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於 2024/05/30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宗教改革之前的教會與神學建構(3)

早期教會各有不同神學觀念,這一點現代也一樣,而你要能說服人家信你,以現在來說,其中一種方式就是用漂亮的教會、流行音樂、免費咖啡之類有的沒的。

你說講道理?不,坦白說就是算是初代教會也不是這樣,那是一些教父在意的,民眾有飯吃就好,現在的話大家都有飯吃,所以有些改走享樂主意罷了。

其實這也是羅馬政府的作法,就是透過麵包與競技場還培養愚民。

但認真要帶領羊群的教父們當然不可以這樣,於是各種書信來來回回指責對方,而且大多是公開信(對,像我批評靈恩派都是公開貼文一樣),為的就是要改變人家的信念。

話說在前頭,這個方法的確留下大量珍貴的神學史料,這一點很值得感恩(不管是那一派的說法,總之都是史料),但就直接對民眾的效果來說,其實有限(真正的影響在後世才顯現)。

真正影響民眾的,其實還是由上而下,主要還是皇帝,或者說,又是皇帝他太太跟媽媽。

是的,基督教的聖經內容,因為對女性地位相較於其他宗教來說特別高,這對皇后來說可是非常有吸引力。

於是,在皇后與主教聯合之下,聖母瑪利亞出現了,瑪利亞當然是聖經裡的重要人物,其言行也的確配得稱為聖徒,但當皇后插手之後(這位皇后可以稱為女權標竿人物,公認能力比皇帝強,連皇帝自己都這樣覺得,而且本來是位妓女),地位直接抬升到成為天后的程度。

是的,其實這是比較後來才出現的教義,搭配羅馬帝國原本就有的多神論宗教觀念,只是進行修改,於是在上帝與凡人之間,多了一個中間階層,叫做聖徒。

對,這是一個為了配合一神論教義而出現的新神學態度(是的,天主的神學態度是比較晚期才出現),而且政府突然發現這招很好用,過去希臘羅馬神話使用的神族收編系統如今有可以拿來運用了(正如道教或印度教的神譜也是)。總之,如果羅馬帝國攻佔了某個地區,只要編一個當地的神有關的神話故事,讓他成為聖徒,就可以讓當地人繼續崇拜聖徒了,可喜可賀。

是的,像媽祖廟就算大殿裡擺媽祖,後面可能還是會有拜觀音或佛祖的地方,而拜關公的廟,後面也還是會有拜玉皇大帝的地方,這都是透過戰爭之後做的收編動作(以為中國沒宗教戰爭?算了吧!中國幾千年來一直都是宗教戰爭,那些廟裡的各種安排全都反應政爭結果啊!)。

其實當年明帝國時期,假如天主教會採用前往南美洲的侵略方式把中國宗教整個翻過來,現在媽祖可能也會被封為聖默娘,擺在天主教聖徒名錄裡面,出現在天主堂的雕像裡面。不過教會整體被西班牙教會在南美洲的暴行嚇到了,後來新教做法整個都不一樣,這個以後再談。

總之,政權介入讓各教區的政治平衡整個大亂,基本上西方教會跟東方教會在分裂之前互有勝負,而北非教派因為穆斯林出現有自己的困擾,也逐漸被壓縮,到了21世紀的現代人數很少了。

耶路撒冷教派則直接被伊斯蘭教徒摧毀,先退場去。

但有趣的是,天主教與東正教雖然這時沒正式決裂,對於聖徒的利用倒是有志一同,就差怎麼看待瑪利亞了(當然還是有其他神學觀點差異)。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