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碩博士生如何運用「發想法」提升研究創意:從Abduction到假說驗證】1. Abduction在研究中的應用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碩博士生如何運用「發想法」提升研究創意:從Abduction到假說驗證】


── 1. Abduction在研究中的應用 2. 假設與假說的區別 3. 大膽假說、小心驗證的研究技巧


在研究過程中,碩博士生常需要提出假說、設計實驗並驗證理論。尤其在台灣的學術環境裡,研究生們通常習慣使用歸納法(Induction)和演繹法(Deduction)進行推理,但少數人接觸到Abduction這種「發想法」,即溯因推理的方法。Abduction讓我們能夠在現象和數據之上創造性地「發想」潛在原因或假說,幫助我們更靈活地構建研究思路。日本學者川喜田二郎在《発想法》中提出Abduction這個概念,而Barbara Minto在《金字塔原理》的附錄中也討論了這個方法。這種方法在碩博士研究過程中的應用,尤其能夠幫助我們有效建立假說、驗證推論,進一步提升研究的創新性和嚴謹度。


以下是碩博士生在假說建立和驗證中常見的三個誤區,並透過三步驟解法,幫助大家更精確地運用「發想法」,提升研究的深度與創造力。


raw-image



碩博士生在假說建立中的三大常見誤區


1. 假設與假說混淆不清

許多碩博士生常把假設(Assumption)與假說(Hypothesis)當成一回事,將理論前提直接當作假說提出,結果很難在研究中明確驗證。事實上,假設通常指理論基礎的預設,不需要驗證;而假說則是基於觀察提出、可以驗證的推測,兩者本質上截然不同。


2. 忽略Abduction的假說生成潛力

假說生成多數情況下依賴既有研究的延伸,但這樣的假說往往缺少創造性。Abduction強調從現象和事實中回溯可能原因,而不是直接延用前人的推理思路,因此能激發我們對現象的多樣化解釋,讓假說建立更具創意和深度。


3. 缺乏驗證或證偽的驗證意識

在假說提出後,碩博士生若未設計適當的驗證過程,假說容易成為單純的推測而缺乏實證支撐。推測一旦缺乏驗證,就無法對研究現象提供真實的解釋,甚至會降低整體研究的可靠性。


---


三步驟將「發想法」運用於假說建立與驗證


步驟1:理解Abduction並應用於假說生成

在建構假說時,採用Abduction(溯因推理)的思維,從觀察到的現象或事實中發想出「最佳解釋」。這與歸納法或演繹法不同,Abduction並不依賴大量數據,而是著眼於「可能原因」的回溯思考,將事實與假設連結起來。碩博士生可以先列出所有可能的原因,再針對合理的解釋提出初步假說,為研究設計提供新方向。


步驟2:大膽假說,小心區分假設與假說

在生成假說時,先明確假說是針對特定現象或變量關係的可檢驗陳述,而假設則是理論框架中不可驗證的前提。換句話說,假設是基礎、假說是驗證對象,兩者不可混淆。這種區分有助於碩博士生在提出假說時更加精確,並且有助於設計實驗或研究工具來檢驗假說的有效性。


步驟3:建立驗證流程,精進假說的可靠性

在提出假說後,應安排驗證或證偽的實驗流程,測試假說的有效性。驗證流程可以根據所提出假說的具體條件進行設計,並通過數據分析來驗證結果。這樣的過程不僅能夠檢驗假說的真實性,還能從中識別出新變量或修正研究方向。當假說被驗證後,可作為進一步研究的基礎;若被證偽,則表示此假說需重新評估,或改進研究設計。


---


通過將Abduction作為「發想法」的基礎思維,碩博士生能更靈活地建立假說和檢驗假說,進一步提升研究的精確性與創新性。大膽假說、小心求證的研究心法,可以幫助碩博士生在研究過程中從不同角度出發,不僅探索多元解釋,還能強化學術研究的實證基礎。這種思維方式,有助於我們在學術領域內更加靈活地應用知識、挖掘洞見,推動研究的持續創新。

avatar-img
531會員
1.8K內容數
Outline as Content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王啟樺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如何區分「寫作」與「紀錄」:提升碩博士生研究筆記的管理效能】 ── 1. 研究筆記管理的常見錯誤 2. 寫作與紀錄的有效區分 3. 三步驟達成高效筆記管理 在研究生活中,碩博士生需管理大量的筆記和數據,許多人會發現,這些筆記時常難以重複利用,或者無法推動研究進展。這一問題,往往來自於未
「要獲得深度,需要有深入了解事物能力和認知力。」 「讀書可以讓你具備作者的認知力。」 「閱讀擁有一流認知力的人所寫的書,你的認知力也會愈磨愈光。」 「閱讀有兩種:獲取資訊的閱讀,與形塑人格的閱讀。」 「若是當作資訊的閱讀,則有些人會不太重視作者是誰, 因為他想了解的是事
【如何利用135工作法增強每日掌控感:碩博士生的實用指南】 ── 1. 135工作法概述 2. 每日任務的細緻規劃 3. 尋找五大啟發源 在繁忙的學術生活中,合理規劃每日任務不僅能提高效率,還能增強自我掌控感。碩博士生面對大量的研究、寫作、學習與協作需求,往往容易感到目標分散。使用135
【利用自由寫作提升研究洞見:打破筆記管理的瓶頸】 ── 1. 碩博士生的筆記管理誤區 2. 洞察驅動筆記法 3. 工程師與園丁的筆記策略 碩博士生在日常研究中,常會遭遇筆記管理的困境。雖然寫了大量的筆記,卻往往難以系統化地連結它們,很多潛在的洞見被分散在各處,無法充分發揮。經過參加Nic
1. 休閒與工作相輔相成,才能產生意義 - 休閒的價值在於繁忙生活中獲得片刻喘息,但當休閒過多,邊際效用會下降,甚至帶來收入和機會的損失。數位遊牧強調工作與生活的自由搭配,表面上看似隨時處於休閒狀態,但其實是利用靈活的生活方式,保持工作和休閒的平衡,進而達成個人價值最大化。 2
1. 建立知識地圖,幫助新學生找到對的人解決問題 - 在實驗室內,學生們各自擅長的領域不盡相同,因此當新加入的學生面對問題時,協助他們找到合適的學長姐請教,能有效解決學習上的瓶頸。這需要清楚掌握每位成員的專長,並進行有效的知識連結,才能讓新手快速上手並感受到團隊的支持。 2. 以專
【如何區分「寫作」與「紀錄」:提升碩博士生研究筆記的管理效能】 ── 1. 研究筆記管理的常見錯誤 2. 寫作與紀錄的有效區分 3. 三步驟達成高效筆記管理 在研究生活中,碩博士生需管理大量的筆記和數據,許多人會發現,這些筆記時常難以重複利用,或者無法推動研究進展。這一問題,往往來自於未
「要獲得深度,需要有深入了解事物能力和認知力。」 「讀書可以讓你具備作者的認知力。」 「閱讀擁有一流認知力的人所寫的書,你的認知力也會愈磨愈光。」 「閱讀有兩種:獲取資訊的閱讀,與形塑人格的閱讀。」 「若是當作資訊的閱讀,則有些人會不太重視作者是誰, 因為他想了解的是事
【如何利用135工作法增強每日掌控感:碩博士生的實用指南】 ── 1. 135工作法概述 2. 每日任務的細緻規劃 3. 尋找五大啟發源 在繁忙的學術生活中,合理規劃每日任務不僅能提高效率,還能增強自我掌控感。碩博士生面對大量的研究、寫作、學習與協作需求,往往容易感到目標分散。使用135
【利用自由寫作提升研究洞見:打破筆記管理的瓶頸】 ── 1. 碩博士生的筆記管理誤區 2. 洞察驅動筆記法 3. 工程師與園丁的筆記策略 碩博士生在日常研究中,常會遭遇筆記管理的困境。雖然寫了大量的筆記,卻往往難以系統化地連結它們,很多潛在的洞見被分散在各處,無法充分發揮。經過參加Nic
1. 休閒與工作相輔相成,才能產生意義 - 休閒的價值在於繁忙生活中獲得片刻喘息,但當休閒過多,邊際效用會下降,甚至帶來收入和機會的損失。數位遊牧強調工作與生活的自由搭配,表面上看似隨時處於休閒狀態,但其實是利用靈活的生活方式,保持工作和休閒的平衡,進而達成個人價值最大化。 2
1. 建立知識地圖,幫助新學生找到對的人解決問題 - 在實驗室內,學生們各自擅長的領域不盡相同,因此當新加入的學生面對問題時,協助他們找到合適的學長姐請教,能有效解決學習上的瓶頸。這需要清楚掌握每位成員的專長,並進行有效的知識連結,才能讓新手快速上手並感受到團隊的支持。 2. 以專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1. 錯誤地將「Idea」簡單化為「靈感」: - 許多碩博士生在研究初期,常常將「Idea」僅僅理解為靈感或創意點子,這導致他們忽視了「溯因推理」(Abduction)這一重要的研究思維方式。「溯因推理」是指根據觀察到的事實,推測可能的原因,從而提出有潛力的假說。當學生將「Idea」簡化為靈
1. 忽視了不同對話類型的重要性: - 許多碩博士生在學術環境中習慣於參與務實對話(Practical Conversation),這種對話以分析具體狀況和決策為核心,著重於提出證據和邏輯推理。然而,他們往往忽略了感性對話(Emotional Conversation)和社交對話(Socia
1. 缺乏批判性思維與科學訓練: - 許多學生在面對資訊時,容易輕信陰謀論而不加以驗證,缺乏科學素養。他們往往只看表面,沒有深入研究背後的證據和邏輯,導致對錯誤信息的盲從。這種現象在缺乏指導和輔導的學術環境中尤為常見,進一步影響他們的研究質量和學術誠信。 2. 過於依賴情感而非理性分析
1. 全面理解研究工作的不同階段: - 研究工作通常可以分為八個主要階段:A. 問題提起(思考等級),B. 探檢(經驗等級),C. 觀察(經驗等級),D. 發想(思考等級),E. 採取假說,推論(思考等級),F. 實驗計畫(經驗等級),G. 觀察(經驗等級),H. 檢證(思考等級)。每個階段
1. 製造知識的能力: - 在學術研究中,寫學術文章與寫社群文章有很大的不同。學術文章需要設計實驗、製作論據,並與相關的研究比較,展示自己的貢獻。這種製造知識的能力,奠定了研究生能夠研究並學會任何感興趣的東西的基礎,不需要依賴「知識代理人」的二手精華版知識。例如,我在普渡大學和UCLA的研
剛開始唸博士的時候,做實驗總會有種神奇的心態,就是覺得自己設計的實驗一定有道理,還沒找到特別好的結果,可能只是某個設定不對,只要我加班加點,各種嘗試,一定可以突破!然而,這就是博士生會有的「盲目的自信」。當自己能開始想Idea,想實驗的設計時,都會想要自己的實驗能有個驚天動地的發現。
Thumbnail
在人生的道路上,許多事情因社會的變化需要持續學習與練習新的工具。在過去的世代,或許可以在五年內學習一項技能並持續使用,但現在可能需要搭配不同的知識與背景。筆者與同世代的博士以及有業界經驗的朋友,都會先以國立大學的兼任助理教授做起,對於學校來說,這有助於讓學生了解進入業界的一些經驗。在學術研究上,也會
今天分享一些我參加研討會的經驗。 我在博士一年級到三年級時, 把研討會當作是一個「讓別人認識我的機會」。 例如我曾在統計年會Joint Statistical Meetings (JSM) 2019與2020, 這兩屆研討會去Present我在博士早期的工作。 在會議中
學術論文的導入環節對於年輕學生、長期待在學界的學生和一直在業界的學生都至關重要。 這篇文章將指導你如何設計出一個能夠打動讀者的導入環節, 提升研究的影響力。 無論你的背景如何,都能從中獲益。 ▋步驟1 - 描述研究主題的影響力 首先,介紹你的研究主題在當前社會和研究社群
Thumbnail
在生成研究問題,並且對於先行研究進行過一系列的文獻探討之後,研究者可以提出研究假說。會有假說,主要是研究者在提出研究問題的時候,可能心有定見,問題才能成立。上野千鶴子在《如何做好研究論文》一書中,用一個例子來說明如何提出假說。 例如研究者觀察到學生在高中時期經過激烈的考試競爭後上大學,但在上大學後
1. 錯誤地將「Idea」簡單化為「靈感」: - 許多碩博士生在研究初期,常常將「Idea」僅僅理解為靈感或創意點子,這導致他們忽視了「溯因推理」(Abduction)這一重要的研究思維方式。「溯因推理」是指根據觀察到的事實,推測可能的原因,從而提出有潛力的假說。當學生將「Idea」簡化為靈
1. 忽視了不同對話類型的重要性: - 許多碩博士生在學術環境中習慣於參與務實對話(Practical Conversation),這種對話以分析具體狀況和決策為核心,著重於提出證據和邏輯推理。然而,他們往往忽略了感性對話(Emotional Conversation)和社交對話(Socia
1. 缺乏批判性思維與科學訓練: - 許多學生在面對資訊時,容易輕信陰謀論而不加以驗證,缺乏科學素養。他們往往只看表面,沒有深入研究背後的證據和邏輯,導致對錯誤信息的盲從。這種現象在缺乏指導和輔導的學術環境中尤為常見,進一步影響他們的研究質量和學術誠信。 2. 過於依賴情感而非理性分析
1. 全面理解研究工作的不同階段: - 研究工作通常可以分為八個主要階段:A. 問題提起(思考等級),B. 探檢(經驗等級),C. 觀察(經驗等級),D. 發想(思考等級),E. 採取假說,推論(思考等級),F. 實驗計畫(經驗等級),G. 觀察(經驗等級),H. 檢證(思考等級)。每個階段
1. 製造知識的能力: - 在學術研究中,寫學術文章與寫社群文章有很大的不同。學術文章需要設計實驗、製作論據,並與相關的研究比較,展示自己的貢獻。這種製造知識的能力,奠定了研究生能夠研究並學會任何感興趣的東西的基礎,不需要依賴「知識代理人」的二手精華版知識。例如,我在普渡大學和UCLA的研
剛開始唸博士的時候,做實驗總會有種神奇的心態,就是覺得自己設計的實驗一定有道理,還沒找到特別好的結果,可能只是某個設定不對,只要我加班加點,各種嘗試,一定可以突破!然而,這就是博士生會有的「盲目的自信」。當自己能開始想Idea,想實驗的設計時,都會想要自己的實驗能有個驚天動地的發現。
Thumbnail
在人生的道路上,許多事情因社會的變化需要持續學習與練習新的工具。在過去的世代,或許可以在五年內學習一項技能並持續使用,但現在可能需要搭配不同的知識與背景。筆者與同世代的博士以及有業界經驗的朋友,都會先以國立大學的兼任助理教授做起,對於學校來說,這有助於讓學生了解進入業界的一些經驗。在學術研究上,也會
今天分享一些我參加研討會的經驗。 我在博士一年級到三年級時, 把研討會當作是一個「讓別人認識我的機會」。 例如我曾在統計年會Joint Statistical Meetings (JSM) 2019與2020, 這兩屆研討會去Present我在博士早期的工作。 在會議中
學術論文的導入環節對於年輕學生、長期待在學界的學生和一直在業界的學生都至關重要。 這篇文章將指導你如何設計出一個能夠打動讀者的導入環節, 提升研究的影響力。 無論你的背景如何,都能從中獲益。 ▋步驟1 - 描述研究主題的影響力 首先,介紹你的研究主題在當前社會和研究社群
Thumbnail
在生成研究問題,並且對於先行研究進行過一系列的文獻探討之後,研究者可以提出研究假說。會有假說,主要是研究者在提出研究問題的時候,可能心有定見,問題才能成立。上野千鶴子在《如何做好研究論文》一書中,用一個例子來說明如何提出假說。 例如研究者觀察到學生在高中時期經過激烈的考試競爭後上大學,但在上大學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