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鬧鬧」出沒!如何優雅應對惹怒別人為樂的孩子?

閱讀時間約 6 分鐘

在家裡或教室裡,我們經常會遇到這樣的孩子,他們不僅喜歡模仿別人的說話,或在你忙得不可開交時丟出無敵「十萬為什麼」,更擅長製造各種挑釁的小插曲,比如故意取笑別人的外表、給同學取外號、或者假裝不小心撞到人後得意地說「我不是故意的啦」。這些行為像是專門為測試成人耐心而設計的「挑戰卡」,每一張都寫著:「看看你怎麼接招!」

別急著嘆氣,這些孩子的「鬧鬧行為」雖然讓人頭疼,但它背後往往隱藏著未被滿足的需求或未發展成熟的能力。接下來,讓我們拆解這些行為背後的秘密,並用幽默而有效的方式應對。

raw-image

小鬧鬧的「自我娛樂行動清單」

言語挑釁,炸出怒氣
小鬧鬧可能會用「激將法」挑逗別人,比如對同學說:「你的鞋子像小丑鞋!」或者對大人說:「你怎麼這麼老還不懂這個?」他們往往樂於看到對方生氣或不知所措,並從中找到某種「勝利感」。

身體小動作,火上加油

這類孩子可能故意撞別人一下,然後裝作無辜:「我真的不是故意的啦!」又或者悄悄拉扯同伴的衣角,讓對方手中的東西掉到地上,再假裝驚訝地說:「哎呀!你怎麼這麼不小心!」

故意破壞規則,吸引注意

當老師在講故事或指導活動時,他們可能會高聲插嘴:「這故事一點都不好聽!」或者突然站起來繞著教室跑,完全忽略規則,成功吸引了所有人的目光。

嘲笑或模仿,製造尷尬

孩子可能學會用誇張的語調模仿他人說話,或是對別人的錯誤放大嘲笑,例如:「哈哈!你怎麼連這麼簡單的題目都不會!」

煽動群體挑釁

更進階的小鬧鬧甚至會帶動其他孩子一起「鬧場」。比如說:「我們都不要跟某某人玩,因為他超奇怪!」這種行為不僅挑釁,還可能影響班級氣氛。


小鬧鬧的行為背後藏著什麼?

「我是場上的明星」

許多孩子用這些行為吸引關注,因為他們覺得只有如此,才能讓別人看到自己。即使被責罵,也比被忽視好。

「我只是想試試看!」

孩子可能無意間發現某種行為能引發強烈的反應,於是反覆嘗試,以確認這種「因果關係」是否穩定。他們的腦海裡可能正大喊:「這真是太有趣了!」

「我不懂怎麼和你玩!」

這些挑釁行為有時是因為孩子不知道如何正向地建立人際關係。他們用逗弄的方式吸引注意,但結果往往是被排斥。

「我只是在開玩笑嘛!」

孩子對幽默的理解尚未成熟,他們以為挑釁和嘲笑是好玩的,卻不了解這樣的行為會傷害他人。


面對小鬧鬧的有效策略

拆解小鬧鬧的「戲碼」

用輕鬆的語氣讓他們看到行為的影響。例如:「哦,你是說我很老嗎?那代表我經驗很多哦!謝謝你提醒!」用幽默回應讓孩子無法再繼續挑釁,同時避免讓他們覺得自己「贏了」。

轉移注意力,避免升級

如果孩子開始用小動作挑釁,可以立刻轉移他的注意力,比如給他一個任務:「你能幫我把這些玩具分好嗎?我需要一個超級幫手!」這樣既讓他分心,又給他正面的關注。

建立明確界限

用簡單的語言清楚說明行為的界限。例如:「我們不可以評論別人的外表,因為這樣會讓人感到不舒服。」再告訴他:「如果你想說點好玩的,可以試試講笑話!」

給他正向的選擇

如果孩子喜歡「當領袖」,不妨提供一個健康的機會,比如讓他幫忙安排活動,或者設計一個能讓大家一起參與的遊戲。這樣,他的需求被滿足,也不會影響別人。

激發同理心,讓他感同身受

用故事或情景模擬,讓孩子體驗被嘲笑或挑釁的感覺。例如,假裝自己是被嘲笑的人,誇張地說:「哎呀,這讓我好難過啊!」然後問孩子:「如果是你,你會怎麼想?」

用自然後果訓練

當行為導致問題時,讓孩子承擔適當的後果。例如,如果孩子讓同學的玩具掉到地上,他需要幫忙撿起來,並道歉。這能讓他更清楚地看到行為和結果的關聯。


成人如何「Hold住」?

幽默當武器,化解尷尬

當孩子挑釁時,試著用輕鬆的方式回應,比如說:「你的觀察力真好,連我頭髮少了幾根都看得出來!」這樣既能減輕你的壓力,也能讓孩子意識到自己的行為不太奏效。

接受挑釁是一種「成長試驗」

理解孩子的行為是一種探索,而不是故意對抗,能幫助你更平和地面對挑戰。記住,這只是成長的過程,不是永久的狀態。

給自己休息時間

如果感到被孩子「玩壞了」,設法安排自己喘口氣,比如讓孩子進行安靜活動,給自己幾分鐘喝茶或聽音樂,然後再回到戰場!

找到支持和共鳴

和伴侶、同事或朋友分享你的故事,甚至把挑釁行為當成笑話講出來,你會發現,壓力可以轉化成樂趣!


小鬧鬧的挑釁行為,雖然時常讓我們感到抓狂,但這也是孩子成長中的一種特殊「語言」。當我們學會用幽默的態度應對,並幫助他們找到更健康的行為模式,這些挑釁便能成為親子(或師生)之間的一次次成長契機。下一次,當小鬧鬧再次出場時,不妨試試用你的智慧和幽默,給他們一個「驚喜回應」!



思考時間
  1. 當孩子的挑釁行為讓你抓狂時,你能否想出一個幽默的回應方式?
  2. 你可以為孩子設計出多少個滿足他「表現慾」的正向活動?
  3. 孩子的挑釁,是否也能成為你和他一起學習幽默和共情的機會?
avatar-img
2會員
23內容數
歡迎來到【幼教老師心裡話】! 這裡是屬於所有熱愛幼兒教育的老師們的心靈角落。 在這裡,我們分享教學點滴、教育觀察,還有那些讓人暖心的孩子成長故事。 希望透過這些文字,帶給大家更多教學的靈感與前進的動力,並一同感受這份工作中的幸福與挑戰! 讓我們一起在教育的路上攜手前行,播種希望,收穫愛與喜悅。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幼教老師心裡話 的其他內容
孩子是無限可能的象徵,他們的每個興趣、每次嘗試,甚至每一次失敗,都可能藏著成長的契機。作為家長與教師,我們如何用愛與支持,幫助孩子發現並發揮自己的潛力?除了日常觀察與良好溝通,還有哪些方式能進一步挖掘孩子的亮點?本文將從多個角度出發,為您提供更豐富的視野與策略。
孩子的成長過程是一場24小時不停機的真人秀,而這場秀的導演,就是他們的爸爸媽媽!你的一舉一動、一言一行,無形中都成了孩子劇本的一部分。更有趣的是,孩子不只是默默模仿,還會根據你的風格加入自己的「創意改編」。所以,當爸媽的,得好好想想:我的戲路該怎麼走?
不少爸爸媽媽都有個隱形超能力,叫做「秒衝幫忙模式」。孩子鞋帶一歪,我們的手已經不受控制地伸出去;他們拼圖卡關,我們比他們還急,恨不得自己上陣解謎。這份「我幫你」的愛,聽起來無懈可擊,但其實可能是孩子成長路上的絆腳石。來吧,讓我們一起解剖這個「愛太滿」的現象,看看它到底會讓孩子飛不高、跑不遠
對於幼兒來說,世界像一場奇妙冒險,處處藏著新鮮事——可能是一片飄落的樹葉,也可能是一顆意外掉進鞋裡的小石頭。但這些「迷你探險家」的感知世界方法,很多時候依靠的是我們大人的引導。特別是「善意」這個看似無形卻影響深遠的概念,要怎麼用孩子聽得懂的方式教會他們呢?靠說教?
如果有一天你發現家裡的天使突然變身成小霸王,三句不離「不要」,一言不合直接「炸裂」,恭喜你,歡迎來到「Terrible Two」的榮耀領域!別擔心,這不是你養育出了什麼問題孩子,而是孩子長大的一個「標配階段」。接下來,我們用一點幽默、一點智慧,幫你找到和小霸王和睦相處的打怪攻略,保住理智和親子關係!
「怎麼叫都不來參加活動,像黏在地上一樣?」、「玩玩具玩到一半就放棄,這是什麼新型態躺平?」——許多幼教老師對幼兒的「不想、不做、不動力」深感頭疼,但其實這些行為背後有著大大的學問!本文將用輕鬆的方式拆解幼兒「懶洋洋模式」的心理與環境因素,並分享有趣又實用的對策,幫助老師喚醒小小懶惰蟲的探索熱情。
孩子是無限可能的象徵,他們的每個興趣、每次嘗試,甚至每一次失敗,都可能藏著成長的契機。作為家長與教師,我們如何用愛與支持,幫助孩子發現並發揮自己的潛力?除了日常觀察與良好溝通,還有哪些方式能進一步挖掘孩子的亮點?本文將從多個角度出發,為您提供更豐富的視野與策略。
孩子的成長過程是一場24小時不停機的真人秀,而這場秀的導演,就是他們的爸爸媽媽!你的一舉一動、一言一行,無形中都成了孩子劇本的一部分。更有趣的是,孩子不只是默默模仿,還會根據你的風格加入自己的「創意改編」。所以,當爸媽的,得好好想想:我的戲路該怎麼走?
不少爸爸媽媽都有個隱形超能力,叫做「秒衝幫忙模式」。孩子鞋帶一歪,我們的手已經不受控制地伸出去;他們拼圖卡關,我們比他們還急,恨不得自己上陣解謎。這份「我幫你」的愛,聽起來無懈可擊,但其實可能是孩子成長路上的絆腳石。來吧,讓我們一起解剖這個「愛太滿」的現象,看看它到底會讓孩子飛不高、跑不遠
對於幼兒來說,世界像一場奇妙冒險,處處藏著新鮮事——可能是一片飄落的樹葉,也可能是一顆意外掉進鞋裡的小石頭。但這些「迷你探險家」的感知世界方法,很多時候依靠的是我們大人的引導。特別是「善意」這個看似無形卻影響深遠的概念,要怎麼用孩子聽得懂的方式教會他們呢?靠說教?
如果有一天你發現家裡的天使突然變身成小霸王,三句不離「不要」,一言不合直接「炸裂」,恭喜你,歡迎來到「Terrible Two」的榮耀領域!別擔心,這不是你養育出了什麼問題孩子,而是孩子長大的一個「標配階段」。接下來,我們用一點幽默、一點智慧,幫你找到和小霸王和睦相處的打怪攻略,保住理智和親子關係!
「怎麼叫都不來參加活動,像黏在地上一樣?」、「玩玩具玩到一半就放棄,這是什麼新型態躺平?」——許多幼教老師對幼兒的「不想、不做、不動力」深感頭疼,但其實這些行為背後有著大大的學問!本文將用輕鬆的方式拆解幼兒「懶洋洋模式」的心理與環境因素,並分享有趣又實用的對策,幫助老師喚醒小小懶惰蟲的探索熱情。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相信大家現在都有在使用網銀的習慣 以前因為打工和工作的關係,我辦過的網銀少說也有5、6間,可以說在使用網銀App方面我可以算是個老手了。 最近受邀參加國泰世華CUBE App的使用測試 嘿嘿~殊不知我本身就有在使用他們的App,所以這次的受測根本可以說是得心應手
Thumbnail
在帶著孩子跑東跑西到處玩的這段時間,當碰到了有玩具的場合,總是會聽到不少"你要分享啊!"、"小氣欸~分人家玩啊!"、"不要吵!分人家一起玩!",隨著孩子長大,長輩們也會開始提醒"可以開始教他分享了!"、"這個借阿嬤玩?不要?!這麼小氣啊!"。 我們害怕孩子變成小氣吝嗇的人,但,我們大人也不論什麼都
Thumbnail
兒子在學校因為調皮愛講話,被老師體罰處理多次,手舉高不准放下、罰站都有,但兒子就是「態度堅強」,所以直接進入「黑名單」,被貼上名為「搗蛋鬼」的標籤🥲。 有時候搗蛋行為只是孩子的另一種表達方式:「這裡的學習很無聊。」可惜不容易發現這一點,也就更難做出教學的改變或有耐心陪伴
實在有點沮喪,小孩兒們好需要用許多方法 一直不斷Hold住,這堂內容恰好有些無趣 硬要帶動小孩專注有難度 然後這次小孩又回到調皮的狀態 覺得要一直管秩序讓自己感覺很無能 小孩不聽話自作主張做指令之外的話 一開始好像很害羞的小孩 突然像是覺得我是可以胡來的老師 開始往瘋小孩邁進
在校園裡 偶而就會有一些狀況發生 例如小朋友跑不見了 小朋友發脾氣 小朋友跟導師頂嘴 這時候 通常我們大人都會很急的想把事情處理好 於是就會變成指責的話語 讓小朋友就更加反抗 耳朵就關起來了 很多時候 這時的小朋友 會變得更難以克制自己的情緒
Thumbnail
當孩子抓狂,自己又很忙或是很累,往往容易理智斷線,然後就變成親子衝突,其實爸爸媽媽們可以這樣做…
Thumbnail
在家裡明明就很「搞威」,而且說不定還很吵,怎麼在外面就「沈默是金」,而且越鼓勵還越退縮?其實可以用社交焦慮的觀點來理解孩子唷
Thumbnail
撒嬌以外,孩子其實還有各種動作都在尋求關注,如果可以看得出來,也許就不會以為只是在胡鬧
過動小孩經常出現不專注的經典表現,或因不集中的注意力而引起笑料。這篇文章描述了老師與學生間在課堂上的互動,展現了過動小孩的特點。
Thumbnail
在教育現場遇到越來越多的孩子很容易脫口而出的一句話是「這樣好麻煩哦」!或者為了避免自己認定的麻煩,乾脆很多事情都不做或者將就一下就好。我一直很好奇這樣的狀態是怎麼形成的?經過多年的觀察,和身為成人的我們絕對息息相關!
如果哪天做了一些事情 吐口水啦 罵髒話啦 亂停車啦 不是說什麼默以善小而不為 默以惡小而為之 什麼的 後果怎樣大家都知道為啥要做不做的 因為很爽啊 離題 回來 有人會說你這樣我怎麼教育小孩 左思右想 記住啊 先想一下這個人會不會惱羞 如果會 看下會不會被打 總而言之 言論自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相信大家現在都有在使用網銀的習慣 以前因為打工和工作的關係,我辦過的網銀少說也有5、6間,可以說在使用網銀App方面我可以算是個老手了。 最近受邀參加國泰世華CUBE App的使用測試 嘿嘿~殊不知我本身就有在使用他們的App,所以這次的受測根本可以說是得心應手
Thumbnail
在帶著孩子跑東跑西到處玩的這段時間,當碰到了有玩具的場合,總是會聽到不少"你要分享啊!"、"小氣欸~分人家玩啊!"、"不要吵!分人家一起玩!",隨著孩子長大,長輩們也會開始提醒"可以開始教他分享了!"、"這個借阿嬤玩?不要?!這麼小氣啊!"。 我們害怕孩子變成小氣吝嗇的人,但,我們大人也不論什麼都
Thumbnail
兒子在學校因為調皮愛講話,被老師體罰處理多次,手舉高不准放下、罰站都有,但兒子就是「態度堅強」,所以直接進入「黑名單」,被貼上名為「搗蛋鬼」的標籤🥲。 有時候搗蛋行為只是孩子的另一種表達方式:「這裡的學習很無聊。」可惜不容易發現這一點,也就更難做出教學的改變或有耐心陪伴
實在有點沮喪,小孩兒們好需要用許多方法 一直不斷Hold住,這堂內容恰好有些無趣 硬要帶動小孩專注有難度 然後這次小孩又回到調皮的狀態 覺得要一直管秩序讓自己感覺很無能 小孩不聽話自作主張做指令之外的話 一開始好像很害羞的小孩 突然像是覺得我是可以胡來的老師 開始往瘋小孩邁進
在校園裡 偶而就會有一些狀況發生 例如小朋友跑不見了 小朋友發脾氣 小朋友跟導師頂嘴 這時候 通常我們大人都會很急的想把事情處理好 於是就會變成指責的話語 讓小朋友就更加反抗 耳朵就關起來了 很多時候 這時的小朋友 會變得更難以克制自己的情緒
Thumbnail
當孩子抓狂,自己又很忙或是很累,往往容易理智斷線,然後就變成親子衝突,其實爸爸媽媽們可以這樣做…
Thumbnail
在家裡明明就很「搞威」,而且說不定還很吵,怎麼在外面就「沈默是金」,而且越鼓勵還越退縮?其實可以用社交焦慮的觀點來理解孩子唷
Thumbnail
撒嬌以外,孩子其實還有各種動作都在尋求關注,如果可以看得出來,也許就不會以為只是在胡鬧
過動小孩經常出現不專注的經典表現,或因不集中的注意力而引起笑料。這篇文章描述了老師與學生間在課堂上的互動,展現了過動小孩的特點。
Thumbnail
在教育現場遇到越來越多的孩子很容易脫口而出的一句話是「這樣好麻煩哦」!或者為了避免自己認定的麻煩,乾脆很多事情都不做或者將就一下就好。我一直很好奇這樣的狀態是怎麼形成的?經過多年的觀察,和身為成人的我們絕對息息相關!
如果哪天做了一些事情 吐口水啦 罵髒話啦 亂停車啦 不是說什麼默以善小而不為 默以惡小而為之 什麼的 後果怎樣大家都知道為啥要做不做的 因為很爽啊 離題 回來 有人會說你這樣我怎麼教育小孩 左思右想 記住啊 先想一下這個人會不會惱羞 如果會 看下會不會被打 總而言之 言論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