棒球投手的重訓or彈力帶等肌肉訓練菜單建議,不一定是最好的菜單但應該有效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7 分鐘

訓練動作懶人包:
一、手臂:
1.手與腕
(1)負重屈腕
(2)負重伸腕
(3)單純拿著重量。覺得無聊可以改做農夫走路

2.肘:
(1)負重屈肘
(2)負重伸肘
(3)持球棒or棒鈴旋前
(4)持球棒or棒鈴旋後

2.肩:
(1)臥推
(2)划船
(3)高位下拉
(4)肩推
(5)抵抗彈力帶並外旋/內旋/水平外展/水平內收

二、軀幹與骨盆:
1.弓箭步前壓投擲藥球
2.旋轉藥球投擲
3.對固定物體或極大重量施力訓練抗旋轉

三、骨盆與下肢:
1.普通的硬舉
2.相撲硬舉
3.分腿蹲

分隔線下正文開始。



壹、訓練的執行方式與細節

撇除有說明執行細節的動作,其他的訓練,執行方式默認為以下的方式一。

方式一:中、低強度(視部位調整)的重量或負荷,但追求動作速度

具體細節:讓目標部位完全放鬆快速伸展,然後再快速向心收縮。

此方式以最符合投球情境的方式訓練,或許能最大化對投球表現的幫助。

方式二:非頂尖層級的選手,以最大化肌肥大或最大肌力等其他面向為目標,執行對應的訓練方式也行。

因為無論針對肌肉的何種功能訓練為何,肌肉任何面向的發展,基本都會對肌肉的所有其他功能都有助益(當然效果可能較差)。阿因為根本文無關就不贅述了

*但是已發展至極限的特定專項運動員必須考慮訓練容量的問題。

方式三:混和一與二

有幾個我覺得可以不用限於方式一的中低強度大概也很有效果,分別是下肢的三個動作,以及臥推和划船,這幾個可以以提升最大肌力為目標。



貳、訓練器材

器材選擇

寫"負重XX"就是啞鈴、槓鈴之類的都行,也可用延展性佳的彈力帶取代。

若是要用其他器材則會寫明

注意:若要用彈力帶,延展性佳是必要的

因為大部分動作的動作行程較長,延展性差的彈力帶會在做完動作前就被完全拉緊。

接下來是說明訓練內容,我會以主要涉及的關節與動作分類,而不是肌肉,不過會說明該動作主要訓練到的肌肉。

網路上很好查到的我就不說明了,好麻煩:P



參、訓練部位與動作

一、手臂

手臂各關節各方向的動作大部分都訓練。

主要目的是降低風險。

因為手臂在投球過程中承擔的風險最大,但又是最不強壯的一環,發展速度與上限大概也比其他部位慢與低,所以可以的話最好額外加強。時間不夠的話建議優先進行此部分訓練。

1.腕與手:

(1)負重屈腕

主要訓練尺側與橈側屈腕肌及掌長肌等。

這些肌肉可以分擔手肘外翻力矩,並且要傳遞能量給球,很重要,要練。

注意:離心階段不要伸腕到極限,保留個15度,不然容易拉傷。

(2)負重伸腕

主要訓練尺側與橈側伸腕肌等。

這些肌肉是球出手後的減速肌群,並且要與屈腕肌群拮抗,很重要,要練。

注意:離心階段不要屈腕到極限,保留個15度,不然容易拉傷。

(3)單純拿著重量。覺得無聊可以改做農夫走路

主要訓練屈指淺與深肌等。

屈指淺肌可以分擔外翻力矩,然後這些肌肉要傳遞給球,很重要,要練。

執行細節:能拿多重拿多重,能撐多久是多久,一次休2~5min,做2~4次,可以依自身情況調整,因為這裡是我憑直覺抓的:P。


2.手肘:

(1)負重屈肘

主要訓練肱橈肌、肱二頭肌、肱肌。

肱二頭肌因連接肩關節唇,投球時會被拉伸,同時又是旋後肌群要負責減速,然後肘曲肌群要與肘伸肌群拮抗,所以都很重要,要練。

(2)負重伸肘

主要訓練肱三頭肌、肘肌。

不只要傳遞能量給球,而且又要加速又要減速,很重要,要練。

(3)持球棒or棒鈴旋前,如動畫所示

主要訓練旋前圓肌與方肌等。

旋前圓肌要傳遞能量給球,還要分擔外翻力矩,很重要,要練。

(4)持球棒or棒鈴旋後,如動畫所示

主要訓練肱二頭肌與旋後肌等。

旋後肌群在球出手後是減速肌群,很重要,要練。


3.肩:

(1)臥推

動作說明略。

三角肌前束跟胸肌要傳遞能量給手臂,很重要,要練。

(2)划船

動作說明略。

背闊肌跟菱形肌跟斜方肌是球出手後的肩膀減速肌群,很重要,要練。

(3)高位下拉

動作說明略。

從另一個方向練背闊肌,然後能訓練肩胛骨旋轉時跟肩膀其他關節的協調能力以及對應肌群,投球時都會用到,很重要,要練。

(4)肩推

動作說明略。

訓練肩胛骨旋轉時跟肩膀其他關節的協調能力與對應肌群,投球時都會用到,然後跟前一個動作方向相反,很重要,要練。

(5)抵抗彈力帶並外旋/內旋/水平外展/水平內收

主要訓練棘下肌、小圓肌、肩胛下肌、大圓肌、三角肌、棘上肌、斜方肌、菱形肌、胸大胸小肌、前鋸肌、背闊肌等等不列了。

這些肌肉要傳遞動能給球,要煞車,投球時還會崙背被大幅拉伸,還確保肩膀不會飛走,很重要,要練。

動作分別如動畫所示。


二、軀幹與骨盆

針對旋轉爆發力和矢狀面爆發力訓練,主要目標是訓練肚子肉與髖部肌群,不過基本上全身都會練到。

投球能量的主要來源之一,很重要,要練。

1.弓箭步前壓投擲藥球

執行細節:

步驟(1)踩前後弓箭步,全身包含腳尖都面向前,雙手舉高,然後放鬆,右投就左腳在前。

步驟(2)前腳快速輕輕抬起,不需將重心移到後腳

步驟(3)前腳落地前骨盆快速前壓

步驟(4)落地後骨盆繼續前壓,肚子肉被骨盆拉緊後,收縮肚子肉帶動軀幹前壓,前腳膝蓋用力打直

步驟(5)放鬆的雙手被軀幹帶動後,順勢將藥球砸出

2.旋轉藥球投擲,一樣可用延展性佳的彈力帶取代

一樣是投球能量的主要來源,很重要,要練。

執行細節:

步驟(1)踩前後弓箭步,手持球,練俯視時逆時針方向爆發力的話就放在腹部右側,左腳在前,反正則反之。

步驟(2)骨盆與軀幹向反方向旋轉(要練逆時針爆發力就往順時針轉),腳不動。

步驟(3)骨盆快速逆時針旋轉,雙腳對地出力維持穩定,骨盆拉緊腹部後,肚子肉收縮,帶動軀幹,軀幹帶動手臂,將藥球順勢推出。

3.對固定物體或極大重量施力訓練抗旋轉

此能力要用在近端減速,很重要,要練。

執行細節:

選項(1)姿勢跟旋轉藥球投擲的步驟3中,骨盆拉緊腹部時一樣,在這個狀態下用手全力推牆壁或門框或是最大重量的滑輪機,並維持一段時間,10~20秒一次,休2~5分鐘,做2~4組,一樣憑直覺抓的,可以隨自己感受調整。

選項(2)姿勢改成「軀幹跟骨盆一樣面向前方的選項1」,把手放在側面或斜前方,全力推牆壁或門框或是最大重量的滑輪機,並維持一段時間,強度與組數與休息時長建議同上。


三、骨盆與下肢

這裡直接講訓練動作。

1.普通的硬舉

動作說明略。

練腿後側跟髖伸、外展、外旋肌群,髖部肌群投球能量的主要來源之一,負責驅動骨盆前壓、旋轉,製造、傳遞跨步動能,轉換重力位能,很重要,要練。

2.相撲硬舉

動作說明略。

這動作更加針對髖內旋與內收肌群。

相比普通硬舉能讓髖內旋內收肌群參與到更多。

因為髖部肌群大多負責不只一個方向的動作(所以才會練一個動作能練那麼多方向的肌群,因為實際上練到的肌肉就能做那麼多事。

而一般硬舉比較難練到髖屈、內收、內轉肌群,所以補一個動作,平衡發展。

功能跟前面一樣,不重述,很重要,要練。

3.分腿蹲

動作說明略。

練膝伸跟髖屈肌群,負責下壓骨盆讓骨盆前壓,其中髖屈肌群還要傳遞膝伸肌群的力道給骨盆,很重要,要練。

沒有深蹲是因為深蹲練不到髖屈肌群,阿分腿蹲能練到髖屈肌群跟膝伸肌群,就不再加一個深蹲。

只是隱憂是可能沒辦法給予膝屈肌群最大負荷。

阿因為這份菜單是最低限度的,所以想練深蹲的人還是可以練。



肆、我編菜單的考慮重點與目的

投球涉及的部位能平衡發展,是最關鍵的點。

因為投球對於不同部位的刺激不同,而不同部位的強度與發展速度也不同,因此如果額外訓練,可能能降低弱勢部位的受傷風險,並給予強勢部位更充足的刺激,盡可能提升體能與表現並降低風險。

然後這個菜單我盡可能精簡,所以你們有喜歡的動作或想練的動作但沒在菜單裡,一樣可以練。

avatar-img
1.7K會員
26內容數
棒球、氣象、閱讀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woody,是一名料理創作者,非常努力地在嘗試將複雜的料理簡單化,讓大家也可以體驗到料理的樂趣而我也非常享受料理的過程,今天想跟大家聊聊,除了料理本身,料理創作背後的成本。
Thumbnail
哈囉~很久沒跟各位自我介紹一下了~ 大家好~我是爺恩 我是一名圖文插畫家,有追蹤我一段時間的應該有發現爺恩這個品牌經營了好像.....快五年了(汗)時間過得真快!隨著時間過去,創作這件事好像變得更忙碌了,也很開心跟很多厲害的創作者以及廠商互相合作幫忙,還有最重要的是大家的支持與陪伴🥹。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功能性訓練強調多方向和多平面運動,以及核心穩定性和動作模式模擬。此外,功能性訓練可以提高日常生活能力,減少受傷風險,增強運動表現。文章討論了功能性訓練的結構和訓練示例。
Thumbnail
鍛煉身體可以讓自己的身體強壯、靈活、身體健康。無論您進行何種類型的體育鍛煉,您都可以使用觀想和正面肯定語幫助自己從中獲得最大的收益和享受。這篇文章介紹了一些體育鍛煉的方法和心靈上的收穫。
Thumbnail
對的訓練方式,是針對身體肌肉,骨質,神經系統施予最主要的刺激物 – 壓力,而能夠完成這項任務的,是最大肌力訓練,有著無可取代的重要性。
Thumbnail
教練,這個動作是練哪裡? 如果我練到不對的肌肉會不會長得很奇怪? 這樣對嗎?怎麼看起來跟其他人的不太一樣 這些問題雖然常讓我心裡莞爾一笑,但卻也習以為常,這個時候我已經會習慣性的掛上職業微笑,慢慢說到 「放寬心,我們先把動作學好做確實,該練的自然就會練到」 當然
輔助訓練的選擇~ 練與不練之間的為難 輔助訓練的目的就是加強專項項目需要使用的肌群,也用來強化比較弱的部位,及放鬆緊繃的部位,藉此提升專業表現與傷害預防。而彈琴由於是坐姿的型態,所以首先會被著重的,大約都是針對: 1.坐穩(背肌及其他😆) 2.手部力量(上臂及其他) 而放鬆~~⋯
Thumbnail
這篇文章談到棒球手王建民從國小開始當投手,卻因為身體發育途中的變化,造成投球威力受到影響。提到了固定放球點的重要性,以及身體與環境的適應磨合對運動表現的影響。建議在尚未發育完成之前,將重心放在基礎訓練和個人心理素質的強化上。
Thumbnail
▌阻力訓練增加肌肉的秘訣: 肌肉成長關鍵要素? 擁有強壯的肌肉與吸引人的外貌體魄是許多人的夢想,不僅是為了健康,更是為了展現自己最好的一面。而談到肌肉成長,其背後有許多運動生理學當中的關鍵概念......
Thumbnail
健身課越到後面,會發現耗能越大,即使還沒有進入巨能巨量階段,也快累到趴下,當然姿勢正確、肌群運用、器材使用都是環環相扣,有時候慣性身體不良姿勢會影響重訓效果,所以課堂筆記就做好,複習也會相當方便~ 以下公開我的課堂菜單,後12堂由強化各個複合肌群訓練,cable、史密斯、八站、啞鈴、槓鈴等自由訓練
本文紀錄了一次運動菜單,主要針對下肢進行訓練,並提到了擬定的訓練時間和循環訓練內容。文章內容包括各項運動的具體內容和數量,以及運動後的感受和調整訓練菜單的想法。
Thumbnail
許多人在練習棒式(平板式)時,時常會抱怨手腕感到疼痛,但究竟可能的問題出自哪裡?我們又要如何改善這種狀況呢? 關於這個議題,我們也許可從「腕關節」的伸展角度 (extension angle) 及「肘關節」的外翻角度 (carrying angle) 來做一些探討。在棒式的練習中,許多老師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woody,是一名料理創作者,非常努力地在嘗試將複雜的料理簡單化,讓大家也可以體驗到料理的樂趣而我也非常享受料理的過程,今天想跟大家聊聊,除了料理本身,料理創作背後的成本。
Thumbnail
哈囉~很久沒跟各位自我介紹一下了~ 大家好~我是爺恩 我是一名圖文插畫家,有追蹤我一段時間的應該有發現爺恩這個品牌經營了好像.....快五年了(汗)時間過得真快!隨著時間過去,創作這件事好像變得更忙碌了,也很開心跟很多厲害的創作者以及廠商互相合作幫忙,還有最重要的是大家的支持與陪伴🥹。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功能性訓練強調多方向和多平面運動,以及核心穩定性和動作模式模擬。此外,功能性訓練可以提高日常生活能力,減少受傷風險,增強運動表現。文章討論了功能性訓練的結構和訓練示例。
Thumbnail
鍛煉身體可以讓自己的身體強壯、靈活、身體健康。無論您進行何種類型的體育鍛煉,您都可以使用觀想和正面肯定語幫助自己從中獲得最大的收益和享受。這篇文章介紹了一些體育鍛煉的方法和心靈上的收穫。
Thumbnail
對的訓練方式,是針對身體肌肉,骨質,神經系統施予最主要的刺激物 – 壓力,而能夠完成這項任務的,是最大肌力訓練,有著無可取代的重要性。
Thumbnail
教練,這個動作是練哪裡? 如果我練到不對的肌肉會不會長得很奇怪? 這樣對嗎?怎麼看起來跟其他人的不太一樣 這些問題雖然常讓我心裡莞爾一笑,但卻也習以為常,這個時候我已經會習慣性的掛上職業微笑,慢慢說到 「放寬心,我們先把動作學好做確實,該練的自然就會練到」 當然
輔助訓練的選擇~ 練與不練之間的為難 輔助訓練的目的就是加強專項項目需要使用的肌群,也用來強化比較弱的部位,及放鬆緊繃的部位,藉此提升專業表現與傷害預防。而彈琴由於是坐姿的型態,所以首先會被著重的,大約都是針對: 1.坐穩(背肌及其他😆) 2.手部力量(上臂及其他) 而放鬆~~⋯
Thumbnail
這篇文章談到棒球手王建民從國小開始當投手,卻因為身體發育途中的變化,造成投球威力受到影響。提到了固定放球點的重要性,以及身體與環境的適應磨合對運動表現的影響。建議在尚未發育完成之前,將重心放在基礎訓練和個人心理素質的強化上。
Thumbnail
▌阻力訓練增加肌肉的秘訣: 肌肉成長關鍵要素? 擁有強壯的肌肉與吸引人的外貌體魄是許多人的夢想,不僅是為了健康,更是為了展現自己最好的一面。而談到肌肉成長,其背後有許多運動生理學當中的關鍵概念......
Thumbnail
健身課越到後面,會發現耗能越大,即使還沒有進入巨能巨量階段,也快累到趴下,當然姿勢正確、肌群運用、器材使用都是環環相扣,有時候慣性身體不良姿勢會影響重訓效果,所以課堂筆記就做好,複習也會相當方便~ 以下公開我的課堂菜單,後12堂由強化各個複合肌群訓練,cable、史密斯、八站、啞鈴、槓鈴等自由訓練
本文紀錄了一次運動菜單,主要針對下肢進行訓練,並提到了擬定的訓練時間和循環訓練內容。文章內容包括各項運動的具體內容和數量,以及運動後的感受和調整訓練菜單的想法。
Thumbnail
許多人在練習棒式(平板式)時,時常會抱怨手腕感到疼痛,但究竟可能的問題出自哪裡?我們又要如何改善這種狀況呢? 關於這個議題,我們也許可從「腕關節」的伸展角度 (extension angle) 及「肘關節」的外翻角度 (carrying angle) 來做一些探討。在棒式的練習中,許多老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