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5-25|閱讀時間 ‧ 約 24 分鐘

誰能載酒開金盞?—金盞花花食與應用

raw-image

自從餐芳以來,常常就是活在與花賽跑的悵惘之中,就像已經入夜,才在追悼最後一抹夕陽餘暉!因為從來就是人等花,而非花等人。在追躡各種群芳的足跡中,稍一耽溺或沉湎在日常瑣細裡,花期說過就過了!

朝升的太金盞花就是這種嘎然而止的花!或許是因為她就像朝升的太陽,燦爛得無以復加。經冬復歷春中,總是以最閃亮耀眼的金黃來迎接每一天的到來。如此生氣蓬勃,然天氣一熱就迅速衰敗枯死,怎不令人錯愕?!

後來才知道金盞花的花語正是「離別、悲歡」,這才恍惚明白這絢麗而又陽光的花朵,為何竟有如此傷悲的花語。生時如朝陽燦爛,卻也凋殞如流星,無論是生還是死,都予人非常強烈的印象。

在西方人眼中,精神而挺拔的金盞花,其每天晨昏都有固定時間的開闔特性。這種規律性,就像主婦一樣的時間規律與一絲不茍,因而也被叫作「家庭主婦的時鐘」,金盞花Calendula拉丁學名的語源calendae即是小時鐘、小日曆的意思。又有一個說法是,相傳古羅馬人發現金盞花都在初一開花,每個月第一天被稱為「calends」,因此以之命名。。

金盞花據說原產於地中海沿岸,後被引入到世界各地。按百度解釋,中國金盞花要遲至18世紀才從國外傳入,清乾隆時期,上海已有金盞花的栽種。

但其實,「金盞」(酒杯的美稱)一詞最早是被用來形容水仙花,到了明代,則被用來指稱一種花形如盞的菊科植物,如《本草綱目》、《救荒本草》、《遵生八箋》、《群芳譜》等書都有記載,《救荒本草》稱金盞花的苗與葉味酸,可用來救饑,燙過後洗淨去除酸味,再用油鹽拌食。

想實際品嚐一下金盞花葉的滋味,於是將嫩葉汆燙過後以油鹽調味,吃起來並沒有想像中的酸味,而是苦中帶甘,口感頗為清脆,覺得似乎可以來做道家常菜。但過了15分鐘左右,喉嚨開始出現不適感,有點像是喉嚨發炎的感覺。花奴先生只嚐一片葉子,我嚐了四五葉,兩人同時都有這種感覺,所以研判這個金盞花葉應該不是古書中的那個品種,既沒有酸味、而且微微鎖喉,雖然大約一個小時後,這種不適感就漸漸消退了,但還是不適合入菜。

左(清)吳其濬《植物名實圖考》繪製的金盞草;右 (明)朱橚《救荒本草》繪製的金盞兒花

金盞花浸泡油 可改善皮膚的各種問題。

在中國被拿來救荒的金盞花,在歐洲卻是夯到不行!除了可作實用性的染料,還具有食用與豐富的藥用功能具抗菌成分的金盞花,歐洲人很早就用來治療瘟疫和黑死病

時至今日,金盞花可說是保健品與美容界的當紅炸子雞!

除了是目前發現含天然葉黃素與玉米黃素最豐富的植物,被用來製作保健眼睛的藥品外;人們更發現了金盞花在美容護膚上的卓越功效,其萃取物被用來添加在化妝品裡頭,有舒緩、鎮定、保濕、消炎、美白、抗老化等作用,對各種燒燙傷、曬傷等各種皮膚問題。

因此,我們很可以拿金盞花來萃取純露或用烘乾的金盞花來浸泡油,進而做成油膏來使用,對於各種皮膚問題,如蚊蟲咬傷、尿布疹、燒燙傷都有很好的舒緩作用。

至於它的花、葉更是常常出現在西式料理當中,葉可燙食(保留),花可油炸、做沙拉、花茶與糕點等。

金盞花天婦羅

金盞花亮麗的黃色素也可以替代昂貴的番紅花,作出好吃又好看的料理,下面介紹一道用金盞花製作的食譜:

金盞花海鮮燉​​飯 食譜:

材料(一人份)新鮮金盞花15克、柴魚片10克、米120克、水500克、蝦5尾、蛤蜊5個、中卷1尾、洋蔥25克、蒜5克、橄欖油20克、鹽及胡椒少許。

作法

1.新鮮金盞花洗淨拆瓣,加500克水打成汁,加入柴魚片煮滾後,撈除柴魚片備用。

2.白米洗淨,先泡水約15分鐘後取出瀝乾。

3.取平底鍋,先倒入橄欖油,加入洋蔥丁和蒜末炒香。再放入鮮蝦、蛤蜊、中卷、白酒、白米炒香。

4.加入200c.c.金盞花湯燉煮。至湯汁快收乾時,續加入150c.c.的金盞花湯,以小火炒至白米約五分熟。

5.先撈起鍋中的海鮮材料,並繼續翻炒至白米快熟時,續加入剩餘金盞花湯,再放入先前撈起的海鮮材料和鹽,並以小火炒至白米全熟即可。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博士論文研究南宋文人飲食文化,意外發現古代的吃花(餐芳)文化好豐富,於是我跟研究花、愛種花的花奴先生將這些散落在典籍中的花卉飲食,加上自己的巧思一點一滴地實踐出來。 曾出版《餐芳譜》一書,現致力將傳統的餐芳文化與花食情趣復現出來。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