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原來這個缺要找認識的人來講。」這是我在公部門打滾幾年後,最深刻的一句話。
很多人以為,進了公部門,就等於捧上了鐵飯碗,從此可以躺平。
但現實是,公職的穩定,往往讓人忽略了人脈的重要性。
你以為的風平浪靜,其實暗流湧動;你以為的按部就班,其實處處是機會與挑戰。
而人脈,就是幫你在這片湖水中乘風破浪的隱形槳。
人脈,不只是私人企業的遊戲
很多人覺得,人脈是私人企業的專利,公職只要做好分內事就夠了。
但我想告訴你,公職的人脈,可能比私人企業更重要。
因為在這裡,機會往往不是擺在桌面上,而是藏在人與人之間的關係裡。
舉個例子:
我曾負責一個採購案,公文卡在會計那邊,怎麼解釋都沒用。
會計主任堅持程序不合規,死活不肯蓋章。
正當焦頭爛額時,突然想起在會計上級部門有位認識的朋友,便試著打了一通電話。
十分鐘後,會計主任的態度180度大轉變,不僅簽字放行,還對我客氣有加。
更讓我意外的是,後來我結婚時,這位會計主任竟主動包了一個大紅包,還送了一組精緻的茶具給我——而我從未向他提過我結婚的事!
這位「熟人」,其實只是我在進修時認識的一位姐姐。
我們一起吃飯、聊天,甚至開玩笑說要幫她介紹對象。
誰能想到,這段看似輕鬆的關係,竟在關鍵時刻成為我的業務救星?
為什麼公職人脈如此重要?
1.打破天花板
在公部門,很多人以為「穩定」就是終點,卻不知道,真正的機會往往藏在人際網絡中。
有些人一輩子卡在同一個職位,而有些人卻能憑藉豐富的人脈,迅速轉調到更高層級的單位,甚至跨職系發展。
人脈,就是打破職場天花板的關鍵鑰匙。
2.資源與支持
無論是推動專案,還是解決突發問題,人脈都能為你提供意想不到的資源與支持。
就像我的採購案,如果沒有那位姐姐的幫忙,可能至今還卡在會計部門。
3. 進修與學習
人脈不僅能幫你解決眼前的問題,還能為你打開進修與學習的大門。
透過人脈,你可以獲得更多培訓機會,認識更多領域的專家,讓自己的專業能力不斷提升。
公職人脈從哪來?
1.參與培訓與活動:別只當個旁觀者
培訓和活動教育訓練進修,不是讓你打卡簽到就完事的。
它們是你認識不同部門同事的絕佳機會。
2.跨部門合作:別只盯著自己的小圈子
參與跨部門專案,不僅能學習其他單位的運作模式,還能建立更廣泛的關係網絡。
記住,人脈的核心是互利互惠。
只有當你能提供價值時,關係才會長久。
3.主動出擊:機會不會自己找上門
有時候,人脈的建立就在不經意間。
比如在球場打球、河濱公園跑步時,簡單搭個話,可能就會發現對方也是公部門的同仁。
這些看似平凡的互動,往往是未來合作的起點。
4.進修
學校是終身學習的地方,有些學校的老師與政府高層有連結,也就是說這些老師有「間接」的人事權,這也可以為何說得通有些一級主管大多有博士的頭銜。
公職說穿了就是個魚幫水、水幫魚的產業鏈,這些老師在公家機關有很多種化身,可以是採購委員、機關顧問、學者專家,也可以是投標的一方。
人脈管理:別讓關係在通訊錄裡沉沒
人脈不是「加了LINE就結束了」,而是需要定期聯繫、分享資源,並在對方需要時提供幫助。
真正的門當戶對,是雙方都能為彼此創造價值。
如果太久沒聯絡,不妨主動發個訊息,問候一下近況。
別讓有用的關係,在通訊錄中沉沒。
人脈的底層邏輯:價值交換
很多人誤以為,經營人脈就是討好別人,或者一味地索取。
但其實,人脈的核心是價值交換。
你必須先讓自己成為一個有價值的人,才能吸引到對你有幫助的人。
無論是專業能力、資源,還是情感支持,只要你願意付出,人脈就會自然形成。
寫在最後
公職的穩定,不該成為你停止前進的理由。
無論是晉升、轉調,還是獲取資源,人脈都是背後那雙隱形的手。
它可能是你職涯的加速器,也可能是打破瓶頸的關鍵鑰匙。
人脈的力量,可能就是改變你職場命運的轉折點。
有些公務人員,憑藉著人脈的力量,成功創業,搖身一變成為大老闆,甚至踏上從政之路。這一切的差別,其實就在於他們如何運用手中的資源與機會。
主動踏出一步,去認識更多的人,用心經營每一段關係,並且真誠珍惜那些能夠為你帶來機會的人,人脈便能成為你職涯中最有力的推進器。
當然,現實中也有另一種人。他們因為辦公室裡接觸到了一些「不對的人」,於是選擇將自己封閉起來。
從早到晚,他們總是孤單地埋頭工作,臉上戴著口罩,不知道是因為生病還是單純不想說話,習慣了在沉默中度過每一天,錯過了無數能夠改變人生的契機。
人脈,說到底是職涯中最真實也最強大的資本。你選擇如何經營,將決定你未來能走多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