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天在手機的新聞訊息跳出了關於「現代大人」有關的評論記事,傳統上所認為的「30歲大人」是一個有結婚、有車子、有孩子、甚至有房子的樣貌。然而,現代大部分已經30歲的「大人」卻大不相同。評論說這是一個「長不大的時代」,這也可以說是一種社會變遷吧。
這個問題其實從20代後半就會開始出現,想著依照當前的狀況,「如果就這麼下去了的話,真的可以嗎」的感覺。而20歲開始的十年,確實是過著變化多端又充滿了發展與成長的走到了30歲。
《30有成》這本書作者是永松茂久,創立了人財育成公司,舉辦各種教育訓練、演講、工作坊等等,甚至也出了相當多的書籍。這本書的原文書名是《30代を無駄に生きるな》,作者也在書中的序中很強烈的指出,人生九成取決於三十歲。
永松茂久網站:連結
事實上我確實也是有點帶著迷茫和對未來的害怕而拿起了這本書,而且是在2024年末逛書店的時候,看到了這本書,於是決定把它買了下來。希望能為我注入一點正向的能量。尤其是前言是這樣寫的:
三十歲相當辛苦。
要獨立創業還是要換工作,抑或要以在現在的公司晉升到最高職位為目標。
要結婚,或是要單身一輩子。
要生小孩,或是要當頂客族。
要買房,或是不買。
要以現在的人際關係活下去,或者離開現處環境,到全新世界認識形形色色的人。
──《三十有成》,第7頁
我很快地就被這本書吸引,確實我也在想著,30歲開始,好像可以換另一種人生策略來過活了。所以就來看看這本書提供了一些什麼樣的見解吧。
這本書所謂的負荷,該勇敢捨去的東西,指的是無法捨棄的多餘思考、自尊心、過去的失敗經驗以及實際上真的會扯後腿的人際關係等等。
說來也很神奇,明明三十歲前的人生也不算長,甚至若是算起出社會的時間,其實也不過幾年而已,但是卻很容易拘泥於過去。或許是因為往未來看去,感覺還有一大段的路要走,太過於模糊以至於人腦難以判斷,反倒很容易被相對而言比較清晰的過往經驗而絆住。
所以,雖然這本書提供的這個想法很簡單,可是仔細一想,人真的很容易會因為眼界小的關係,就把事情想得太複雜。不過,反過來說,也可以說是正因為未來還很長,有很多的可能性會發生,所以若能把自己的清空,不要背負過多的負荷,就能容納更多的未來。
作者提到,他認為最需要在30歲累積的東西是「他人對你的信賴」。要「增加不是因為頭銜或資產數字信賴你,而是信賴你這個人的人」。而這個就是一個30歲的時候很需要穩固的基盤,對人敞開心胸,表達自己的想法與價值觀等等,讓對方理解自己,讓彼此有機會互相進化、成長。
作者提到,現實社會充滿了矛盾,所以必須要拋棄二十歲時候的天真意識。另外,在這個資訊爆炸的世界當中,也要培養能不受到媒體或者是網路的意見影響的能力。
作者提供的方法是,在看到任何事件發生的時候,都可以試著從兩個方向來思考
用這兩個觀點看事情的時候,就不會只是用批評者的第三人角度來看事情,而且也能夠在各式各樣的事情當中,發展出屬於自己的看法。而這樣的練習久了之後,也能夠慢慢的建立出屬於自己的個人基礎。
作者也寫到,「三十歲都該有所意識要對自己的言行負責任。」畢竟和二十歲的時候不同,三十歲時會發現到自己所說的話會影響到別人,甚至使他人產生某些行動,可能有些人是小主管、有些人是老師、有些人是父母等等,三十歲比起二十歲更有機會變成需要影響他人的人。正因為如此,要有屬於自己的意識、看法、意見,並且也要意識到他人會被自己影響,所以就也跟著要對自己的所言所行負責。
作者直言:「有些人即使到了三十歲,『現在仍然每週都會和學生時代的朋友一起去喝酒』,如果你也是這種人,建議你最好重新審視一下自己。」(第76頁)
雖然友誼長存很棒,但作者之所以抱持著這樣的觀點,是因為既然人一直都在改變,那麼如果那麼頻繁的和學生時代的朋友在一起,很可能表示自己十多年來都一直處在一樣的狀態。如果朋友也是一樣認真工作、努力發展人生的人,那麼因為彼此都有該做的事情要做,沒辦法常常見面,應該是一個常態。
如同上面所提到的,要敞開自己的心胸,作者也說,可以多把自己的價值觀給身邊的人共享,如果自己確定了自己想走的路線,並且也願意共享,那麼久而久之自己的身邊留下來的,也會是認同類似價值觀的人。
還有我也很認同的一點是,「盡可能增加和喜歡的人共度的時光」,減少和討厭的人在一起的時間。工作一旦開始忙起來,再加上身分越來越多,公事連同私事加總起來,真的是每天都有很多事情要做。在有限的時間內,就必須要對每件事情都有所取捨,所以和值得來往的人一起共度時光,真的也是非常重要的。否則時間真的過得很快,一眨眼真的又是過了好幾個星期好幾個月。
最後,我再分享一個這本書很勵志的地方。作者寫到,「不可以從三十歲就逃避伴隨著困難與成長一起出現的犧牲。千萬別忘記,越逃避困難,債也會越欠越多,而這最後會一次全部報復在你身上。」(第92頁)
意思就是如果總是用逃避的態度來想事情,因為問題並沒有被解決,人生還是可能會一直遇到一樣的循環。
另外,作者甚至提到,「『受人請託等於接受挑戰』這句話說得很棒,我希望你碰到工作上拜託你做的事增加時,你要將其視為這是認可你將來大有可為的證據。」(第119頁)畢竟有了二十多歲時累積的經驗,我想事情交給三十歲的人處理,想必也是信任一個人的能力而交付任務。努力認真的做出超出對方預期的成果,帶著「驚滔駭浪、放馬過來」的態度來面對問題,我想到了四十歲的時候,應該能成為一個更好的大人吧。
而這本書的後半段,我覺得都在傳達一個很核心的概念,就是選擇自己想要成為的人,為了自己覺得重要的事情而努力,即使需要反覆的嘗試,甚至可能會遭遇很多困難,但都要認真的去行動、讓自己有所成長、進化。同時,書中也很強調人際關係,除了重視基本的人與人之間的禮節,也要懂得和自己所認同的人來往。最後,也別忘了還有一批二十歲的人已然成為了自己的後輩,也要帶著成長心態,帶給下一代的人一個好的未來的想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