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6-20|閱讀時間 ‧ 約 24 分鐘

大禹治水,你智...

108課綱去中國中心化常常被有心人士說成去中國化,國文科目的文白之爭、歷史科目沒教岳飛和最近的大禹治水都是一樣的出發點。

無意去辯駁這些意識形態的問題,真的吵不完。倒想到了「法國中學教哲學,考高中要考哲學」這件事情。

在過去很長一段時間裡面,九年義務教育(順便講個冷知識,就算現在叫「十二年國教」,但仍然只有九年是義務教育,後面三年是非強制性的國民基本教育。)教授的是各種「知識」,而這些知識大多數偏重於「背多分」,有背就有分。

很少真的練習思考學習的意義,意義不是作用,談作用常常變成勢利的資本主義邏輯。

我是頭腦不太靈光的人,回想求學生涯,尤其進入大量考試,需要依靠考試決定未來人生的中學階段後,很大部分的學習都只有「知識」。根本不理解到底什麼是學習方法。數學公式不理解不會推導沒關係,硬記;化學元素表的原則不理解沒關係,硬記;歷史時間脈絡抓不清楚沒關係,硬記;英文單字文法搞不懂沒關係,硬記。

在某一課、某一刻不懂之後,很容易就落下了。鮮少有緩下時間思考或理解,更遑論找出學習不同科目的方法和意義。而且作為一個普通的、頭腦很容易轉不過來的學生根本也想太多,只覺得不會就硬記。不只自己頭腦不靈光,當時網路也不發達,什麼學習方法、學習指南都得依靠老師、同儕、大補帖。我是頭腦不太靈光的人,學習幾乎等於背誦。

但記得國中地理老師第一次上課手一划,就在黑板上面畫了一個超級圓的圓,接著說「地理是空間的學問」。現在回想起來,這應該是自己第一次接觸到「方法學」和理解科目的意義。

話說回來,所以為什麼108課綱要去中國中心化?或許得問一個更深層但更簡單直接的問題,教育到底要幹嘛?

以前課程標準總綱開宗明義就說要教導出效忠國家的人才,更不用說公民與道德、三民主義、國文、歷史等等科目會出現的「灌輸我國立國精神」、「激發愛國情操」、「培育中華文化」、「灌輸固有文化」這些標準了。

在這個知識已經不是少數人壟斷,網路發達,全球往來頻繁的時代,教育──尤其是義務教育到底應該具備什麼意義?或許這應該才是討論什麼該放,什麼要刪除之外,更應該思考的。

教科書圖書館《1971年高中課程標準》。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