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7-14|閱讀時間 ‧ 約 26 分鐘

《讓自己不生氣》:【事情不會因為發脾氣而好轉,卻能因為不動怒而逆轉】

raw-image
「令人困擾的不是事件本身,而是對事件的判斷。」


從有意識練習覺察情緒,

我回顧過去歷程有段時間情緒就像走火入魔變得極端,

從原本生氣頻率高到壓抑情緒,

又或是壓抑情緒到盡情發洩甚至放棄;

用生氣的方式希望對方照著你的方式做;

有時可能也會用默默生氣的冷空氣對待他人,

而當作沒有發生過,

不論哪種方式或許都不是自己想要的應對方式,

從而不知如何改善。




《讓自己不生氣》由理情行為治療之父亞伯‧艾里斯( Albert Ellis)及雷蒙‧奇普‧塔弗瑞( Raymond Chip Tafrate)所作。美國心理學家亞伯‧艾里斯於60年代創始一種認知治療法,稱為#理情行為治療法(Rational Emotion Behavior Therapy, 簡稱REBT),而這本書內容也是環繞REBT原則論述,以及提供方法。


艾里斯認為非理性思維是人性的弱點,常為自己的情緒所困、不需有事實根據,單憑想像即可形成信念,將個人帶入越想越苦的困境。


而信念又可分為理性信念與非理性信念,#痛苦情緒則源於非理性信念,透過REBT治療歷程「生氣A-B-C」,讓當事人學習駁斥深植的非理性信念,努力將不實際、命令、絕對式的思考方式,轉為實際、成熟、合乎邏輯和講求實證的思考方式。(備註)


☻︎


作者在書中最後有附上一個改編後統整的 #REBT自助表,一開始從表格閱讀,可以較為理解脈絡建立架構。
首先,一個事件發生(A)可能發生某種情緒、行為、結果(C);
第二,找出關於A的理性信念(RB)或非理性信念(IB);
接著,如果這個信念是IB,運用REBT的駁斥法(D),


A(事件)—B(信念)—C(結果)

|

D(駁斥)—E(效果)—(新的感覺)


書中也有實際舉所謂理性及非理性信念的差異,理性的表達包含「建議」,而非理性信念則隱含「命令」,例如:

•#理性信念:我不喜歡你辱罵我,我希望你別再罵我了!

•#非理性信念:你「絕對不可以」這樣辱罵我。你「永遠不該」用那種惡劣的方式對我!


#駁斥時自問:

• 我這樣想,對我有什麼用處?這種信念對我有利、還是不利?

•有什麼證據可以證實這種非理性信念?這種信念與事實相符嗎?

•我的信念合理嗎?那是不是我個人偏好造成的?

•真的有那麼糟嗎(糟到不能再糟了嗎)?

•我真的受不了嗎?


透過自問方式,讓非理性信念轉化為理性信念,或許當下仍然有負面情緒,而REBT並非鼓勵完全拋棄負面情緒,而是把負面情緒分為「健康的」(悲傷、遺憾、失望)及「不見康的」(憤怒、驚慌、憂鬱),並且轉化非理性信念擁抱健康的負面情緒。




第一眼看見「不生氣」的標題,腦海中不免浮出一個聲音「怎麼可能不生氣?」,甚至會自暴自棄調侃自己「我就是愛生氣啊!」,這是腦內慣性中的自我對話,直到看到英文標題「How To Control Your Anger Before It Controls You.」才恢復理智思考,為什麼需要不斷練習覺察情緒和秉持何種信念,而不是任由不健康的情緒爆發、深化。


☻︎


這本書仍有羅列許多轉化思維及接納情緒的方法,

#對我而言收穫更多是:

了解 #現今信念的重要性、不論最初如何形成非理性信念,而我現在仍不斷強化、重複深化,甚至不敢質疑那些信念,以及簡化覺察情緒的架構,更有效率的探索情緒來源及思考如何轉化。


如果像我一樣,曾經迷思不知道要選擇是發脾氣好、不發脾氣好,還是找尋不到過往創傷到源頭,或是一度覺得都是別人的錯而責怪影響人際,這本書或許看完後會令你能折衷選出更適合自己的應對方式。




📒書籍資訊

⊹書名:《#讓自己不生氣》:【事情不會因為發脾氣而好轉,卻能因為不動怒而逆轉】理情行為治療之父亞伯.艾里斯經典之作,影響力超越佛洛伊德的心理學家

⊹作者:Albert Ellis, Raymond Chip Tafrate

⊹譯者:洪慧芳

⊹出版社:大牌出版‧出版大牌

---

🏷️標籤索引

➤#閱讀書單

➤#pigeonwife_booklist

➤#pigeonwife_booklist_大人閱讀力

➤#pigeonwife_booklist_讓自己不生氣

➤#pigeonwife_booklist20240714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