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心健康 | 深度探討心理與生理健康的關聯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5 分鐘

身體健康是每個人的願望。健康的身體,來自健康與穩定的心理和精神狀態。這一點,可能較少人注意到。



生理健康,來自心理與精神健康


不少人認為,生理健康和心理健康是兩個沒有關系的概念。事實上,心理健康和生理健康是互相聯系、互相作用的「心理影響生理」這一點,我有非常深刻的體驗。以下舉例,我的心理狀態,如何影響我的生理健康。


1)長期緊張焦慮,睡眠品質差,消化吸收力弱,吃什麼都不太吸收,消瘦+營養不良。

2)恐懼擔憂,導致腎氣弱(中醫指出,恐傷腎),25 歲就開始長白頭髮、體能差。

3)自我批判(=自我攻擊)令免疫力下降,容易感冒、皮膚過敏,心肺功能差。

4)自卑、沒自信,難以抬頭挺胸,從小就有脊柱側彎。


可見,心理健康和生理健康有著密切的關係。


香港心聆:關注香港人精神健康的慈善機構


昨天,我參加由 「香港心聆」舉辦的活動:「心事台 — 我們的精神健康旅程」。 活動包括五個公開講座,我參加了其中三個,主題如下:


1)真人圖書館:我們的精神健康經歷

2)渡過最艱難時候:掙扎、失去、自殺、求助和社交支持

3)男士精神健康:污名及談論的重要性


raw-image


我最有感覺的,是第二個主題講座。主辦單位邀請四位「心聆大使」(精神疾病康復者)分享自身患病經歷,以及如何走出幽谷。

曾經歷焦慮症、抑鬱症的我,聽到幾位女士的分享,感同身受。對幾位講者而言,康復的其中一個重要關鍵是家人和朋友的聆聽、理解、支持與陪伴。當病情反覆、時好時壞,希望出現又落空時,很容易會出現「人生沒有希望,我無法再好起來」的想法,繼而萌生「一走了之」的念頭。這時,如果有人願意陪伴左右,即使不說話,單純的聆聽,就能起到支持作用

相比女士,男士對情緒或精神疾病的敏感度與接受程度,相對較低。第三場演講邀請了三位男士分享自身經歷。當出現精神或情緒困擾時,男士的自我對話通常是:「沒事啦,過一陣子就好了。沒事啦,睡一覺就好了。」諱疾忌醫,往往導致延遲就醫;見醫生時,病情已相當嚴重。

對男性而言,要承認自己生病了,確實不易。華人社會強調男人必須堅強、負責,要照顧家庭,不能表現脆弱一面。對於男士而言,最難面對的,可能是「接受」: 接受自己生病了、接受自己的無能為力、接受自己需要幫助


raw-image


大眾對精神疾病的常見誤解


1)輕視症狀:我沒有病

常聽到有人說:「焦慮緊張、擔憂、不開心,人人都有。別小題大做!放鬆點,不要想太多,多想些開心的事情,自然沒事。」

基於對精神健康的認識不足,很多人忽視/輕視了病情。假如真的患上精神疾病,並非靠自我安慰和意志力,就能回復正常。請尋求專業協助。


2)受精神問題困擾 = 不能控制自己

不少人錯誤以為,精神病患是暴民,會造出傷害他人的攻擊行為。事實上,大部份患者並不比社會上的其他人士更為危險或暴力


3)無法完全康復,吃藥吃一輩子

精神疾病就像一般疾病,例如感冒。經適當治療,可以完全康復,不用一輩子吃藥。


raw-image


「我就是我」:消除污名計劃


「我就是我」是「香港心聆」推廣的其中一個項目,旨在提升大眾對精神疾病及其污名的認知。機構於 2018 年所作的調查顯示:

  • 71% 受訪者表示不願意與精神病患者居住;三分一人表示,會與被診斷有心理疾病的人斷絕來往。
  • 41% 表示心理疾病的主要成因是「沒有自律及意志力」。
  • 逾半數受訪者認為在職場上討論自己的精神健康問題將會被懲罰
  • 55% 受訪者表示他們曾有被污名化的經歷。


事實上,十幾年前我焦慮症最嚴重的時候,身體狀況非常不理想,經常需要請假看醫生。我怕公司知道我有焦慮症會以「神經病」標籤我,影響職涯發展,所以沒有向老闆坦白病情。但病假請得太多,老闆常有怨言,我自己也覺得愧對公司,最後決定主動離職。

現在回想,假如我患的不是焦慮症,而是癌症,我大概會跟人事部提出停薪留職,老闆/同事也不會對我有微言。只是,當我罹患的是心理疾病,我真的害怕他人的歧視與偏見。我相信這是很多精神病患者的擔憂

「我就是我」計劃邀請精神疾病康復者分享他們的復原故事,並展示他們最真實的一面,藉此鼓勵大眾消除對精神疾病的固有觀念、污名及標籤。我覺得這個計畫很有意義,打算報名下一期的「心聆大使培訓計劃」。


免費精神健康支援服務


從講座得知,「香港心聆」有為香港市民提供免費的精神健康支援服務。這實在是天大的喜訊!要知道,在香港,看私家診所的臨床心理治療師, 1小時費用大約是1500港元。想要預約政府的心理咨詢服務嗎?可能要等上幾年。

「社區心活指南服務」為正經歷輕微至中等精神健康問題或情緒困擾人士,提供免費和短期(6-8節)的精神健康支援服務。服務詳情,請參考:https://www.iact.hk/zh-hant/


raw-image


總結:


精神健康與生理健康同樣重要。身體疾病往往與心理/精神狀態有著密切的關係。

長期與持續的緊張、焦慮、情緒低落、鬱躁、想法負面等等,往往只是表象,背後有更深層的東西 (禮物)等待著你去挖掘與看見。精神疾病跟其他身體疾病一樣,都是訊號燈。它的出現,是要告訴你:哈囉,你內在有些糾結,是時候往內看一看了!

昨天的講座裡,多位心聆大使表示,精神疾病讓他們更認識自己,更知道如何舒服地跟自己相處,也更懂得愛自己。這些都是疾病帶來的禮物

假如你正受精神與情緒問題困擾,請記得,it's OK not to be ok.

只要你願意往內看,願意尋求協助,你一定能走出,生命的幽谷。


延伸閱讀:<疾病的根源>




謝謝您閱讀到這裡。如果喜歡這篇文章,請按愛心和留言讓我知道,

並且持續追蹤我的最新内容。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Essie-avatar-img
2024/02/25
很棒的活動耶
Allie-avatar-img
發文者
2024/02/25
Essie 真的!開心能夠參與!
我覺得在香港生活壓力很大,而且非常緊張!據我所知香港看醫生都是很貴的,排隊也要很久。這樣的活動非常有意義!很好😊
Allie-avatar-img
發文者
2024/02/25
林燃(創作小說家) 不只生活壓力大,地少人多,空污嚴重,我這半年已盡感冒4次!我在台灣七年,感冒過一次。。。身邊有情緒困擾的香港朋友,大部分無法負擔昂貴的心理諮詢服務費,只能擱著。有短期的免費服務實在是太棒!一定要幫忙推廣!
很感謝分享
Allie-avatar-img
發文者
2024/02/25
Danielson在童話王國丹麥 感謝 Daniel 的閱讀!
心理健康對於華人、對於男性來說,還是比較不被在意的。不過剛好自己很在意這個部分,所以也會特別在意小孩在這方面的狀態,期望有生之年可以更多人在意心理健康這件事了,感謝您的分享🤟🤟🤟
Allie-avatar-img
發文者
2024/02/26
布魯斯的運動心理世界 感謝您的閱讀。大家一起透過文字讓心理健康的訊息散播出去!🌱🌱🌱
加奧·安娜-avatar-img
2024/02/27
心理健康比生理健康更為重要。心理病是無形的,看不見的。所以很多時候被人們(或自己)忽視。到發覺的時候可能已經很嚴重。
avatar-img
Allie 的圓宇宙
11.6K會員
124內容數
自從學習日本和諧粉彩,就愛上了圓形。「圓」代表合一、圓滿、和諧。也是我此生追求。 而「圓」的日語發音,同「緣」。願在此與有緣份的朋友認識連結,相互陪伴,共同成長。 在這裡分享我的所思所想,藝術創作,還有走過的路。願這個小宇宙能為您帶來溫暖的感覺。
Allie 的圓宇宙的其他內容
2024/04/26
文章分享了作者參加個人諮詢計畫「藍月計劃」的經歷與收穫。透過這個一對一諮詢計劃,作者找回自己的內心,發現自己喜歡的事情,並在事業上找到了適合自己的發展方向。文章中還簡單介紹了藍月計劃的特點和適合對象。
Thumbnail
2024/04/26
文章分享了作者參加個人諮詢計畫「藍月計劃」的經歷與收穫。透過這個一對一諮詢計劃,作者找回自己的內心,發現自己喜歡的事情,並在事業上找到了適合自己的發展方向。文章中還簡單介紹了藍月計劃的特點和適合對象。
Thumbnail
2024/03/28
文章探討天賦與財富的關係,以及四種天賦類型的成功之道。
Thumbnail
2024/03/28
文章探討天賦與財富的關係,以及四種天賦類型的成功之道。
Thumbnail
2024/03/11
許多女性月經前出現情緒波動與身體不適。這篇文章整理了經前症候群和經前不悅症的症狀、成因,以及緩解不適的方法。
Thumbnail
2024/03/11
許多女性月經前出現情緒波動與身體不適。這篇文章整理了經前症候群和經前不悅症的症狀、成因,以及緩解不適的方法。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一名眼科醫師,也是一位孩子的媽 身為眼科醫師的我,我知道視力發展對孩子來說有多關鍵。 每到開學季時,診間便充斥著許多憂心忡忡的家屬。近年來看診中,兒童提早近視、眼睛疲勞的案例明顯增加,除了3C使用過度,最常被忽略的,就是照明品質。 然而作為一位媽媽,孩子能在安全、舒適的環境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一名眼科醫師,也是一位孩子的媽 身為眼科醫師的我,我知道視力發展對孩子來說有多關鍵。 每到開學季時,診間便充斥著許多憂心忡忡的家屬。近年來看診中,兒童提早近視、眼睛疲勞的案例明顯增加,除了3C使用過度,最常被忽略的,就是照明品質。 然而作為一位媽媽,孩子能在安全、舒適的環境
Thumbnail
我的「媽」呀! 母親節即將到來,vocus 邀請你寫下屬於你的「媽」故事——不管是紀錄爆笑的日常,或是一直想對她表達的感謝,又或者,是你這輩子最想聽她說出的一句話。 也歡迎你曬出合照,分享照片背後的點點滴滴 ♥️ 透過創作,將這份情感表達出來吧!🥹
Thumbnail
我的「媽」呀! 母親節即將到來,vocus 邀請你寫下屬於你的「媽」故事——不管是紀錄爆笑的日常,或是一直想對她表達的感謝,又或者,是你這輩子最想聽她說出的一句話。 也歡迎你曬出合照,分享照片背後的點點滴滴 ♥️ 透過創作,將這份情感表達出來吧!🥹
Thumbnail
曾經是健康寶寶的我,2023年下半年卻因心理壓力而影響身體健康,甚至在出國前夕感冒中標。這段經歷讓我意識到情緒對身體的影響,並開始尋求改善方法。透過運動、家族排列等靈性道具方式,逐漸找回自我價值感,也重新建立了身心健康的平衡。
Thumbnail
曾經是健康寶寶的我,2023年下半年卻因心理壓力而影響身體健康,甚至在出國前夕感冒中標。這段經歷讓我意識到情緒對身體的影響,並開始尋求改善方法。透過運動、家族排列等靈性道具方式,逐漸找回自我價值感,也重新建立了身心健康的平衡。
Thumbnail
情緒與健康的互相影響 在追求健康生活的道路上,我們往往將焦點集中在身體運動、合理飲食和定期體檢上,卻容易忽略一個至關重要的面向—— 心理健康。
Thumbnail
情緒與健康的互相影響 在追求健康生活的道路上,我們往往將焦點集中在身體運動、合理飲食和定期體檢上,卻容易忽略一個至關重要的面向—— 心理健康。
Thumbnail
在現代社會中,許多人因壓力和焦慮而導致健康問題,但身心靈實踐能幫助提升整體幸福感和身體健康。本文將探討踏入身心靈領域的好處,並提供開始的方法。
Thumbnail
在現代社會中,許多人因壓力和焦慮而導致健康問題,但身心靈實踐能幫助提升整體幸福感和身體健康。本文將探討踏入身心靈領域的好處,並提供開始的方法。
Thumbnail
這幾年我非常重視自己的情緒,因為我認為心情的好壞會影響身體的健康以及舒適度,因此,讓自己保持好心情真的太重要了,尤其今年感覺又是特別忙碌的時期,更是要好好關照情緒啊。
Thumbnail
這幾年我非常重視自己的情緒,因為我認為心情的好壞會影響身體的健康以及舒適度,因此,讓自己保持好心情真的太重要了,尤其今年感覺又是特別忙碌的時期,更是要好好關照情緒啊。
Thumbnail
這篇文章描述了作者如何學習與焦慮相關症狀共存的過程,包括覺察、紀錄、書寫、以及身體放鬆和呼吸練習。同時,作者也分享如何調整認知和思維,以及如何不被外在環境干擾的方法。
Thumbnail
這篇文章描述了作者如何學習與焦慮相關症狀共存的過程,包括覺察、紀錄、書寫、以及身體放鬆和呼吸練習。同時,作者也分享如何調整認知和思維,以及如何不被外在環境干擾的方法。
Thumbnail
身心健康相互影響,心情愉悅時身體會釋放出正向能量,有助於提升免疫力,減少疾病發生的機會。保持心情平和,樂觀正向的態度對身體健康至關重要。透過運動、冥想、聆聽音樂等方式來保持心情愉悅,學會放鬆自己,遠離壓力和負面情緒。
Thumbnail
身心健康相互影響,心情愉悅時身體會釋放出正向能量,有助於提升免疫力,減少疾病發生的機會。保持心情平和,樂觀正向的態度對身體健康至關重要。透過運動、冥想、聆聽音樂等方式來保持心情愉悅,學會放鬆自己,遠離壓力和負面情緒。
Thumbnail
透過創造性的視覺心像觀想,我們可以將慾望形塑成圖像或想法,再將其以正向積極的方式發送到身體。這樣的信息充滿愛意,對身體健康有積極影響,因此愈充滿愛的信息,身體就愈健康、強壯且有活力。
Thumbnail
透過創造性的視覺心像觀想,我們可以將慾望形塑成圖像或想法,再將其以正向積極的方式發送到身體。這樣的信息充滿愛意,對身體健康有積極影響,因此愈充滿愛的信息,身體就愈健康、強壯且有活力。
Thumbnail
很多身體的病症其實都源自於不舒服的心理,有時候我們需要的不一定是醫師的配方,而是好好觀照自己的那顆心。
Thumbnail
很多身體的病症其實都源自於不舒服的心理,有時候我們需要的不一定是醫師的配方,而是好好觀照自己的那顆心。
Thumbnail
本文探討身體健康與心理健康之間的密切關係,通過具體例子展示了心理狀態對生理健康的影響,並分享了香港心聆舉辦的活動以及心理健康支援服務。文中呼籲人們重視心理健康,並提供對於精神疾病的正確認識。
Thumbnail
本文探討身體健康與心理健康之間的密切關係,通過具體例子展示了心理狀態對生理健康的影響,並分享了香港心聆舉辦的活動以及心理健康支援服務。文中呼籲人們重視心理健康,並提供對於精神疾病的正確認識。
Thumbnail
維持心理健康,由留意產生負面情緒的生活場景開始。事先做好心理準備,壓力出現時便能減低情緒受影響的程度。作者分享了她保護自己情緒不要受負面環境影響,包括預先調節心理,別把對方的情緒變成自己的情緒,用幽默感幫助分散注意力和別讓自己成為對方的目標。離開後還要安撫自己的心靈,把烏氣傾倒清掉。
Thumbnail
維持心理健康,由留意產生負面情緒的生活場景開始。事先做好心理準備,壓力出現時便能減低情緒受影響的程度。作者分享了她保護自己情緒不要受負面環境影響,包括預先調節心理,別把對方的情緒變成自己的情緒,用幽默感幫助分散注意力和別讓自己成為對方的目標。離開後還要安撫自己的心靈,把烏氣傾倒清掉。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