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破常規!激發你解決問題的無限潛能💥(人人都能學-設計思考入門)

Meg-avatar-img
發佈於設計思考烤吐司🍞 個房間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5 分鐘
「大家意見好多...我要怎麼找到最佳解法?」
「叫我解決??根本沒想法啊!!靈感枯竭啦!!」
「難道沒有更好的解決方法嗎?」
「問題到底出在哪!!!?」

你是不是想舉手說...「🙋🏻‍♀️這我!!!」?

公司運營、學校專題、轉型創業、教案設計…,你是不是想找一套方法來解決問題或是構想創新方法呢?

「設計思考」(Design Thinking)也許就是你積極追求的解答,往下閱讀來初步認識這個Apple、Google、華碩等等知名公司與各大頂尖學校所運用的新思維!

raw-image
設計思考(Design Thinking):名詞。一種以「人」為本的思考方式,強調以使用者的需求為核心來解決問題。透過觀察、收集資料、發散與收斂思考、製作模型與測試迭代來執行設計。(發展自IDEO與美國史丹佛大學d.school創辦人David M. Kelly)

設計思考是一種幫助我們解決問題的方法!......先舉個問題👇

raw-image


有一間用料實在、新鮮好吃的日式料理店,評分只有三點多星。

「食物好吃,但是空間好擠!」「好吃,不過店員手忙腳亂的」

「雖然好吃,但吃得壓力好大…」「好吃歸好吃,但就一次店。」

怎麼辦!?

要五星好評送小菜,還是乾脆找人來刷好評啊!!問題到底出在哪?為什麼大家覺得好吃卻不給高分呢?要怎麼讓大家願意給高分呢?到底怎麼辦⋯⋯!!(想一下: 刷五星好評是最佳解法嗎?)


辦法來了......

設計思考!!DESIGN THINKING!!

raw-image


接下來,我們跟著設計思考的腳步,一步一步看能如何從核心解決日料店的問題!


1.第一步:同理心-站在使用者的鞋子裡,看看他們在做什麼、想什麼!

客人的評論是什麼意思?手忙腳亂的店員又發生了什麼事?了解這些人在想什麼是我們的首要目標。

經過觀察、詢問,我們發現這間日式料理店的空間有點狹窄,前面開放式的廚房和吧台座位相依,剩一條僅一人能通過的小走道,後面有一處較寬的座位區,點餐與結帳還有剛進門的客人,在尖峰時刻全都卡在了黃色「店員」的位置,她拿著點餐用的平板,慌張地不知從何處理起,在吧台坐著的客人周圍都是人,很困擾地想趕快吃完離開。

raw-image

2.第二步:定義問題-觀察使用者之後,分析、定義出他們最核心的需求!

瞭解這些「使用者」(包括店員、客人)後發現,原來是不太好的用餐體驗讓他們吃完不太開心,也減低客人們再訪的意願。將這些使用者的說法經過分析後,發現客人需要的是沒有壓迫感且流暢、舒服的用餐體驗!

raw-image


3.第三步:發展構想-跳脫框架創意發想,大家一起腦力激盪,產出更多解法!

老闆決定和店員以及一些願意提供想法的客人一起,大家坐下來開始腦力激盪,想出很多很多不同的解法。點餐結帳線上化、改變座位配置、門口擺放自動點餐機......大家一人一句地提出了好多想法!

raw-image

4.第四步:原型製作-快速製作功能模型實際呈現解法!

在眾多解法中,大家決定採用「改變座位配置」來改善用餐體驗。於是在一張大白紙上畫下了可能的空間配置圖,按照這樣的配置,他們使用簡單的摺紙模型來呈現...

5.第五步:測試-使用模型來測試解法的可行性!

大家扮演著各自的角色,用手、瓶蓋、筆等物品在紙模型上模擬著動線,檢視是否有解決到問題,讓客人擁有沒有壓迫感且流暢、舒服的用餐體驗!

(圖例是比較厲害的紙模型XD 但我們可以做很簡單的模型來呈現、測試就好!!!)

raw-image

6.最重要的隱藏步驟:迭代-回到前面看看,也許我們錯過最佳解法,或是抓錯核心問題了?!

在設計思考中,最最重要的就是「迭代」!!!

(迭代iteration:一個重複步驟、回頭檢視的行動,目的在於更接近目標、達到最佳解法)

有時走到後來會發現,我們的解法好像失敗了,沒有成功有效地解決到問題...難不成要一蹶不振嗎!!怎麼可以!! 這時候趕緊回頭去看看,也許在定義問題時找錯了核心需求,或是在解法階段錯過了最佳解法。回到前面的步驟重來,往往可以突破盲點、迎向更好的解法。(作者本人在設計課就有過...學期已過一半,整個打掉重來的經驗🤣但最後得到很棒的獎項!!)

回到日本料理店...他們採用了設計思考來改善了客人的用餐體驗,雖然評價沒有飆升得很快(總比請人刷好評留下違心之論好吧🤣 我們要做有誠信的人!!!),但評分也逐漸上升到四星以上,甚至多了很多熟客,越賺越多!!!


總之,有問題存在的地方,設計思考就有其用武之地。作者使用設計思考不僅在產品、UIUX(使用者介面/使用者體驗),也用在教案、教具、課程設計等等。像是公司產線規劃、服務流程、或是學校社團活動、展覽策劃,所有一切都攸關「人」,也就是使用者。

只要能靈活運用設計思考解決這些問題,還會有「很不人性化」的問題嗎!! 不會!!


以上! 就是設計思考的概略介紹! 🎉恭喜你已經有了入門知識~ 但是「方法」都還沒有教給你,那又要怎麼「應用」呢?! 每個步驟都有許多有趣的方法可以採用,是不是很想學!!

請持續關注~也可以留言告訴我你想學習關於設計思考的什麼部分!!



avatar-img
47會員
48內容數
人生像檸檬一樣酸酸的,但我們也可以像富士山一樣高高的,時而蔚藍、靛青、雪白、煙灰,靜靜看這世界,然後創造。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在創作的路上真的很多人問我說 到底要怎麼做出符合自己期待 但又可以表現得很有美感的作品?🥹 這個問題真的應該是每個創作者都一直在學習的課題吧!
提問的內容越是清晰,強者、聰明人越能在短時間內做判斷、給出精準的建議,他們會對你產生「好印象」,認定你是「積極」的人,有機會、好人脈會不自覺地想引薦給你
如果要解決複雜的問題,相信大部分的人都同意必須先取得足夠的資訊,對其進行分析後,才想得出答案或解決方案(本書作者稱此方法為窮盡思考)。但是時間有限,為了盡可能蒐集完整的資訊,就已耗費大量時間,留給深入探討問題的時間所剩無幾,因此即使發現分析錯誤,也往往來不及調整。
過度思考通常源自想要「解決問題」的心。我以為只要多認識一點人性、多深入了解他們的故事,就能在適當的時機,補上該被說出的話,前往沒那麼破碎的結局。 不過,有時最好的解決方法,就是不要解決任何問題。 接受它就好。 它並不破碎,它不需要補救,它原本就很好。
Thumbnail
引言: 相信各位有興趣於設計的朋友,也會經常苦惱於毫無靈感的時候。但只要運用以下幾種方法,相信會令大家茅塞頓開,靈感湧現。 1. 研究和理解目標受眾: 研究和理解目標受眾是設計師成功的關鍵之一。透過深入了解目標受眾的偏好、需求、價值觀和使用習慣,設計師能夠創建出更具吸引力和有效的設計方案。
逐漸感覺過度思考 是生活的亂源 曾在想過在這發公開文 被有心人士曲解該如何 後來 放棄去思考這問題 正視你的人永遠正視 反之 澄清千百回也是消磨時間 觀點角度不同 不須他人強行矯正 我也沒興趣矯正誰 盡情綻放自己 抒發壓力也好 記事也罷 藉由文章整理思緒也無所謂 學習要是
在我們的生活和工作中,常常會遇到熟悉的問題,那些我們曾經解決過的難題。面對這些問題,腦海中最先浮現的往往是那些已被證明有效的「正確答案」。然而,這些答案也可能成為我們創新思維的障礙。 當我們一再依賴過去的經驗和解決方案時,我們的思維便被固化在一個狹隘的框架內。這種成見會限制我們的創造力,讓我們
Thumbnail
瞭解解決問題的前提,避免篡改事實認知,並減少個人偏見。本文介紹提升洞察力與思維靈活性的方法,以及突破思維的發想,包括自我決定論對人類需求的定義、過度自信的形塑認知偏差、情感與信仰對人的影響力等。
Thumbnail
你可能會好奇,要解決問題,不就要先知道問題根源? 但是你相信嗎?這個思考方法可能讓問題更難解決! 遭遇到困境的時候,人的第一反應就是找可以責怪的對象。 因為找出責怪的對象(無論是自己或他人),可以讓自己得到問題根源的確定感。 但是,探究問題根源對解決方法,常常使事情更糟糕。
Thumbnail
「問題分析與解決」是經典不敗的職場暢銷課程 但仔細想想有時候「別去解決別人的問題」說不定比解決問題 還要難!
Thumbnail
在創作的路上真的很多人問我說 到底要怎麼做出符合自己期待 但又可以表現得很有美感的作品?🥹 這個問題真的應該是每個創作者都一直在學習的課題吧!
提問的內容越是清晰,強者、聰明人越能在短時間內做判斷、給出精準的建議,他們會對你產生「好印象」,認定你是「積極」的人,有機會、好人脈會不自覺地想引薦給你
如果要解決複雜的問題,相信大部分的人都同意必須先取得足夠的資訊,對其進行分析後,才想得出答案或解決方案(本書作者稱此方法為窮盡思考)。但是時間有限,為了盡可能蒐集完整的資訊,就已耗費大量時間,留給深入探討問題的時間所剩無幾,因此即使發現分析錯誤,也往往來不及調整。
過度思考通常源自想要「解決問題」的心。我以為只要多認識一點人性、多深入了解他們的故事,就能在適當的時機,補上該被說出的話,前往沒那麼破碎的結局。 不過,有時最好的解決方法,就是不要解決任何問題。 接受它就好。 它並不破碎,它不需要補救,它原本就很好。
Thumbnail
引言: 相信各位有興趣於設計的朋友,也會經常苦惱於毫無靈感的時候。但只要運用以下幾種方法,相信會令大家茅塞頓開,靈感湧現。 1. 研究和理解目標受眾: 研究和理解目標受眾是設計師成功的關鍵之一。透過深入了解目標受眾的偏好、需求、價值觀和使用習慣,設計師能夠創建出更具吸引力和有效的設計方案。
逐漸感覺過度思考 是生活的亂源 曾在想過在這發公開文 被有心人士曲解該如何 後來 放棄去思考這問題 正視你的人永遠正視 反之 澄清千百回也是消磨時間 觀點角度不同 不須他人強行矯正 我也沒興趣矯正誰 盡情綻放自己 抒發壓力也好 記事也罷 藉由文章整理思緒也無所謂 學習要是
在我們的生活和工作中,常常會遇到熟悉的問題,那些我們曾經解決過的難題。面對這些問題,腦海中最先浮現的往往是那些已被證明有效的「正確答案」。然而,這些答案也可能成為我們創新思維的障礙。 當我們一再依賴過去的經驗和解決方案時,我們的思維便被固化在一個狹隘的框架內。這種成見會限制我們的創造力,讓我們
Thumbnail
瞭解解決問題的前提,避免篡改事實認知,並減少個人偏見。本文介紹提升洞察力與思維靈活性的方法,以及突破思維的發想,包括自我決定論對人類需求的定義、過度自信的形塑認知偏差、情感與信仰對人的影響力等。
Thumbnail
你可能會好奇,要解決問題,不就要先知道問題根源? 但是你相信嗎?這個思考方法可能讓問題更難解決! 遭遇到困境的時候,人的第一反應就是找可以責怪的對象。 因為找出責怪的對象(無論是自己或他人),可以讓自己得到問題根源的確定感。 但是,探究問題根源對解決方法,常常使事情更糟糕。
Thumbnail
「問題分析與解決」是經典不敗的職場暢銷課程 但仔細想想有時候「別去解決別人的問題」說不定比解決問題 還要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