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6-16|閱讀時間 ‧ 約 29 分鐘

棒球投手的重訓or彈力帶等肌肉訓練菜單建議,不一定是最好的菜單但應該有效

訓練動作懶人包:
一、手臂:
1.手與腕
(1)負重屈腕
(2)負重伸腕
(3)單純拿著重量。覺得無聊可以改做農夫走路

2.肘:
(1)負重屈肘
(2)負重伸肘
(3)持球棒or棒鈴旋前
(4)持球棒or棒鈴旋後

2.肩:
(1)臥推
(2)划船
(3)高位下拉
(4)肩推
(5)抵抗彈力帶並外旋/內旋/水平外展/水平內收

二、軀幹與骨盆:
1.弓箭步前壓投擲藥球
2.旋轉藥球投擲
3.對固定物體或極大重量施力訓練抗旋轉

三、骨盆與下肢:
1.普通的硬舉
2.相撲硬舉
3.分腿蹲

分隔線下正文開始。



壹、訓練的執行方式與細節

撇除有說明執行細節的動作,其他的訓練,執行方式默認為以下的方式一。

方式一:中、低強度(視部位調整)的重量或負荷,但追求動作速度

具體細節:讓目標部位完全放鬆快速伸展,然後再快速向心收縮。

此方式以最符合投球情境的方式訓練,或許能最大化對投球表現的幫助。

方式二:非頂尖層級的選手,以最大化肌肥大或最大肌力等其他面向為目標,執行對應的訓練方式也行。

因為無論針對肌肉的何種功能訓練為何,肌肉任何面向的發展,基本都會對肌肉的所有其他功能都有助益(當然效果可能較差)。阿因為根本文無關就不贅述了

*但是已發展至極限的特定專項運動員必須考慮訓練容量的問題。

方式三:混和一與二

有幾個我覺得可以不用限於方式一的中低強度大概也很有效果,分別是下肢的三個動作,以及臥推和划船,這幾個可以以提升最大肌力為目標。



貳、訓練器材

器材選擇

寫"負重XX"就是啞鈴、槓鈴之類的都行,也可用延展性佳的彈力帶取代。

若是要用其他器材則會寫明

注意:若要用彈力帶,延展性佳是必要的

因為大部分動作的動作行程較長,延展性差的彈力帶會在做完動作前就被完全拉緊。

接下來是說明訓練內容,我會以主要涉及的關節與動作分類,而不是肌肉,不過會說明該動作主要訓練到的肌肉。

網路上很好查到的我就不說明了,好麻煩:P



參、訓練部位與動作

一、手臂

手臂各關節各方向的動作大部分都訓練。

主要目的是降低風險。

因為手臂在投球過程中承擔的風險最大,但又是最不強壯的一環,發展速度與上限大概也比其他部位慢與低,所以可以的話最好額外加強。時間不夠的話建議優先進行此部分訓練。

1.腕與手:

(1)負重屈腕

主要訓練尺側與橈側屈腕肌及掌長肌等。

這些肌肉可以分擔手肘外翻力矩,並且要傳遞能量給球,很重要,要練。

注意:離心階段不要伸腕到極限,保留個15度,不然容易拉傷。

(2)負重伸腕

主要訓練尺側與橈側伸腕肌等。

這些肌肉是球出手後的減速肌群,並且要與屈腕肌群拮抗,很重要,要練。

注意:離心階段不要屈腕到極限,保留個15度,不然容易拉傷。

(3)單純拿著重量。覺得無聊可以改做農夫走路

主要訓練屈指淺與深肌等。

屈指淺肌可以分擔外翻力矩,然後這些肌肉要傳遞給球,很重要,要練。

執行細節:能拿多重拿多重,能撐多久是多久,一次休2~5min,做2~4次,可以依自身情況調整,因為這裡是我憑直覺抓的:P。


2.手肘:

(1)負重屈肘

主要訓練肱橈肌、肱二頭肌、肱肌。

肱二頭肌因連接肩關節唇,投球時會被拉伸,同時又是旋後肌群要負責減速,然後肘曲肌群要與肘伸肌群拮抗,所以都很重要,要練。

(2)負重伸肘

主要訓練肱三頭肌、肘肌。

不只要傳遞能量給球,而且又要加速又要減速,很重要,要練。

(3)持球棒or棒鈴旋前,如動畫所示

主要訓練旋前圓肌與方肌等。

旋前圓肌要傳遞能量給球,還要分擔外翻力矩,很重要,要練。

(4)持球棒or棒鈴旋後,如動畫所示

主要訓練肱二頭肌與旋後肌等。

旋後肌群在球出手後是減速肌群,很重要,要練。


3.肩:

(1)臥推

動作說明略。

三角肌前束跟胸肌要傳遞能量給手臂,很重要,要練。

(2)划船

動作說明略。

背闊肌跟菱形肌跟斜方肌是球出手後的肩膀減速肌群,很重要,要練。

(3)高位下拉

動作說明略。

從另一個方向練背闊肌,然後能訓練肩胛骨旋轉時跟肩膀其他關節的協調能力以及對應肌群,投球時都會用到,很重要,要練。

(4)肩推

動作說明略。

訓練肩胛骨旋轉時跟肩膀其他關節的協調能力與對應肌群,投球時都會用到,然後跟前一個動作方向相反,很重要,要練。

(5)抵抗彈力帶並外旋/內旋/水平外展/水平內收

主要訓練棘下肌、小圓肌、肩胛下肌、大圓肌、三角肌、棘上肌、斜方肌、菱形肌、胸大胸小肌、前鋸肌、背闊肌等等不列了。

這些肌肉要傳遞動能給球,要煞車,投球時還會崙背被大幅拉伸,還確保肩膀不會飛走,很重要,要練。

動作分別如動畫所示。


二、軀幹與骨盆

針對旋轉爆發力和矢狀面爆發力訓練,主要目標是訓練肚子肉與髖部肌群,不過基本上全身都會練到。

投球能量的主要來源之一,很重要,要練。

1.弓箭步前壓投擲藥球

執行細節:

步驟(1)踩前後弓箭步,全身包含腳尖都面向前,雙手舉高,然後放鬆,右投就左腳在前。

步驟(2)前腳快速輕輕抬起,不需將重心移到後腳

步驟(3)前腳落地前骨盆快速前壓

步驟(4)落地後骨盆繼續前壓,肚子肉被骨盆拉緊後,收縮肚子肉帶動軀幹前壓,前腳膝蓋用力打直

步驟(5)放鬆的雙手被軀幹帶動後,順勢將藥球砸出

2.旋轉藥球投擲,一樣可用延展性佳的彈力帶取代

一樣是投球能量的主要來源,很重要,要練。

執行細節:

步驟(1)踩前後弓箭步,手持球,練俯視時逆時針方向爆發力的話就放在腹部右側,左腳在前,反正則反之。

步驟(2)骨盆與軀幹向反方向旋轉(要練逆時針爆發力就往順時針轉),腳不動。

步驟(3)骨盆快速逆時針旋轉,雙腳對地出力維持穩定,骨盆拉緊腹部後,肚子肉收縮,帶動軀幹,軀幹帶動手臂,將藥球順勢推出。

3.對固定物體或極大重量施力訓練抗旋轉

此能力要用在近端減速,很重要,要練。

執行細節:

選項(1)姿勢跟旋轉藥球投擲的步驟3中,骨盆拉緊腹部時一樣,在這個狀態下用手全力推牆壁或門框或是最大重量的滑輪機,並維持一段時間,10~20秒一次,休2~5分鐘,做2~4組,一樣憑直覺抓的,可以隨自己感受調整。

選項(2)姿勢改成「軀幹跟骨盆一樣面向前方的選項1」,把手放在側面或斜前方,全力推牆壁或門框或是最大重量的滑輪機,並維持一段時間,強度與組數與休息時長建議同上。


三、骨盆與下肢

這裡直接講訓練動作。

1.普通的硬舉

動作說明略。

練腿後側跟髖伸、外展、外旋肌群,髖部肌群投球能量的主要來源之一,負責驅動骨盆前壓、旋轉,製造、傳遞跨步動能,轉換重力位能,很重要,要練。

2.相撲硬舉

動作說明略。

這動作更加針對髖內旋與內收肌群。

相比普通硬舉能讓髖內旋內收肌群參與到更多。

因為髖部肌群大多負責不只一個方向的動作(所以才會練一個動作能練那麼多方向的肌群,因為實際上練到的肌肉就能做那麼多事。

而一般硬舉比較難練到髖屈、內收、內轉肌群,所以補一個動作,平衡發展。

功能跟前面一樣,不重述,很重要,要練。

3.分腿蹲

動作說明略。

練膝伸跟髖屈肌群,負責下壓骨盆讓骨盆前壓,其中髖屈肌群還要傳遞膝伸肌群的力道給骨盆,很重要,要練。

沒有深蹲是因為深蹲練不到髖屈肌群,阿分腿蹲能練到髖屈肌群跟膝伸肌群,就不再加一個深蹲。

只是隱憂是可能沒辦法給予膝屈肌群最大負荷。

阿因為這份菜單是最低限度的,所以想練深蹲的人還是可以練。



肆、我編菜單的考慮重點與目的

投球涉及的部位能平衡發展,是最關鍵的點。

因為投球對於不同部位的刺激不同,而不同部位的強度與發展速度也不同,因此如果額外訓練,可能能降低弱勢部位的受傷風險,並給予強勢部位更充足的刺激,盡可能提升體能與表現並降低風險。

然後這個菜單我盡可能精簡,所以你們有喜歡的動作或想練的動作但沒在菜單裡,一樣可以練。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

發表回應

成為會員 後即可發表留言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