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閒話】求學不是求分數

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raw-image

話說我自小就很喜歡中文這套語言,因為我很喜歡中文蘊含的文化特點與意境表達。

可是我中學的中文科成績一直都在中下游徘徊,中三那年甚至落入到中文輔導班。我當時實在心灰意冷,感嘆滿腔的熱誠都只是我一廂情願。

回想過去,我必須坦承自己是個考試白癡,我根本看不懂考題要我回答什麼,又搞不懂評分標準。(論操pastpaper的重要性💁🏻‍♀️)

畢竟中文作為母語,考評局認為光是考驗理解能力或溝通能力並不足夠。基本上,中文科考試是考驗學生能否避過重重險阻,成功得分,並不志在欣賞詩詞歌賦,與作者共鳴共情。

okok,我並非想抹殺考試制度,始終這種目標為本的學習方向,起碼逼使每個人都知道文字會有歧義,文句要通順,答題要有清晰的架構,文章每段都要有主旨,論點就必須有論據支持。

只怪我在網絡世界打滾太久,我是誠心希望網民可以將這些考試知識,尤其是閲讀理解,應用到日常溝通之中💆🏻‍♀️

話回正題,雖然我整個中學時期,以至公開試的成績都不停重挫我對中文的熱誠,不過我心不死,還是倔強的報讀中文系大專課程,嘗試憑努力克服天資。

經過三年的中文大專課程,與不同的中文系導師交流之後,我如今不會再為過往成績自卑,也不再懷疑自己是否癡心錯付。

絕非因我的中文水平夠高,而是我終於跳出考試的思考框架,明白到中文的精髓到底是什麼。

所謂「詩言志,文載道」,古人講求文化風骨,文章好壞是取決於當中蘊含的文化修養,能否讓人有共鳴共情。修辭、文體和語法只不過是中文的基本知識,寫作的工具,理解並反思作者的中心思想才能真正讀懂文章。

正因如此,我才開始在這個帳户記錄自己讀過的書,逼使自己多加思考,認真消化內容,同時滿足自己創作的慾望,至今已經來到第六年了,而這一切想必是中學時期的我絕不能想像。

其實我長篇大論並非想吹捧自己的努力,或發表個人論說,只是早前與友人閒聊時,感慨求學不該求分數,可惜考試讓求學扭曲成競賽。

我本來對中文滿腔的熱情也差點就熄滅了。念念不忘,必有回響,我很慶幸自己可以脱離考試制度,再次學習中文。

其實學習本身很純粹,只要有股熱忱自然就會推動前進,成績好壞只是一套社會準則,去釐定這個人的競爭力。okok,大家都説時間就是金錢,我當然知道也非常理解,不過有時學習只為滿足自己,又有何不可?

avatar-img
2會員
87內容數
From HK to UK // Instagram: yuduyujian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予讀愚見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緊接上回,中文系大專課程完結之後,我也開始在社會浮游,生活飄泊不定,閱讀習慣倒是出奇穩定,進度緩慢但持續,選書口味也差不多,仍然以小說為主。不過有別過往追求脫離現實,我反過來開始追求寫實。 主因是我發覺我理解不了現實世界怎樣運作,生活有太多議題太多疑問需要探討。
常言道「開卷有益」,許多家長都鼓勵小孩養成閱讀習慣,對此我總是笑而不語。畢竟我當年就是藉此理由偷看許多不合宜的作品。 無可否認,閱讀是良好的活動,也是學習的重要渠道,不過開卷是否有益就真的有待商榷。即使是經典童話故事也埋藏著許多血腥殘忍的橋段啦。
事緣倫敦購買中文實體書的渠道不多,就算金石堂和博客來可以運送到英國也好,動輒就要幾百港元的運費,絕非長遠之計。 思前想後,我不得不承認電子書是我最理想的選擇。首先,我現時書櫃的空間剛剛好,加上之後會再搬屋,我實在不想增添太多書籍。
一晃眼我在倫敦住了將近三個月,隨著生活逐漸穩定下來,我開始嘗試融入這個城市,而我目前最大的體會就是語言屏障。 我從小都生活在華語地區,就是平日多接觸英語媒體,所以我的英語還是足以應付日常基本的聽寫讀說,可惜仍遠不及我期望的流利程度。 每當我想與人再進一步溝通,就會陷入詞彙貧乏,用字不準的窘境。
才搬到新居,船運的家當就準時送到。紛紛擾擾,書籍總算都整理完畢。 其實我早就嫌棄舊書櫃的間隔與設計,一直都期待換新書櫃,所以我一搬入新居就開始物色書櫃。
有見這本書四度改編成影視和舞台劇作品,害我對這本原著都不禁產生興趣,好想知道這部作品為何如此受歡迎。 不過進入正題之前,容我先發個牢騷。話說我一開始打算到書店購買台譯本,可惜逛了好幾家都找不到,不知台灣出版商是否將舊版收起,然後打算再版發行(炒冷飯),所以我最後只能網購陸譯本。
緊接上回,中文系大專課程完結之後,我也開始在社會浮游,生活飄泊不定,閱讀習慣倒是出奇穩定,進度緩慢但持續,選書口味也差不多,仍然以小說為主。不過有別過往追求脫離現實,我反過來開始追求寫實。 主因是我發覺我理解不了現實世界怎樣運作,生活有太多議題太多疑問需要探討。
常言道「開卷有益」,許多家長都鼓勵小孩養成閱讀習慣,對此我總是笑而不語。畢竟我當年就是藉此理由偷看許多不合宜的作品。 無可否認,閱讀是良好的活動,也是學習的重要渠道,不過開卷是否有益就真的有待商榷。即使是經典童話故事也埋藏著許多血腥殘忍的橋段啦。
事緣倫敦購買中文實體書的渠道不多,就算金石堂和博客來可以運送到英國也好,動輒就要幾百港元的運費,絕非長遠之計。 思前想後,我不得不承認電子書是我最理想的選擇。首先,我現時書櫃的空間剛剛好,加上之後會再搬屋,我實在不想增添太多書籍。
一晃眼我在倫敦住了將近三個月,隨著生活逐漸穩定下來,我開始嘗試融入這個城市,而我目前最大的體會就是語言屏障。 我從小都生活在華語地區,就是平日多接觸英語媒體,所以我的英語還是足以應付日常基本的聽寫讀說,可惜仍遠不及我期望的流利程度。 每當我想與人再進一步溝通,就會陷入詞彙貧乏,用字不準的窘境。
才搬到新居,船運的家當就準時送到。紛紛擾擾,書籍總算都整理完畢。 其實我早就嫌棄舊書櫃的間隔與設計,一直都期待換新書櫃,所以我一搬入新居就開始物色書櫃。
有見這本書四度改編成影視和舞台劇作品,害我對這本原著都不禁產生興趣,好想知道這部作品為何如此受歡迎。 不過進入正題之前,容我先發個牢騷。話說我一開始打算到書店購買台譯本,可惜逛了好幾家都找不到,不知台灣出版商是否將舊版收起,然後打算再版發行(炒冷飯),所以我最後只能網購陸譯本。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做中學學中做,這句話屬實不假,我沒有很聰明但也不笨,就是理解力弱了些,不過這些並不妨礙我學習,雖然我鑽牛角尖,但也並非壞事,至少我會找到所有我能找的方法去解決我眼前的問題。 我從來沒有正規的學習過電腦的任何東西,什麼excel、word、autocad...,但就是做中學,不知不覺也都會操作使
聽一個到台灣求學的外國人說,因為語文基礎差所以需要在心裡把老師講的中文念好幾遍才能理解意思…… 就覺得,這情形我也有過啊? 難道我其實是外國人?! 大概進入國小正式開始有系統的學習之後,我就一直不太能理解為什麼一個老師用一個方式就要三四十個小孩都達到一樣的理解?是這樣的,如果在開始
Thumbnail
對於我的學歷,雖然偶有提起,卻不是非常喜歡掛在嘴邊,就是很擔心自己太過於執著於過去而成為無法前進的人。會開設「不是學霸沒關係」這個分類,是想將自己從小到大的學習心得記錄下來,而今天這篇文章,想將自己的成長經歷寫一寫,因為我開始覺得,這會是這個分類中,很重要的一個部分。
Thumbnail
換個國家生活,難免都要面對語言的挑戰。       自認不擅長學習外語,學生時代學習英語,多半只是為了通過考試。記得大二上完最後一堂英語課,還曾歡天喜地吶喊著終於解脫,甚至「下定決心」永遠不再碰英語。     出社會之後,每每見到外國人便拔腿就跑,深怕支支吾吾地吐出一口破英語,自己聽了
Thumbnail
我這輩子的努力,都只是在努力培養出一整個世代的、有足夠墨水資糧,足夠思考空間的、能讓高手願意出手教的、能自行領略高手的手路的,「英文上上根器皿」。
Thumbnail
【 好學、自學、共學 】 我常常說,上大學後才是我學習的開始。在中央英文系,我們需要閱讀大量文本、大量對話、大量反思和輸出,我從來沒想過,這樣的課堂風景能在數學課發生!
每次的課綱調整就像是環境工程,也難怪所有人都想檢視這些調整是否符合自身的需要和對社會未來的期望。
Thumbnail
做中學學中做,這句話屬實不假,我沒有很聰明但也不笨,就是理解力弱了些,不過這些並不妨礙我學習,雖然我鑽牛角尖,但也並非壞事,至少我會找到所有我能找的方法去解決我眼前的問題。 我從來沒有正規的學習過電腦的任何東西,什麼excel、word、autocad...,但就是做中學,不知不覺也都會操作使
聽一個到台灣求學的外國人說,因為語文基礎差所以需要在心裡把老師講的中文念好幾遍才能理解意思…… 就覺得,這情形我也有過啊? 難道我其實是外國人?! 大概進入國小正式開始有系統的學習之後,我就一直不太能理解為什麼一個老師用一個方式就要三四十個小孩都達到一樣的理解?是這樣的,如果在開始
Thumbnail
對於我的學歷,雖然偶有提起,卻不是非常喜歡掛在嘴邊,就是很擔心自己太過於執著於過去而成為無法前進的人。會開設「不是學霸沒關係」這個分類,是想將自己從小到大的學習心得記錄下來,而今天這篇文章,想將自己的成長經歷寫一寫,因為我開始覺得,這會是這個分類中,很重要的一個部分。
Thumbnail
換個國家生活,難免都要面對語言的挑戰。       自認不擅長學習外語,學生時代學習英語,多半只是為了通過考試。記得大二上完最後一堂英語課,還曾歡天喜地吶喊著終於解脫,甚至「下定決心」永遠不再碰英語。     出社會之後,每每見到外國人便拔腿就跑,深怕支支吾吾地吐出一口破英語,自己聽了
Thumbnail
我這輩子的努力,都只是在努力培養出一整個世代的、有足夠墨水資糧,足夠思考空間的、能讓高手願意出手教的、能自行領略高手的手路的,「英文上上根器皿」。
Thumbnail
【 好學、自學、共學 】 我常常說,上大學後才是我學習的開始。在中央英文系,我們需要閱讀大量文本、大量對話、大量反思和輸出,我從來沒想過,這樣的課堂風景能在數學課發生!
每次的課綱調整就像是環境工程,也難怪所有人都想檢視這些調整是否符合自身的需要和對社會未來的期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