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宇宙虧損千億,祖克柏憑什麼堅持?Meta AI、硬體的關鍵整合佈局|怪獸科技公司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8 分鐘

當社群媒體的紅利逐漸消失、注意力的爭奪趨於飽和,隱私挑戰難以解決,Meta 的下一步是什麼?即使在元宇宙業務上虧損了千億美元,他們依然堅持布局未來。

支撐 Meta 長線布局的底氣究竟來自何處?本篇文章,我們就來探討 Meta 在 AI 技術的布局、硬體創新,以及元宇宙的挑戰與機會。

延伸閱讀:
【怪獸雙週快報#14】Meta 的喇嘛 2 是什麼、怦然心動的工作魔法+一人公司,今天也要活力滿滿!

AI 狂潮下 Meta 的技術布局

生成式 AI 浪潮下,Meta 無疑是最具影響力的玩家之一,不僅擁有領先的 AI 模型 Llama,還藉由 Facebook、Instagram 與 WhatsApp 等平台連結全球數十億用戶,讓 AI 應用觸及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同時,依靠精準的演算法技術,他們已成功將 AI 轉化為穩定的商業收入。

Meta AI

Meta AI

除了 Llama,根據路透社報導,Meta 正在加速研發元宇宙專屬 AI 技術 Motivo,用以解決虛擬角色動作僵硬的問題,提升沉浸式體驗;而全新的語言建模技術——大型概念模型(LCM,large concept model)則進一步拓展了 AI 的應用邊界,不同於傳統的大型語言模型(LLM),LCM 重點不再是預測下一個詞彙,而是以多模態、多語言嵌入空間來預測下一個概念或高層次想法

這項技術預期能在多語言與複雜語境中展現更強的推理能力,進一步應用於語音助理、語義搜尋及元宇宙交流平台,將 AI 全面融入未來生態的業務核心。

延伸閱讀:
Meta到底在想什麼?連結?首款有AI助理的MR頭盔、智慧眼鏡,佈局元宇宙才不會錯過?|趕快tech我 EP4.2.5

元宇宙的千億豪賭與未來挑戰

然而,元宇宙的實現絕非易事。Meta 持續在 AI、擴增實境及元宇宙技術上投入鉅資,2024 年的資本支出將介於 370 億至 400 億美元之間,創下歷史新高。

雖然 Meta 的核心業務可以說是非常穩健的成長,但也得面對市場飽和後的成長減緩問題。要有進一步的突破,AI 新業務與元宇宙非常重要,像是 Llama 模型的企業授權使用、Meta AI 的普及與商業化、智能眼鏡以及 AR 眼鏡的次世代平台等。

虛擬實境與擴增實境是下一個科技趨勢的原因在於,如果這個設備可以在 20 至 30 毫秒內,把這些事都處理完畢,就能騙過一個人的視覺與腦袋,讓他相信自己確實「在另一個」地方,「跟」其他的人在一起。這種感覺被稱為「臨場感」。這種真實感是網路、手機都無法提供的,也是 Meta 願意豪賭的原因。

但要實現真正的元宇宙體驗,需要強大的基礎設施支撐。現階段的遊戲,都遠離真正的元宇宙有一段距離,元宇宙需要大量的圖像傳送,這就需要頻寬,可是我們的 5G 建設,例如管線和資料中心,現在還沒有完全到位。

再者,要建構這些 3D 世界,應用程式從你家的電腦主機搬到網路,由超級計算機集體負責運行,需要大量的雲端運算,但是 3D 遊戲對雲端運算是很辛苦的,所以一旦速度不夠快,硬體不夠好,就會發生延遲。想要避免延遲,就需加強雲端運算和邊緣運算

延伸閱讀:
Meta觸感手套讓你摸到元宇宙,會改變Web3的本質嗎?!|使用者意見調查 EP4.3.1

不只是元宇宙,在物聯網的情況下,需要具有「最小延遲的高可用性網路」來即時處理大量數據,而這個在現有的 IT 基礎設施上是不可能的。所以,邊緣運算的優點就浮現出來了,在邊緣運算中,數據在蒐集源頭附近處理,因此不需要將數據傳到雲上,也會更加即時反應。

而邊緣雲端實際上用的也是伺服器,這就意味著伺服器的數量,未來的成長空間是比較大的。而且以前極力擁護雲端運算的主要雲端大廠,最近也都突然大轉變,開始重視邊緣運算,因為這些雲端廠商發現了自己的局限,驚覺只做雲端產品還不夠,所以還要推出非雲端產品,要把自己的雲端技術,建置到更靠近使用者附近的設備上。

還有人開始主張,邊緣運算將會吃掉雲端運算,邊緣運算的時代正式來臨。不只是遊戲需要,那些講究速度的網路反應,例如電動車的自駕系統等,都會很重視這一塊。

硬體創新:AI 與 AR 的結合

在 Meta 的願景中,硬體不僅是 AI 技術的載體,更是未來元宇宙生態的重要支柱。與雷朋合作的 Ray-Ban 智能眼鏡、AR 眼鏡 Orion,都展示了 AI 與硬體融合的潛力。

智能眼鏡 Ray-Ban Meta Smart Glasses

Ray-Ban Meta Smart Glasses 最大的賣點就是 AI 助理 Meta AI,可以記錄停車位置、即時翻譯語言,甚至幫你記下喜歡的商品資訊,不會到時候就已經忘記,或照片早就不知道放到哪裡。此外,智能眼鏡還搭載了多模態的影像辨識的處理能力,可以即時辨識影像資訊。相比過去的影像辨識技術,新一代的 Llama 3.2 模型已經能直接處理多模態影像資訊,為智能設備帶來全新的應用場景。

AR 眼鏡 Orion

Meta Orion

Meta Orion

Orion 是 Meta 開發出來,真正實際上能運作的擴增實境 AR 眼鏡。這款眼鏡搭載神經訊號控制技術,使用者僅需佩戴在手腕上的裝置,即可透過微小手勢控制眼鏡功能,不僅提升了操作便利性,也顧及了隱私與安全。不過,Orion 目前仍面臨解析度與價格方面的挑戰,距離商業化落地尚需時間。

頭盔 Meta Quest

Meta Quest 3s

Meta Quest 3s

在 VR 與 AR 領域,Meta 的 Quest 系列設備同樣表現亮眼。他們的 Quest 3S 僅售299美元,卻能實現與 Apple Vision Pro 80% 的性能水準。這樣的價格與市場策略,讓 Meta 在全球的裝置普及數量遙遙領先,為未來 AR、VR 軟體生態奠定了基礎。

結論

Meta在AI與元宇宙上的投入,無論是技術創新還是商業模式轉型,都展現了其長線思維與決心。元宇宙事業雖會持續鉅額虧損,但無論是已經在熱賣中的 Ray-Ban Meta 智能眼鏡,或者是可能要幾年後才能發售的 Orion AR 眼鏡,都算是 Meta 相當成功的出擊。

透過 AI 驅動商業模式轉型、以硬體設備作為 AI 技術的載體、堅持在元宇宙領域的長線佈局,就是 Meta 未來的關鍵策略。就像特斯拉作為工程公司,他不是電動車而已,還積極發展人形機器人和 FSD 輔助自動駕駛,是間 AI 公司,或許 Meta 的元宇宙佈局,也可以因為 AI 持續突破,我們就繼續看下去。

延伸閱讀:
科技業裁員潮:Meta 不只因元宇宙,還有總經使然|不是不報,時候未到 EP10.1.1

raw-image

🤖 怪獸科技公司旗下五大版圖

最懂你的 #科技入門:一起培養在快速變化社會的超強適應力

🗣️ 節目|怪獸科技公司 Podcast(每週日晚上 9 點各大平台首播)

✍️ 專欄|怪獸科技公司 vocus 沙龍

🎥 影音|怪獸科技公司 YouTube:來賓焦點訪談✖️重點短影音

🔥 社群|怪獸科技公司 IG:怪獸科技公司/商管人文✖️人生職涯

📰 電子報|怪獸雙週快報:1 則熱門時事分析✖️ 2 本人生思考書摘

avatar-img
22.6K會員
399內容數
你是否有想過,為什麼看過這麼多成功的人的例子,聽過這麼多厲害的人他們的分享,有時候自己卻好像只是在原地踏步呢?《怪獸科技公司》第二季將從科技產業的角度切入,透過跨領域的視野,帶你掌握各種必備的自我管理能力與心法,一起用科技去思考你的人生。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本篇文章探討百度在AI領域的核心戰略,包括閉源大模型的採用、AI as a Service的市場潛力以及智能體的廣泛應用。對於AI商業化,百度創辦人李彥宏強調應用的深度與效用才是關鍵。此外,百度如何在面對全球AI價格戰中,選擇不同的發展路徑和商業模式,將對未來的市場發展具有重要影響。
隨著中國自動駕駛出租車服務「蘿蔔快跑」的迅速發展,該服務與特斯拉及 Waymo 的競爭日益激烈。本文探討了百度的自駕車業務,分析了其優勢與劣勢與小米在產業中的潛力及未來挑戰,比較了各大廠商在自動駕駛技術上的進展,以及中國政府推動電動車市場競爭及創新的長期規劃。
要真正解決問題,通常不是改變要素,而是改變它們之間的連接關係。 亞馬遜的成功,離不開「飛輪效應」。飛輪效應不僅推動亞馬遜在電商領域的地位,還拓展了其在雲端服務市場的版圖——隨著飛輪的旋轉,輸入(input)成本不需增加,但輸出(output),也就是營收卻不斷增加。 然而,這個看似無往不利的「飛
要了解未來消費主力的趨勢,就得從現在的年輕人趨勢看起。未滿 30 歲的年輕世代,在消費習慣上有何特色?新零售模式如何打破線上線下界限,提供全通路體驗?行動支付、智慧販賣機等創新應用又將如何改變零售市場?文章從 2024 AI Taiwan 未來商務展擷取趨勢重點,了解 AI 如何引領未來零售業發展。
越南科技業已在成為軟體代工的新興。臺灣筆電製造業約15%至20%的比重在越南,新加坡則被視為晶片採購大國。新加坡的晶圓製造產能佔全球5%,並在全球半導體設備市佔高達19%,政府致力發展人工智慧、自駕車、金融科技等。對香港而言,中國政府對數家科技公司採取監管行動,挑戰和機遇並存。
香港科技產業目前面臨轉型挑戰,主要的支柱為金融業和貿易。然而,由於中美關係激烈對峙和金融業門檻較高,香港經濟增速逐漸緩慢,使得產業結構單一化。香港政府重點發展金融科技、智慧城市、醫療保健和大數據應用。數碼港以及科學園成為香港重要的科技研發基地。金融業的數位轉型也將成為未來的重點發展領域。
本篇文章探討百度在AI領域的核心戰略,包括閉源大模型的採用、AI as a Service的市場潛力以及智能體的廣泛應用。對於AI商業化,百度創辦人李彥宏強調應用的深度與效用才是關鍵。此外,百度如何在面對全球AI價格戰中,選擇不同的發展路徑和商業模式,將對未來的市場發展具有重要影響。
隨著中國自動駕駛出租車服務「蘿蔔快跑」的迅速發展,該服務與特斯拉及 Waymo 的競爭日益激烈。本文探討了百度的自駕車業務,分析了其優勢與劣勢與小米在產業中的潛力及未來挑戰,比較了各大廠商在自動駕駛技術上的進展,以及中國政府推動電動車市場競爭及創新的長期規劃。
要真正解決問題,通常不是改變要素,而是改變它們之間的連接關係。 亞馬遜的成功,離不開「飛輪效應」。飛輪效應不僅推動亞馬遜在電商領域的地位,還拓展了其在雲端服務市場的版圖——隨著飛輪的旋轉,輸入(input)成本不需增加,但輸出(output),也就是營收卻不斷增加。 然而,這個看似無往不利的「飛
要了解未來消費主力的趨勢,就得從現在的年輕人趨勢看起。未滿 30 歲的年輕世代,在消費習慣上有何特色?新零售模式如何打破線上線下界限,提供全通路體驗?行動支付、智慧販賣機等創新應用又將如何改變零售市場?文章從 2024 AI Taiwan 未來商務展擷取趨勢重點,了解 AI 如何引領未來零售業發展。
越南科技業已在成為軟體代工的新興。臺灣筆電製造業約15%至20%的比重在越南,新加坡則被視為晶片採購大國。新加坡的晶圓製造產能佔全球5%,並在全球半導體設備市佔高達19%,政府致力發展人工智慧、自駕車、金融科技等。對香港而言,中國政府對數家科技公司採取監管行動,挑戰和機遇並存。
香港科技產業目前面臨轉型挑戰,主要的支柱為金融業和貿易。然而,由於中美關係激烈對峙和金融業門檻較高,香港經濟增速逐漸緩慢,使得產業結構單一化。香港政府重點發展金融科技、智慧城市、醫療保健和大數據應用。數碼港以及科學園成為香港重要的科技研發基地。金融業的數位轉型也將成為未來的重點發展領域。
本篇參與的主題活動
在 web3 急速發展的情況下,仍可以有不少的可能性尚待發掘,現有的項目試驗也許亦會發現很多新的問題。還望日後的 web3 內容平台,可以在吸收了種種的經驗後,發展得更為茁壯。
- 區塊鏈:不同的區塊鏈無法互通。 - 冷錢包:平常處於離線狀態,又稱為離線錢包,主要功能為儲存私鑰,交易時才會連上網路,所以安全性較高,載體可以為隨身碟、卡片或是紙條。 - 助記詞:由 12 或 24 個英文單字組成,屬於私鑰的一種形式,最好使用紙筆紀錄,不要拍照或上傳以免洩漏。
Shopify 的 NFT 計畫,無疑的印證了我們之前所說的 - NFT 不會單純只是個泡沫,而是一個在未來數位世界有重大價值的技術。而這個旅程,現在也只是剛開始而已,以進度條來說,大概都還沒有跑到 10% 的位置。未來數年,電子商務世界會如何應用 NFT 這個技術,真的是非常值得關注。
在2022年新的第一天裡,想來和大家聊聊,我的NFT創作歷程與一直有所關注的幾位優秀的台灣創作者。希望能提供給還在觀望的朋友們,一些心得和下定決心的勇氣!
要說未來2022年網路商業趨勢確定會發生的事,許多應用是有跡可循,但你繞不開的buzzword像是web3、元宇宙和NFT與創作者經濟,他們之中有些是明顯純粹的過high狂熱,有些則是會演變成在各行各業都擴大使用的應用,這篇我想跟大家聊聊我的看法。
人工智能 (AI) 應用程序現在比您想像的要普遍得多。 德勤報告 發現,40%的企業已經制定全組織的AI策略。 目前在商業應用中常見的就是AI臉部辨識、自然語言處理 (NLP)、更快的計算和各種其他底層流程發揮著重要作用。 數字人類完全是使用人工智能技術構建的,對元宇宙的景觀至關重要。
在 web3 急速發展的情況下,仍可以有不少的可能性尚待發掘,現有的項目試驗也許亦會發現很多新的問題。還望日後的 web3 內容平台,可以在吸收了種種的經驗後,發展得更為茁壯。
- 區塊鏈:不同的區塊鏈無法互通。 - 冷錢包:平常處於離線狀態,又稱為離線錢包,主要功能為儲存私鑰,交易時才會連上網路,所以安全性較高,載體可以為隨身碟、卡片或是紙條。 - 助記詞:由 12 或 24 個英文單字組成,屬於私鑰的一種形式,最好使用紙筆紀錄,不要拍照或上傳以免洩漏。
Shopify 的 NFT 計畫,無疑的印證了我們之前所說的 - NFT 不會單純只是個泡沫,而是一個在未來數位世界有重大價值的技術。而這個旅程,現在也只是剛開始而已,以進度條來說,大概都還沒有跑到 10% 的位置。未來數年,電子商務世界會如何應用 NFT 這個技術,真的是非常值得關注。
在2022年新的第一天裡,想來和大家聊聊,我的NFT創作歷程與一直有所關注的幾位優秀的台灣創作者。希望能提供給還在觀望的朋友們,一些心得和下定決心的勇氣!
要說未來2022年網路商業趨勢確定會發生的事,許多應用是有跡可循,但你繞不開的buzzword像是web3、元宇宙和NFT與創作者經濟,他們之中有些是明顯純粹的過high狂熱,有些則是會演變成在各行各業都擴大使用的應用,這篇我想跟大家聊聊我的看法。
人工智能 (AI) 應用程序現在比您想像的要普遍得多。 德勤報告 發現,40%的企業已經制定全組織的AI策略。 目前在商業應用中常見的就是AI臉部辨識、自然語言處理 (NLP)、更快的計算和各種其他底層流程發揮著重要作用。 數字人類完全是使用人工智能技術構建的,對元宇宙的景觀至關重要。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社群網路巨頭 META,於上周正式發表了今年 2024 第二季的財報,繳出了相當好的成績單,無論是營收或者是獲利都超過了華爾街的共識預期。在隔天的美國科技股大修正中,META 的股價是少數能維持在上漲的,顯見市場對於本份財報是相當滿意......
Thumbnail
微軟 Q2財報市場看到了什麼問題?Azure 雲端成長放緩是泡沫要爆了?你可能想得太多
Thumbnail
📌 重點:投資人對於元宇宙的興趣持續減退。如果要引起投資人重新關注,XR 設備的採用率將是一大關鍵
Thumbnail
特斯拉股東會後市場反應、Omniverse 應用前景和未來的軟硬體整合。文章提供了有助於投資者理智冷靜地應對市場變化的建議。 不過這篇文章的SEO表現需要改善。想要進行SEO優化的關鍵字將針對文章的投資相關主題展開。
Thumbnail
社群網路巨頭 Meta,正式發表了 2024 第一季的財報,雖然營收與獲利都超越了華爾街分析師的共識預期,但市場顯然有更高的期望 - 在宣布 Meta 將會拉高今後的資本支出,投資在 AI 相關的計畫後,Meta 的股價在財報後出現了一波下跌。究竟,本季 Meta 的財報,是否需要憂心呢?
Thumbnail
Meta(META)發表2024Q1 營收,盤後股價大跌16%,分析師覺得資本支出太高,會侵蝕獲利,我覺得肯燒錢拚未來的公司反而是我會加大投資力道的企業,以下是我對META的看點:
Thumbnail
沒有AI直接變現商業模式的 Meta 對於 AI 基建的投資胃口沒有縮小,繼續擴大。
Thumbnail
科技巨頭陸續公布財報,META與IBM顯示AI支出未有更多細節指引,且尚未能帶動大規模爆發性收入增長,市場將關注週五巨頭微軟與Google財報,短線半導體轉向車用半導體,符合對自AI轉向預期,金融、必須消費、公用事業等具有穩定收入產業續吸引資金,市場關注反彈、位階支撐與突破,並關注中期支撐與壓力。
Thumbnail
廣告銷售與人工智慧投資成為Meta關注重點當Meta Platforms (納斯達克股票代碼: META) 於星期三報告其第一季度業績時,社群媒體巨頭的廣告銷售及其對人工智慧投資的評論將成為焦點。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社群網路巨頭 META,於上周正式發表了今年 2024 第二季的財報,繳出了相當好的成績單,無論是營收或者是獲利都超過了華爾街的共識預期。在隔天的美國科技股大修正中,META 的股價是少數能維持在上漲的,顯見市場對於本份財報是相當滿意......
Thumbnail
微軟 Q2財報市場看到了什麼問題?Azure 雲端成長放緩是泡沫要爆了?你可能想得太多
Thumbnail
📌 重點:投資人對於元宇宙的興趣持續減退。如果要引起投資人重新關注,XR 設備的採用率將是一大關鍵
Thumbnail
特斯拉股東會後市場反應、Omniverse 應用前景和未來的軟硬體整合。文章提供了有助於投資者理智冷靜地應對市場變化的建議。 不過這篇文章的SEO表現需要改善。想要進行SEO優化的關鍵字將針對文章的投資相關主題展開。
Thumbnail
社群網路巨頭 Meta,正式發表了 2024 第一季的財報,雖然營收與獲利都超越了華爾街分析師的共識預期,但市場顯然有更高的期望 - 在宣布 Meta 將會拉高今後的資本支出,投資在 AI 相關的計畫後,Meta 的股價在財報後出現了一波下跌。究竟,本季 Meta 的財報,是否需要憂心呢?
Thumbnail
Meta(META)發表2024Q1 營收,盤後股價大跌16%,分析師覺得資本支出太高,會侵蝕獲利,我覺得肯燒錢拚未來的公司反而是我會加大投資力道的企業,以下是我對META的看點:
Thumbnail
沒有AI直接變現商業模式的 Meta 對於 AI 基建的投資胃口沒有縮小,繼續擴大。
Thumbnail
科技巨頭陸續公布財報,META與IBM顯示AI支出未有更多細節指引,且尚未能帶動大規模爆發性收入增長,市場將關注週五巨頭微軟與Google財報,短線半導體轉向車用半導體,符合對自AI轉向預期,金融、必須消費、公用事業等具有穩定收入產業續吸引資金,市場關注反彈、位階支撐與突破,並關注中期支撐與壓力。
Thumbnail
廣告銷售與人工智慧投資成為Meta關注重點當Meta Platforms (納斯達克股票代碼: META) 於星期三報告其第一季度業績時,社群媒體巨頭的廣告銷售及其對人工智慧投資的評論將成為焦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