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9-02|閱讀時間 ‧ 約 26 分鐘

愛與罪惡的表裡一體:《尋愛小說家:海史密斯》

〈愛與罪惡的表裡一體:《尋愛小說家:海史密斯》〉2023-09-02


  前陣子有幸提早看到海史密斯的傳記電影《尋愛小說家:海史密斯》(”Loving Highsmith”) 。雖然我應該不算是海史密斯的粉絲,但一方面她最為人熟知的代表作「雷普利系列」是我最喜愛的幾部小說之一,另一方面自己喜歡的Podcast「Queerology」也在節目裡推廣了這部電影。因此還是滿懷期待地進了電影院。


  從電影的角度,或從紀錄片的角度,這部電影並不令人覺得特別優秀。一方面它沒有發揮電影這項媒介以影像主導的優勢,更多是靠語言來推進。主架構也不夠明確,比較像是一部「她周遭的人(情人與家鄉親友)怎麼看海史密斯」的訪談合輯。


  這麼做的確可以很好地滿足大眾喜歡打聽名人八卦的窺探欲,但作為一部電影作品,本作中主要的有趣之處,大多來自於作家本身的有趣性格,鮮少有由導演本身觀點或敘事結構做出的貢獻。



  本作設計了兩條主線,一條是海史密斯的「德州性」、一條是她生命中的重要女人。但比較可惜的是,除了影片中穿插一些象徵性的、鬥牛競技場的鏡頭,關於德州對她的影響,只有頭尾稍微提及。其中涉及到種族歧視爭議的地方,作者也只是點到為止。


  另一條線雖然看起來較為豐富,但也沒有展現出清晰的問題意識,而是以不同的國家作為標誌,以海史密斯一生旅居那些地點的時間序進行編排,因此雖然有個人史上的合理性,卻也難以令人眼睛一亮。



  除了訪談,本作一部分重要資料來自於海史密斯的私密日記,這些在其生前極不願意被人知道的內容,如今已被壓縮刪減後出版。這不禁讓我們想起07年被整理出版的《邱妙津日記》,同樣作為影響一代人的女同作家,寫作同樣帶有濃烈的情感與自傳性。


  雖然在時代、風格之差異下,實際情況肯定有許多不同,但我們完全能想像,當年初次讀到《鹽的代價》的英文讀者,會和初次讀到《鱷魚手記》與《蒙馬特遺書》的中文讀者一樣震撼、一樣深陷其中。


  但不同的是,海史密斯最開始並不是被以女同作家的身分認識,在美國文學的世界裡,她在很長時間裡,不為眾人所知地同時具備了兩個看似沒有交集的身分。她一方面是因為寫出《火車怪客》與《天才雷普利》熱銷電影原著,登上「大雅之堂」的暢銷犯罪小說作家;另一方面則用化名書寫女同志小說《鹽的代價》,隱密地成為許多年輕女性的崇拜對象。這種雙面身分以及其因為性傾向所遭遇的壓抑和掙扎,也讓人很容易聯想到其筆下那位經常必須在生活中扮演他人的、物質生活豐富卻帶著悲劇氣息的湯姆雷普利。


  而這種作者與故事角色的對照,也是這部傳記作品中一種相對有趣的嘗試。除了《天才雷普利》,《尋愛小說家:海史密斯》中也數次將《火車怪客》、《因為愛你》等電影的片段與海史密斯日記中的相關描述或訪談內容並置。這個部份雖然有趣,但導演也並未作相對深入的分析,同樣是點到為止。



  海史密斯雖然是一個重要且知名的小說作家,但這部作品顯然不像那些有豐富特效、明星卡司、知名IP的作品那樣吸人眼球,也很難受到以商業為主要考量的影視公司青睞。台灣的海史密斯粉絲之所以有機會在電影院看到這部作品,是來源於一間抱持著「以當代影音媒介,傳遞文學的美好價值」理想的公司--自2011年持續推出「他們在島嶼寫作」系列作品的目宿媒體之引進。


  雖然作為一部具紀錄片性質的傳記作品,我們沒辦法要求它如《賈伯斯》那樣情節飽滿、節奏明快又充滿戲劇張力。但就目宿媒體一直以來的方向來說,本作確實是一個「透過影音媒介認識作家生平」相當有趣且引人入勝的進入途徑。如果你是海史密斯的粉絲、雷普利的粉絲或"Carol"的粉絲,本作仍是一個難得的、值得一看的傳記作品。如果你還不是雷普利或"Carol"的粉絲,可以親自去看看小說或改編電影。也許看過之後,你也會開始對海史密斯的獨特生涯開始感到興趣。






延伸閱讀:

〈《社群網戰》:為了加入心目中的「酷酷集團」,你願意做什麼?〉

〈兩部「司機電影」:商業影視作品中的本國史關懷〉

〈從「二元」到「非二元」,再到「每一個人的真實經驗」〉

〈為什麼我們不需要異性戀遊行?〉

〈每一個特別又不特別的你〉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

前圖紙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你可能也想看

發表回應

成為會員 後即可發表留言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