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常煮飯大多以煎煮炒蒸四項為主,為求速度,一道菜經常只會以一個烹調方式進行。不過其實也有很多料理可以用複合烹調方式來做,像紅燒就是一個常見的例子,先把魚煎過再加入水跟醬汁把味道煮進去。今天想跟大家分享的茄汁乾燒蝦則是另一個。
「燒」是中國料理中的一項技法,指以將預先加熱處理過的食材,放入湯汁或醬料中調開,藉由加熱,讓食材與醬汁味道融合;根據不同菜系,「燒」這個技法中,又可以衍生出更多不同的子技巧,台灣熟知的例如紅燒、乾燒等。
乾燒中的乾指的是最後出菜時,成品的醬汁經過收汁後,濃重地掛在主料上。這樣經過濃縮的醬汁,一般來說口味都會偏重,常見的以海鮮為主。味道上除了鹹味外,也常見用酸甜來增加味道的層次,例如蕃茄醬、醋、糖等。
乾燒大蝦是我印象中最知名的一道乾燒菜,除了發源地中國外,台灣、日本的中華料理都很常見這道菜,最後淋上一些明油(蔥油),看起來色紅油亮,蝦子保有完整的形狀,大氣又好看。
這次想做茄汁乾燒蝦,所以一定避不了會用蕃茄相關產品。蕃茄很有趣,除了新鮮蕃茄及蕃茄醬(ketchup)外,在量販店特別是家樂福,也可以買到各種有關商品,增加料理時的趣味以及豐富度。
要省時的話有完成品的蕃茄口味義大利麵醬,裡面已經調好鹹度、香草,打開加熱就能用,味道完整,但變化度不高。要方便的話有罐頭,有去皮整顆蕃茄、去皮蕃茄丁、蕃茄泥等,可以看成份,有些成份單純的可能只有鹽跟水,液體多,可以無視新鮮蕃茄價格波動用來料理,但就沒有新鮮蕃茄的鮮度。要味道層次的話,蕃茄膏/糊、蕃茄乾也可以一試,都是把蕃茄的水份幾乎全部去除掉,也不會另外調味,使用上會多了一個濃縮過的厚重,或是日曬味道嗎?
這次在料理上,我就以新鮮蕃茄跟蕃茄膏為主,再加上我自己想要的一些味道來進行酸度的調整,我加了台灣特色的客家金桔醬跟一些烏醋。
帶殼蝦 約6-8隻
新鮮蕃茄 半顆
蕃茄膏 一大匙
蕃茄醬 兩大匙
蒜頭 2-3小瓣
蔥白 一指節長,4-5段
蔥花 適量
金桔醬 約半大匙
烏醋 約半大匙
香油 少許
炸蝦用油 適量
1、帶殼蝦用料理剪剪去蝦腳、頭部眼睛到尖端含蝦鬚這段、尾部三角型尖尖硬硬的地方,這三個地方剪掉,除了成品會比較簡單好看外,也會減少油炸時水份產生的油爆。
2、帶殼蝦連殼開背,去掉腸泥後備用。
3、新鮮蕃茄切小丁、蒜頭切末,備用。
4、起油鍋,油燒至稍有油紋(我用的是花生油),下蝦,炸至全部的蝦都轉紅即可起鍋瀝油備用。由於開了背,所以會內部的肉會熟得比較快,也會比較容易油爆。
5、取一些炸過蝦的油,炒香蔥白後,加入蒜末、新鮮蕃茄,炒至蕃茄丁略塌,稍有出水。再加入茄膏、茄醬、桔醬、烏醋、香油,炒至味道融合,香氣出現,整個醬汁呈現油亮油亮的情況,即可下蝦煸炒至蝦熟。過程中要不斷翻炒避免醬汁燒焦,同時也要小心不要弄斷蝦子。
6、起鍋時可單獨將蝦取出,再淋上醬汁,也可在醬汁上淋些明油(蔥油)及灑上蔥花。
p.s.
蔥油的做法就是蔥切段,下油鍋中小火炸至蔥變成黃褐色,讓蔥的味道進到油裡,就成了各種菜色上桌前都可以淋一點,看起來就會變厲害的香油。
這道菜最麻煩的是炸蝦,因為會油爆很可怕。但除了用炸的好處,是蝦子的香氣會快速爆發,比用水煮、炒、乾煎都來得快又有效。好像可以用半煎炸的方式來處理,可是想像蝦在加入醬汁前應該會全熟了,這樣再加入醬汁後再燒乾,好像就容易太老。
味道上,蕃茄的果酸有新鮮、罐頭等至少兩種酸味,再加上金桔跟烏醋,酸得很有層軟不無聊;鹹度的來源是蕃茄醬,我認為市售的蕃茄醬都太鹹,所以沒有另外調整鹹度,如果覺得不夠鹹,是可以用醬油或鹽來調整的。香氣跟口感上,炸過的蝦子香氣加上大方炒過的蕃茄醬汁香氣彼此疊合各有特色,口感上有新鮮蕃茄炒過的口感,以及蝦肉的彈牙。
難怪是一道台日中都很常出現的料理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