剛才收看觀點節目中,王淺秋女士訪問游盈隆先生的片段。游盈隆先生提到「政治的問題要靠政治解決」,讓我心有戚戚焉。
在教育現場,許多夥伴遇到問題,常來問我「這個…法如何規定?」、「那個…法如何規定?」,殊不知,學校裡有很多問題是用政治解決,而非用法律解決。
舉例來說,我以前在學校推法案的時候,多半會爭取過半,甚至三分之二教職員連署之後才送進校務會議討論,結果,往往沒什麼爭議,連討論都不用討論順利通過。
也許有人想問:「這不是依法嗎?與政治有什麼關係?」
事實上,爭取過半,甚至三分之二老師連署本身就是政治手段,它是一種對權力的宣示,告訴當權者我這個提案大多數出席者都贊成,一定會過,就是這麼簡單。
可能又有人想問:「可是,校長把我的提案直接沒收,我該怎麼辦?」
這就要看學校老師的態度了。如果學校老師夠團結的話,可以揪人一起去校長室喝茶,如果校長室沒茶水,也可以自己帶去,拿國民教育法第19條和會議規範與校長針對此事好好溝通。
也許有人想問:「若是校長不想溝通呢?」
那就多去幾次啊!三顧校長室不夠,就六顧、九顧…,顧到能與校長好好談為止。這依然是政治手段的一環。
政治的其中一個定義,就是使用各種不同方式,讓對手做我們想要他做的事。至於什麼手段算「政治」,我只能說「千變萬化」。只要沒有用肢體暴力讓對方屈服的手段,就可以算作政治手段。
很多老師認為,自己當初選擇教職,就是不想理會政治。殊不知,政治幾乎無處不在,家庭和諧需要政治手段,班級經營需要政治手段,想要在職場活得好一樣需要政治手段。所以,不管你自己是否理會政治,政治早滲透在你生活的方方面面。
總之,想讓自己的生活過得更好嗎?想讓自己在職場更順遂嗎?那就從強化自己的政治手腕開始吧!
*******************************************************
持續創作不易,若您喜歡我的文章,請不吝追蹤、訂閱、分享、留言並點擊愛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