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8-23|閱讀時間 ‧ 約 4 分鐘

同處在「個性連續體」的內、外向者,有哪些不同傾向?

——前者傾向使用「長期記憶」與思考;後者傾向迅速「反應」與刺激

▋ 內向者傾向使用「長期記憶」:

透過「聯想」來提取經驗

內向者需要在沒有壓力、有自己的空間,以及一定思考時間的情況下,回到「長期記憶」尋找資訊。

在快速動眼期或做夢時,乙醯膽鹼神經傳導路徑會整合日常的經驗,將它們像文件一樣放到大腦的許多部位。

當經驗存進「長期記憶」後,大腦會在部位之間創造一個個的連結,也就是「聯想」。

長期記憶裡的資訊,大多都與幾個關鍵事物儲存(聯想)在一起,以便在需要時打開。

因此,若內向者突然腦袋一片空白,通常是因為沒有觸發長期記憶中的「聯想」。

這就是為何內向者有時會忘記自己喜歡或擅長事物的原因。

但只要找到一個關鍵事物,也就是連結點,內向者就能聯想並恢復整個記憶

例如:相關的想法、氣味、畫面、聲音、感覺、味道、情緒。

尋回特定的記憶後,可以把它寫下來,以便未來又想不起來時,就能派上用場。

對外向者來說,這聽起來似乎有點奇怪。

對內向者來說,卻是很普遍的問題。


▋ 內向者傾向花很多時間「思考」

內向者的腦袋裡有很多想法和情感。

他們習慣再三思索、與自己不停地對話,將新的經驗與舊的反覆進行比較。

當在思考時,乙醯膽鹼會提供內向者「快樂感」作為獎賞,同時啟動下視丘(自主神經中樞),並發送訊息到副交感神經系統。

副交感神經系統使身體反應「慢下來」,減少從外在接收到的刺激,以儲存精力,使內向者得以深思熟慮並對外界加以審視。

許多內向者需要坐下來一段較長的時間,集中精力思考問題。

如果思考後的結果是採取行動,內向者得先儲備一定的精力,來讓自己暫時往個性連續體的外向端靠近。​


▋ 性格外向者傾向獲得刺激、迅速做出「反應」

外向者對感覺和情緒的輸入非常機警。

當他們受到刺激,能迅速做出回答。

因為他們的神經傳導路徑較短且迅速,容易產生反應。

他們「短期記憶」的內容就在舌尖,所以當內向者還在為一個字詞苦苦思索時,外向者早已妙語如珠。

外向者需要更多的資訊輸入,以維持回饋迴圈的運作。

當多巴胺產生作用,會讓人出現「想再做一次」的感覺。

因此他們的下視丘(自主神經中樞)會發警報給交感神經系統。

交感神經系統使身體進入備戰狀態,不用太多思考,就可以採取行動。

它還會釋放腎上腺素、血液(氧氣)及葡萄糖,促使大腦產生更多多巴胺。

在這樣的回饋系統下,外向者得以獲得源源不絕的活力

多巴胺和腎上腺素為外向者帶來「快樂感」。

所以,如果他們不想慢下來,一點都不奇怪。

相反的,內向者對多巴胺「高度敏感」,他們很快就會感到筋疲力竭。

▋ 請謹記!

▍ 1. 內向者和外向者,其實都處於「個性連續體」之中。

只不過某些人比另一些人,更外向或更內向一點而已

每個人都是具有獨特個性的唯一個體。

內向者可以藉由儲備多一點精力,讓自己暫時移動到外向那側。

外向者也可以透過練習,讓自己游移到內向的一側。

▍ 2. 我們體內同時擁有「內外向性格」的處理系統,但其中一方會佔優勢。

一個集中於回應外在世界,另一個集中於內在世界。

差別在於,大腦對神經傳導物質做出的「反應」不同

(傾向受多巴胺刺激,還是受乙醯膽鹼刺激),會決定哪個系統具有支配優勢。

進而影響我們的行為、思考、注意力,以及恢復精力的方式。




以上內容整理自瑪蒂.蘭妮的《內向心理學》。

我是西蒙,歡迎追蹤!我會分享更多豐富的成長經歷和學習筆記。🥰✍️

今天學得好累啊~~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內容總結
瑪蒂.蘭妮的《內向心理學》
5
/5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