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於 2024/12/19閱讀時間約 8 分鐘

1分鐘秒懂身體症狀-退化性關節疾病/頸椎病變 【標準臨床治療方法】

(Degenerative Joint Disease/Cervical Spondylosis)

raw-image
X光片顯示了C5-C6節段因退化性椎間盤疾病而形成的後側骨贅,是DJD的典型影像學特徵。

定義與基本概念

  • 退化性關節疾病 (Degenerative Joint Disease, DJD):是一種慢性的、通常會持續進展的疾病,主要影響頸椎的關節突關節 (articular facet joints) 和/或椎間盤。
  • 頸椎病變 (Cervical Spondylosis):常被用於描述頸椎的退化性變化,特別是椎間孔狹窄的情況,有時與 DJD 交替使用。

病因

  • 不明原因:確切病因目前未知。
  • 加速因子
    • 外傷
    • 過度使用
    • 遺傳傾向
    • 重物搬運
    • 吸菸
    • 跳水(從跳板上)
    • 可能與駕駛和操作振動設備有關

好發部位

  • C5–C7 椎體最容易受到影響。
  • 椎間盤和關節突關節:退化會同時影響這些結構。

退化過程

  • 正常老化:DJD 被認為是正常的衰老過程。
  • 早期變化:椎間盤的水平裂縫從 10 歲開始出現,到 20 至 30 歲時相當廣泛。
  • 症狀產生
    • 多數情況下,此退化過程沒有症狀。
    • 但在某些情況下,症狀會自發出現或在持續伸展或屈曲姿勢後出現。

臨床表現

  • 頸椎症狀
    • 頸部疼痛、肩部疼痛、手臂放射性疼痛、肢體麻木或肌肉無力。
    • 下頸椎活動度減少。
    • 椎間孔狹窄:可能導致頸椎神經根病變,產生疼痛、麻木等症狀。
  • 姿勢
    • 前傾頭部姿勢 (Forward head posture, FHP)。
    • 頸胸段僵硬,導致駝背 (kyphotic, dowager’s hump) 畸形。
  • 活動限制
    • 下頸椎的關節囊受限 (活動度受限,包括旋轉、側彎和伸展)。
    • 上頸椎活動度通常良好。
  • 疼痛特性
    • 頸部底部有灼熱感。
    • 中頸部深層疼痛。
    • 早上疼痛加重,適度活動後改善。
    • 頸椎關節突處觸診有壓痛。
    • 加壓測試會加重症狀,而牽引可能會減輕症狀。
  • 其他
    • 反射減弱、肌肉無力、感覺異常或肌肉萎縮。

引發問題-頸椎狹窄

  • 側方椎管狹窄 (Lateral canal stenosis)
    • 也稱為頸椎病變,是頸椎神經根病變的第二常見原因。
    • 可能導致頸部疼痛、肩部疼痛、手臂放射性疼痛、肢體麻木或肌肉無力。
    • 起因是椎間盤邊緣、Luschka 關節和關節突關節出現肥大性骨刺。
  • 中央椎管狹窄 (Central stenosis)
    • 骨刺壓迫脊髓,導致頸椎脊髓病變。
    • 會導致缺血性脊髓壓迫。


臨床診斷

  • 影像學檢查:可通過 X 光片、電腦斷層掃描 (CT) 或磁振造影 (MRI) 檢查出來。
  • 臨床表現:主要症狀為頸椎活動度受限。
  • 年齡:幾乎所有 50 歲以上的人都有一些 DJD 的證據。

治療

保守治療方法,重點在於減輕疼痛、恢復活動度和穩定頸椎。以下為詳細說明:

保守治療概述

  • 保守治療:對於無併發症的頸部骨關節炎,通常保守治療就足夠。
  • 治療的主要方法包括 活動度 (ROM) 訓練、非類固醇消炎藥 (NSAIDs) 以及熱敷、冷敷和使用頸椎枕等。
  • 許多患者對 頸椎牽引 反應良好。

針對神經根疼痛的治療

  • 當有神經根疼痛時,姿勢性牽引 (positional traction) 非常有用。
  • 頭部應置於屈曲和側彎,並朝向無痛側。 症狀的減輕是判斷姿勢是否正確的指標。

關節活動和鬆動術

  • 鬆動術 (mobilization) 可以 減少下頸椎受影響部位的機械壓力。 對於上胸椎駝背姿勢的活動不足部位,鬆動術也有幫助。
  • 自我鬆動運動 (self-mobilization exercises)是治療的輔助方法。

穩定性訓練

  • 分節穩定技術 (segmental stabilization techniques) 有助於治療頸椎中部常見的活動過度節段。


  • 多裂肌穩定訓練: 有助於穩定深層脊椎伸肌群。趴姿抗重力穩定是一個超級好用的方法!


前傾頭部姿勢 (FHP) 的肌肉變化

  • 常見的姿勢問題:長期 FHP 常伴隨下巴前伸 (poking chin) 和後顱旋轉 (posterior cranial rotation)。
  • 肌肉適應性縮短: 枕下肌群 (suboccipital muscles) 會出現適應性縮短。 頸部深層屈肌群 (deep flexor muscles) 則會變得無力。
  • 肌肉不平衡:這種不平衡會導致頸椎的穩定性降低,並可能引發疼痛和功能障礙。

軟組織鬆動術 (Soft Tissue Manipulations)

  • 雙側枕下肌釋放術 (bilateral suboccipital release) 是一種常用的筋膜釋放技術。 此技術可釋放頸椎後方長短肌群的張力,特別是在 FHP 和後顱旋轉的情況下。 適用於頸部頭痛、顱面疼痛和顱椎疼痛的患者。 此技術能放鬆軟組織,並減壓寰枕關節,有助於緩解耳鳴、暈眩和視力模糊等症狀。

深層屈肌訓練 (Deep Flexor Training)

  • 中立位訓練: 教導患者在仰臥時如何將頭頸置於中立位置,並在枕骨下使用毛巾支撐。 在此中立位置練習主動或被動輔助的頭頸屈曲 (點頭) 和伸展。
  • 本體感覺訓練: 教導患者如何觸診,以感知不必要的肌肉活動。 利用壓力生物回饋裝置 (pressure biofeedback unit) 來測量深層頸部屈肌的功能。


日常生活調整 (Activities of Daily Living)

  • 避免長時間頸部伸展: 提供關於如何避免長時間頸部伸展的指導。
  • 胸椎伸展運動:改善 C5-C7 部位的背部彎曲度。
  • 更換眼鏡:將雙焦眼鏡換成閱讀眼鏡,以減少閱讀時頸部的伸展。
  • 避免高於頭部的工作。


穩定性訓練

  • 分節穩定技術 (segmental stabilization techniques) 有助於治療頸椎中部常見的活動過度節段。

小重點-神經根受壓的機制: 頸部的伸展或側彎可能會導致神經根腫脹。 當神經根的血液供應受阻時,它會變得非常敏感。 牽引或適當的姿勢可以減輕神經根的腫脹,從而緩解症狀。 這也解釋了周圍神經卡壓的複雜性:如果神經根受到輕微壓迫且缺血,則神經會對肩部、腕部或腕隧道處的壓力更敏感。


重要觀點

  • 退化是正常過程,但可能引起症狀: 雖然退化性關節疾病是正常的衰老過程,但它可能導致各種疼痛和功能障礙。
  • 骨贅形成是身體試圖穩定的反應:在關節邊緣形成的骨贅是身體對退化性變化的反應,但它們也可能壓迫神經,導致症狀。
  • 姿勢和活動習慣很重要:不良的姿勢和不當的活動習慣可能加速退化過程,並加重症狀。
  • 個體差異大:退化性關節疾病的臨床表現因人而異,有些人可能沒有症狀,而有些人則可能出現嚴重的疼痛和功能障礙。
  • 及早介入:早期的診斷和治療可以幫助控制症狀,並減緩退化的進程。

總結

退化性關節疾病/頸椎病變是一種常見的慢性疾病,會影響頸椎的關節和椎間盤。儘管它通常與衰老有關,但外傷、過度使用和遺傳傾向等因素也可能加速其發展。了解其病因、症狀和治療方法,有助於更好地管理此疾病,並提升患者的生活品質。

付費訂閱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