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11-02|閱讀時間 ‧ 約 0 分鐘

職場心情|老闆、主管的底線在哪裡?要不要踩?

職場的生存就像一個生態系統,有成員的多樣性,有像是食物鏈的上下隸屬關係,有預算、設備、人力等資源的分配與流動,還有所處的系統間環境交互影響,譬如企業文化、管理風格與員工的滿意度、忠誠度、團隊合作相互影響關係,還有適應外來的變化或因應外部競爭。

處在這樣複雜的職場生態裡,人與人之間的互動,該如何拿捏工作職場這些關係的‘’分際‘’或‘’底線‘’呢?

這陣子看到二個“踩到底線”的案例。一個是很有工作熱忱,而且交付工作成果超乎主管預期的年輕人突然提辭呈。一個是專業資歷三十年的主管,感嘆工作越來越不易。了解緣由後才知道,前者應該是主管是踩到員工的底線,後者則是員工踩到老闆的底線。

這裡的‘’底線‘’的定義,指的是工作領域內的工作者的最低標準,一個有點抽象又見仁見智的詞,通常會有這幾種定義:

  • 個人原則與價值觀的最低限度: 也就是你在工作中絕對不會逾越的界線,像是誠信、尊重、不越界等等。
  • 職責範圍的邊界: 分工之下各自所負責的工作內容,哪些是份內或職掌內應該完成的,哪些是職責範圍外可以拒絕的。
  • 能接受的最低標準: 包括交付成果最低限度或標準、工作條件、待遇、以及對待方式等。

職場中對上的人際關係,老闆、主管的底線沒一個通則會因人而異。一般來說,管理階層會特別在意以下幾點:

  • 公司利益: 這通常是老闆最重視的,任何可能損害公司利益的行為,都可能觸碰他們的底線。例如,洩漏公司機密、私自競爭、或是嚴重影響公司營運、有損商譽等。
  • 團隊合作: 老闆希望團隊成員能通力合作,達到共同的目標。因此,如果員工經常獨斷獨行、不配合團隊,或是互相推諉製造內部紛爭,都可能觸碰老闆的底線。
  • 績效表現: 如果員工長期無法達到預期的目標,或是工作表現不佳,多數老闆是不太容忍的。
  • 個人風格: 不同的老闆有不同的領導風格和管理方式。通常我稱之為“眉角”、“隱藏版規則”。了解老闆的個人風格,有助於避免觸碰他們的底線。

另一端對下或平行的職場人際互動,員工的底線是哪些呢?

  • 工作內容與職責:有無符合當初應徵的職位描述?工作內容是否合理,是否超出能力範圍?是否有機會學習成長?
  • 工作環境:工作場所是否安全、舒適?人際關係是否和諧?
  • 薪資福利:再重要不過的底線!薪資是否符合市場行情、自己的期待?
  • 工作時間: 是否有過長的工時,需要常加班?是否能兼顧工作與生活?
  • 個人發展:是否有升遷的機會?是否有提供培訓和學習的資源?是否能發揮自己的特長?
  • 公司文化與價值觀:是否覺得公司的文化是健康的?是否覺得公司重視員工的貢獻?自己是被尊重的?

這些‘’底線‘’一旦底線被踩到,往往後續發展不是員工主動離職,就是被動被資遣。然而,從另一角度來看,有時‘’底線‘’也是一種應該被尊重的美德,若是真的違背個人原則或個人價值觀,最終還是需要斷捨離。

職場幾十年,我也曾踩到老闆底線而黑掉,苟延殘喘到最後自己主動提離職。也有過至今回想仍不會後悔,當時有堅持住自己專業的底線,去踩老闆的底線提出專業的建議。

底線在哪裡?要不要踩?只能說---不好說。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