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2|為什麼讀書工程師只是殘廢的九官鳥?

閱讀時間約 1 分鐘

在社群媒體上,


總會看到一些人分享他一年讀了多少本書,


三個月讀了多少本書,一個月讀了多少本書。


其實,多少本書,意義都不是很大。


「讀多少本書」這種紀錄,是很容易偽造的。


有些人是把目錄讀一讀,選一些內容摘要一下,就叫讀一本書。


有些人是把別人的書評抄一抄,排版一下,也叫讀一本書。


這些「讀書工程師」最尷尬的地方,


就是沒有發現自己在當「九官鳥」,


而且還是「殘廢的九官鳥」,


把書的內容轉述得支離破碎,


浪費閱讀的人的時間。


書的主要使用方式,並不是讀,而是協助你思考。


而思考不是閉上眼思考,


是需要打開筆記軟體,將有啟發的段落節錄,


接著回答為什麼這個段落對自己有啟發,


改變了自己對什麼的看法。


讀書最該問的,是你因為讀了這些書,


獲得了什麼「啟發」,獲得了什麼「改變」。


而真正該在社群媒體上分享的,


是這種「啟發」,這種「改變」,


不應該是那些九官鳥複誦的鳥東西。

avatar-img
531會員
1.8K內容數
Outline as Content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王啟樺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直到這幾年開始鍛鍊寫作能力, 我才開始有了「紀錄」的能力,也更好幫助我實踐「計畫」。 但總覺得還缺點什麼。 現在看到日本這個 TaskChute系統, 就發現我缺的就是「例行公事」這個維度!
1. 將筆記視為神經元: - 這個靈感來自於塗子沛的《第二大腦》。神經元接收資訊的部分叫做樹突 (Dendrites),向外傳遞資訊的部分稱為軸突 (Axons)。在第一大腦中,神經元接收與傳遞資訊,正如我們在第二大腦中使用筆記來閱讀與寫作。將Obsidian的筆記視為神經元,樹突表示透過閱讀輸入
我最近一次親身體會到「議事」, 是擔任 Regeneron ISEF 2024的數學科大會獎評審。 評獎的過程,英文稱為 Caucus,直接翻譯成中文是黨團會議。 雖然評獎的過程,做任何的「決定」, 都需要獲得在場評審舉手投票後的多數, 但具體要投票的「議題」是什麼,
「盧曼的卡片盒筆記系統,與今日所謂“知識管理專家”說提倡的大相逕挺。 盧曼的卡片盒筆記系統是“中心化 Centralized”而非“去中心化 Decentralized”,你作為創作者做出所有決定。 盧曼的卡片盒筆記系統是“封閉 Closed”而非“開放 Openness”, 每張
1. 學術工人的夢想: - 學術界每年都需要大量新工人來參與研究工作。年輕的專業工人們幻想著自己有一天能夠翻身,期望幾年後能通過大量掛名論文獲得豐厚的回報。他們堅守自己的專業領域,不斷擴展,努力成為這方面的專家。 2. 將軍的策略: - 真正能成為學術領袖的,都是那些能夠巧妙運用工人們願景的人
在過去的一年裡,我一直對利用OKR來管理績效非常感興趣。OKR中的"O"代表目標(Objective),而"KR"則代表關鍵結果(Key Results)。然而,如何具體定義目標和關鍵結果一直困擾著我。直到2024年3月31日的晚上,我在得到APP的閱讀中找到了答案:關鍵成果需要與任務(Task)搭
直到這幾年開始鍛鍊寫作能力, 我才開始有了「紀錄」的能力,也更好幫助我實踐「計畫」。 但總覺得還缺點什麼。 現在看到日本這個 TaskChute系統, 就發現我缺的就是「例行公事」這個維度!
1. 將筆記視為神經元: - 這個靈感來自於塗子沛的《第二大腦》。神經元接收資訊的部分叫做樹突 (Dendrites),向外傳遞資訊的部分稱為軸突 (Axons)。在第一大腦中,神經元接收與傳遞資訊,正如我們在第二大腦中使用筆記來閱讀與寫作。將Obsidian的筆記視為神經元,樹突表示透過閱讀輸入
我最近一次親身體會到「議事」, 是擔任 Regeneron ISEF 2024的數學科大會獎評審。 評獎的過程,英文稱為 Caucus,直接翻譯成中文是黨團會議。 雖然評獎的過程,做任何的「決定」, 都需要獲得在場評審舉手投票後的多數, 但具體要投票的「議題」是什麼,
「盧曼的卡片盒筆記系統,與今日所謂“知識管理專家”說提倡的大相逕挺。 盧曼的卡片盒筆記系統是“中心化 Centralized”而非“去中心化 Decentralized”,你作為創作者做出所有決定。 盧曼的卡片盒筆記系統是“封閉 Closed”而非“開放 Openness”, 每張
1. 學術工人的夢想: - 學術界每年都需要大量新工人來參與研究工作。年輕的專業工人們幻想著自己有一天能夠翻身,期望幾年後能通過大量掛名論文獲得豐厚的回報。他們堅守自己的專業領域,不斷擴展,努力成為這方面的專家。 2. 將軍的策略: - 真正能成為學術領袖的,都是那些能夠巧妙運用工人們願景的人
在過去的一年裡,我一直對利用OKR來管理績效非常感興趣。OKR中的"O"代表目標(Objective),而"KR"則代表關鍵結果(Key Results)。然而,如何具體定義目標和關鍵結果一直困擾著我。直到2024年3月31日的晚上,我在得到APP的閱讀中找到了答案:關鍵成果需要與任務(Task)搭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徵的就是你 🫵 超ㄅㄧㄤˋ 獎品搭配超瞎趴的四大主題,等你踹共啦!還有機會獲得經典的「偉士牌樂高」喔!馬上來參加本次的活動吧!
Thumbnail
隨著理財資訊的普及,越來越多台灣人不再將資產侷限於台股,而是將視野拓展到國際市場。特別是美國市場,其豐富的理財選擇,讓不少人開始思考將資金配置於海外市場的可能性。 然而,要參與美國市場並不只是盲目跟隨標的這麼簡單,而是需要策略和方式,尤其對新手而言,除了選股以外還會遇到語言、開戶流程、Ap
出社會後,我漸漸偏愛閱讀散文,一方面是被各種雜事以及電子用品瓜分了閱讀的時長,小說老是看到一半就停下來,過了好久後終於想到那本未讀完的書,再看竟已忘了大半情節,只能重投開始,這樣來回幾次之後就會放棄那本書;另一方面是再選擇想閱讀的散文時我會先考慮作者的職業或是我對這個人的好奇心,這樣在邊讀作者的文字
Thumbnail
筆者一開始就提到,扣掉專業書刊,一般書籍有科普、導讀、百科幾種類,大致上可以解釋為,「對一般人的興趣啟發」、「引導一般人進入這門專業」、「知識的一般性介紹」。各位有沒發現,其實很少有書是表明自己是導讀書、科普書的?多數作者寫書時,不會想那麼多,大致上只會區分專業程度,以及受眾的程度。
Thumbnail
這幾天有在圖書館實習,在整理書的時候,突然覺得有些想法想要寫寫 那麼多的書,有人會看嗎? 在圖書館裡面看到一大堆書,就會有這樣的疑惑
Thumbnail
我從來沒有計算過自己一年讀過幾本書。 即便這幾年來陸續有人詢問我這個問題,但我依舊沒有想要認真計算的意願。 為什麼呢? 因為我認為閱讀數量不是一個應該當成目標的事,也不是拿來標榜或炫耀用的,而是閱讀數量只是反映那一整年生活的忙碌與否,僅此而已。 閱讀的目的是在於看看別人的
Thumbnail
這篇要具體的推薦一些導讀型書籍,並提出相關理由,一樣是個人多年經驗,沒有什麼學理根據。以下是不同類型的書刊,筆者從政治類開始。
Thumbnail
作筆記,但千萬不要狂作筆記。這是在講啥?簡單說,如果真的想要讀懂一本書,至少讀懂一些,那筆記就是必要的行為。但整本書寫滿密密麻麻的筆記就沒必要,除非你是大學生,下個月要期中考。
Thumbnail
嗨,過年期間都還好嗎? 今天想聊聊,關於書的話題...
Thumbnail
網路文章因為SEO考量,字數會控制在2000 字左右,內容過於零碎,包含的「知識點」有限,只算是片段的資訊。也許適合作為聊天、談話的主題或刺激想法的引子,但不足以構築成完整的知識。書籍的架構與篇幅加上完整的脈絡敘述與作者觀點,才能夠把片段的資訊相互連結,導出知識與知識之間的關聯,與產生進一步的洞察。
Thumbnail
讀過蠻多商業、自我成長的書,有些書裡作者已提供明確的步驟與方法,有些則以原則或概念為主,但對讀者來說,沒有去實作/執行/運用,讀完能產生對自己的助益有限。 打算建立一個「不只是讀過就算了」的書單,挑些主題來規劃自己的實作計畫,也會找有興趣的朋友一起來成立實作支援社群。
Thumbnail
徵的就是你 🫵 超ㄅㄧㄤˋ 獎品搭配超瞎趴的四大主題,等你踹共啦!還有機會獲得經典的「偉士牌樂高」喔!馬上來參加本次的活動吧!
Thumbnail
隨著理財資訊的普及,越來越多台灣人不再將資產侷限於台股,而是將視野拓展到國際市場。特別是美國市場,其豐富的理財選擇,讓不少人開始思考將資金配置於海外市場的可能性。 然而,要參與美國市場並不只是盲目跟隨標的這麼簡單,而是需要策略和方式,尤其對新手而言,除了選股以外還會遇到語言、開戶流程、Ap
出社會後,我漸漸偏愛閱讀散文,一方面是被各種雜事以及電子用品瓜分了閱讀的時長,小說老是看到一半就停下來,過了好久後終於想到那本未讀完的書,再看竟已忘了大半情節,只能重投開始,這樣來回幾次之後就會放棄那本書;另一方面是再選擇想閱讀的散文時我會先考慮作者的職業或是我對這個人的好奇心,這樣在邊讀作者的文字
Thumbnail
筆者一開始就提到,扣掉專業書刊,一般書籍有科普、導讀、百科幾種類,大致上可以解釋為,「對一般人的興趣啟發」、「引導一般人進入這門專業」、「知識的一般性介紹」。各位有沒發現,其實很少有書是表明自己是導讀書、科普書的?多數作者寫書時,不會想那麼多,大致上只會區分專業程度,以及受眾的程度。
Thumbnail
這幾天有在圖書館實習,在整理書的時候,突然覺得有些想法想要寫寫 那麼多的書,有人會看嗎? 在圖書館裡面看到一大堆書,就會有這樣的疑惑
Thumbnail
我從來沒有計算過自己一年讀過幾本書。 即便這幾年來陸續有人詢問我這個問題,但我依舊沒有想要認真計算的意願。 為什麼呢? 因為我認為閱讀數量不是一個應該當成目標的事,也不是拿來標榜或炫耀用的,而是閱讀數量只是反映那一整年生活的忙碌與否,僅此而已。 閱讀的目的是在於看看別人的
Thumbnail
這篇要具體的推薦一些導讀型書籍,並提出相關理由,一樣是個人多年經驗,沒有什麼學理根據。以下是不同類型的書刊,筆者從政治類開始。
Thumbnail
作筆記,但千萬不要狂作筆記。這是在講啥?簡單說,如果真的想要讀懂一本書,至少讀懂一些,那筆記就是必要的行為。但整本書寫滿密密麻麻的筆記就沒必要,除非你是大學生,下個月要期中考。
Thumbnail
嗨,過年期間都還好嗎? 今天想聊聊,關於書的話題...
Thumbnail
網路文章因為SEO考量,字數會控制在2000 字左右,內容過於零碎,包含的「知識點」有限,只算是片段的資訊。也許適合作為聊天、談話的主題或刺激想法的引子,但不足以構築成完整的知識。書籍的架構與篇幅加上完整的脈絡敘述與作者觀點,才能夠把片段的資訊相互連結,導出知識與知識之間的關聯,與產生進一步的洞察。
Thumbnail
讀過蠻多商業、自我成長的書,有些書裡作者已提供明確的步驟與方法,有些則以原則或概念為主,但對讀者來說,沒有去實作/執行/運用,讀完能產生對自己的助益有限。 打算建立一個「不只是讀過就算了」的書單,挑些主題來規劃自己的實作計畫,也會找有興趣的朋友一起來成立實作支援社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