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4-27|閱讀時間 ‧ 約 25 分鐘

免費禪修/靜觀課程分享:香港法鼓山道場《日間四堂課初級禪訓班》



學佛的朋友知道我曾經嘗試了不同的靜觀*方法來安定情緒,在年初時便提議我正式學習,並推薦法鼓山香港道場的《日間四堂課初級禪訓班》。


透過呼吸來專注於當下,摒除雜念


該課程教導如何透過身體的動作、呼吸、打坐等方法來鍛鍊專注於此時此刻。我覺得這能夠幫助我在負面思想和情緒出現時覺察它,從而可以處理,所以我便報讀了於三月舉行的四堂、每次3小時的課程^。


工廠大廈裏面的學習世界


上課地點是在法鼓山道場位於荔枝角的會址。荔枝角以前是工業區,隨着香港經濟發展,工廠數目減少,部份工廠大廈被改裝成寫字樓或其他用途。法鼓山道場就是位於工廠大廈的兩層,裝修以木為主,簡約清雅。


本以為是十來人的小班講學,去到後才知道單是學員便有百餘人,除了兩位主講者(負責主持大部份程序的導師和引領大家進行打坐練習的法師)外,在場還有多位義工,每組也有義工組長。


我們在大禮堂內分成十多組圍着坐,每人有一個方墊,上面有一個蒲團。主講者就在大堂前方中央講解及引導大家練習。




托水缽初體驗


令我印象最深刻的,是最後一課的「托水缽」。


全體學員在道場的長走廊末端排隊,每人雙手捧着一個盛滿清水的圓碗,任務是由走廊一端走至另一端然後折返,不許濺出水來。


全場變得鴉雀無聲,大家就是望着手中的那碗水,緩緩前行。


我起初十分專注,好像很快便能夠找到如何穩定地走出每一步路的方法,甚至可以加快速度,越過本來在我前面的幾位學員。當時真的有點沾沾自喜,覺得可以這樣一直走下去。


行到接近轉彎的位置,我濺出了第一滴水。我立即放慢腳步,但碗中的水依然不停地在起漣漪,唯有索性停下來站着,待水平復後才再次起步。


當時心很急,有很多念頭飛過,例如努力地回想初是如何做到穩健地行走。跟着又想到左臂因為做運動而扭傷了,這樣一動也不動地托着圓碗會否令肌肉更加受傷?我應否放棄?


總之,之前能夠集中精神專注碗中的水,現在卻是心亂了。


轉彎的這段路,我數得出前後六次有水從碗中濺了出來。


最後的一段直路,我看見了終點,那兒放着一個大水缸。我重拾穩定的步伐前進,再沒有水濺出來。


抵達後,義工指示我把碗中的水倒進大水缸內。當時心裏無奈一笑,這麼辛苦護在手中的水,最後原來是要倒掉


托水缽的領悟


跟着大家便在組裏分享各自的體悟。當我告訴大家我的水濺了六次時,有學員立即驚嘆說:「你是數着自己濺了多少次水!」她這個反應像鬧鐘一樣叫醒了我,我以為大家都是與我一樣計算着自己犯了多少次錯失,原來這不是必然,是我對自己苛刻啊。


組長說我初段行得暢順,之後遇上困難,這就好比人生,沒有一帆風順,着我要平靜看待這些起伏


有學員很驕傲的說她的水完全沒有濺出來。嗯,那她的領悟是甚麼呢,我在心裏問。


也有學員讚賞道場環境優美,組長問她如何做到邊行邊看,她說她是停了下來慢慢欣賞的。有趣!大家的任務雖然一樣,但心態很不同,這位學員是有閑情去觀賞四周環境呢。


「身在哪裏,心在哪裏」


我把托水缽的體驗告訴了那位學佛的朋友,她亦分享了她的觀點。她認為「別把水濺出」並非最終極的目標,「好好體驗專注」才是。水濺出了,便平和地承認這事實,接受它,然後繼續前行。到了最後用盡全力維護的水被倒掉,是去領悟在人生的路途別執着。但朋友提醒這並不是叫人躺平,相反,大家是要積極地活出每一個當下


這練習讓我想起導師時常提醒我們的一句說話:「身在哪裏,心在哪裏」。身心合一便能專注於當下,不用被念頭和情緒牽着走


註:

* 靜觀:我不熟悉佛教,對禪修一詞的了解甚膚淺。是次課程以注意身體和呼吸的練習為主,這是靜觀和禪修皆有的元素,所以本文也有採用「靜觀」這個大眾可能比較熟識的名稱。沒有在文中對「禪修」作出探討和闡述,敬請讀者見諒。

^ 報名方法:於法鼓山香港道場網站報讀。由於報名人數踴躍,建議留意課程公開報名時間,並盡快登入填交網上表格。


參考:

法鼓山香港道場 《日間四堂課初級禪訓班》:由於發文時未有新一期的課程簡介,所以以下連結是用了已經過去的禪訓班資料 https://www.ddmhk.org.hk/landing/event-detail/adadadca5a5c493739eae128612e6021





很感謝你讀到這兒,讓我的文字能夠與你觸碰🌻



如欲轉載或引述,敬請與我聯絡,謝謝!
文字©黃璧怡(stargazzze113@gmail.com)
圖片© — 見圖片說明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內容總結
法鼓山香港道場日間四堂課初級禪訓班
5
/5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