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何總是三心二意?認知心理學破解選擇困境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5 分鐘

在現代社會裡選擇無所不在,資訊過載讓我們常處於決策的交叉點,我們來做個小檢測,請問你是否曾遇到以下狀況:

  • 經常被新機會吸引,剛開始興致勃勃,卻很快失去熱情?
  • 一旦遇到困難,就想換另一條路,而非堅持下去?
  • 很多目標都想嘗試,卻往往沒有真正完成一個?

如果你面臨選擇困難而陷入了焦慮與糾結、無法專注,甚至懷疑自己的能力,我完全理解這樣的內心掙扎,本文希望透過認知心理學角度剖析這種現象的根源,並提供有效的改善策略,幫助你緩解選擇焦慮,提升決策效率與執行力,成為更果斷、有行動力的人!

1. 認知過載與決策癱瘓

現代社會提供的選擇過多,導致「認知過載」(Cognitive Overload),使大腦難以處理所有資訊,結果反而導致決策癱瘓(Decision Paralysis)。當選擇太多時,人們往往難以做出決定,因為擔心錯過更好的機會(FOMO, Fear of Missing Out)。

內心糾結與根源

  • 「如果這條路是錯的,我會後悔嗎?」
  • 「要是還有更好的選擇,我現在選這個是不是太急了?」

解決方案:設立決策框架

  • 限制選擇數量:設定明確的選擇範圍,如「只選三個方案」,降低大腦負擔。
  • 設定決策時間:為決策設定時間限制,例如「今天下班前做出決定」,防止無限拖延。
  • 評估核心價值:在選擇前,先問自己:「這個選擇是否符合我的核心目標?」

2. 多巴胺驅動的「新奇效應」

大腦對新鮮事物有天然的好奇心,這與神經傳導物質「多巴胺」(Dopamine)有關。當我們接觸新的機會時,大腦會釋放多巴胺,使我們感到興奮。然而,當新奇感減弱,挑戰增加時,多巴胺分泌下降,我們就容易放棄。

內心糾結與根源

  • 「這個新機會看起來很棒,會不會比現在做的更有價值?」
  • 「是不是應該馬上轉換,才不會錯過?」

解決方案:養成長期動機

  • 使用「誘惑綁定」法:將必須完成的任務與愉悅活動結合,例如「只在運動時聽喜愛的播客」。
  • 建立小勝利:將大目標拆解為小任務,例如「今天完成一頁報告」,累積成就感。
  • 記錄進展:透過日記或進度追蹤工具,強化自己的努力成果。

3. 「機會成本」與「選擇後悔」心理

當我們選擇了一條路,就意味著放棄了其他選擇,這就是「機會成本」。如果習慣性地後悔過去的選擇,容易陷入焦慮,不斷懷疑自己的決定。

內心糾結與根源

  • 「是不是應該再多考慮一下?」
  • 「如果別人選的比我好,我會不會後悔?」

解決方案:訓練決策自信

  • 接受不完美決策:沒有「完美選擇」,任何決定都有風險,專注於如何讓選擇變得更好,而非後悔。
  • 限制資訊攝取:不要過度搜尋選擇的優缺點,找到80%滿意的方案即可行動。
  • 設立「不可回頭」機制:對已做出的決定,設定執行期限,並給予自己適應的時間。

4. 運用不同思維模式進行決策

系統思考

  • 強調整體觀點,分析各因素之間的相互影響。
  • 例如:在選擇新職業時,不僅考慮薪資,還應分析市場趨勢、個人成長與職涯發展。

演繹法(Deductive Reasoning)

  • 由一般原則推導出具體結論。
  • 例如:若「成功的領導者都擅長溝通」,且「我想成為成功的領導者」,則「我應該培養溝通技巧」。

歸納法(Inductive Reasoning)

  • 透過觀察具體案例歸納出一般原則。
  • 例如:過去成功的專案都經歷了嚴謹的規劃,因此可以推論「嚴謹規劃有助於成功」。

5. 建立個人決策邏輯

透過不同思維模式,我們可以更理性地做決策。

步驟一:定義目標

  • 問自己:「我真正想要的是什麼?」
  • 逐一寫下來你的想法,覺察它們隱藏在表徵文字裡的訊息。
  • 確認目標是否符合自己的價值觀與長遠發展。

步驟二:篩選選擇

  • 列出所有可行方案。
  • 透過系統思考、演繹法或歸納法進行分析。

步驟三:做出決定並承諾

  • 設定執行期限,確保行動。
  • 相信自己的決策,避免反覆懷疑。


嗨!我是愛蜜莉 Emilie,15年業界實戰經驗,10年管理職,任職於科技業、資訊業及外商,客戶群有電信、科技、零售、網路、FMCG、公部門等。演講、課程、講座、工作坊,商務洽詢請聯繫:switch.life.studio@gmail.com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跨部門協作是現代企業運作的核心環節,卻往往成為職場人最頭痛的挑戰之一。對 35-45 歲的職場工作者來說,這個階段的職場角色多半已從執行者轉變為決策者或管理者,推動跨部門專案、協調內部資源、影響不同利益關係人成為關鍵任務。然而,部門間的目標衝突、溝通障礙、資源競爭,往往讓專案推進舉步維艱。
當我們談到職涯發展時,許多人認為專注在單一領域才能成為專家,獲得穩定的升遷與機會。然而,當今職場環境已經不同於以往,「斜槓」與「跨域」不再是混亂的象徵,反而可能是你的最大優勢。對於擁有多元經歷的職場人士來說,如何包裝自己的背景,使其成為個人品牌的亮點,是關鍵的突破點。
建立長期穩定的合作關係,對企業的營收與成長至關重要。然而,如何讓客戶、公司老闆與專業經理人願意持續投入資源,而非一次性合作?本文將探討如何設計更具黏性的續約機制,並透過實際案例說明,幫助企業提升續購率。
當你需要資源時,對方在想什麼?在職場或商場中,「要資源」是一門學問。不論是向客戶爭取預算、向公司老闆請求投資,還是向專業經理人申請內部資源,每一種對話背後都有不同的決策思維。如果你能理解對方的內心話,並調整自己的溝通方式,你的成功機率將大幅提升。
當企業計畫外包市場調查或數據研究專案時,研究團隊需要充分了解專案內容、調查目標及合作方式,以確保最終產出的報告符合客戶需求。 今天我想跟大家分享市場調查專案啟動前,身為乙方的你不可不知的「關鍵問題檢查清單」,確保市場研究專案順利結案,獲得客戶滿意持續回購! 一、專案背景與類型 1.這
在職場上,爭取資源往往是一場心理戰,尤其當你的對象是比你更懂業務、層級更高、影響更深的決策者時,難度更是倍增。許多職場工作者明明有好的專案構想,卻因為「不懂得說服」而無法獲得預算、人力或技術支援,導致專案卡關、成長受限,甚至影響個人職涯發展。
跨部門協作是現代企業運作的核心環節,卻往往成為職場人最頭痛的挑戰之一。對 35-45 歲的職場工作者來說,這個階段的職場角色多半已從執行者轉變為決策者或管理者,推動跨部門專案、協調內部資源、影響不同利益關係人成為關鍵任務。然而,部門間的目標衝突、溝通障礙、資源競爭,往往讓專案推進舉步維艱。
當我們談到職涯發展時,許多人認為專注在單一領域才能成為專家,獲得穩定的升遷與機會。然而,當今職場環境已經不同於以往,「斜槓」與「跨域」不再是混亂的象徵,反而可能是你的最大優勢。對於擁有多元經歷的職場人士來說,如何包裝自己的背景,使其成為個人品牌的亮點,是關鍵的突破點。
建立長期穩定的合作關係,對企業的營收與成長至關重要。然而,如何讓客戶、公司老闆與專業經理人願意持續投入資源,而非一次性合作?本文將探討如何設計更具黏性的續約機制,並透過實際案例說明,幫助企業提升續購率。
當你需要資源時,對方在想什麼?在職場或商場中,「要資源」是一門學問。不論是向客戶爭取預算、向公司老闆請求投資,還是向專業經理人申請內部資源,每一種對話背後都有不同的決策思維。如果你能理解對方的內心話,並調整自己的溝通方式,你的成功機率將大幅提升。
當企業計畫外包市場調查或數據研究專案時,研究團隊需要充分了解專案內容、調查目標及合作方式,以確保最終產出的報告符合客戶需求。 今天我想跟大家分享市場調查專案啟動前,身為乙方的你不可不知的「關鍵問題檢查清單」,確保市場研究專案順利結案,獲得客戶滿意持續回購! 一、專案背景與類型 1.這
在職場上,爭取資源往往是一場心理戰,尤其當你的對象是比你更懂業務、層級更高、影響更深的決策者時,難度更是倍增。許多職場工作者明明有好的專案構想,卻因為「不懂得說服」而無法獲得預算、人力或技術支援,導致專案卡關、成長受限,甚至影響個人職涯發展。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我們每天都面臨著各種選擇,每個選擇都可能導向不同的結果,而我們總是希望做出最好的決定。然而,人類並非完美的決策者,我們常常受到各種心理因素的影響。《誘因設計:精準傳遞訊號,讓人照著你的想法行動》一書書作者Uri Gneezy探討了「預期的後悔」如何影響我們的決策,以及如何利用這種心理現象來設計更有效
Thumbnail
人生中總是充滿選擇 但在選擇地當下又是充滿著疑惑 來吧~想想你的是非題,看看下圖有沒有喜歡的 (特別提醒一句,沒有感覺不需要硬選)
Thumbnail
我常常在懷疑,是否做出一個錯誤的選擇,就會影響到之後的成就:當大多數的人都告訴你,你讀的這個科系未來找工作會很難找,系上的老師也會告訴你,連在上課時,課程也傾向於考公職這條路:我思考了很久最終還是沒有選擇加入這條路,你永遠都有選擇權,你知道如何做決定,這句話使我徹底的醒悟。 每天我們都要面臨大大小
Thumbnail
在人生中,我們常常感到迷失和不知所措,因為害怕做錯選擇而不敢正視自己的困境。然而,逃避只是暫時的解脫,需要勇敢地踏出第一步,向前邁進。成長的道路充滿挑戰,但相信面對不確定性,接受成長的挑戰,才能走向更美好的未來。
我願意犧牲一項次要的需求,去換取一項對我重要的需求,認清了這一點,就容易選擇了。
Thumbnail
人生中充滿了各種選擇,我們常常在選擇時感到猶豫。但其實並沒有對與錯,只有後不後悔。每個選擇都會影響我們的人生,讓我們學會對自己的選擇負責。
Thumbnail
猶豫只是想要再多做一些思考工作?
比如現在有 2 個選擇,因為好像都不錯,於是就陷入猶豫不決,這時最有用的做法就是對選擇作出假設「如果選擇 A 選項的話,可能會有 X 問題,因為...這不是我們可以承受的事情。」 「與此同時, B 選項則沒有這個問題,雖然可能賺的少一點,但我們只適合這個選擇。」消去 A 所以選擇 B 。
Thumbnail
我們每天都面臨著各種選擇,每個選擇都可能導向不同的結果,而我們總是希望做出最好的決定。然而,人類並非完美的決策者,我們常常受到各種心理因素的影響。《誘因設計:精準傳遞訊號,讓人照著你的想法行動》一書書作者Uri Gneezy探討了「預期的後悔」如何影響我們的決策,以及如何利用這種心理現象來設計更有效
Thumbnail
人生中總是充滿選擇 但在選擇地當下又是充滿著疑惑 來吧~想想你的是非題,看看下圖有沒有喜歡的 (特別提醒一句,沒有感覺不需要硬選)
Thumbnail
我常常在懷疑,是否做出一個錯誤的選擇,就會影響到之後的成就:當大多數的人都告訴你,你讀的這個科系未來找工作會很難找,系上的老師也會告訴你,連在上課時,課程也傾向於考公職這條路:我思考了很久最終還是沒有選擇加入這條路,你永遠都有選擇權,你知道如何做決定,這句話使我徹底的醒悟。 每天我們都要面臨大大小
Thumbnail
在人生中,我們常常感到迷失和不知所措,因為害怕做錯選擇而不敢正視自己的困境。然而,逃避只是暫時的解脫,需要勇敢地踏出第一步,向前邁進。成長的道路充滿挑戰,但相信面對不確定性,接受成長的挑戰,才能走向更美好的未來。
我願意犧牲一項次要的需求,去換取一項對我重要的需求,認清了這一點,就容易選擇了。
Thumbnail
人生中充滿了各種選擇,我們常常在選擇時感到猶豫。但其實並沒有對與錯,只有後不後悔。每個選擇都會影響我們的人生,讓我們學會對自己的選擇負責。
Thumbnail
猶豫只是想要再多做一些思考工作?
比如現在有 2 個選擇,因為好像都不錯,於是就陷入猶豫不決,這時最有用的做法就是對選擇作出假設「如果選擇 A 選項的話,可能會有 X 問題,因為...這不是我們可以承受的事情。」 「與此同時, B 選項則沒有這個問題,雖然可能賺的少一點,但我們只適合這個選擇。」消去 A 所以選擇 B 。