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9-25|閱讀時間 ‧ 約 26 分鐘

妳/你喜歡被保護的感覺嗎?

妳/你喜歡被保護的感覺嗎?




稚嫩的孩子們,通常被大人們保護著;孩子們或許沒有想過自己喜歡不喜歡,但他們自然而然成為大眾認定「需要」被保護的群體。

當然,沒有被保護妥善的孩子們也是有,這或許也塑造了他們長大後不同的性格;但這牽涉到更專業的心理學,我就不多作探討。




長大後呢?

很久以前的觀念與風氣,會說男生要保護女生。但「保護」這件事,本來就挺主觀;男生在體力、經濟上「保護」女生,女生在精神、家庭和諧上「保護」男生;其實,沒有誰更保護誰,大家其實都互相保護了對方。

當然,上面這個例子,已是比較過去的刻板印象。現在,女主外男主內,也是常有的事;在同性可以婚姻的開放時代,說著哪個性別用什麼方式保護哪個性別,就太狹隘了。




那麼,不說性別,就說人與人之間的相處吧。

以我自己的人生經歷來看,身邊大部分的人,在某個時期似乎都被教育著:要自己照顧好自己,不要靠任何人。

當然,這句話沒什麼問題。自己當然得照顧好自己了,還等著靠別人?這豈不是將自己的命運交託到別人身上?

有些人獨立堅強地在這世上過著每一天,或許很有成就感、很有安全感。但極端一點的例子就是,這些人,是不是不敢「依賴」呢?




多年前,我的好友曾因一些心理問題,尋求諮商師。當時朋友訴說自己似乎會忍不住太過依賴伴侶,她不希望自己變成這樣,好像帶給他人困擾。說著說著,諮商師溫柔地問了她一句:「為什麼不想依賴?是不是有人跟妳說過依賴不好呢?」

朋友聽著這句就掉淚了。

累積已久的委屈,在這瞬間釋放了。




「依賴」,到底是好、還是不好?

我在遇到現任伴侶之前,也是個超級獨立的人,更詳盡一點說明——我是個討厭「依賴」的人。原因跟我的朋友一樣:不喜歡造成任何人困擾。以至於,真的遇到什麼困難,我們都習慣性不求救。於是,常見的就是,我把自己困在一個小圈圈裡,出不去。

遇見現任伴侶後,情況完全不一樣了;伴侶是一個喜歡「被依賴」的人。這世上喜歡被依賴的人很多,其心理因素大概是源自於覺得自己「被需要」、「被認同」,當然極端一點的走向,這樣的人很容易變成工具人。這也牽涉到許多專業心理問題,我就不多贅述。

我想說的是,我伴侶就站在工具人與非工具人的邊緣,他就是一個這樣的人。




初初與伴侶在一起時,我十分不習慣,甚至排斥。簡單來說就是,我感到他的「想被依賴」不斷地瓦解我的「堅強獨立」。這會發生什麼事呢?「堅強獨立」一直是我的保護殼,我「不需要」期待他人來幫我、救我,反正我只有我自己,我會為了我自己變得更強!這就是我一直以來的保護殼。然而伴侶的「想被依賴」,就像一個大鐵鎚一樣,一直敲碎這跟著我已久的堅強保護殼。

想當然而,這樣的關係,一開始一定充滿著各種衝突。

我們一個是想被依賴的極端,一個是堅強獨立到幾乎不太相信任何人的極端,這樣的我們,經歷了無數的溝通與調適,現在變成什麼樣子呢?

講個直白一點的——伴侶贏了,我的保護殼在他面前已經起不了作用了。

而我也不知為何,一但保護殼破裂了,我整個人就像沒被煮熟的雞蛋一樣,軟爛地流了出來——我變得超依賴。又是另一個極端,不是超獨立、就是超依賴。

我在許多事情上變得很依賴他。那麼,我喜歡嗎?

坦白說,我還是會懷念起以前堅強獨立(有保護殼保護)的自己。那時的我覺得自己很強,什麼都可以做得到。

現在呢?我變得好弱啊!

這就是我的真實想法。







剛好這陣子,我的一位老師大約聽了我的人生分享後,她這麼告訴我:「聽起來,妳現在的依賴,是比較不健康的依賴。但為什麼會有不健康的依賴呢?這源自於,可能妳之前也是不健康的獨立。」

這句話讓我思考了許久。




我從來沒想過自己一直以來的獨立,會是「不健康」的。

但是,現在回頭看。我為什麼會這麼獨立堅強?成長過程中,我確實在很多時候沒有被好好保護著。在我還小的時候,我或許也曾經試著依賴他人、尋求幫助,但最後發現不但大部分時候沒有人能保護我,即時有,我大概必須承受他們負面的情緒,以此作為代價。這不能完全怪其他人,我自己本來就是個高敏人,我天生擅長「讀空氣」,理所當然地我不懂「死皮賴臉求幫助」等技能,久而久之,我竟然連溫和版本的「根據自身需求理性地尋求幫助」這個人生理應必備技能,都喪失了。

建立在這樣的背景上,我其實是個脆弱到不行、極需被好好療癒、好好保護的個體。但是,我不想再求助任何人了,因為每求助一次我就會再更脆弱一次。於是,我搭建好自己的保護殼,安安心心地在自己的小世界裡「故作堅強」,就這麼過了好久好久。

這就是老師口中所說的——不健康的獨立——我想是吧。




有著不健康的獨立多年,因此當遇到一位能夠完全包容、照顧我的人,我那原本就「故作堅強」的保護殼,輕易地就被敲碎了。流出來的,就是那其實極其脆弱的我自己。

而或許,處在「不健康的依賴」,會需要一點時間,畢竟一直以來我都只靠著保護殼塑型,沒有真真正正地成熟我自己——就像生蛋要變水煮蛋那樣。當然破殼後的我大概很難再變成水煮蛋的形狀,但至少可以往蒸蛋、煎蛋等方向去想,他們的外觀雖然不比水煮蛋堅強,但卻有著屬於自己獨特的形狀、獨特的口感,美味度絕對不輸任何美食。




我想我也可以,在依賴與獨立之間,找到一個健康的平衡吧!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