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6-13|閱讀時間 ‧ 約 24 分鐘

【亞斯特質】關於「愛的體驗」

raw-image

當對方說「我愛你」時

「愛」是一個抽象詞,但事實上是一個複合、進行式動詞

我們對「愛」的體驗是立體的、延展的、時間的

#當對方說「我愛你」時

1.我回想起「過去」他對我的體貼、包容、安撫、陪伴等心意(回憶起感動事件的畫面)

2.我感受到「此刻」他傳給我滿滿的情意(有擁抱動作)

3.我也好想「未來」持續和他繼續在一起,充滿期望(對未來的美好想像)

「愛」包括時間,有線索憑藉(過去的行為證據),也有未來的承諾與信任,不會輕易消失或分離;「愛」同時是不斷被滋養強壯的小寵物,會環繞在關係四周滋潤彼此

我用以上文字說明「愛」,其實還是太小瞧它了

萬一「愛」有裂痕,也不會是一時的,還來得及修補

「愛的體驗」是豐富的,雖然說不清,但是我們感受的到,相信它存在

當「愛」真的消逝,才會出現冷漠、不在乎、斷裂

(當然也有人利用人性弱點來騙人的)

最終極的『無條件的愛』來自父母對孩子,那是天性,是無論如何都不捨棄的意思

愛是很複雜的正向情感

#亞斯受情盲影響

雖有感受,但無法解碼,體驗是一種雜訊,於是「愛」是名詞

亞斯對「愛」的定義可能是

1.單邊的。(我對你好,那是我自己的意思,你不用回報)

2.交換的。(益處)

3.感官的。(有或沒有無法控制,跟癢癢、興奮等生理需求貼近)

所以在當他聽到你說「我愛你」時

他的理解可能是:

1.嗯,知道了,你對我也很好

2.我有功能、有用、成就,被認定

3.被喚起生理刺激或需求

亞斯並不會同步喚起很龐大的關於愛的所有回憶,有時甚至會覺得煩(因為他正在工作,專心一件事)。

亞斯當然也需要愛

然對愛的體驗有礙,經驗影響認知

如果要他同步理解愛的實質意義「讓他感受被愛」(其實是讓他『認為』被愛),我們要特別強調「功能、有用、成就」,他能接收的資訊,是「他有功能、他發揮用處、他有達成目標」,這些具體事物才能被他大腦認定

言之有物,你要找到他能吸收的愛的轉譯,他會比較安心,這對亞斯孩子尤其重要,他才能安心覺得這段關係是穩定的—因為我有用處

那麼,亞斯對愛的情感就真的絕緣了嗎?

不會的,我認為那在潛意識層面會流動、記憶,而在他脆弱、衝動、恐慌時便會表露,在他需要時他只能想得到找你,行動不符邏輯,那就是了。

在深處裡對你的信任、寄託與依賴,情緒化行為(肢體語言)會告訴你,我們偷偷認證就好。

要討論愛,要回到他能理解的認知面,以看得見的行為與利益關係做解釋。

其實,彼此都有愛。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亞斯伯格(AS)、過動特質(ADHD)及邊緣性人格(BP)整理專區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