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於 2024/10/10閱讀時間約 5 分鐘

《龍貓》的隱喻:那些身為守護者的少年和少女們

你也曾看過《龍貓》這部充滿勇氣的動畫嗎?這部經典作品講述了小月與小梅兩姐妹的童年故事,特別是10歲的小月在面對家庭責任時所展現的堅強與勇氣,這背後折射出無數現實生活中年輕照顧者的身影。


在故事中,小月的爸爸除了在大學擔任考古學教授,還需要寫論文並照顧住院的妻子。因此,小月承擔起了照顧妹妹小梅的責任。儘管她只有10歲,正值需要被照顧的年紀,卻已經替爸爸和妹妹準備便當、打理家務,甚至試圖分擔父親的壓力。小月表現得十分懂事與乖巧,然而,她承受的壓力比其他同齡孩子要大得多。


或許照顧妹妹和家務聽起來不算什麼,但對一個10歲的孩子來說,這是一項沉重的負擔。 小月面對這些問題坦然處之,努力減輕父親的壓力,然而,她也像無數年輕照顧者一樣,失去了應有的童年。


為什麼年輕照顧者的問題被忽視?


現實生活中,許多孩子和小月一樣,提前成為家庭的「守護者」。這些孩子被稱為年輕照顧者(Young Carers),指的是那些年齡在18歲以下,需要照顧身心障礙、慢性疾病或精神疾病家人的孩子。他們每天處理家務,照顧家人,承擔著遠超出年齡範圍的責任。然而,為什麼這些年輕照顧者的問題卻常常被忽視? 這是因為,家庭照顧問題本身具有複雜性。


許多人認為孩子幫助家人是天經地義的,這不僅能讓孩子提早學會責任感,更是一種「孝順」的表現。例如,台灣的「孝行獎」每年都會表揚那些年輕照顧者,將他們視為家庭中的榜樣。但是,這種對「孝順」的美化,是否忽略了孩子背後所承受的巨大壓力呢?


年輕照顧者承擔了什麼?


當我們深入了解年輕照顧者的生活時,才會發現,他們的工作遠遠不止於「幫忙」家務。他們可能每天照顧生病的家人,協助上下樓、如廁、洗澡,甚至要處理醫療相關的工作,如換藥、注射胰島素等。這些工作對成年人來說都是挑戰,而這些孩子卻被期望能勇敢面對。


《龍貓》中的小月必須一邊上學,一邊照顧妹妹和打理家務。她的責任讓她比其他同齡孩子更加成熟,但同時也讓她失去了應有的自由與快樂。這些年輕照顧者的情況與小月十分相似,他們的「提早成熟」並非選擇,而是無奈的承擔。

為年輕照顧者建立支持系統


儘管小月的勇氣令人欽佩,但這不意味著她應該獨自承擔所有的責任。現實中的年輕照顧者,也需要一個像龍貓那樣的守護者來幫助他們。 他們的成長經歷不應該被簡化為「孝順」或「勇敢」,而是需要得到社會的理解與支持。


此外,維護年輕照顧者的權利,成人責無旁貸。根據1990年通過的聯合國《兒童權利公約》,十八歲以下的未成年者應享有生存權、發展權、參與權和受保護權。


英國於1995年通過《照顧者認可與服務法(Carers Recognition and Services Act)》,明確將年輕照顧者列入法律保護對象。這些未成年照顧者有權接受需求評估,並獲得相應的支持服務,保障他們的「正常童年」——這是一段應該上學、有時間玩耍、與朋友交往的時期,而不是被迫成為家中的主要照顧者。


對於年輕照顧者的權利保障,我們作為成人,責無旁貸。為此,一個友善的社會應該為年輕照顧者建立一個完善的支持系統:


1. 情感與心理支持:社會為年輕照顧者提供專業的心理輔導和情感支持,讓他們在壓力過大時有地方尋求安慰與幫助,而不是期待自己要有不能哭泣的堅強。


2. 友善的校園環境:學校應該了解年輕照顧者的困境,為他們提供彈性課程和情感支持,幫助他們平衡學業與照顧責任。


3. 長期照護資源:社會應該提供足夠的長期照護資源,減輕孩子們的負擔,讓他們不再是家庭唯一的照護者,能夠享受應有的童年。


結語:誰來守護守護者?


小月在《龍貓》裡作為家庭的「守護者」,她的勇氣與堅韌令人動容。然而,正如現實中的年輕照顧者一樣,她也需要有人來守護她,減輕她肩上的重擔。這些年輕照顧者不應該被當成「孝順」的榜樣,而應該被視為需要幫助的孩子。


動畫大師宮崎駿曾說,一生只要遇到龍貓一次就夠了,這正是他沒有再拍續集的原因。 同樣地,一個強有力的社會支持系統,就像龍貓一樣,只需在孩子只有一次的童年中出現,就能拯救無數年輕的守護者們,讓他們重獲本應擁有的快樂與自由。


「孩子,你的世界正下著雨,現在讓我們為你撐傘。」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