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種工作,叫生活》-沒有完美的工作,只有你是否「心甘情願」|讀書筆記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7 分鐘
前言
先讀了同作者最新出的書之後,我實在意猶未盡,又找了她出的第一本暢銷書來讀讀,想再灌自己一點雞湯。(先前分享:扒開安全感糖衣,在未知中尋找自己|讀《我不想活得正確,只想活得像自己》)幸運的,這本書也剛巧符合我現在的需求。剛離職的我,身邊少有其他「裸辭的樣本」可參考,這本書讓我有機會一窺,其他人在裸辭之後是怎麼過生活的。

在分享內容前,要先大力推薦作者的文筆,她確實做到書中所述「作家的天職」--寫出他人感受得到卻說不出口的話。在閱讀過程中,儘管感覺這本書更像在對那些躊躇著是否辭職追尋人生的人訴說,但作為辭職現在完成式的我,也能屢屢感到被同理,「原來其他人也會這樣呀!」、「原來這很自然,沒關係,繼續走就好」,是一本讓人獲得能量與療癒的書。

我想這本書最大的價值,還是在撫慰那些對於去留與選擇充滿懷疑的焦躁心靈。也讓我決定要寫下這篇文,分享三點書中內容,給正與職涯選擇奮鬥,或掙扎著是否也要裸辭的你

一、你需要的,很可能比現在想的更少許多

對於辭職與否的卡關,特別是選擇「裸辭」時,常讓人掛念的就是經濟上斷炊

確實,一般人都需要薪水來養活自己啊。

對於這個命題,作者現身說法,過去月薪三萬多的她是個月光族,每個月總有許多物質消費、進修課程費用等,讓已經工作數年的她,在裸辭時身上僅僅只有十萬塊存款。

但是,她還是靠這筆積蓄活下來了。

其實只買伙食跟必需品的話,需要的錢真的不多
可是過去在消費主義的催眠之下,一直拼命工作賺錢,想買下那些以為可以滿足慾望的商品,想像我們可以因此變得帥氣、甜美、專業、厲害。
…那樣的消費有許多時候,都是出自補償與發洩,並非真正需要,想靠花錢平衡工作不快樂的心情,和覺得自己永遠不夠好的焦慮,卻怎麼樣都無法填滿。
(摘自曾彥菁《有一種工作,叫生活》)

作者提到,不再是全職工作者的這一年,因為不需要考慮通勤,她搬回老家,省去房租費用;也因為每天都做著自己喜歡、舒心的事,物質慾望自動降低了,半年沒買新衣、新鞋也很自在。她的心靈已經不需透過這些外在物件來填滿,作者形容這是過著「最低限度的美好生活」。

在這方面,我也有類似的經驗。

當我還在職時,雖不到月光族的程度,但也常會沒來由地就升起購物慾望,有事沒事就想點開購物網逛逛。印象中特別在星期四的晚上會最為強烈,實在太渴望了,每每都要以「慰勞」或是「補存貨」之名,將這些小可愛拿下。可是,儘管上週剛買了什麼,到了新的一週,那種空缺感又會再度籠罩,循環發生。積累起來,就是可觀的數字。

本來我對於離職後的生活,早有心理準備,必需花一些心神來與這些慾望對峙。

出乎預料的是,實際生活下來,那種心靈的「空缺感」很少很少發生。我揣想,一方面可能是因為需要戴面具與人交際的時間少了很多,虛華的東西用不上;另一方面也反應出心靈不再需要靠物質來填補,白天出去走走、透透氣、吹吹風,就可以感覺舒暢

這絕對不是刻意的苦行、壓抑,而是真的就感覺自己不需要了。一身清爽。


二、我可以邊做現在的工作,邊等機會出現嗎?不!空出時間是必要的!

不可否認,「裸辭」是一個激烈的手段,曾被同事說「真沒想到你會做出這麼極端的選擇」。

但我內心想的是,只要還在這個工作裡,依我對自己工作品質的執著,我的心思就沒有餘裕留給自己,去探索、覺察自己喜歡什麼,開放讓我所喜愛的事物能有機會進入

作者也提出了相同的觀點:

如果我不曾聽從自己心裡的聲音,捨去不再熱愛的事物,空出全部的自己,我不會有時間與精力去探索那些想要的,也沒有辦法迎接這些新來到的機會,永遠不會知道原來人生還有這些可能性,原來我想要的理想生活,真的可能出現。
(摘自曾彥菁《有一種工作,叫生活》)

作者在裸辭之後,利用這段空白的時間,探索自己原先的興趣,想著在更深入掌握之後可以作為職業;但當了助理、學徒一段時間後,她又察覺自己其實不如預想的那麼適合這些工作而放棄。後來柳暗花明,發現自己很喜歡作為自由接案的文字工作者,開啟她的理想生活。

由書中的例子,我看到「空出完整的自己」是必要的。

儘管突然的空白很可怕,甚至讓人會像無頭蒼蠅,焦急地想抓住各種機會再重新填滿它;但這些留白與試錯的過程,可以提供新事物進駐生命所需的空間,也才能看見原先未設想過的機會與可能性

過去你用「還有工作要做沒辦法啦」有意地或無意地推掉多少潛在機會呢?

花時間做自己「已經確定不喜歡的事」,那才是真正的浪費。


三、讓自己能安心待業的五個方法

在這本書中,除了雞湯,作者也由自己的經驗,務實給出五個能讓人「相對安心地」辭職轉換到下份工作的方法。在此也整理給大家:

1. 釐清焦慮來源:檢視關於「暫停工作,人生進度會大大落後」、「花時間探索自我,很浪費時間」,這些想法是自己真的相信,還是源於其他人的拘束?可能吸收了社會的集體焦慮、或是親友的壓力。不再跟著別人的價值走,清楚自己的想法,我們心中才會有更多力量。
2. 估算待業存糧:先計算好自己的存款,估算每月平均支出,抓出實際可存活的天數,就可以知道自己的探索期可以多長。對狀況掌握度越高,就越不會害怕。為自己訂出明確的期限,你也不會浪費時間無止盡地擔憂,期間若真的撐不下去,至少也能找短期打工維持收入。
3. 告知家人計畫:如果你的家人有很多疑慮,試著把你的考量與計畫告訴他們。讓他們知道不必要擔憂,自己都有審慎思考過。
4. 階段轉換模式:如果一下子把七天都變空白,對你來說可能太冒險,你可以先抓一週工作四天、探索三天,或是若原本在接案就改接小案子,讓自己仍有份收入,同時保有空白彈性。
5. 讓世界邀請你:你可以告訴朋友自己現在的時間很有彈性,以及下一步想嘗試地領域,例如在臉書發「求職公告」,如果他們手上有些資訊可以轉告你,或是找你一起參加有趣的活動,搞不好很多意想不到的機會就會出現。
(摘自曾彥菁《有一種工作,叫生活》)

我自己除了因為工作性質而沒有做第四個方法,其他方法恰好都有執行。

其中,我認為第一項(釐清焦慮來源)是特別困難,但也最為必要。

釐清自己的焦慮與顧慮,不僅解決心理的不適感,還能幫助我們看到原本工作的優點是什麼,避免自己只因一時情緒影響就衝動決定。同時,在深思過程中也能找出「即使...,我也要改變」的理由,幫助看清自己實際「在意」與「介意」的是什麼,認清楚大魔王是誰,可以讓我們用更有效的方式面對現在的課題,也避免下一份工作重蹈覆轍,進入有相同問題的工作或職場。

單靠自己要釐清這個問題並不容易,如果身邊沒有人可以陪你思索,也滿推薦尋求心理諮商資源來做生涯討論喔!

結語:找一個讓你「心甘情願」的位置吧!

辭職一段時間了,其實我還是對於自己的下一步要做什麼工作沒有頭緒;正因為每個工作都不完美,離家近的可能不是自己喜歡的、喜歡的可能賺不了錢、能賺錢的又好像讓人會丟失生活,種種考量總讓人難以抉擇。

但可以確定的是,上一份工作,在好的與壞的加加減減之後,我並不能甘願地留在這個工作中。

「心甘情願」是我看完這本書後,對於下一個工作立下的底限。

現在的我,就是敞開我的時間、心態,在看到讓人「心甘情願」的工作出現時,奮力抓住它!



最後想跟你說,你很棒!能誠實面對自身課題的你,一定一定是很棒的。如果現在還沒辦法下決心也沒關係,給自己更多一點的時間去思考與準備吧。

謝謝你寶貴的時間,關於辭職、成年人的生涯探索相關議題,我還想了好多,也記錄了想離職的話可以參考什麼podcast、書籍、文章。我陸續會整理出來,每週至少更新一篇,歡迎追蹤我喔!

avatar-img
55會員
69內容數
想記錄:替平凡劃上「逗點」,追尋心之所嚮;為繁忙打個「逗點」,上路去旅行。 我發現文字的力量驚人,文字可以敦促人思考、文字可以觸發新的想法、文字可以引導思考的深度,更迷人的是,還可以擴展思考的影響力--這是我開始寫、持續寫的原因。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逗點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一開始是被書名吸引,《我不想活得正確,只想活得像自己》這書名取得真好。 打中一種客群—乖乖順應某種正確而活許久,但內心又對現狀有諸多懷疑,正在想像、或嘗試、或已邁開行動勇敢順著自己的心意而過。體感覺得,符合這本書受眾的女性應該滿多的(還剛好就是會想透過閱讀書籍這個管道來增進自我的一群人)。
當我有提辭職的想法時,發現這個決定竟然不僅只是對自己能交代就好,也不只是我和主管達成協議就好,這個決定還牽動了好多我不想傷害的人。 例如,那些昨天才一起苦笑著聊了這個那個的好夥伴們。即使我的離開會符合勞基法規定的提早30天宣告,但是天知道公司能不能即時補上人力?原本歸我的這些工作,要由誰來擔起呢?
有一句話說:「當你真心渴望一件事,全世界都會一起來幫你」。 開始有「離職」念頭之後,我發現,這句話不只如此...
一開始是被書名吸引,《我不想活得正確,只想活得像自己》這書名取得真好。 打中一種客群—乖乖順應某種正確而活許久,但內心又對現狀有諸多懷疑,正在想像、或嘗試、或已邁開行動勇敢順著自己的心意而過。體感覺得,符合這本書受眾的女性應該滿多的(還剛好就是會想透過閱讀書籍這個管道來增進自我的一群人)。
當我有提辭職的想法時,發現這個決定竟然不僅只是對自己能交代就好,也不只是我和主管達成協議就好,這個決定還牽動了好多我不想傷害的人。 例如,那些昨天才一起苦笑著聊了這個那個的好夥伴們。即使我的離開會符合勞基法規定的提早30天宣告,但是天知道公司能不能即時補上人力?原本歸我的這些工作,要由誰來擔起呢?
有一句話說:「當你真心渴望一件事,全世界都會一起來幫你」。 開始有「離職」念頭之後,我發現,這句話不只如此...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 大家現在出門買東西還會帶錢包嗎 鴨鴨發現自己好像快一個禮拜沒帶錢包出門 還是可以天天買滿買好回家(? 因此為了記錄手機消費跟各種紅利優惠 鴨鴨都會特別注意銀行的App好不好用! 像是介面設計就是會很在意的地方 很多銀行通常會為了要滿足不同客群 會推出很多App讓使用者下載 每次
「工作始終是工作。有些人工作是做自己喜歡的事,有些人工作是為了下班後做自己喜歡的事。沒有哪一個比較高尚。」
Thumbnail
*即寫於斜坡上的藝術節,為紀念“查馬克•法拉屋樂”,排灣族人,曾任泰武國小教導主任,古語傳唱隊指導老師,曾參演電視劇“斯卡羅”,入圍第57屆金鐘獎男主角獎°2021亡逝,年42° 有一種思念 像嘆息! 雪傾戀枝攲 風訴愛葉離 若知如是 寧不思念
Thumbnail
許多人因憂鬱症狀前來諮商,常常將自己標籤為「我好廢」,忽略了環境變遷對心理健康的深刻影響。本文探討了文化、空間及內心環境的轉變,及其帶來的適應挑戰,並強調在面對心理困擾時,應該放下自我批評,學會向他人尋求支持,逐步渡過危機,找到自我和心理穩定的曙光。
Thumbnail
在理想與現實的碰撞中,我勇敢裸辭,追尋屬於自己的舞台。經過一年的沉澱與思考,我再次踏上求職之路,面對面試的緊張與不安⋯⋯
Thumbnail
找到目標→拆解成微小目標→執行與嘗試→檢討與調整→繼續嘗試。能夠瞻前顧後又把握當下的人,是對自己人生負責的​駕駛;總是顧此失彼只願活在當下的人,是任由人生迷航的乘客。
Thumbnail
選擇離職,進入自由工作的世界,需要很大的勇氣和決心,但同時也帶來了更多的自由和可能性。自由工作者的生活看似浪漫,實則需要更強的自律和計劃能力。從單一收入到多元收入,從固定模式到自由靈活,這一切都需要你有足夠的勇氣和信心,去迎接挑戰和機會。
Thumbnail
詳細內容歡迎直接看Notion整理:https://dune-caption-299.notion.site/d7258ad41eaa4806bfddb12453dc8087?pvs=4 讀後心得整理如下:因為太喜歡這本書,每一個章節都花了很多時間閱讀與思考,總共花了整整一個月才看完他,但也因
Thumbnail
雖然不是人人的人生目標都想成為一個自由工作者,但我覺得如果能夠用自由工作者的角度來思考工作跟時間的話,也會是一個學習如何為自己工作的自主人生吧,就來看看這本書能為我們帶來甚麼吧!
Thumbnail
這本書分享了作者辭職後的生活經驗,提出三點內容:人生所需不多、空出時間是必要、安心待業的五個方法。文章主要介紹了這些內容,並提及作者個人經驗和看法。
Thumbnail
/ 大家現在出門買東西還會帶錢包嗎 鴨鴨發現自己好像快一個禮拜沒帶錢包出門 還是可以天天買滿買好回家(? 因此為了記錄手機消費跟各種紅利優惠 鴨鴨都會特別注意銀行的App好不好用! 像是介面設計就是會很在意的地方 很多銀行通常會為了要滿足不同客群 會推出很多App讓使用者下載 每次
「工作始終是工作。有些人工作是做自己喜歡的事,有些人工作是為了下班後做自己喜歡的事。沒有哪一個比較高尚。」
Thumbnail
*即寫於斜坡上的藝術節,為紀念“查馬克•法拉屋樂”,排灣族人,曾任泰武國小教導主任,古語傳唱隊指導老師,曾參演電視劇“斯卡羅”,入圍第57屆金鐘獎男主角獎°2021亡逝,年42° 有一種思念 像嘆息! 雪傾戀枝攲 風訴愛葉離 若知如是 寧不思念
Thumbnail
許多人因憂鬱症狀前來諮商,常常將自己標籤為「我好廢」,忽略了環境變遷對心理健康的深刻影響。本文探討了文化、空間及內心環境的轉變,及其帶來的適應挑戰,並強調在面對心理困擾時,應該放下自我批評,學會向他人尋求支持,逐步渡過危機,找到自我和心理穩定的曙光。
Thumbnail
在理想與現實的碰撞中,我勇敢裸辭,追尋屬於自己的舞台。經過一年的沉澱與思考,我再次踏上求職之路,面對面試的緊張與不安⋯⋯
Thumbnail
找到目標→拆解成微小目標→執行與嘗試→檢討與調整→繼續嘗試。能夠瞻前顧後又把握當下的人,是對自己人生負責的​駕駛;總是顧此失彼只願活在當下的人,是任由人生迷航的乘客。
Thumbnail
選擇離職,進入自由工作的世界,需要很大的勇氣和決心,但同時也帶來了更多的自由和可能性。自由工作者的生活看似浪漫,實則需要更強的自律和計劃能力。從單一收入到多元收入,從固定模式到自由靈活,這一切都需要你有足夠的勇氣和信心,去迎接挑戰和機會。
Thumbnail
詳細內容歡迎直接看Notion整理:https://dune-caption-299.notion.site/d7258ad41eaa4806bfddb12453dc8087?pvs=4 讀後心得整理如下:因為太喜歡這本書,每一個章節都花了很多時間閱讀與思考,總共花了整整一個月才看完他,但也因
Thumbnail
雖然不是人人的人生目標都想成為一個自由工作者,但我覺得如果能夠用自由工作者的角度來思考工作跟時間的話,也會是一個學習如何為自己工作的自主人生吧,就來看看這本書能為我們帶來甚麼吧!
Thumbnail
這本書分享了作者辭職後的生活經驗,提出三點內容:人生所需不多、空出時間是必要、安心待業的五個方法。文章主要介紹了這些內容,並提及作者個人經驗和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