腦筋有時就是停不下來,會開始回顧當天我的行為舉止或工作過程有什麼需要反省的地方,反省可能有哪些地方處理不好,我常常會罵自己「我是笨蛋!」,感到沮喪。

如果當天很累,有時更容易陷在自我批判裡,無法睡好。


適度的反省,可以從痛苦中學習。我們用成長性思維來看,每一次挫折,就是學習成長的經驗值累積。

但陷入強迫性思考的自我鞭打,就是苛責自己。不僅無助於自我成長,只是內耗寶貴的能量。


這篇簡單分享一個練習:練習用友善的眼光看待自己


2023年12月,我在讀《內疚清理練習–寫給經常苛責自己的妳》,作者伊麗絲.桑德同時也著有《高敏感是種天賦》,她本書介紹如此寫道:


愈負責任的人,愈容易有內疚感。

理性的內疚,能驅使我們前進、成長;

不理性的內疚,會讓我們磕磕絆絆、喘不過氣、生無可戀......


對於容易有完美主義傾向、容易焦慮、責任感強、認真仔細、細心為他人著想這些個性特質的人來說,內疚、苛責自己幾乎是家常便飯,相信看到上面那段文字的讀者都心有戚戚焉。


伊麗絲.桑德提供了15個內疚清理練習方法,幫助我們從多種心理面向去辨別出不理性的內疚,劃出適當的心理界線,增強自我價值,放下期待,別討好他人為難自己。 其中一章提到覺察妳/你的自我批判,練習用友善的眼光看待自己。我們需要養成新習慣,取代舊習慣,而習慣的養成需要一段時間,我們需要準備一本筆記本,從以下三個點練習重新看到自己的方式: 1.當你覺得心情低落時,可以自問:「當時我在想什麼?」來發現自我批判,並把怪罪自己的原因寫下來。 2.如果你發現的訊息,是要去做一些與平常不同的舉動,或對你對某人說的話/做的事做出彌補,可以考慮採取行動。 3.如果你發現批判自己只是壞習慣,就把這個習慣改成有建設性的方式。每天在筆記本寫下自己做的三件事,或者是覺得值得稱讚的三個想法。每天這樣寫,持續三到四個月。 第3點我有看過其他類似的作法是,寫下三件感恩的事(小事也可),或是正向的事情。

這點是改變我們自我認知方式,從負面批判轉變到正面思考。

接下來我還會陸續分享這本書的數個練習,這些能促成自我正向成長的練習都值得做為2024新年新目標,持續每天的紀錄,一段時間後就能產生有效的改變。 自我照顧、自我成長,是一生最值得追求的事情!



長年站在心理懸崖邊的憂鬱症患者,多年前我思考如何讓外界理解憂鬱症患者內在的苦,那是沒有經歷過的人無法想像同理的。但我很膽小,害怕網路酸民言論如瘋狗浪的席捲,遲遲多年都沒動筆。在疫情席捲的這兩年,我總有「不說就來不及說了」的焦慮。希望我能像「真人圖書館」,外人可藉由我的分享,稍微理解憂鬱症患者的心情。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我在求職碰壁的日子,搜尋網路的資訊沒有看到有人分享憂鬱症患者如何在求職期間安頓身心度過這段難捱的時期。因此我決定認真寫作這篇給憂鬱症求職者的9個建議,從生理、心理、社會支持網絡三大面向分享,希望能幫助病友順利度過求職的挫折,找到適合的工作。
這是2021年最後一篇的文章。我回憶起生命中第一次見到雪景,我伸手接住落下的雪花,感受那美麗的冰晶落在掌心的冷冽。接著講述當我陷入憂鬱的雪地裡,感謝主動關懷的友情。
死亡的議題總是能啟發人對於人生的思考。先知道怎麼死,才知道怎麼活。深思我們要怎麼邁向人生終點的方式,都取決於我們怎麼活自己的人生。
我在另一個創作空間Matters填了他們官方發佈的年度問卷,我覺得這個問卷題目很好,讓人為2021做回顧紀錄,所以也將我填好的問卷文發佈到方格子的空間留紀錄。
分享這篇關於治療與應對「焦慮」的筆記段落。一、絕不能忽略「治療焦慮」。二、如何去除病人的焦慮。並分享我對於自己焦慮源頭的探索。
本文是對精神健康議題深度報導的回顧,反映我在大疫時代中,對人們精神健康的關注。我選擇2020年7月到2021年10月間對精神健康相關議題的精彩深度報導,包括獨立媒體報導者、聯合報願景工程、康健雜誌、公視等媒體的專題報導。我不希望用心的專題被讀者忽略,因此我將這四個專題整合成一篇介紹文,給讀者們參考。
我在求職碰壁的日子,搜尋網路的資訊沒有看到有人分享憂鬱症患者如何在求職期間安頓身心度過這段難捱的時期。因此我決定認真寫作這篇給憂鬱症求職者的9個建議,從生理、心理、社會支持網絡三大面向分享,希望能幫助病友順利度過求職的挫折,找到適合的工作。
這是2021年最後一篇的文章。我回憶起生命中第一次見到雪景,我伸手接住落下的雪花,感受那美麗的冰晶落在掌心的冷冽。接著講述當我陷入憂鬱的雪地裡,感謝主動關懷的友情。
死亡的議題總是能啟發人對於人生的思考。先知道怎麼死,才知道怎麼活。深思我們要怎麼邁向人生終點的方式,都取決於我們怎麼活自己的人生。
我在另一個創作空間Matters填了他們官方發佈的年度問卷,我覺得這個問卷題目很好,讓人為2021做回顧紀錄,所以也將我填好的問卷文發佈到方格子的空間留紀錄。
分享這篇關於治療與應對「焦慮」的筆記段落。一、絕不能忽略「治療焦慮」。二、如何去除病人的焦慮。並分享我對於自己焦慮源頭的探索。
本文是對精神健康議題深度報導的回顧,反映我在大疫時代中,對人們精神健康的關注。我選擇2020年7月到2021年10月間對精神健康相關議題的精彩深度報導,包括獨立媒體報導者、聯合報願景工程、康健雜誌、公視等媒體的專題報導。我不希望用心的專題被讀者忽略,因此我將這四個專題整合成一篇介紹文,給讀者們參考。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 大家現在出門買東西還會帶錢包嗎 鴨鴨發現自己好像快一個禮拜沒帶錢包出門 還是可以天天買滿買好回家(? 因此為了記錄手機消費跟各種紅利優惠 鴨鴨都會特別注意銀行的App好不好用! 像是介面設計就是會很在意的地方 很多銀行通常會為了要滿足不同客群 會推出很多App讓使用者下載 每次
Thumbnail
【語言的秘密地圖】 想知道你的人生方向由什麼決定?答案可能就在你經常說的那句話中。 心理學認為,我們的日常語言不僅反映內心狀態,更可能成為我們人生的「預言地圖」。
Thumbnail
👉分享的好書是《覺醒的你》:暢銷百萬,歐普拉的床頭靈修書。作者:麥克.辛格。 這是一本整合東西方哲學,不限任何宗教信仰,都能輕鬆瞭解的靈修入門書。你對覺醒、靈性與能量這些名詞感到好奇嗎?你真的認識你自己嗎?如果你一直在尋找內心真正的平靜與快樂,這本書將帶領你找到活出真我的鑰匙。
Thumbnail
破除自我批判、極端思維、逃避心理,洞悉壞習慣根源,使你過得更快樂的自我療癒指南
Thumbnail
克服過度完美主義、拖延症、害怕批評,從自我檢測中找回生活平衡的實用指南
Thumbnail
而那一頁的內容剛好寫著:「你最大的功德就是戰勝自己的習氣」; 看到的當下我內心莞爾一笑,立刻能夠理解會發生這件事情的原因;
還是回到文字來記錄和療癒自己。 這陣子其實累積了滿多焦慮的情緒,到今天算是到了一個臨界點,因為我看其他人、其他事情總是不順眼,帶著批判。 經驗讓我知道,這就是我在批判自己、對自己苛刻的反映。 我批判自己,因為覺得自己不夠好,然後產生焦慮。我太想控制一切,不想接受不確定,覺得自己沒有做好、沒有盡
讀這本書是因為從[超越人性的弱點]一書知道“自我價值”是由內探索自身價值,無論外在成就如何,我本身就具有價值。希望透過閱讀本書再深入了解怎麼做才能向內在探索自我。 本書闡述人生失衡是因為自我價值感低落,需要透過提升成就感由內而外培養自信心,了解自身本就具有價值,並不需要他人肯定。另外,動手從無到有
Thumbnail
有憂鬱傾向或憂鬱症的朋友們,很容易自我批判、自我攻擊,覺得自己狀況不佳造成他人困擾,感到內疚自責。這篇簡單分享一個練習:用友善的眼光看待自己。我們需要養成新習慣,取代舊習慣,而習慣的養成需要一段時間,我們需要準備一本筆記本,從三個點練習重新看待自己的方式。 像我常常忙完一天工作,回家後明明應該休
Thumbnail
/ 大家現在出門買東西還會帶錢包嗎 鴨鴨發現自己好像快一個禮拜沒帶錢包出門 還是可以天天買滿買好回家(? 因此為了記錄手機消費跟各種紅利優惠 鴨鴨都會特別注意銀行的App好不好用! 像是介面設計就是會很在意的地方 很多銀行通常會為了要滿足不同客群 會推出很多App讓使用者下載 每次
Thumbnail
【語言的秘密地圖】 想知道你的人生方向由什麼決定?答案可能就在你經常說的那句話中。 心理學認為,我們的日常語言不僅反映內心狀態,更可能成為我們人生的「預言地圖」。
Thumbnail
👉分享的好書是《覺醒的你》:暢銷百萬,歐普拉的床頭靈修書。作者:麥克.辛格。 這是一本整合東西方哲學,不限任何宗教信仰,都能輕鬆瞭解的靈修入門書。你對覺醒、靈性與能量這些名詞感到好奇嗎?你真的認識你自己嗎?如果你一直在尋找內心真正的平靜與快樂,這本書將帶領你找到活出真我的鑰匙。
Thumbnail
破除自我批判、極端思維、逃避心理,洞悉壞習慣根源,使你過得更快樂的自我療癒指南
Thumbnail
克服過度完美主義、拖延症、害怕批評,從自我檢測中找回生活平衡的實用指南
Thumbnail
而那一頁的內容剛好寫著:「你最大的功德就是戰勝自己的習氣」; 看到的當下我內心莞爾一笑,立刻能夠理解會發生這件事情的原因;
還是回到文字來記錄和療癒自己。 這陣子其實累積了滿多焦慮的情緒,到今天算是到了一個臨界點,因為我看其他人、其他事情總是不順眼,帶著批判。 經驗讓我知道,這就是我在批判自己、對自己苛刻的反映。 我批判自己,因為覺得自己不夠好,然後產生焦慮。我太想控制一切,不想接受不確定,覺得自己沒有做好、沒有盡
讀這本書是因為從[超越人性的弱點]一書知道“自我價值”是由內探索自身價值,無論外在成就如何,我本身就具有價值。希望透過閱讀本書再深入了解怎麼做才能向內在探索自我。 本書闡述人生失衡是因為自我價值感低落,需要透過提升成就感由內而外培養自信心,了解自身本就具有價值,並不需要他人肯定。另外,動手從無到有
Thumbnail
有憂鬱傾向或憂鬱症的朋友們,很容易自我批判、自我攻擊,覺得自己狀況不佳造成他人困擾,感到內疚自責。這篇簡單分享一個練習:用友善的眼光看待自己。我們需要養成新習慣,取代舊習慣,而習慣的養成需要一段時間,我們需要準備一本筆記本,從三個點練習重新看待自己的方式。 像我常常忙完一天工作,回家後明明應該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