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盲、文盲、理盲:臺灣英文的三道天險】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raw-image


學英文的第一要務,

是把聲音「聽清楚、講明白」。

所謂的「聲音」

兼具兩個科學的定義:咬字;語調。

所謂的「咬字」也兼具兩個科學的定義:音素本身;音素組合。

所謂的「語調」也兼具兩個科學的定義:語音高低;語速快慢。

--

學英文的第二要務,

是把單字「排清楚,用明白」。

所謂的「單字」,

兼具三個科學的定義:字面意義;生活意義;文化意義。

字面,就是英文教材,每課每課在枯燥編排的;

生活,就是英美社會,每天每天在實際發生的;

文化,就是英美經典,每本每本在燦爛綻放的。

所謂的「排清楚」,叫做文法;

所謂的「用明白」,叫做文筆。

--

學英文的第三要務,

是大徹大悟,開心開門。

所謂的「大徹」,

是把英文的檢定跟英文的實力,徹底分離;

再把外師的價格跟中師的價值,徹底看清。

所謂的「大悟」,

是領悟母語勢必要扎根下去,外語才會拔高上去;

是領悟若連聲音都糊裡糊塗,溝通就是緣木求魚。

所謂的「開心」,

是打開心門,告別過去的歷史包袱;

所謂的「開門」,

是打開國門,看清楚SoR在美國正掀起英文教改的海嘯。

--

臺灣學英文的三個天險,

分別是語盲、文盲跟理盲。

語盲就是

以為「腔調」=「口音」

以為 英國人可以有口音 = 臺灣人可以有腔調

以為 bed=bad, fit=feet, paper=pepper

以為 KK ≠ IPA ≠ 英文字母 ≠ 注音符號 ≠ 平假名片假名

不知道這五種符號系統,

通通都馬是,也通通都只是,

「某種音標系統」。

然後天天沈醉在

「發音不重要,能溝通就好」

「發音不重要,內容才重要」

「發音不必求完美,口音多元也很美」的安慰劑裡面。

--

文盲就是舉凡英文的文,

都只會考,不會用,不懂欣賞,不敢評析,不玩翻譯,不曾創作。

--

理盲就是

這篇文字的每個「所謂的」,

每個「」裡的,

每個看似苦口,實則婆心的...

我們看著、看著、又來了。

『這學校又不考。』

『某教授不是這樣講的。』

『我當年不是這樣學的。』

『這很理想啦,不過吼,可是吼,但是吼。』

#英文安全網

#系統性問題

#還要苦多久

雙語的定義:雙語=母語+外語 外語的定義:在可預見的未來,還是美語。 雙語的教改:我的主張就是SoR。 SoR, 是 Science of Reading, 意即「腦科學實證的英文學習步驟」。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我的錢,除了葡萄酒,大概都花在這種地方:疼小孩,寵小孩,啟蒙小孩。我真心覺得,音樂跟設計跟藝術跟創作,是人類之所以為人的證明。
我的信仰就50個字: 盡可能時時刻刻安靜、喜樂,去用這坨肉身,把無條件的愛,兌現在這個充滿條件,很少真愛,但值得去改善的世界。但不能太ㄍㄧㄥ。
我這輩子的努力,都只是在努力培養出一整個世代的、有足夠墨水資糧,足夠思考空間的、能讓高手願意出手教的、能自行領略高手的手路的,「英文上上根器皿」。
看似風馬牛不相干的「語文習得」跟「積體電路」。 真的不相干嗎? 我也在研發、製造、測試、封裝, 那數萬個提供解決方案的元件,
不知道各位有沒有,但我,很小就疑惑過自己為何在世上,此生要幹嘛?
SoR 有五階段。 第五階段,也就是最後一階段,也就是到嚥氣前都還在持續精進琢磨的那個階段(寫遺書,留偈句),叫做Comprehension.
5/5SoR
我的錢,除了葡萄酒,大概都花在這種地方:疼小孩,寵小孩,啟蒙小孩。我真心覺得,音樂跟設計跟藝術跟創作,是人類之所以為人的證明。
我的信仰就50個字: 盡可能時時刻刻安靜、喜樂,去用這坨肉身,把無條件的愛,兌現在這個充滿條件,很少真愛,但值得去改善的世界。但不能太ㄍㄧㄥ。
我這輩子的努力,都只是在努力培養出一整個世代的、有足夠墨水資糧,足夠思考空間的、能讓高手願意出手教的、能自行領略高手的手路的,「英文上上根器皿」。
看似風馬牛不相干的「語文習得」跟「積體電路」。 真的不相干嗎? 我也在研發、製造、測試、封裝, 那數萬個提供解決方案的元件,
不知道各位有沒有,但我,很小就疑惑過自己為何在世上,此生要幹嘛?
SoR 有五階段。 第五階段,也就是最後一階段,也就是到嚥氣前都還在持續精進琢磨的那個階段(寫遺書,留偈句),叫做Comprehension.
5/5SoR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目前我在大學有兩年多了,有天看了這本書,以下選取書中部分內容,以及寫出一些想法,並與大家分享
Thumbnail
俗話說不管任何經歷,不是得到就是學到。
Thumbnail
台灣啟航:跨領域的解讀與對話;關於語言學的一些思考
Thumbnail
懂這麼多道理,為什麼卻過不好這一生? 這是一個大哉問! 在台灣,小時候讀書就是為了考試,希望透過考一個好學校,改變命運。 這對於60年代出生的長輩或許是,但對於80後的我,好像沒有什麼感覺,就算我已經讀到了台灣第一學府。 這是思維的錯誤,讓學歷變成待罪羔羊 但事實是
Thumbnail
段考結束, 班上國文成績, 呈現「天與地之別」! 竟然可以這麼M型化! 於是我和國文老師一起思索,該用什麼方法,幫忙"地虎"學生? 兩人一起想破了頭, 都還是沒想出什麼好方法?! 結果高二生小F得知我和國文老師的困擾後, 只淡淡的跟我們(以過來人的角度)說了一句: 『考不好通常
Thumbnail
目前我在大學有兩年多了,有天看了這本書,以下選取書中部分內容,以及寫出一些想法,並與大家分享
Thumbnail
俗話說不管任何經歷,不是得到就是學到。
Thumbnail
台灣啟航:跨領域的解讀與對話;關於語言學的一些思考
Thumbnail
懂這麼多道理,為什麼卻過不好這一生? 這是一個大哉問! 在台灣,小時候讀書就是為了考試,希望透過考一個好學校,改變命運。 這對於60年代出生的長輩或許是,但對於80後的我,好像沒有什麼感覺,就算我已經讀到了台灣第一學府。 這是思維的錯誤,讓學歷變成待罪羔羊 但事實是
Thumbnail
段考結束, 班上國文成績, 呈現「天與地之別」! 竟然可以這麼M型化! 於是我和國文老師一起思索,該用什麼方法,幫忙"地虎"學生? 兩人一起想破了頭, 都還是沒想出什麼好方法?! 結果高二生小F得知我和國文老師的困擾後, 只淡淡的跟我們(以過來人的角度)說了一句: 『考不好通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