擺脫迷茫:給20多歲你的自我成長指南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15 分鐘

Chapter1:給沒有「想做的事情」的你

大多數人都在煩惱著:沒有想做的事,而這些人幾乎都是從「自我分析」著手,只要探索內心深處,就會發現「想做的事」在某處沉睡著…他們如此期望著,並寫下「學生時代曾努力做過的事」或「曾感到快樂的事」。但是,我希望你仔細想想,透過這種自我分析,你會從到目前為止的人生中找尋你的內在熱情。也就是說,從你已經體驗過或是已經知道的事物中找出想做的事。

but….如果你在過去早就跟「想做的事」相遇了,那為什麼現在並沒有投入其中呢?倘若那真的是你「想做的事」,不是早就應該「正在做」了嗎?

勿回頭、勿回頭,身後無夢想。詩人寺山修司的語錄。

既然至今為止自己的內心都沒有找到想做的事,那即使凝視過去也毫無意義。畢竟,在早已做過的事物中不可能會有想做的事。

你只能去做至今沒有做過的事,也就是用嶄新的事來開拓你的視野。

重視初體驗,去觸及未知的世界。

去讀書、與人相遇,擴展你所見的世界吧。

如此以來,你就能夠遇見馬上想投入其中的事,

試著去閱讀只知道書名的名著。

在書店閉著眼睛拿起來的書也可以。

之所以沒有想做的事,並不是因為你平淡乏味,只是還沒有遇上而已。

如果無法喜歡上自己,那只要變成「喜歡的自己」就行了

都無法感到喜歡了,即使努力地想著「必須喜歡上自己」也是做不到的。這就跟吃了不合胃口的料理與喜歡討厭的同事一樣,要喜歡上不認為是良好狀態的自己也很困難吧?

成為喜歡的自己

ex.工作能幹的人、頭腦清晰的人、心地溫柔的人

我們會有許多想要成為這樣的理想吧?就讓自己貼近這些理想。

只要實現一項,就能愛上自己的那一面的自己。

個性的英文是persomality,來自拉丁文的persona,意指演假面劇時所佩戴的面具。多數人都認為人格就跟自己的本質一樣,但實際上,這不過是為了演繹角色時所佩戴的面具罷了。

個性=面具=為了給某人看而製成的東西。

小時候,你偶爾會被父母怒斥「給我安靜」而閉上嘴。於是周遭的人就會認定你是乖巧的孩子,把你當成乖巧的孩子來對待,如果你不是乖小的孩子,大家會覺得很奇怪,所以你便乖巧地過生活。

你的個性某種程度其實是由他人或環境所決定。

倘若你無法喜歡上現在的自己,只要改變個性=換一個面具就好了。

不存在什麼「自己的個性」

在佛教的教義中,有所謂「緣起」的概念。

而緣起是什麼呢?引用《大英國際大百科全書 小項目版》的內容,定義如下。根據解釋,和他人的關係是因緣分而產生。所有存在,包括自我和佛陀都是因緣起而成立,因此自身的本性、本質或是實體並不存在,皆為虛空。

自己=與他人的關聯性,不過是根據身邊有什麼樣的人,有什麼樣的事物才因此而出現的存在。因此就算煩惱著「自己不存在著自己的個性」、「不知道真正的自己是怎麼樣的人」,那也沒有什麼意義。

只要跟他人的關係改變了,自己也會改變,所以倘若你想改變自己,就只能試著去改變環境。

改變相處的對象,使人際關係搖身一變,試著靠搬家、轉職,或是隸屬於不同性質的社群和組織也是不錯的方法。

不要活在過去的延伸上

曾因為學生時代的霸凌或父母的虐待產生了陰影,並因此感到煩惱吧。不過,我希望你們把那種過去拋開。你只是偶然遇到垃圾般的人,這並不是你的錯。

著名的賈伯斯Connecting the ads演講

我們無法預先看到未來去連接點與點,我們能做的,只有在那之後去連接它們。因此唯有相信,我們現在所做的事情,終究會在人生的某個地方連接起來,結出果實。

不因個人喜好選擇「該做什麼」

即使是沒有目的,還是要先做做看。

在二十八歲以前是不斷打擊「點」的期間,正因為不知道會怎麼變成「線」,就別勉強找出一件「想做的事」,而是到處著手看看吧~

不被喜好所限,去採取行動,這些各式各樣的經驗,會將自己導向更加廣闊的世界。

以「話題的寶庫」為目標

累積各種經驗,還有著「能成為一個有趣的人」的這種好處。

與其大家都在做所以我也來做,還不如「因為大家都沒做過我才來做」

要把錢用在眼睛看不到的東西上—經驗

經驗的回報是無限大的,物品只能等價交換。

比起「為了存錢而賺錢」,去想著「為了各種經驗而賺錢」,更能產生對工作的能量。

Chapter2:無法行動起來的理由

我們所受的教育,是為了量產成為資本主義齒輪的人。簡單來說,這個教育就是在培育沒有任何想法變行動的人。所以,大部分的人都不擅長自己思考或是說出自己的意見。

從大學考試到公司的新人教育等場合,都會被要求回答出正確答案,結果,我們總是想著「不希望犯錯」。

犯錯—日文原文為「間違」,直譯上為「搞錯時機」,

根據不同的時間點,失敗有可能是壞也是好。

「正確」根本就不存在

也有很多人會想著「我現在所做的是合適嗎?」並一一去確認到底合不合適,這也是因為「不想犯錯」所導致。

大腦很擅長思考「不做的藉口」,而完美主義,就成了剛好的藉口。

縱使不完美,都必須反覆試錯。

不是要全贏,一勝九敗也沒關係,比起打擊率,更重要的是打擊量。

我們之所以會問「活著有意義嗎」是因為從一開始就搞錯了,換句話說,不是我們去探究活的意義,而是人生會對我們拋出、提出各式各樣的問題。我們才是被探究的存在。

針對失敗,要積極去解釋並寫在筆記本上

根據看法的不同,無論什麼事物都能轉為正面。即使認為「失敗了」也不要失落,就積極地去重新審視並寫在記事本上吧。只要持續這個習慣,就不會害怕失敗了。

Chapter3:「輸入」會提高體驗價值

行動=輸出,學習=輸入。必須要兩者同時進行。

與其背誦,還不如身處於大量的資訊中!

「記不住」的煩惱

「即使讀了書也會忘記內容。」

「明明才剛讀完文章裡的解說,卻無法順利說明」

我想也有人會像這樣,因為記不住輸出的資訊而感到煩惱吧。

對於二十幾歲的人而言,輸入的最大目的在於「得到多樣化的觀點」。

比起能夠把事情說明得很詳細,還不如身處於大量的資訊中,就算只是隱隱約約,也要得知「原來還有這種東西存在」。只要找到有興趣的事物,自然就會深入調查,不特別想要記也會記住的。

一旦持續輸入,就會慢慢看到事物的連結。

接觸廣闊的知識,會更容易理解專業的內容。累積數量,理解的品質也會提升。

Chapter4:讓每一天過得有意義的「習慣」之力

你的時間正在被掠奪

無論如何,現代人的時間正不斷被奪走。如果什麼都不思考地活著,日子將在不知不覺中過去,二十多歲的時光也會結束。

不能仰賴動力

有許多人認為自我成長需要強烈的動力。譬如「設定目標來振奮精神」、「準備達成目標後的獎勵並為了獎勵而努力」等。

只是,要一直處於保有強烈動力的狀態並不容易。提升的部分,總有一天會下降。「透過提高動力來採取行動」,換句話說,「只在動力強烈時才行動」,若沒有興致就無法繼續行動了。

正因如此,才必須排除動力。「跟是否有強烈的動力無關,強制性每天學習」的狀態最為理想。為此,我們需要「建立習慣」。

首先要「捨去」目前的習慣

建立新習慣之前,首先要思考該「放棄」什麼。

而且最重要的是「就算只有一點點也要每天持續」

只要偷懶一次,好不容易建立起來的習慣就會崩壞,在不勉強自己也可以持續的範圍下進行就好。

保險起見,持續九十天才能放心,只要做到這程度,習慣就建立起來了。

重新審視過去一周運用時間的方式,放棄「無謂的習慣」。

Chapter5:「人生百年時代」的工作方法

在不斷變化的現代,我們需要有靠自己活下去的力量。比起穩定,更重要是「能否自我成長」。捨棄「正職人員信仰」,用廣闊的視野來找工作吧!

「是否有值得尊敬的人」,是選擇工作重要的標準。

因為,「最重要的是對自己而言有可以被稱為英雄的人」。

如果有會讓自己覺得「想為這個人工作」或是「想接近這個人」的前輩,成長速度會飛躍性提升,自然也會開始喜歡上那份工作。

天職並非一開始就存在,而是在全力工作的過程中「成為」天職。正因如此,要找出自己會想努力的環境。

會讓成長速度飛躍性提升的習慣

成為能幹的人:「立即回覆、立即報告、立即答應」

立即回覆+立即報告,和信賴關係有關,只要被上司和客戶信賴,對方也會把下個工作或具有挑戰性的工作交給你。也能讓大腦快速飛轉。

立即答應會帶來機會。只做自己能做到的事,現狀也不會有任何改變。是因為去做目前做不到的事,你才會想辦法突破,才能有所成長。

理所當然地,當我們向別人搭話時被拒絕或遭到推辭,或多或少會產生負面的印象,下次就不太會想再去搭話了。

只要不斷立即答應,別人就會覺得「這個人應該會接受」,便有更多被邀請或被委託工作的機會。

沒有自信的人可能會覺得立即答應很可怕。然而,正因為是沒有自信的人,才更應該透過「立即答應」來創造機會到來的情況。

等能做到「立即回覆」、「立即報告」、「立即答應」後,就來挑戰「添加期限」吧。除了「我知道了」以外,還回復「會在O點之前完成」。人在截止期限逼近時會提高生產力,這就是所謂的「截止期限效應」。藉由至定期限給自己壓力,便能發揮超過平常的表現。如此一來,自然就會慢慢接近為「能幹的人」

工作排程化,以30分鐘為單位來安排。

不要害怕特立獨行

無論是工作或私人生活,我們都要積極地與眾不同,從群體中脫穎而出不隨群的生活方式能培養思考能力,使你接近於「能幹的人」。

Chapter6:人際關係的停滯就是「人生的停滯」

「環境→感情→行動」的法則

我們的結果都是由環境產生的。因此當你想學習時,就試著靠近會學習的人。反過來說,倘若你一直和過去同樣的人交流,永遠也無法改變的。倒不如說,家人、朋友、戀人很容易成為你的絆腳石。若你讀了本書後想要開始做「嶄新的事」,你身邊的人可能會試圖阻止你吧,他就是所謂的「夢想殺手」。

為什麼他們會成為夢想殺手呢?原因很簡單,因為他們覺得「不舒服」,當身邊的人產生變化時,他們的內心會感到很混亂,怕自己平靜的日常生活是否會被打亂。於是他們會找出看似合理的理由來反對你想做的事。

想要改變人生,最好也要改變人際關係。

人生的四大資源是「時間」、「能力」、「人際關係」和「金錢」。這些資源的總量越多,人生就會越豐富。

許多人在想要「改變人生」、「追求成功」或「變得幸福」時,會去思考「要做什麼」,但這其實是錯的,我們最先應該考慮的不是「要做什麼」,而是「要和誰在一起」。如果你現在的生活方式並不理想,就需要重新建立人際關係。

接著,走向讓你覺得「我想變成這樣的人」。我希望你去接近那些值得尊敬或是過著你理想生活的人,並充分地受到他們影響。

如果你身邊沒有這樣的人,就試著多閱讀書籍或訪談文章來尋找他們吧。

能夠洞察時代未來的人、對社會有偌大影響的人、擁有創新想法的人。或者是那些看起來過得很快樂的人,以及自由自在活著的人。

你應該能找到很多你嚮往的人。

當我們遇見他人時,應該用以下兩點為基準來決定是否真的應該見面。

「對方是否知道我們不知道的事」。

「對方是否能拓展我們的視野」。

Chapter7:即使不擅長溝通也能與別人「順利相處」的方法

如果不擅長用說的,那就從「書寫」開始。

比起學習聲音禍首是這種表面的說話方式,應該先徹底思考「該說的內容是什麼」。為此,先變得「能寫」會比較好。

文案寫作是為了銷售商品而研究和精煉出來的「語言技術結晶」。

簡短、易懂、有吸引力。

Chapter8:成為「互相給予的世界」的一分子

我們不能靠計較得失來過生活。

讓周圍的人勝利。

最後一篇講得有點像是我在內在原力中看到的利他共好的想法,

當每個人都提出幫助,這個世界會充滿善意,擁有善的循環。

這本書是我在誠品的舊書特賣會看到的,因為此時此刻我的年齡是26歲,看到標題滿有感觸的,雖然從以前的閱讀學習中,就覺得年齡其實只是數字,每一個年齡的樣子都會是自己最美最精采的樣貌,並不需要有年齡焦慮,畢竟年齡焦慮就會產生很多焦慮,例如容貌焦慮、工作焦慮、家庭焦慮blabla~~~~

上面是章節中的摘錄,我最喜歡的幾篇,第一篇就滿打開我的大腦,如果已經擁有了想做的事情,那早就在做了,我們大部分的人都很喜歡做各種測驗分析,其實都只是在過去的人生上找點蛛絲馬跡,試著去體驗未知或是做沒做過的事情,將會受到更多刺激和想法!

第二篇無法行動的理由,讓我想到我看憲哥的極限賽局中提到的,不要把車停在車庫裡,要把車開出去、不斷揮棒就能打出全壘打,行動就會有所改變!

第三篇中講到的輸入價值,每隔一段時間我會焦慮,過去有看過的書,因為後來沒有寫筆記,就算有寫也會忘記,但看到作者說的便釋懷了,

對於二十幾歲的人而言,輸入的最大目的在於「得到多樣化的觀點」。

融會貫通或是像這樣記錄下來加上自己的觀點,日積月累下來就會深存在腦袋中或化成自身的思想和行為,會變成是條件式的反射動作!

相信很多人跟我一樣,一整天上班完即使想多學習些什麼,也會有氣無力,想躺平XDD然後就會躺著手機追Netflix,畢竟每月訂閱也是花了錢的,but!!!!!不是說沒有生產力的事情不重要,只是要勞逸結合,要有意識的知道自己的時間用在哪裡,習慣會形成一個人的行為,真的想在下班之後進修學習,一下子要你上一小時的課,一小時的閱讀,真的太難了!可以先從每天十分鐘、二十分鐘的去加,重點是養成習慣,一次都不要偷懶!

第五篇工作方法,其實是要不斷提醒自己要記得!

最近也實踐在我自己的工作上,立即回覆+立即報告+立即答應+添加期限,讓你的主管、同事都會感到安心=建立信賴關係,不斷互相溝通,若要調整方向也能很即時有所回應,自己也知道在做些什麼,最怕的就是你自己也不知道在幹什麼XDD

如果你和我一樣不是馬上就可以有回應的人,可以先寫下來,邊寫也能梳理想法,書中也提到許多專業講者,在上台演講前都是寫下來,做簡報,在上台前的一刻都在調整簡報。

希望你看完這篇文,能在2025開始改變!

Hello👋👋 我是太咪Tammy,歡迎光臨我的房間room, 生活中細微的感受都是珍貴的禮物,有幸就把它紀錄下來,不同人生階段回顧,又是額外的一份體悟!歡迎你/妳透過我的文字認識我,在字裡行間體悟不同所感,受到些啟發也好、療癒也罷,都希望成為你的人生禮物之一。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看完1-6全集,我只想說,現今社會上還是會有很多性別不平等的事件發生,還是會有性別刻板印象,當然我也看過很多女性權益被迫害的相關新聞,能夠理解很多時候,是因為自己的力量不夠,沒辦法反擊,但請大家都要好好保護自己,尋求相關單位的協助! 身為一名女性,我覺得我不是特別的女權主義代表,但有時候難免會遇到
透過電影《乒乓男孩》,我們能學到堅持與勇氣的重要性。文章分享了觀影後的心得,包括在面對挑戰時不放棄的信念、對他人和自己的尊重,以及如何珍惜孩子成長的陪伴時光。這部電影不僅讓人回憶起初衷,更強調了愛的體會與表達。無論生活多麼忙碌,我們都應該勇敢面對,並支持自己熱愛的事物。
本篇很長,六千多字,建議收藏起來慢慢看! 書名:《極限賽局》人生有限,但你能創造極限的5個心法 作者:謝文憲 章節: Mindset1:找到優勢—每個人都有自己的使用說明書 01認識自己,找到你的使用說明書 02尋找天賦的起點,順著心流開始 03刻意練習你的天賦,把它變成專
一開始是看到Elsa艾兒莎的IG限動分享這則影片,後來又不斷的在其他人的IG上再次看到,讓我開始想看看這本書、這個影片的內容介紹,尤其又是講到〝慷慨〞, 在現在的社會上要講慷慨、做到慷慨是有點困難的一件事情, 大環境下,低薪、高房價、各種民生支出上漲,也有看過幫助人後被當作壞人、賊的新聞影片
前情提要:其實我過去有寫文章的習慣,但就是其實,不過都在其他部落格寫,今年才搬移到這邊。 為了治療我的囤文惡習XD 我決心發願:每周一篇文,即使是硬生的、亂掰的文(真愛開玩笑的me🤭 希望大家不吝嗇按讚留言訂閱開啟小鈴鐺🛎️ 你的2024/6月份過得如何呢~ 夏天的悶熱酷暑和梅雨
「成功要先有努力,才會有好運氣」 氣是要靠自己去運的,才叫運氣,就像氣功(? 文中的uber司機大哥說他的努力至少佔5成,每個成功的人都謙虛的說自己運氣好,但其實努力都有5成的重要性,不可能有人光靠運氣就能賺大錢。 ‌ 想到自己高職的那段讀書時光,現在回頭很難想像,我竟然能夠早上六點半起
看完1-6全集,我只想說,現今社會上還是會有很多性別不平等的事件發生,還是會有性別刻板印象,當然我也看過很多女性權益被迫害的相關新聞,能夠理解很多時候,是因為自己的力量不夠,沒辦法反擊,但請大家都要好好保護自己,尋求相關單位的協助! 身為一名女性,我覺得我不是特別的女權主義代表,但有時候難免會遇到
透過電影《乒乓男孩》,我們能學到堅持與勇氣的重要性。文章分享了觀影後的心得,包括在面對挑戰時不放棄的信念、對他人和自己的尊重,以及如何珍惜孩子成長的陪伴時光。這部電影不僅讓人回憶起初衷,更強調了愛的體會與表達。無論生活多麼忙碌,我們都應該勇敢面對,並支持自己熱愛的事物。
本篇很長,六千多字,建議收藏起來慢慢看! 書名:《極限賽局》人生有限,但你能創造極限的5個心法 作者:謝文憲 章節: Mindset1:找到優勢—每個人都有自己的使用說明書 01認識自己,找到你的使用說明書 02尋找天賦的起點,順著心流開始 03刻意練習你的天賦,把它變成專
一開始是看到Elsa艾兒莎的IG限動分享這則影片,後來又不斷的在其他人的IG上再次看到,讓我開始想看看這本書、這個影片的內容介紹,尤其又是講到〝慷慨〞, 在現在的社會上要講慷慨、做到慷慨是有點困難的一件事情, 大環境下,低薪、高房價、各種民生支出上漲,也有看過幫助人後被當作壞人、賊的新聞影片
前情提要:其實我過去有寫文章的習慣,但就是其實,不過都在其他部落格寫,今年才搬移到這邊。 為了治療我的囤文惡習XD 我決心發願:每周一篇文,即使是硬生的、亂掰的文(真愛開玩笑的me🤭 希望大家不吝嗇按讚留言訂閱開啟小鈴鐺🛎️ 你的2024/6月份過得如何呢~ 夏天的悶熱酷暑和梅雨
「成功要先有努力,才會有好運氣」 氣是要靠自己去運的,才叫運氣,就像氣功(? 文中的uber司機大哥說他的努力至少佔5成,每個成功的人都謙虛的說自己運氣好,但其實努力都有5成的重要性,不可能有人光靠運氣就能賺大錢。 ‌ 想到自己高職的那段讀書時光,現在回頭很難想像,我竟然能夠早上六點半起
本篇參與的主題活動
身為一名提倡讀萬卷書同行萬里路一樣重要的格友,以往於外出時總是習慣隨身攜帶幾本書,一來是出於自勉的心理,期待自己能把握住空檔閱讀,再者是出於喜歡換口味的閱讀風格,讀累了、換個內容又可以繼續投身於書海;隨著年齡的增長與體力的衰退,逐漸變得討厭攜帶重物,當然這些都是藉口,抱著「上網動動手指查詢、chat
這篇超完整的7天6夜北越自由行攻略,涵蓋河內、下龍灣、陸龍灣精華景點、美食與特色活動,提供行前準備、Google地圖懶人包、詳細行程規劃、總花費及購票連結,讓你輕鬆規劃深度北越之旅!
大家好~我是蘆薈,歡迎來到我的方格子! 之前在 Threads 上分享過如何利用網路資源自學鉤針,因為有字數限制,所以只能概略說明。從這篇開始,我會陸續推出一系列詳細文章,帶大家一起進入鉤針的世界! 毛線挑選重點 鉤針挑選重點
其實女生大概都喜歡風格時尚之類的,只是從一個專注練琴關在琴房的書呆子到磨練出自己適合的風格和造型,漸漸的發現每一件事情要從無到有慢慢地在每一次演每一次活動的紀錄之中,慢慢地修改找尋適合自己的風格,也是個人內在的形塑、氣質、每一個單品透露出用品本人的性格,都在無形的地方,慢慢的成為人生的一部分
身為一名提倡讀萬卷書同行萬里路一樣重要的格友,以往於外出時總是習慣隨身攜帶幾本書,一來是出於自勉的心理,期待自己能把握住空檔閱讀,再者是出於喜歡換口味的閱讀風格,讀累了、換個內容又可以繼續投身於書海;隨著年齡的增長與體力的衰退,逐漸變得討厭攜帶重物,當然這些都是藉口,抱著「上網動動手指查詢、chat
這篇超完整的7天6夜北越自由行攻略,涵蓋河內、下龍灣、陸龍灣精華景點、美食與特色活動,提供行前準備、Google地圖懶人包、詳細行程規劃、總花費及購票連結,讓你輕鬆規劃深度北越之旅!
大家好~我是蘆薈,歡迎來到我的方格子! 之前在 Threads 上分享過如何利用網路資源自學鉤針,因為有字數限制,所以只能概略說明。從這篇開始,我會陸續推出一系列詳細文章,帶大家一起進入鉤針的世界! 毛線挑選重點 鉤針挑選重點
其實女生大概都喜歡風格時尚之類的,只是從一個專注練琴關在琴房的書呆子到磨練出自己適合的風格和造型,漸漸的發現每一件事情要從無到有慢慢地在每一次演每一次活動的紀錄之中,慢慢地修改找尋適合自己的風格,也是個人內在的形塑、氣質、每一個單品透露出用品本人的性格,都在無形的地方,慢慢的成為人生的一部分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 大家現在出門買東西還會帶錢包嗎 鴨鴨發現自己好像快一個禮拜沒帶錢包出門 還是可以天天買滿買好回家(? 因此為了記錄手機消費跟各種紅利優惠 鴨鴨都會特別注意銀行的App好不好用! 像是介面設計就是會很在意的地方 很多銀行通常會為了要滿足不同客群 會推出很多App讓使用者下載 每次
Thumbnail
自我成長核心- 就是創造自己想要的改變 兩種常見的「沒選擇」思維是什麼? 只有完美的機會才是機會 這不是我的責任,只好等待環境改變 缺一不可的成長模組 建立思維 - 掌握自己內心想法,並讓這些想法引導你往想要的成長方向前進。 展開行動 - 將你腦袋中的思維,利用決策與行動,帶到現實生活中
Thumbnail
一、為什麼上這堂課? 像是如何跟不滿足於現況的自己相處? 或是要怎麼樣找到屬於自己的熱情方向? 要如何自我成長,讓自己更喜歡自己的人生? 對於現在生活,整體而言是穩定的,但外在世界不停的更迭前進,似乎也不能忽視.如何能夠在紛擾的世界裡,找到自己想要的生活與方向,並朝目標前行.是我這幾年緩慢思考的
Thumbnail
每個人都有很多想做卻一直沒去做的事情,這些事情或大或小,都在我們的心裡留下了未完成的遺憾。與其一輩子做著不甘不願的事情,不如打破限制,走出新的天地。這需要勇氣,但也是值得的。 開始行動,從小事做起 我們可以從最小的事情開始,把那些一直想做但還沒做的事情列出來,一件一件地去完成。這些事情可以很簡單
Thumbnail
當腦中充滿太多資訊,又無法具體想像未來的樣子時,焦慮與迷茫便不期而至。在尋找自我之前,先要學會思考,找到自己的方向。
Thumbnail
每個人窮極一生都在追求、尋找自己能做些什麼,能成為什麼樣的人。 幸運的人,很早就知道自己的人生目標是什麼,並早已付諸行動去實現。 有些人跌跌撞撞仍不確定自己想做什麼,能做什麼。 看見自己的長處及短板不是為了持續追求不屬於自己的東西,而是朝自己的長處加強。 我想多數人會選擇加強自己的優點,並讓
Thumbnail
在二十幾歲的年紀,我失去了和同齡人的野心,但沒有失去想要實現的目標,反而是學會了一步一腳印。操之過急,物極必反可以說領悟到了一大半,曾經因為自己的執著,受困在自己的世界裡,忽略了家人期望的快樂。 
Thumbnail
如何走出迷惘? 會迷惘是很正常的,以前我們總是無意識地過生活 大人叫我幹嘛就幹嘛,別人建議我應該怎樣怎樣 你應該唸高中考大學 你應該在幾歲時結婚,結婚後應該趕快生小孩 我們總是在符合別人或社會的期待 卻沒有真正考慮過自己的感受,或自己是否真的喜歡 「做這個幹什麼一點意義也沒有」「不
Thumbnail
你在什麼時刻會想問自己問題呢? 是遇到棘手的問題而急欲尋求解答之時,抑或是無助氣餒的茫然時刻? 打從幼兒時期,我們就對周遭的一切感到好奇,也會積極向父母尋求解答,不知不覺邁入求學階段,我們忙著在一張張的考試卷中解題,在踏入職場後又為了每個月的薪餉賣力工作,以至於我們幾乎沒有餘裕思考屬
Thumbnail
在迷茫時,首先停下來冷靜思考,理清不滿的原因。透過自我反思,找出工作或生活中真正不滿意的地方,再回憶過去的經驗,找到讓自己快樂滿足的時刻。鼓勵嘗試新事物,拓寬視野,並強調與他人溝通的重要性,聽取外在反饋。最後,給予自己時間,慢慢找到內心真正的聲音,引領走向更有意義的生活。
Thumbnail
「從自己想做的開始好好做, 不想做的先暫時不做 沒體力但想做的,睡飽再做 勉強的不做,不勉強的稍微做」 這將是我未來在做每件事的核心判斷 我是一個需要依靠過程中滿足感 去感覺這件事 是否真的是我需要努力奮鬥的人 每個人依循的動力不同 你要找到自己的人生策略 這樣才能走
Thumbnail
/ 大家現在出門買東西還會帶錢包嗎 鴨鴨發現自己好像快一個禮拜沒帶錢包出門 還是可以天天買滿買好回家(? 因此為了記錄手機消費跟各種紅利優惠 鴨鴨都會特別注意銀行的App好不好用! 像是介面設計就是會很在意的地方 很多銀行通常會為了要滿足不同客群 會推出很多App讓使用者下載 每次
Thumbnail
自我成長核心- 就是創造自己想要的改變 兩種常見的「沒選擇」思維是什麼? 只有完美的機會才是機會 這不是我的責任,只好等待環境改變 缺一不可的成長模組 建立思維 - 掌握自己內心想法,並讓這些想法引導你往想要的成長方向前進。 展開行動 - 將你腦袋中的思維,利用決策與行動,帶到現實生活中
Thumbnail
一、為什麼上這堂課? 像是如何跟不滿足於現況的自己相處? 或是要怎麼樣找到屬於自己的熱情方向? 要如何自我成長,讓自己更喜歡自己的人生? 對於現在生活,整體而言是穩定的,但外在世界不停的更迭前進,似乎也不能忽視.如何能夠在紛擾的世界裡,找到自己想要的生活與方向,並朝目標前行.是我這幾年緩慢思考的
Thumbnail
每個人都有很多想做卻一直沒去做的事情,這些事情或大或小,都在我們的心裡留下了未完成的遺憾。與其一輩子做著不甘不願的事情,不如打破限制,走出新的天地。這需要勇氣,但也是值得的。 開始行動,從小事做起 我們可以從最小的事情開始,把那些一直想做但還沒做的事情列出來,一件一件地去完成。這些事情可以很簡單
Thumbnail
當腦中充滿太多資訊,又無法具體想像未來的樣子時,焦慮與迷茫便不期而至。在尋找自我之前,先要學會思考,找到自己的方向。
Thumbnail
每個人窮極一生都在追求、尋找自己能做些什麼,能成為什麼樣的人。 幸運的人,很早就知道自己的人生目標是什麼,並早已付諸行動去實現。 有些人跌跌撞撞仍不確定自己想做什麼,能做什麼。 看見自己的長處及短板不是為了持續追求不屬於自己的東西,而是朝自己的長處加強。 我想多數人會選擇加強自己的優點,並讓
Thumbnail
在二十幾歲的年紀,我失去了和同齡人的野心,但沒有失去想要實現的目標,反而是學會了一步一腳印。操之過急,物極必反可以說領悟到了一大半,曾經因為自己的執著,受困在自己的世界裡,忽略了家人期望的快樂。 
Thumbnail
如何走出迷惘? 會迷惘是很正常的,以前我們總是無意識地過生活 大人叫我幹嘛就幹嘛,別人建議我應該怎樣怎樣 你應該唸高中考大學 你應該在幾歲時結婚,結婚後應該趕快生小孩 我們總是在符合別人或社會的期待 卻沒有真正考慮過自己的感受,或自己是否真的喜歡 「做這個幹什麼一點意義也沒有」「不
Thumbnail
你在什麼時刻會想問自己問題呢? 是遇到棘手的問題而急欲尋求解答之時,抑或是無助氣餒的茫然時刻? 打從幼兒時期,我們就對周遭的一切感到好奇,也會積極向父母尋求解答,不知不覺邁入求學階段,我們忙著在一張張的考試卷中解題,在踏入職場後又為了每個月的薪餉賣力工作,以至於我們幾乎沒有餘裕思考屬
Thumbnail
在迷茫時,首先停下來冷靜思考,理清不滿的原因。透過自我反思,找出工作或生活中真正不滿意的地方,再回憶過去的經驗,找到讓自己快樂滿足的時刻。鼓勵嘗試新事物,拓寬視野,並強調與他人溝通的重要性,聽取外在反饋。最後,給予自己時間,慢慢找到內心真正的聲音,引領走向更有意義的生活。
Thumbnail
「從自己想做的開始好好做, 不想做的先暫時不做 沒體力但想做的,睡飽再做 勉強的不做,不勉強的稍微做」 這將是我未來在做每件事的核心判斷 我是一個需要依靠過程中滿足感 去感覺這件事 是否真的是我需要努力奮鬥的人 每個人依循的動力不同 你要找到自己的人生策略 這樣才能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