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9-25|閱讀時間 ‧ 約 7 分鐘

好書推薦 | 隱性潛能

進步多,勝過天賦少!

帶你攀上顛峰的,不是你的天生才能,而是你的隱性潛能!是時候該相信你也有潛能了!

一直以來,我們活在一個特別重視天賦的世界裡,頌揚天賦異稟的學生、天才運動員、音樂神童……這種對先天優勢的迷戀,可能導致我們忽視個人的成長潛能,低估我們潛在的成長空間。事實上,每個人都有精益求精的能力。即使機會不主動來敲門,我們也有辦法為自己打造一扇門。


本書作者亞當.格蘭特,是暢銷書《逆思維》的作者(全世界銷量突破百萬冊),畢業於哈佛大學,並獲得密西根大學心理學碩士和博士學位,曾為青少年奧運跳水選手,不到三十歲即成為世界知名的華頓商學院最年輕的終身聘教授,入選美國《商業週刊》最受歡迎的教授,並且連續七年獲評華頓商學院頂級教授。

隱性潛能


不管在學校、在職場,大家總是推崇那些成就最高的人,學校、政府都把最好的資源給這些擁有天賦的人,卻忽視了從起點走來進步最多的人。


我自己覺得這就跟很多書籍鼓吹「成長心態」是一樣的,你要讓自己一直不斷地進步,勝過起步快,走得遠比走得高好。





你的進步不取決於你付出多少心血,而在於你的學習方式;你的成長不依賴你與生俱來的天賦,而是與你的品格密切相關。只要培養你的「品格技能」,你將得以釋放潛能,為自己創造更好的機會。


我自己從本書獲得很多好觀念,摘要分享大家:

1.認知技能 vs. 品格技能

擁有認知技能天賦的孩子,雖然一開始學習擁有優勢,但這種早期優勢久而久之會消失。相較於認知技能,作者強調我們更應該培養「品格技能」,品格技能指的是「積極主動」「有紀律」「決心」

因為擁有積極主動與紀律的品格的人,能提出更多創意,即便遇到困難,非但沒有放棄,反而更加堅韌。


「品格」與「個性」不同,個性是你的習性,你思考、感受、行動的基本本能。品格是你如何讓價值觀凌駕於本能的能力


對品格的真正考驗在於,形勢對你不利時,你能否堅持這些價值觀。如果說個性是你的日常反應,品格就是你在逆境中的表現。


2.追求不適感:欣然接納學習中的極度尷尬

不要害怕嘗試新方式,欣然接受學習中的極度尷尬。


作者舉了很多案例,例如我們常常無法忍受學習新語言/新東西的不適感,因而耽誤自己的學習效率,好比我們台灣人學英文卻不開口,我們總是害怕出錯、難為情、不好意思,以致於永遠學不好。上次我在一本書看到,學英文就跟學游泳一樣,你不下水,怎麼能學得好?


也有很多人逃避寫作,因為覺得自己不是寫作的料。但寫作是一種學習工具,可以加強你在「理解」與「邏輯」方面的能力,書寫不清楚往往反映出思緒的混亂。


每個人有自己喜歡的學習方式,在自己喜歡的學習方式下,會感到比較安心舒適,但那不見得可以讓你學得更好。作者強調,「在最不適的狀態下,反而學得更好。」


如果我們逃避自己不擅長的學習技巧所帶來的不適感,等同於我們限制了自己的成長。


3.人形海綿:培養吸收與適應的能力

鼓勵大家要像海綿一樣吸收新知,一個人積極主動又追求成長時,才最有機會成功。

而成長的關鍵不在於你有多努力,而在於你的效果。作者也鼓勵大家要多尋求建議來幫助自己成長。這邊作者有個提醒:


不要問:「你覺得我今天表現幾分?」

應該問:「你覺得我下次該怎麼做,可以接近10分?或是可以更進步」


與其尋求「意見」,不如尋求「建議」。因為「意見」的重點往往是放在你上次做的如何,「建議」則是把焦點轉移到下次你該如何做的更好。


建議不是讓你糾結於你做錯了什麼,而是引導你下次去做正確的事。


4.不完美主義者:在瑕疵與完美之間尋找甜蜜點

作者強調追求卓越,而不是完美。如果完美主義是一種藥,這個瓶身的標籤會提醒我們注意常見的副作用:「可能會導致你成長遲緩」。

我們應該專注於「進步」,而不是「最好」。每天問問自己「我今天有進步嗎?」「我今天有幫助別人進步嗎?」成功不在於你離完美有多近,而在於進步的過程中你克服了多少困難。


5.刻意玩樂,防止過勞與悶爆

很多運動員、舞者、音樂家的平日練習都是枯燥乏味的,所以鼓勵大家一定要在練習中融入玩樂,不管是你自己設計,或是由教練/老師為你設計。研究顯示,對工作有強迫症傾向的人工時較長,但他們的表現並沒有比同儕好,而且更可能出現身心俱疲的現象。刻意練習的單調,很容易讓我們陷入過勞,所以鼓勵大家在練習中注入玩樂,或是在不同的技能之間切換練習,進步的更快


有熱情才能持久。不要計算你練習的時間,而是追求進步的幅度。

還有千萬不要等到過勞才休息,記得把休息排入行事曆中,休息有助於維持熱情、釋放新想法、加深學習,放鬆不是在浪費時間,而是對健康的投資


6.發掘團隊的集體智慧

這一個章節我相當喜歡,作者提到我們常常很愛召集一群人,關在會議室裡一起做腦力激盪,期望趕快獲得最好的創意點子。事實上,在腦力激盪會議中,很多好點子常常遭到忽略,因為有些人可能因為從眾壓力(我們都附和老闆的看法吧)、或是怕自己的點子被笑而不敢講出真正的想法。


作者提到與其做腦力激盪,不如改做「腦力書寫」。先各自進行,主導人先要求每個人各自寫下想法,接著主導人收集這些想法,並以匿名方式在團隊中分享,挑選及精進最有前景的選項。


幽默作家大衛貝瑞曾打趣說:

如果要以一個詞來說明,為什麼人類沒有也永遠不會發揮全部潛能,那個詞應該是「開會」。


我看到這句真的是大笑,因為我們每天的工作最討厭的就是要開很多會,動不動就來個腦力激盪會議,甚至主管還會叫Pizza或手搖飲給大家(吃了就比較有靈感?)我們也經常看到很多文章的標題是「有效率的人根本不愛開會」,或是AI教父黃仁勳也曾說「除非有必要,不會找員工一對一開會」,這類文章都相當引起大家拍手叫好,可見大家真的對開會很痛苦。


本書最後整理出40條實用建議來幫助大家釋放隱性潛能,很值得一看!我自己讀這本書時一直覺得跟近期另一本好書『高效原力』很相似,都是鼓勵大家要樂在其中、要休息、不要求完美、不要把吃苦當吃補,唯有愉悅的心態,才能有好的生產力,所以同步分享『高效原力』這本書給大家。



以上簡單心得分享,如果喜歡,拜託幫我按一個愛心❤️(每一個愛心都是我閱讀與分享的動力)。如果這篇文章有幫助到你/妳,歡迎訂閱我或贊助我,給我小小的鼓勵✅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內容總結
隱形潛能
5
/5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