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6-12|閱讀時間 ‧ 約 15 分鐘

給報名加賀工作坊同學們的公開信-關於“加賀譯”

“加賀譯”這個名字源自於“將加賀的資訊轉譯給台灣人”,是第一屆畢業生們一起取的。

2018年,當時還任職於日本地方政府地域振興協力隊的我,因緣際會之下認識了政大社會實踐辦公室的老師,彼此分享正在做的事,台灣日本互訪了幾次之後,我們開啟了台日課程這個計畫。也就是跨國工作坊加賀譯的前身。

加賀譯是怎樣的工作坊?

強調地方的所有資訊都只是尋找自己內心願望的線索。

不同於傳統地方創生教大家一大堆議題跟知識,然後讓學生提一些不著邊際的案子來“解決”地方問題的課程。加賀譯繼承了日本工作坊PLUS KAGA與社區營造學校的想法,強調想要解決外部問題之前,必須先解決自己的問題;提一些天花亂墜的案子不如想一些自己能力所及的事。

以“自我”跟“實踐”為重心,加上“共創”的要素,讓每一次的工作坊都有不同的精彩之處,但也會帶來不同的痛苦,有一百種型態的痛苦,就能給大家帶來一百種不同的成長。


第一階段

以自我揭露工作坊開場,讓大家試著說出自己的過去到現在,重新整理自己人生的事件,也藉此了解接下來的夥伴跟目標。接下來每天早上會走訪不同場域、社區,聽當地人介紹他們在做什麼,也了解接下來要生活的地方。每天晚上會有當日議題的回顧與討論,並進行會議紀錄,作為之後提案時參考的資料。

每年走訪的場域有山有海、有溫泉、有老街,偶爾也會有shopping mall購物、COSTCO採購。日本鄉下想得到的基本都有。


第二階段

開始自由田調。大家依自己有興趣的主題去走訪各區域,透過目前認識的人去認識更多了解議題的人,也從中尋找提案靈感。


第三階段

提案成型,開始準備最終發表會。場地佈置、流程設計、餐飲、發表內容中日文翻譯等等細節都由大家共同討論執行,當然最重要的集客也是個重點。大家怎麼向日本人呈現工作坊的成果,是最後的重頭戲。每次為了集客,大家手段盡出,煮滷肉飯請日本人來吃、直接拉一個專案跟日本人合作,做妝髮、服裝改造,最後發表,去田調的時候到處拉路人來聽發表會(厲害的是有不會講日文的學生還能拉到好幾個人來聽),最後能拉到多少人,辦得多熱鬧,全憑大家本事。

我覺得每次發表會會來多少人是讓人壓力最大的部分


組織與分工

目前為止加賀譯總共辦過四次,每次檢討以後分工都會修改,但我的感想是團隊建立的好,大家可以互相體諒,有不開心隨時講出來的話,那分工似乎就不是那麼重要。相對要是有心結的話,權責劃分就很重要...因為大家可以推來推去(?)。

雖然人際關係不能說每次都盡善盡美,但隨著每期做法不同,都還是各有趣味。第一年我們在回顧的時候開始圖像紀錄,雖然大家都不會,但邊回顧邊塗鴉還是滿好玩,最後還出了一組LINE貼圖。

接下來的一期大家晚上用自己拍的照片來做回顧,又是另一種樂趣;第三期又讓圖像記錄回歸,那期大家畫力很強,讓我印象深刻,最新的一期因為只有一週,所以在晚上時間是安排課程,每期都不太一樣,但也很難說誰好誰壞。


課程部份

如果大家想上理論課,也有幾堂讓大家選修(這部分採多數決,兩人以上就開課)。不過我覺得到國外了,就應該好好的去聽、去看、去體驗、去實踐,所以理論課我覺得沒有非要不可,反倒是自我揭露跟整理目標的工作坊,跟參與前的面談、參與中的諮商很重要。把所有資訊單純化,才能讓前進的道路更明確。


工作坊的目標:在充滿不確定性的時代以地方爲師

工作坊到目前為止都是以政大學生為主。期間我也聽了很多很多大家焦慮的事。文科就算修再多課,對將來還是很茫然、要不要回去接家裡的工作?要不要唸研究所?職涯該往哪走?有資源的人跟沒資源的人各有各的煩惱。

曾經有個學員說:「政大的學生很擅長考試,還有在特定的範圍跟規則內尋找勝利法則,所以突然間遇到工作坊這種沒有正確答案,連方向在哪都不確定的學習,大家會很慌很亂。」也聽過不只一個人說「政大,就是一群考不上台大的人,所以有一種深沉的鬱鬱寡歡。」對我這個學店仔來說,從來沒想過這些在大學時代就認真對面自己前途的人壓力有多大。


我只能說,出了社會沒有一條路是百分之百保證成功,而成功跟失敗的界線也會隨著年紀增長而變得模糊,工作坊就是讓大家在陌生環境中,試著尋找一條明確道路的練習。

在學員人際關係裡自己是什麼角色?在團隊裡自己是什麼角色?在社會裡自己是什麼角色?離開網路上政治正確跟各種風向,透過現實去面對各式各樣的議題跟挑戰,最後每個人都能找到自己的位子,這就是工作坊裡希望大家去感受的。

曾經畢業成員有討論過加賀譯的slogan是什麼,那時候有人提到「文系少女的自我實踐之路」(那時候還沒有男的),到現在我都印象深刻。


這樣講很模糊,我舉個例子。

某個學員發現當地祭典很有趣,想推廣給觀光客跟外國人;但實際訪談之後發現當地人把祭典作為一種團結地方的手段,而不是想表演給誰看,對外來者的態度沒有歡迎也沒有不歡迎。這時候問題就來了,是要堅持自己的想法,到處去找認同自己意見,想推廣祭典的人?還是跟現實妥協,看地方團體要什麼,去做他們要的事?或是乾脆砍掉重練,重新找題目?

在有限的時間,言語陌生的環境裡,要從沒有正確答案的選項裡面做抉擇,那該有多麽困難?

還記得田野調查時有個日本人這樣對他說:「要做抉擇很難吧?因為你選了一條路,等於放棄其他無限可能性,但不做抉擇就沒辦法前進。對吧?」回憶起來加賀譯這個工作坊太多讓我印象深刻的橋段,透過每次的對話,讓我們漸漸把想法化作現實,那個過程,沒有體驗過是沒辦法知道箇中滋味。


打造能在各種變數中堅毅前行的人才,就是加賀譯的初衷。



回顧加賀譯的歷史

雖然這個計畫沒幾年,但不同於其他經費沒了就結束的案子,是我跟政大社會實踐辦計畫好雛形,然後到處拉經費拉資源,東拼西湊來的。最早的設計是:

1.日本老師跟學生來台,跟台灣學生一起上課、田調、提案

2.台灣原班人馬拉到日本重複一樣步驟

3.大家挑出可行性高的提案來實踐

結果要執行就遇到疫情,跟日本線上上課幾次之後,在解封前某個該課程畢業的學姊跳下來扛行政,在觀光簽證還沒開放的狀況下,用商務簽證把台灣的人硬是拉到日本,那就是第一期。

後來國境漸漸開放,就開始維持讓日本老師線上上課,課程結束後選出提案分數高的組別送到日本這樣的模式。


但是因為合作單位行政能力不足,每次不是有錢沒人,就是有人沒錢,不然就是時間太趕找不到人,總之各種問題。我籌備工作坊以外還要花時間去管招募學員跟行銷,說真的這樣搞下來沒賺到錢又很累,因為助理職務在這兩年是真空狀態,只能靠之前畢業學員幫忙做各種雜事,但是做著做著也讓人越來越吃不消。

每次大家發表的成果會讓人覺得辛苦很值得,但一梯一梯過去,不管是行政體制、每年招生課程的時間表,還有開始招募的時間等等完全沒辦法形成一個系統,讓人越做越無奈。到了今年,台灣的課程完全被砍掉,等於累積的東西被砍了一半。

理想的狀態與未來

在第一屆畢業後,我們每次都會開檢討會。為了對應行政上帶來的變數,大家提了很多點子,比如形成學生團體,之後學長學姊帶學弟學妹在台灣活動,然後繼續招生下一屆,就不要靠學校、或是找民間團體來當台灣協力單位等等,不過到了現在,雖然台灣那邊還沒有答案,但至少在日本,已經可以理出行政工作的流程了。

2025以後,如果大家願意自費前來,我想把學生團體這個想法延續下去,讓這個團體來彌補台灣招生作業跟課程的空白。


從加賀譯第一年到現在,硬體設備已經全面升級,除了獨立的住宿空間、廚房,還有能進行雷射雕刻、絹印、活版印刷等等作業的小工作室。日本的地方資源跟組織連結也已經隨時準備好可以歡迎新夥伴們到訪,如果看到這裡,你對加入這種專案型工作坊有興趣的話,歡迎來加賀,開啟一段人生中獨特的旅程。相信這次沒有學校綁手綁腳,能做起來一定很精彩。

小說、實境遊戲、紀錄片、素人改造、繪本,目前為止無論是跟日本人合作完成的大企劃,還是個人範圍的小企劃,成果都令人印象深刻。

綜合目前經驗,2025理想中的狀態跟成果呈現會是:

1.最終發表企劃 / 影像記錄:SNS發信、影像紀錄、花絮、成果發表的行政團隊會有一個專職總負責人,攝影也會有一個專職負責人,前述行政工作會由負責人分配,全員共同完成。

2.合作企劃-成果發表會:去年的走秀是讓我印象最深刻的發表會,也是第一次有主題的發表會,讓大家用穿搭改造前改造後當作主軸,貫串中間個人專案發表。因為是第一次。我覺得有很多升級的空間;無論是要把之前想法辦得更好,還是執行其他企劃都可以討論。

3.個人企劃-專案提案:加賀譯最核心的部分「面對自我,獨自前行」。每個人的個人專案當然是一定要的,怎樣的專案怎樣的呈現才能展現“自我”,在陌生的環境、用陌生的語言、做陌生的工作,個人專案絕對會是一場獨特的旅程。

4.人員構成:這次維持傳統,大三以上到社會人士都可以報名。因為買了上下鋪,所以最多可以塞到9人。7人成行。

5.期間:從2025/7/28(一)到8/31(日),想提前來晚點走都可以商量,期間請全程參與。

6.費用:一人50000台幣/包含住宿、工作坊、在地導覽、專案資源媒合、設施使用、組織建立的行前線上與線下聚會,不包含機票與餐飲

7.招募期間:2024/12/31為期,人數不足就取消。因為這次我想要有個完整個時間來企劃,所以招生到今年底為止。


2025夏季工作坊報名連結


結語

前天在東京,透過友人介紹,我跟地方創生圈小有名氣的木下齊見了面;他的名言是「輔助金是毒藥。」在這幾年辦活動過程中,我也常感受到自費參加者,覺悟還有用心程度跟免費參加者完全不同,加賀譯能不能獨立,就看明年這場能不能辦成。

無論順利與否,我都會坦然面對結果。

辦得成,我一定會做好從企劃到面試每個步驟;辦不成也沒關係,加賀譯這個工作坊帶給我,跟歷屆每個參加的成員已經夠多了。謝謝閱讀到此的你,也歡迎讀完還有興趣的各位加入明年工作坊。我相信一定會很好玩啦!!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

東京裏物語 的其他內容

你可能也想看

發表回應

成為會員 後即可發表留言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