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於 2024/12/08閱讀時間約 14 分鐘

我願意為多少人的生命負責任|64句教練對話

有一次,我跟一個年輕的朋友聊天。他滿腔熱血地對我說:「達哥,我想要改變世界,想要成為有影響力的人!」我笑著問他:「那你現在負責了幾個人的生命?」他愣了一下,支支吾吾地說:「我……還在努力,我才剛開始啊,總要等我有實力了,再去影響別人吧?」

我聽完後,喝了一口咖啡,語重心長地說:「兄弟啊,你知道什麼叫格局嗎?格局不是等到你成功後才去影響別人,而是從現在開始,你願意為多少人的生命負責任。如果你現在只顧著自己,那麼等到你有實力了,還是只會顧著自己。」

今天,我就想跟你聊聊這個主題:「我願意為多少人的生命負責任」,決定了你的格局和人生影響力的大小。


一、到底什麼是格局?

年輕時對格局的誤解

還記得我剛出社會的時候,總以為格局是「知識的廣度與深度」。那時候,我每天熬夜看書、學習各種技能,覺得只要自己變得更聰明、更能幹,就能提升格局。比如,我當時認為一個事業成功的人,是因為他懂得比別人多,他比別人更聰明。所以,我每天瘋狂地學習,但也常常有一種莫名的空虛感,總覺得自己學了很多,卻好像沒真的「影響到誰」。

很多年後,我才明白,再多的智慧與經驗,終究只是一個人。真正的格局,並不在於你自己有多厲害,而是你能關心多少人、影響多少人,願意為多少人的生命負責任。

真正的格局來自於「為他人負責」

當我開始創業,帶領一個團隊的時候,我突然發現:

  • 當我不再只是追求自己的成績,而是把員工的成長放在心上,他們就會更努力地工作,因為他們知道我是真心在乎他們的未來。
  • 當我關心客戶的真正需求,而不只是賣產品,客戶會主動幫我推薦更多的人。
  • 當我在家庭裡,不再只是要求家人配合我的生活,而是問自己:「我能為他們的幸福做些什麼?」那麼家庭氣氛就變得更和諧。

這時我才發現,格局不在於自己知道多少,而在於你能影響多少人,願意站出來為多少人的生命負責。


二、成為有影響力的人,必須願意為他人的生命站出立場

如果你想要成為一個有影響力的人,或者是一位真正的領導者,第一步就是要問自己:「我願意為誰負責?」 這聽起來簡單,但真正做到,其實並不容易。

1. 願意站出立場,說「我希望你變得更好」

這是一種主動的態度:不僅是關心自己是否成功,還要關心你身邊的人是否也變得更好。

舉個例子:

  • 在事業中:我曾經有一個員工,他工作能力不算特別突出,但他是一個非常努力的人。當時,我可以選擇把更多重要的工作交給其他能力更強的同事,但我選擇了站在他的立場上,花更多時間培養他,教他一些他還不熟悉的技能,給他更多的機會。幾年後,他成為了公司的中流砥柱,還感激地說:「達哥,如果不是你當時願意支持我,我可能早就放棄這條路了。」
  • 在健康中:如果你有家人或朋友正在嘗試改善健康,比如減肥或戒菸,很多人會覺得這是對方的事,跟自己無關。但一個真正關心的人會說:「我希望你變得更健康,我願意陪你一起運動,或者幫你規劃更健康的飲食。」這就是為別人的生命站出立場。

2. 願意提供支援,問「我可以怎麼幫助你?」

很多時候,別人並不是不想進步,而是缺乏資源或支持。如果你願意問一句:「我可以怎麼幫助你?」對方會感到被重視,而這種支持往往能帶來改變。

  • 在人際關係中:有一次,一個朋友面臨職場困境,他感覺自己卡在瓶頸,無法突破。我沒有給他一堆建議,而是問了一句:「我可以怎麼幫助你?」他告訴我,他需要一個能理解他壓力的人來聊聊。我就花時間陪他,幫他梳理思路,結果他重燃了信心,成功克服了挑戰。

3. 為他人的生命負責,是一種承諾

這不是一句空話,而是一種內心的承諾。當你說:「我願意幫助你」,這其實意味著你願意投入你的時間、精力,甚至情感去支持對方。這種承諾是影響力的基礎。


三、大部分人只關注自己,反而卡住了人生

1. 一心想遇到貴人,但這是一種索取

很多人心裡渴望遇到貴人,但他們的想法是:「誰可以幫我?」「誰能帶我走向成功?」這種心態本質上是一種索取,而索取的結果,往往是貴人根本不願意靠近你。

  • 在事業中:我見過一些剛出社會的年輕人,他們總是希望主管多給自己機會,或者遇到一個能提拔自己的人,但他們從來不問自己:「我能為我的主管或團隊帶來什麼價值?」結果就是,機會一直沒有來,反而讓他們越來越挫折。
  • 在感情中:有些人在一段感情裡總是希望對方「多愛我一點」「多付出一點」,但卻從來沒有問過自己:「我能為這段關係做些什麼?」

2. 結果是——人生越來越狹窄

當你的世界只有自己時,你的視野會越來越窄,資源也會越來越少,因為沒有人願意跟一個只懂得索取的人合作。反之,當你願意付出,幫助別人,你會發現自己的世界越來越大,資源也越來越多。


四、反過來看,為他人努力,反而吸引更多資源

1. 吸引人的底層原因是「價值」

一個願意幫助別人的人,本身就具有價值。當你主動解決別人的問題,幫助別人變得更好,別人會因為你的價值而主動接近你,甚至願意反過來幫助你。

舉例:

  • 在財富中:當我開始幫助我的客戶,不只是賣產品,而是真心為他們解決問題時,他們不僅成為了長期客戶,還主動推薦我給他們的朋友,讓我的業務越來越好。

2. 付出,才能建立信任

  • 信任是合作的基礎,而信任的建立,需要你真心為別人付出,而不是只想索取。

3. 共振的力量

人與人之間是一種能量的共振。如果你散發出的是「我願意為你付出」的能量,別人也會被這種能量吸引,願意跟你合作。


五、小結:不同角色的心理對話是怎樣的?

1. 自我中心的人

  • 心裡的對話是:「我需要幫助,誰來幫我?」
  • 結果:孤單、卡住、資源匱乏。

2. 願意為他人負責的人

  • 心裡的對話是:「你需要什麼幫助?」「我們可以怎麼一起完成?」
  • 結果:吸引更多支持者,成為團隊中的中心人物。

六、如果我是剛出社會的新鮮人,怎麼負責任?

很多剛出社會的朋友常常會有這樣的疑問:「達哥,我剛畢業,學歷普通,經驗又不足,什麼資源都沒有,我能為誰負責?負什麼責任?」其實,負責任從來不是一個人條件的問題,而是一種態度。即使你沒有豐富的經歷或資源,你仍然可以在身邊找到無數的機會,為他人的生命貢獻力量。

1. 從小地方開始,哪怕只是微不足道的幫助

不用一開始就試圖改變別人的人生,你可以從小事開始,慢慢累積對他人的影響力。比如:

  • 在職場上
    剛進公司時,你或許只是個實習生或助理,但你可以主動幫忙整理資料、準備會議紀錄,減輕主管或同事的負擔。曾經有個實習生每天主動幫我整理當天會議的關鍵結論,還附上簡單的建議,後來我不僅錄用了他,還讓他負責更多重要的任務,因為我看到了他的用心。
  • 在人際關係上
    當朋友抱怨工作壓力時,或許你無法給他具體的建議,但你可以做一個專心的傾聽者。朋友感受到你的關心後,也許他會更願意向你傾訴,甚至能在你的支持下走出低潮。

2. 態度決定一切,能力可以慢慢培養

負責任的核心不是你的條件,而是你的態度。比如:

  • 當你接到一份簡單的工作任務時,問自己:「我能怎麼把這件事做得更好?」
  • 當看到同事忙不過來時,主動問:「我可以幫忙分擔一些嗎?」

就像我剛出社會的時候,第一份工作是在一間小公司當助理,每天的工作就是整理文件和泡咖啡。但我在泡咖啡的時候,會留意老闆的喜好,甚至記下他每次的細節要求。沒想到幾個月後,他竟然主動找我談話,讓我協助處理更重要的業務。他告訴我:「因為你對細節的在意,讓我看到了你的態度。」

3. 主動承擔,即使看似與自己無關的事情

責任感不是等別人來要求你,而是你主動去承擔的態度。即使事情看起來與你無關,你也可以選擇站出來。比如:

  • 在職場:當你的同事無法完成任務時,主動詢問:「我可以幫你完成哪部分?」
  • 在家庭:家裡的日常瑣事,比如修理電燈、購買家庭用品,即使這不屬於「你的工作範疇」,但如果你願意主動分擔,家人一定會感受到你的用心。

結論:負責任是一種影響力的開端

即使你是新鮮人,也可以透過態度和小行動去影響別人,讓別人感受到你的責任感和價值。因為負責任的人,總能在人群中脫穎而出,成為大家願意依賴的人。


七、我該用怎樣的態度來對身邊的人事物起反應?

有時候,你可能會覺得:「為什麼我總是要對別人起反應?難道我不能管好自己就好了嗎?」其實,這樣的想法是有道理的,但如果你完全選擇「不起反應」,那麼生活中的很多機會和成長,也會因此消失。

1. 為什麼要對身邊的人事物起反應?

起反應,並不只是為了幫助別人,更是為了成就更好的自己。


舉例來說:


  • 在工作上:當同事出現錯誤時,你選擇不起反應,那麼整個團隊可能都會受到影響。但如果你主動指出問題,並提出建議,這不僅讓團隊受益,也讓你的責任感和專業能力被看見。
  • 在家庭中:如果家人之間有矛盾,而你選擇保持冷漠、不參與,那麼問題只會越來越大。但如果你選擇主動溝通、化解誤會,家人的感情也會因此更融洽。

2. 老子的「無為」哲學:不起反應,不是冷漠,而是選擇性參與

老子的「無為」,並不是什麼都不做,而是對不必要的事情選擇不起反應。比如:

  • 當別人在八卦時,你可以選擇不參與,因為這對你沒有幫助。
  • 當有人在情緒化抱怨時,你可以選擇不被牽扯進去,但同時保持理性和尊重。

真正的智慧,是選擇對重要的人事物起反應,而不是對所有事情都投入情緒和精力。

3. 反應的質量,比反應的數量更重要

比如:

  • 在關係中:當伴侶和你討論生活規劃時,這是你應該認真參與的話題。但如果只是無關緊要的小爭執,你可以選擇幽默化解,而不是大動肝火。
  • 在健康上:當身體發出疲勞的信號時,你應該立刻對它起反應,調整作息,避免更大的健康問題。

八、如何在生活中應用?

知道「為他人負責」的重要性後,如何將這種態度落實到日常生活中呢?以下是幾個實際的操作方法:

1. 每天問自己:「今天我能幫助誰?」

這是一個簡單的自我提醒,讓你的注意力從「自己」轉向「他人」。比如:

  • 當你上班時,問自己:「我今天能為同事或主管分擔什麼?」
  • 當你與家人相處時,問自己:「今天我能為家人做些什麼讓他們感覺更好?」

2. 主動參與他人的成長

  • 在事業中:如果你是主管,可以主動關心下屬的職涯發展,比如:「你最近對工作有什麼想法?有沒有需要我幫忙的地方?」這樣的對話,能讓員工感受到被重視,也能激發他們的工作動力。
  • 在人際關係中:如果你發現朋友在學習某項新技能,比如學習英文或學烹飪,你可以主動加入,和他們一起進步,或給他們一些鼓勵和建議。

3. 練習「共好」的心態

「共好」的意思是,思考如何讓事情對所有人都有好處,而不只是自己得利。比如:

  • 在團隊合作中:不要只追求自己的表現,還要思考如何讓整個團隊的成果更好。
  • 在家庭中:當你做一個決策時,考慮如何讓全家人都受益,而不只是滿足自己的需求。

4. 定期檢視自己的責任態度

每週花一些時間問自己:

  • 「我這週是否有幫助別人?」
  • 「我是否在某些時候只顧著自己,忽略了他人的需求?」

這樣的反思,能讓你更有意識地去調整自己的行動。


九、總結

「我願意為多少人的生命負責任」,決定了你的格局和影響力。負責任不是等你變得成功後才開始,而是從現在起,從小事做起,從你身邊的人做起。當你願意主動關心他人、幫助他人,你不僅會贏得別人的信任,也會發現自己的生命變得更加豐富和有意義。

最後,我想問你一個問題:「你今天願意為誰的生命負責?」 不需要很多人,從一個人、一件事開始,慢慢累積,你的影響力和格局將會隨之成長。如果你有什麼感想或故事,歡迎留言告訴我,讓我們一起成為對生命負責的人!

行知合一|沒有拿來操練、驗證過的知識,是無用的

附上 One Muse 的相關社群及預約隨喜體驗的資訊:


One Muse 顯化的底層邏輯

如果你對個人成長和心靈提升感到困惑,或者你的職業發展正處於瓶頸期,那麼《One Muse 顯化法則》將是你突破現狀的最佳指南。這本書不僅講述了顯化法則的核心原理,更提供了具體的實踐方法,幫助你從內在信念開始,逐步改善外在結果。

達哥結合多年在企業顧問與心靈教練領域的經驗,深入探討了「念頭」與「能量」的相互作用,揭示了成功與失敗背後的本質原因。書中所提及的「一念生萬象」理念,幫助你認識到,所有的現實都是由內在信念和念頭所形塑。當你學會正確運用這股力量,所有困難都能迎刃而解。

特別是在面對職場困境、創業挑戰和人際關係等現實問題時,本書提供了一套完整的行動指南。從念頭的調整、思維模式的改變,到行動計劃的落實與優化,你將逐步掌握顯化的技巧,並最終實現你想要的結果。

這不是一本充滿口號的勵志書,而是一部實務性極強的操作手冊。它的每個章節、每個觀點,都是為了解決真實生活中的難題而設計。立即購買《One Muse 顯化法則》,讓這本書成為你生活中的實踐工具,幫助你改變現狀、實現目標,成為真正的「人生大師」!

電子書購書連結:https://www.pubu.com.tw/ebook/467433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