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霖聊了2024年收穫了什麼,對我而言,我最大的收穫是發現我雖然討厭工作,總嚷嚷著不想工作,但我其實是一個需要工作的人。
這是從彈性工時轉為週休二日再轉為兼職的過程中的奇妙發現。
正常狀態下,我不是個喜歡耍廢的人,即便休假日只有寶貴的一週兩天。當精氣神好的時候,耍廢絕不是我的首選,我會盡可能地找喜歡的事來做,比如看有興趣的書、寫寫東西、料理食物,做這些事讓我感覺踏實。
這樣的發現,讓我意識到原來我不是一個如我所想的喜歡混吃等死的人,也不是個只想當貴婦,茶來伸手,飯來張口的人。我需要透過做一些自己喜歡的事來讓自己感到滿足與充實,這個模樣的我,比耍廢模式的我,更讓我喜歡。
至於從正職轉為兼職,如此巨大的衝擊,薪水瞬時被減為僅剩1/3,強烈的被丟棄感、被取代感,以及低價掉價感充斥,我焦慮到病急亂投醫,在104上看過一則又一則徵人訊息,卻愈看愈乏力,愈看愈認清現實。現在的我的狀態,不是選擇了其他工作機會就會有更好或更不一樣的境遇;現在的我,不論去了哪,同樣的狀況還是會發生。那個狀況是對工作沒這麼上心了,會挑事做了,工作只做份內的事,不會主動多攬事情在自己身上,事情多一件不如少一件。
簡而言之,我領的這份正職薪水,老闆期待我是以一個公司共同經營者的角色來看待這份工作,但如今我的心態已在近兩年中漸漸轉為員工心態,能少做一件事就不多做,也沒有共患難的心思,沒有共好的心思,所以當公司發生危機時,已是員工心態的我,薪水被砍是必然。
一開始,我怨老闆、怨自己,現在我感謝這個契機。
這種付出與獲得得以匹配的感覺,讓我感到踏實多了。
過去因心態轉變而產生的不適配感,常令我感到得與拉扯感抗衡。兩年前的我,傾盡全力在工作上證明自己的價值,能做的能學的概括通包,我夢想自己像老闆一樣是個自帶光環的獨立女強人。但我變了,我知道自己變不了她,我也不是她,我甚至也無意成為她。一種立在生命前方的標竿或楷模消失了,原來工作的意義與動能皆源於此,但現在沒了,工作變成只是工作,有一部分我以為的我消失了。
我知道透過這份工作,我可能找不到那個消失的一部分自己,熱情不再,嚮往不在。但我知道這部分的我沒有不見,只是她不在這裡了,那我該往何處尋覓呢?
轉為兼職後,許多事看得比較透,看待自己也相對較鬆了。
那種適配感的催逼不再像條鞭子一樣抽著我,逼著我往前,催著我得更適配。
人是有耐受性的,且只要臉皮夠厚,這鞭子抽久了,身體長出繭了,敵動我不動,薪水好處照拿,何苦再依著鞭子要我前往的方向移動,我不想動了。適配感的鞭子,就打吧,就抽吧,我杵在原地,領著我唯有往前才夠適配的薪水,我活成了一個如我所想的四不像的大人。
所以,薪資被砍也是一種解脫,為此,我很感謝不必再強逼著自己硬套入某個框架。
某個角度來看,是我放棄了進步的機會,是我捨棄了共好的契機,是我不夠上進,我太固執又自私,只想著自己好,沒想到公司好我才能好。
但此刻我確實不知道我能以什麼樣舒服的姿態做一個能讓公司共好的人,所以,以「適配感平衡」的課題來說,眼下的轉變是最適切的調整。
我試圖在工作及生活還有與老闆的互動關係拉出來的界線,終於更加鮮明了。雖然這還不是最理想的工作,但以身心平衡來說,已經挺好的了。
2024年的收穫,是我對自己有了截然不同的認識。我以為我想要成為A,但當B具足了某些條件,我其實更想成為B。
我是個沒法不工作的人,我需要那份成就感、踏實感,與充實還有滿足感。有了這樣的認知,我對生活的埋怨降低了。我需要工作而且我也可以工作,只是工作要怎麼與那些我需要的感受相結合,是接下來的課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