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HD的障礙與特質認知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11 分鐘

家庭醫學醫生李佳燕醫師長期關注過動症議題,她近年有本鏗然有聲的著作「我期待過動兒被賞識的那一天」,因緣際會下有幸參與到李醫師的講座,這邊是聽講筆記。



講座筆記內容大綱

  1. ADHD的障礙與特質,一體兩面
  2. 被診斷過動,因大人懶惰
  3. 讓過動症不用完全倚賴藥物的四個必備生活要點
  4. 過動症獨特的專心方式

一.過動症的障礙與特質,一體兩面

李醫師認為ADHD也可以是一種特質,不一定是疾病,將ADHD視為個人特質,ADHD有著獨特的學習方式,而非病態或失常。(The ADHD Advantage: What You Thought Was a Diagnosis May Be Your Greatest Strength Paperback )
講座中李醫師舉例,對小孩而言寧願承認自己調皮搗蛋愛搞怪,也不要被當作「有病」。要一個孩子接受自己有病確實有點煎熬,就像我小時候死都不承認自己有過動,不僅因為一承認馬上社死,而且要認定自己出生就帶著這尷尬的缺陷,承認自己有問題真是太痛苦了!完全不想接受自己有病。

然而矛盾的是,ADHD的症狀如分心與衝動,又確實影響著生活各個層面。當我自己想專心、但怎樣都無法專心時,明明不想耍白目、卻又衝動說錯話令在乎的人生氣時...有很多時候,過動自己也覺得自己超有病。如果把這些「我有事嗎我!」當作一種困擾或障礙來治療與練習改善,會比當作一種人格特質好。應該沒有人會自豪自己的人格特質是注意力缺失或白目,事實上這也不能算人格特質,而應該是一種症狀的表現。如果能了解無法控制自己的原因,至少不會將錯誤完全怪罪自己本身,而且當作障礙的一種表現,更有機會獲得支持或診療來改善過動困擾。

這個想法我分享在在過動獨角兔ADHD交流互助LINE社群,有社員回應:「可以理解有人反對將『心理特質』疾病化,但當過動實際面對障礙時,明明無法跨越、還要把障礙視為特質拒絕醫療介入,反而會讓自己更痛苦,應該是檢討社會對疾病的刻板印象跟負面態度,因為其實有病也沒什麼!人人都有一些各自的小問題需要學習化解,所以需要治療就治療、該吃藥就吃藥。社會應該有更多容納各種心理疾病者生活的空間,而不是換個視角看待障礙,這樣障礙還是存在。」

李醫師認為有太多大人急著想給特別的孩子吃藥,以方便大人管理、控制特別的孩子,因此本來是人格特質的部分,被上綱成疾病。我認為,當然DHD不只是確實存在的疾患,這個特別的疾患確實也為生活帶來許多有趣的經歷與優勢天賦,例如:注意力雖然不集中、思考跳躍,因此思維不易被侷限,比一般人更具豐富的聯想力與創意;衝動雖然會在不適當的時候造成傷害或損失,但同時也因為衝動,過動症的人能更有勇氣與衝勁,也比較坦率,畢竟過動想到的話就會想講出來,比一般人更不擅長說謊。如果你被一個過動讚美了,那句讚美絕對不是恭維的話,而是真心誠意的。

有些人以為過動症就是一事無成,但是上也許多企業家是過動症,他們善用過動特有的衝動、勇敢、冒險、創造力與創意,開創了具影響力的事業幫助跟自己一樣的朋友們,例如ADD Crusher(Alan P. Brown)、Eye to Eye(David Flink)。

過動的症狀大同小異,但運用優勢的方式、表現的生活態度都截然不同。比起用藥,ADHD還有很多治本的方法能帶給過動實質幫助,加上用藥也有其副作用,例如食慾不佳、失眠、情緒低落等。因此李醫師非常不贊同過動就應該吃藥。

補充資料:長期使用過動症藥物可能增加心血管疾病之風險Attention-Deficit/Hyperactivity Disorder Medications and Long-Term Risk of Cardiovascular Diseases 資料來源

過動症被誤診的可能:

  • 對號入座
  • 孩子是被霸凌或受虐兒
  • 動物當植物養

 二、這個時代過動症被氾濫診斷,只因大人懶惰

「我們的教育環境把動物當植物養,希望學生都像一棵盆栽,不要吵不要動不要作怪,班級經營就像種菜園。」原來李醫師不支持孩子被強迫用藥,是因為有許多的孩子根本沒有得到應有的重視和關心,所以才愛作怪,結果反被老師要求要家長帶愛作怪的孩子去看醫生;以大人的角度而言,如果吃藥就可以乖一點,那當然吃藥!還可以方便大人減少教養上的麻煩跟時間成本。

演講中李醫師分享一位超好笑的案例,有個數學老師出題說媽媽去一間店買了牛奶50元:

學生:「哪有這麼貴一定是黑店!」 (聽到這我心想:這哪有貴?然後立刻想到,我的超級聯想力又帶我離題了)

老師怒回「安靜!你不准講話!」

學生:「汪汪汪汪汪汪汪汪汪!!!」

我在台下憋笑到崩潰,這麼ㄎ一ㄤ的回覆絕對只有過動才做得出來...而且還很合理!不能說話那學狗叫就可以囉!

有很多的師生衝突,被貼上「因為是過動」的標籤,但其實是因為教師不適當的回應跟帶有負面情緒的口吻,導致過動的對立反抗被觸發;作為專業的教育者卻跟不上過動的學生,其實是因為該老師用過去的教育方式無法應付現在的學生

唯有同理與傾聽,才能逐漸改善過動帶來的困擾。每一次的衝突,都是教導的機會

如果面對學生無理打斷上課,老師可以用幽默明理的態度面對,不僅會減少後續衝突,更能獲得學生信任,讓教學更順利。️

以這個數學課算牛奶錢的事由當作範例,如果我是老師我會這樣做:

學生:「哪有這麼貴一定是黑店!」

我:「現在物價上漲了嘛,你知道每年物價都會上漲十趴嗎!而且你看兩瓶有特價....欸老師都還沒說是幾ml的耶,同學下次自己買牛奶看看啊~好啦這不是重點,四則運算在生活的任何層面都會用到,同學你如果想知道那家店到底黑不黑,請一定要學會現在老師要教的四則運算,自己算算看有沒有被坑喔!老師也覺得有點貴,你看我這麼用心教你們薪水也沒有跟著物價上漲啊!你們要好好珍惜老師...我們繼續看這題...」

在我的教室哩,如果真的發生這樣的對話,學生應該很難打斷我,因為老師我真的話太多...被打斷還可以自己接回來....其實跟學生對話的關鍵核心態度是,be cool,放輕鬆、永遠冷靜,最重要的就是同理心,不要太過在意孩子究竟說了什麼,而是觀察他搶鋒頭時不經意流露的口吻與表情,非語言表達才是透露動機的關鍵。老師一定要保持冷靜,除非教室裡有會飛的蟑螂。

我剛當老師的第一年,常忍不住走心狂罵學生,把學生當男朋友罵把男朋友當狗罵(至於我的狗,牠很可愛不會被罵),但教學效果不太理想,我怎麼痛罵學生他們根本不會因此而改變,而且罵學生真的超浪費力氣。

現在我懂了,學生其實是老師的鏡子,我如果可以耐心聆聽他的非語言表現、察覺他們打斷教學背後的動機,並願意為他們調整改變,學生也會願意順著老師的步調。這點尤其適用過動症的學生,過動症學生只會尊敬那些令他們喜歡的老師,無論他喜歡怎樣的老師,有一種老師的類型我完全可以確定會令過動症抓狂:權威式教學作風霸道的老師。遇到這樣的老師,過動的孩子一定把心力花在鬥垮令他們討厭的老師,而不是把精力用在學習上。

我想,接納自己是過動症的事實,不僅幫助我自我增能、主動找到改善過動的許多方式,還幫助我可以看見學生的需求,近年我開始可以不用負面的語氣制止學生犯蠢,而是說合宜的話鼓勵跟引導、肯定他的觀察與發現,在教學上發揮同理心,甚至可以大笑帶過,把眼光放在很多可愛又有趣的學生身上;我開始可以放下身為老師那莫名的自尊,也跟學生打成一片,知道自己也是孩子(只是有點大隻?哈哈哈)。因為過動症,我才能永遠保持年輕的心。

三、過動症不用藥的四個必備生活要點 

  • 康乃爾大學精神科教授ADHD的自然治癒法

如果你有這個「病」,真正的問題是:這個你居住的世界,對你的大腦來說,根本就引不起你的興趣。讓我們不要急著對孩子們的『好奇心、活力與追求新奇」投藥。在對的環境,這些特質一點都不是缺陷,而是貨真價實的有利資產。--A Natural Fix for A.D.H.D. Richard A. Friedman OCT. 31, 2014

  • 以演化的角度看待過動症:

不該只關注個體生理性的問題,更該考量個體與環境的關係,環境包含自然環境與人無的文化社會制度等。我們知道過動症的主要成因是基因遺傳,既然這個基因能夠流傳到現在,一定是有其適合生存的因素。變化越來越快速的世界很適合過動症生存。

  • 神經多樣性的核心概念:不企圖改變本性,而是順性發展,找到亮點、培養信心。

【不用藥,過動症必須的四個生活要點:吃好、睡飽、動夠、玩爽】

  • 睡飽:台灣孩子普遍睡眠不足,功課一堆、在學校時間過長、回家又要寫作業準備考試,根本睡不飽,睡不飽當然情緒差。
  • 吃好:不要讓12歲前的孩子接觸會導致亢奮的糖、咖啡因,尤其手搖飲。
  • 運動改善過動,早有一堆論文研究已經證實。且運動強度要夠強、時間要夠久,只是簡單的運動一下無法滿足過動的需求。
  • 玩爽:多多體驗不同的生活環境,上各種豐富的課程,例如園藝體驗、山林教育、藝術創作...等,常常接觸大自然能增進專注力,過動應多多體驗不同樣態的學習模式與跨領域接觸知識,做中學的學習模式比單純只聽老師授課會有效許多。

四、過動症獨特的專心方式

告訴過動孩子不要動專心上課,他只會把專注力放在不要動,反而沒辦法學習了

  • Read and ride動來動去、保持專注:李醫師分享的案例,有國外的學校在教室放許多呼拉圈、大球給孩子在上面滾,有些甚至把課椅換成瑜珈球,讓孩子可以一邊動來動去一邊上課。One seat is not fit all kids. 一種椅子無法適合所有的孩子來坐。
  • 手很忙:過動症上課時需要有可以手作的東西,一邊動手才能專心。例如可以捏的療癒小物、在課本上塗鴉等、嘴吧嚼東西也可以,總之不要只有大腦在忙,其感官也要動起來。
  • 戴耳機聽音樂
  • 邊聽課邊寫筆記
  • 談話的時候同時走動,如果想跟過動症長時間聊天,一邊散步一邊聊會更適合。
  • Body Doubling (身體倍增):ADHD只要有人陪,就能提升坐無聊工作和學習的效率!

美國《異態兒童心理學期刊》四月號刊出一篇新研究〈ADHD過動:損害缺陷或補償行為?〉主研究者Dustin Sarver是密西西比大學醫學研究中心的學者,Sarver專門研究ADHD,他發現ADHD兒童在動態狀態下的學習表現,反而更好。(資料來源: https://www.letchildrenbe.org/archives/1126 )

後記:ADHD結不了婚嗎?

會後居然有位媽媽發言,表示擔心自己過動的孩子以後結不了婚。

這位媽媽!!!在乎這個幹嘛啦!您的小朋友也才幾歲,而最重要的是,單身也可以很快樂,少一個人管東管西、也不用為別人傷心掛念;除非遇到真的願意欣賞疼愛自己的人,否則不用交往。但要是遇到一個對我過動有意見的伴侶,怎麼辦?

什麼怎麼辦,我還不揍爆他嗎?

開玩笑的,這樣我會進警局。

寧願單身也不要跟一個沒有特教知能、自以為是、要自己改東改西愛嫌棄的傢伙在一起,他算個什麼?我們過動可沒欠他。

我認為過動漂亮又聰明,過動症狀不影響我的價值,反而令我們更特別。ADHD確實造成一些困擾,但也創造出有趣豐富的生活經驗,因為我們是閃閃發光的A咖啊。

ADHD就是A咖

ADHD就是A咖



過動症(ADHD)議題相關資訊,藉由自身ADHD診療經歷與生活觀察,將過動症的感受與體驗化為獨角兔的系列故事,分享因為過動症而發生的趣事與自我成長,也介紹過動症的親子教養、學校教育、教育心理學理論等相關特殊教育知識。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本文摘錄了曲智鑛老師在新書發表會中分享的內容,包括有關三種過動症的表現形態、ADHD常見的迷思以及注意力訓練策略。作者意在提供對ADHD的正確理解和應對方式。
我們ADHD充滿創意又真誠而勇敢,本就不是為了成為別人的工具人而存在。過動者在工作場所的求職過程中,可能會遇到一些挑戰。本文分享了過動者的工作經驗,並提供了一些在面試時是否該提及過動症的建議。
特教生因與老師溝通無效而失控的事件引發討論。正向教養與危機處理可以有效減少衝突的應對方法。願我們都有能力成為他人的幫助,並以這樣的態度面對特別的孩子、面對周圍的人們。
這篇文章講述作者的過動症經驗,呼籲社會應更理解特殊族群並尊重他們的需求。同時,提出過動症的孩子需要資源班的協助,並訴說因過動症給他帶來的獨特體驗與成長。這篇文章重點關鍵字包含過動症、資源班、社會歧視、特殊族群。故在關鍵字中可使用適當的中文詞彙。
東華大學藝術學院碩專班演講【過動症與IP創作:獨角兔的圖像思維】 演講內容重點整理與會後紀錄 習得社會化的過程中過動症跌跌撞撞,透過覺察與學習漸漸掌控過動症狀 透過正向環境支持、並享受自己所做的付出,過動症可以不靠藥物、不被他人要求,帶自己的過動特質與社會大眾自然相處,達到自我調節。
本文為鏡周刊【時代現場】「成人ADHD的困境」受訪心得與專欄文章重點整理 訪談內容聚焦於ADHD成人患者的生活分享,例如就醫、社會適應、人際關係…等議題。黃隆正醫師揭露過動症患者在社會中的隱形困境 受訪者自身經驗分享 診療經驗成人過動症就診與健保給付問題 就業過程是否該跟主管提起自身有過動症?衡量職
本文摘錄了曲智鑛老師在新書發表會中分享的內容,包括有關三種過動症的表現形態、ADHD常見的迷思以及注意力訓練策略。作者意在提供對ADHD的正確理解和應對方式。
我們ADHD充滿創意又真誠而勇敢,本就不是為了成為別人的工具人而存在。過動者在工作場所的求職過程中,可能會遇到一些挑戰。本文分享了過動者的工作經驗,並提供了一些在面試時是否該提及過動症的建議。
特教生因與老師溝通無效而失控的事件引發討論。正向教養與危機處理可以有效減少衝突的應對方法。願我們都有能力成為他人的幫助,並以這樣的態度面對特別的孩子、面對周圍的人們。
這篇文章講述作者的過動症經驗,呼籲社會應更理解特殊族群並尊重他們的需求。同時,提出過動症的孩子需要資源班的協助,並訴說因過動症給他帶來的獨特體驗與成長。這篇文章重點關鍵字包含過動症、資源班、社會歧視、特殊族群。故在關鍵字中可使用適當的中文詞彙。
東華大學藝術學院碩專班演講【過動症與IP創作:獨角兔的圖像思維】 演講內容重點整理與會後紀錄 習得社會化的過程中過動症跌跌撞撞,透過覺察與學習漸漸掌控過動症狀 透過正向環境支持、並享受自己所做的付出,過動症可以不靠藥物、不被他人要求,帶自己的過動特質與社會大眾自然相處,達到自我調節。
本文為鏡周刊【時代現場】「成人ADHD的困境」受訪心得與專欄文章重點整理 訪談內容聚焦於ADHD成人患者的生活分享,例如就醫、社會適應、人際關係…等議題。黃隆正醫師揭露過動症患者在社會中的隱形困境 受訪者自身經驗分享 診療經驗成人過動症就診與健保給付問題 就業過程是否該跟主管提起自身有過動症?衡量職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最近國泰世華CUBE App推出的「美股定期定額」功能,讓使用者可以方便地進行跨境理財(但讀者仍需根據自身需求審慎考量),除了享有美股定期定額的新功能,也同時享有台股定期定額的功能,可以一站滿足我們理財的需求! 透過國泰世華CUBE App線上開台股證券戶+複委託戶,流程最快僅需要5分鐘。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作者吳蕙名女士,單親撫養同時有妥瑞、注意力缺失、強迫症及疑似亞斯伯格症的兒子。當兒子進入青春期,各種火爆脾氣襲來,警察三天兩頭登門關切,甚至通報社會局。到了這時,作者才開始苦苦尋求各種能幫助孩子的療法。
Thumbnail
這是一篇描述母親面對兒子診斷ADHD後的成長故事。從接納到尋求專業協助,與學校合作,家庭支持到媽媽的自我成長,分享她們的成長故事。希望成為其他ADHD家庭的鼓舞和幫助。
Thumbnail
注意力不足 - 過動症 (英語:attention deficit hyperactivity disorder,縮寫為ADHD),是神經發展障礙的精神疾患。 它的特性是難以專注、過度活躍、做事不考慮後果等等。 除此之外,還有不合年紀的行為,有注意力缺失的個體也可能表現出情緒調節困難或執行功能
光田神經內科 大甲分院/尤世杰 醫師 “小孩過度活潑,不是難解之疾病,而是要找對方法改善!” ADHD治療及迷思
Thumbnail
注意力不足/過動症(ADHD)孩童的成長路徑中,他們經歷的辛苦與無奈是許多人難以體會的;擾動混亂的生活節奏非他們所願,卻很難被旁人諒解。讓家長感到挑戰和艱辛的,是如何理解ADHD孩童行為背後的原因、如何協助孩子適應,同時還能照顧自己的情緒。
作者黃隆正是位精神科醫師,希望透過這本書,讓大眾更瞭解成人ADHD,並分享成人ADHD的特質和處理方法。
《注意力不足/過動症》一書寫給8至13歲的讀者,用兒童友善的方式解釋這個主題。
Thumbnail
「老師說他上課都沒辦法專心,但是他在家裡可以一個人拼積木拼很久耶...」媽媽電話中,拋出這個疑惑,想問問我的看法。
Thumbnail
最近國泰世華CUBE App推出的「美股定期定額」功能,讓使用者可以方便地進行跨境理財(但讀者仍需根據自身需求審慎考量),除了享有美股定期定額的新功能,也同時享有台股定期定額的功能,可以一站滿足我們理財的需求! 透過國泰世華CUBE App線上開台股證券戶+複委託戶,流程最快僅需要5分鐘。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作者吳蕙名女士,單親撫養同時有妥瑞、注意力缺失、強迫症及疑似亞斯伯格症的兒子。當兒子進入青春期,各種火爆脾氣襲來,警察三天兩頭登門關切,甚至通報社會局。到了這時,作者才開始苦苦尋求各種能幫助孩子的療法。
Thumbnail
這是一篇描述母親面對兒子診斷ADHD後的成長故事。從接納到尋求專業協助,與學校合作,家庭支持到媽媽的自我成長,分享她們的成長故事。希望成為其他ADHD家庭的鼓舞和幫助。
Thumbnail
注意力不足 - 過動症 (英語:attention deficit hyperactivity disorder,縮寫為ADHD),是神經發展障礙的精神疾患。 它的特性是難以專注、過度活躍、做事不考慮後果等等。 除此之外,還有不合年紀的行為,有注意力缺失的個體也可能表現出情緒調節困難或執行功能
光田神經內科 大甲分院/尤世杰 醫師 “小孩過度活潑,不是難解之疾病,而是要找對方法改善!” ADHD治療及迷思
Thumbnail
注意力不足/過動症(ADHD)孩童的成長路徑中,他們經歷的辛苦與無奈是許多人難以體會的;擾動混亂的生活節奏非他們所願,卻很難被旁人諒解。讓家長感到挑戰和艱辛的,是如何理解ADHD孩童行為背後的原因、如何協助孩子適應,同時還能照顧自己的情緒。
作者黃隆正是位精神科醫師,希望透過這本書,讓大眾更瞭解成人ADHD,並分享成人ADHD的特質和處理方法。
《注意力不足/過動症》一書寫給8至13歲的讀者,用兒童友善的方式解釋這個主題。
Thumbnail
「老師說他上課都沒辦法專心,但是他在家裡可以一個人拼積木拼很久耶...」媽媽電話中,拋出這個疑惑,想問問我的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